北京城市副中心:增綠添景繪生態優美畫卷

2020-12-24 北京通州官方發布

行走在「北京最美街巷」果園路,感受城市更新的魅力;徜徉運河畔,遙望藍綠交織的秀美風景;漫步美麗鄉村,靜享民生工程帶來的舒適便利……一幅幅剪影,一個個定格,見證了副中心這一年的華麗轉身和精彩蛻變。

一年來,副中心的建設者們,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扎紮實實落實副中心控規,描繪了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從城市雙修到美麗鄉村建設,從背街小巷治理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鐵腕治水到一微克行動,一個碧水繞城、綠意鋪底的副中心,一個起步聞香、人民安居樂業的副中心,正慢慢展現多彩容顏。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修」出靚麗顏值

「在家門口散步,看著乾淨整潔的胡同,欣賞運河文化的浮雕牆,心裡特別舒暢!」住在中倉街道新街下坡南口的王世蘭阿姨笑著說。背街小巷整治行動,讓昔日髒亂擁堵的新街下坡換了模樣。如今,走在新鋪設的路面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花池,還有供人休憩的座椅。道路兩側的牆體青磚灰瓦古色古香,胡同北段修築了幾十米長的文化牆,通過浮雕掛飾向周邊居民展示運河督運文化。

新街下坡的變化只是眾多胡同的縮影。2019年,副中心將環境提升和民生實事相結合,共完成了41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出了珺芳苑胡同、喬莊后街等精品街巷。在玉橋街道糧食局直屬庫平房胡同,一段危牆改造成了精美的鏤空柵欄,給街巷增添了園林景致;永順鎮果園村果園大街,一條充滿傳統文化韻味,又兼具情感式和體驗式的花園街區煥發出靚麗風採;永順南街分巷之前垃圾雜物堆積、黃土裸露,經過整治,違建全部拆除,街道整潔清爽,西南側嵌入一個口袋公園,居民三兩結伴,閒聊家常、休憩健身;北苑街道珺芳苑胡同以前因寬度有限經常擁堵,背街小巷整治中,道路整體拓寬,原有封閉圍牆打開,增設綠池種植垂直綠化,修復積水和坑窪路面,重新規劃自行車棚、停車場等,周邊面貌煥然一新。

不止是背街小巷整治,在城市雙修工作中,副中心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老舊小區整治提升、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街巷生態修復、增建公園綠地等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城市雙修,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和功能深度融合,地區活力、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開窗見綠出門見園 市民願景逐步實現

「現在說到公園,咱副中心可不是只有大運河森林公園和西海子啦,永順城市公園、宋莊公園、西集潮白河綠化帶公園……都特別美。」愛好騎行的李大爺說起如今這些大小公園來,簡直如數家珍。「尤其那以前的坑塘,很多都改造成了百姓身邊的小公園,就咱這綠色生活環境,真是森林走進城市啦!」

2019年,副中心園林綠化水平持續提升。通過深入落實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體系,不僅完成4.5萬畝造林任務,實施潮白河森林景觀帶、臺湖萬畝遊憩園等14項重點綠化美化工程,實施宋梁路、六環西側路等道路沿線綠化景觀建設,推進千年守望林與大運河森林公園景觀融合工程,使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3%,還完成160公裡綠道建設,建成6個環城公園和7處小微綠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至85.8%,群眾「出門見綠、起步聞香」的綠色生活體驗不斷增強。

目前,城區的東西南北中都建成了大型休閒公園、溼地公園,並沿副中心周邊規劃了總面積108平方公裡、由13個公園串聯組成的綠色休閒遊憩環,突出打造了以永順城市公園、劉莊公園、宋莊公園等工程建設為主體的北部一環,目前基本建成8個公園。建成潮白河生態帶、東南郊溼地、馬駒橋溼地三座萬畝以上森林溼地,建成於家務中心公園等7個鎮域中心公園,基本形成了藍綠交織、成方連片的多級綠色空間布局,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閒遊憩場所。

此外,深入落實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體系,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城市雙修等工作,完成留白增綠6200畝及八裡橋地塊等3處城市森林建設。令人驚喜的是,很多之前讓百姓鬧心的坑窪、垃圾堆、水塘等也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開展而舊貌換新顏,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潮白河綠化帶公園位於西集鎮牛牧屯村北口,於2019年1月進場施工。而在此前,這裡曾經是西集鎮集聚「散亂汙」企業的「頑疾地塊」。經過大力整治,這一「頑疾」終於得到根治,變身為面積達百餘畝、景色靚麗的休閒公園。

「從門口進來,順著河道往前走,可以帶著孩子到觀景臺上看一看,喬、灌、花、草讓人心曠神怡。晚上公園裡燈塔五彩斑斕的光亮更是別具一格。」住在附近的村民劉女士說,現在每天都會和家人來這裡散步。

2020年,副中心將高標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高質量推進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實施張家灣公園三期、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四期等22個綠化項目,新增造林面積2萬畝,初步實現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閉環。同時持續開展群眾身邊增綠,啟動7個城市公園、4個社區公園、10處小微綠地建設,續建100公裡健康綠道,著力打造「森林入城、公園鑲嵌、綠道成環」的生態景觀,推進副中心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優美。

西海子公園(三期)、梨園城市森林公園、梨園雲景公園、張家灣公園(三期)、梨園公園(一期)……新一年,副中心的美麗公園名單將越來越長,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的願景也將一步步變為現實。

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 老百姓幸福感與日俱增

走進永樂店鎮永三村,綠樹、灰牆、大紅燈籠……村莊色彩濃淡相宜,透出節前的喜慶模樣。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高俊感慨萬千,村內原有三個散發臭氣的垃圾坑,填埋後建成了三個各有特色的公園,不僅多年的環境頑疾得到了整治,還給村民休憩健身提供了場所。「現在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在村裡的公園散步,心情特別好,給咱的美麗鄉村點讚。」

2019年,通州區在全區360個村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將其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第一場「戰役「。經過一年不懈努力,「清髒、治亂、控汙、增綠」初見成效,兩次驗收考核成績在全市位列前茅。垃圾有去處、違建被清除、綠色在點綴、風景層疊出,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百姓幸福感與日俱增。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第一批112個村莊規劃成果已完成政府批覆,第二批村莊規劃編制已形成初步成果。規劃設計中,著力解決村民急需的景觀節點、停車場、休閒帶等服務性空間,確保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水環境改善引來鳥兒安家 重拳治汙收穫更多「藍天」

通州是座因水而興的城市,豐富的水資源帶來靈氣和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治水的難題。由於地處「九河下梢」,水質黑臭、環境髒亂曾成為水系頑疾。

2019年,副中心持續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開展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治汙工程,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水系景觀建設……如今的運河兩岸,運河水清晰地映襯出兩岸樹木的倒影,水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水鳥的回歸,野鴨、白鷺、天鵝等過去難得一見的鳥類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裡。2019年10月3日,大運河通州城市段遊船正式通航,市民可乘船觀賞運河風光,盡享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美景。「清澈的河水,大尺度的綠林,返程途中,船上還播放了通州大運河宣傳片,讓我更加了解運河文化,遊船體驗非常好。」遊客王女士笑著說。

說到生態環境治理,市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還有大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朋友圈裡,曬副中心藍天的朋友越來越多,張張美圖背後,是環保部門以及各行各業的不懈努力,是副中心大力建設「智慧環保」,狠抓大氣汙染治理、「一微克一微克」攻堅的成效。細顆粒物濃度、降塵監測落實到每個鄉鎮、街道,嚴格控制揚塵汙染,實行在線監測和駐場監督……經過綜合施策,2019年,副中心「藍天」同比增加31天,全區pm2.5累計濃度下降至46微克每立方米,改善率達16.7%。

記者:陳施君 陶濤 趙琪

攝影:常鳴 唐建 黨維婷

編輯:劉天澤

相關焦點

  • 一抹綠到一片林,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
    從一抹綠到一片林,一條連通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沒想到緊挨著城市副中心,就有這麼大片銀杏林。」家住通州的周獻明一家周末出遊,開車剛出通州進入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就被路邊金燦燦的銀杏林吸引住了。
  •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生態廊道逐步成型:從一抹綠到一片林
    從一抹綠到一片林,一條連通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生態廊道正逐步成型。「沒想到緊挨著城市副中心,就有這麼大片銀杏林。」家住通州的周獻明一家周末出遊,開車剛出通州進入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就被路邊金燦燦的銀杏林吸引住了。
  • 繪出水清岸綠的「皖江畫卷」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係子孫福祉的生態屏障帶。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皖江各市治汙染、建新綠,努力推動天藍、地綠、水淨,繪就水清岸綠的「皖江畫卷」。源頭減排,保衛藍天——截至2020年11月,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85.9%,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空氣品質好壞,事關每個人的身心健康。
  • 甘肅甘州:街頭「添綠塑景」 戈壁水鄉變「生態綠島」
    以上所述目標已有了階段性成果,8月上旬,甘州區召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進行了成果通報,並開展「『綠』染道路『彩』繪城市」集中採訪活動。建「街頭綠地」修「立體花帶」圖為甘肅甘州區實施裸露土地美化綠化項目的前後對比圖。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寒冬時節,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建設工地內機器轟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塔吊林立……這些全面建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標誌性工程,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城市副中心將再添一座大公園!臺湖萬畝遊憩園四期...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來說,已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屆時,這座佔地約2.6萬畝的超大公園將成為城市副中心的又一座「天然氧吧」和「綠色空調」。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省北三縣間生態廊道逐步成型
    城市副中心與河北省北三縣間生態廊道逐步成型。一是通州區。規劃與北三縣間的東部生態綠帶,目前已新增林地面積2.9萬餘畝,與原有平原造林相接,總面積達4.1萬畝,形成城市副中心東部生態綠帶大尺度森林片區。二是三河市。
  • 四平繪就南北河兩岸「十百千萬」綠色生態畫卷
    近年來,四平市相繼實施了中心城區三年造林綠化、黑臭水體整治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城區開放空間布局仍不均衡、生態綠地規模總量也不夠、綠地系統構建還不完善等問題依舊突出。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遼河流域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四平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國家發展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決定用三年時間對遼河流域汙染重點支流條子河城區段——南北河進行系統治理,通過多規合一、一體設計,打造十大綠地空間、百裡生態林廊、千畝果林花海、萬頃碧水清流,繪就南北河及兩岸綠色生態畫卷,徹底改善南北河生態環境
  • 點亮生態農業、優美環境、文化底蘊三盞燈 白塔村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白塔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護好一片美景,富裕一方百姓,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畫卷。「十縣十鎮十村十企」調研組這樣評價:白塔人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點亮了「生態農業、優美環境、文化底蘊」三盞「明燈」。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  走進白塔村,只見大片的白楊樹挺拔遒勁,藤蔓纏繞的古建築掩映在綠樹青草間。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話最IN「國際範兒」
    你來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嗎?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重要一翼,近年來,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中央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努力建成新時代精品城市。為集中塑造和傳播副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的國際形象,展示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進程,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與環球網合作舉辦本次活動。
  • 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
  • 邢臺繪「綠滿邢襄、水潤古城」生態畫卷
    近年來,邢臺市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著力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公園遊園建設、擴水建湖工程,鋪就「綠滿邢襄、水潤古城」生態底色。2017年以來,主城區新增喬木150萬株,相當於前10年之和。新增綠地2223公頃,較2016年增長68%,綠化覆蓋率提升了10.7個百分點。新建公園遊園6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了46%。
  • 近百噸枯枝落葉演繹大自然的生態變奏曲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
    日前,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比賽製作環節已經完成。從全國各地200餘份設計稿中脫穎而出的49組作品的參賽隊伍在首都北京大顯身手。其中43組落地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內,6組落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
  • 東河區:碧水清波 繪就綠色河湖生態畫卷
    近年來,東河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緊緊扭住河湖長制這個治水「牛鼻子」,持續完善河湖長制工作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繪就了一幅「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綠色河湖生態畫卷。
  • 追「紅」逐「綠」繪就江南水鄉新畫卷 上海建工園林嘉興南湖核心...
    央廣網上海7月2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沈琳)七月的嘉興南湖,湖堤上遊人如織,紅船前人頭攢動,在感悟那份不忘初心的「紅船精神」的同時,建設中的南湖核心區景觀改造工程,正在繪就一副「詩意江南」的宜人畫卷,譜寫「紅」「綠」融合的新篇章。
  • 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
    中國環境報訊 近年來,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1.3億元,金融業結構向高端業態轉型。  以運河商務區等重點功能區為載體,通州區吸引一批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類企業入駐。
  • 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成都日報 2020-12-22 07:10
  • 主樓衝出「正負零」,城市副中心博物館致敬「運河之舟」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東館),日前傳出捷報——主樓已出「正負零」,正在進行首層結構施工。如今的大運河,白天,水光瀲灩、白鷺點點,兩岸樹木蔥蘢、綠海連綿,是一幅充滿田園野趣的生態畫卷;夜間,燈光結合水中倒影,一派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坐落在運河之畔,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之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在設計上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主樓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共享大廳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
  • 已施工過半,城市副中心「帶穗如意」景觀漸漸成型
    鏡河是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條形似「帶穗如意」的人工河道,按建設時間分為南北兩段。南段已於2018年10月完工,北段施工正在進行當中。  據市水務局建管中心消息,鏡河北段施工進度過半,計劃明年年底完工,到時鏡河將連通運潮減河與北運河,提升行政辦公區排澇能力和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