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北京最美街巷」果園路,感受城市更新的魅力;徜徉運河畔,遙望藍綠交織的秀美風景;漫步美麗鄉村,靜享民生工程帶來的舒適便利……一幅幅剪影,一個個定格,見證了副中心這一年的華麗轉身和精彩蛻變。
一年來,副中心的建設者們,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扎紮實實落實副中心控規,描繪了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從城市雙修到美麗鄉村建設,從背街小巷治理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鐵腕治水到一微克行動,一個碧水繞城、綠意鋪底的副中心,一個起步聞香、人民安居樂業的副中心,正慢慢展現多彩容顏。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修」出靚麗顏值
「在家門口散步,看著乾淨整潔的胡同,欣賞運河文化的浮雕牆,心裡特別舒暢!」住在中倉街道新街下坡南口的王世蘭阿姨笑著說。背街小巷整治行動,讓昔日髒亂擁堵的新街下坡換了模樣。如今,走在新鋪設的路面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花池,還有供人休憩的座椅。道路兩側的牆體青磚灰瓦古色古香,胡同北段修築了幾十米長的文化牆,通過浮雕掛飾向周邊居民展示運河督運文化。
新街下坡的變化只是眾多胡同的縮影。2019年,副中心將環境提升和民生實事相結合,共完成了41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出了珺芳苑胡同、喬莊后街等精品街巷。在玉橋街道糧食局直屬庫平房胡同,一段危牆改造成了精美的鏤空柵欄,給街巷增添了園林景致;永順鎮果園村果園大街,一條充滿傳統文化韻味,又兼具情感式和體驗式的花園街區煥發出靚麗風採;永順南街分巷之前垃圾雜物堆積、黃土裸露,經過整治,違建全部拆除,街道整潔清爽,西南側嵌入一個口袋公園,居民三兩結伴,閒聊家常、休憩健身;北苑街道珺芳苑胡同以前因寬度有限經常擁堵,背街小巷整治中,道路整體拓寬,原有封閉圍牆打開,增設綠池種植垂直綠化,修復積水和坑窪路面,重新規劃自行車棚、停車場等,周邊面貌煥然一新。
不止是背街小巷整治,在城市雙修工作中,副中心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老舊小區整治提升、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街巷生態修復、增建公園綠地等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城市雙修,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和功能深度融合,地區活力、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開窗見綠出門見園 市民願景逐步實現
「現在說到公園,咱副中心可不是只有大運河森林公園和西海子啦,永順城市公園、宋莊公園、西集潮白河綠化帶公園……都特別美。」愛好騎行的李大爺說起如今這些大小公園來,簡直如數家珍。「尤其那以前的坑塘,很多都改造成了百姓身邊的小公園,就咱這綠色生活環境,真是森林走進城市啦!」
2019年,副中心園林綠化水平持續提升。通過深入落實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體系,不僅完成4.5萬畝造林任務,實施潮白河森林景觀帶、臺湖萬畝遊憩園等14項重點綠化美化工程,實施宋梁路、六環西側路等道路沿線綠化景觀建設,推進千年守望林與大運河森林公園景觀融合工程,使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3%,還完成160公裡綠道建設,建成6個環城公園和7處小微綠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至85.8%,群眾「出門見綠、起步聞香」的綠色生活體驗不斷增強。
目前,城區的東西南北中都建成了大型休閒公園、溼地公園,並沿副中心周邊規劃了總面積108平方公裡、由13個公園串聯組成的綠色休閒遊憩環,突出打造了以永順城市公園、劉莊公園、宋莊公園等工程建設為主體的北部一環,目前基本建成8個公園。建成潮白河生態帶、東南郊溼地、馬駒橋溼地三座萬畝以上森林溼地,建成於家務中心公園等7個鎮域中心公園,基本形成了藍綠交織、成方連片的多級綠色空間布局,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閒遊憩場所。
此外,深入落實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體系,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城市雙修等工作,完成留白增綠6200畝及八裡橋地塊等3處城市森林建設。令人驚喜的是,很多之前讓百姓鬧心的坑窪、垃圾堆、水塘等也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開展而舊貌換新顏,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潮白河綠化帶公園位於西集鎮牛牧屯村北口,於2019年1月進場施工。而在此前,這裡曾經是西集鎮集聚「散亂汙」企業的「頑疾地塊」。經過大力整治,這一「頑疾」終於得到根治,變身為面積達百餘畝、景色靚麗的休閒公園。
「從門口進來,順著河道往前走,可以帶著孩子到觀景臺上看一看,喬、灌、花、草讓人心曠神怡。晚上公園裡燈塔五彩斑斕的光亮更是別具一格。」住在附近的村民劉女士說,現在每天都會和家人來這裡散步。
2020年,副中心將高標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高質量推進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實施張家灣公園三期、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四期等22個綠化項目,新增造林面積2萬畝,初步實現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閉環。同時持續開展群眾身邊增綠,啟動7個城市公園、4個社區公園、10處小微綠地建設,續建100公裡健康綠道,著力打造「森林入城、公園鑲嵌、綠道成環」的生態景觀,推進副中心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優美。
西海子公園(三期)、梨園城市森林公園、梨園雲景公園、張家灣公園(三期)、梨園公園(一期)……新一年,副中心的美麗公園名單將越來越長,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的願景也將一步步變為現實。
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 老百姓幸福感與日俱增
走進永樂店鎮永三村,綠樹、灰牆、大紅燈籠……村莊色彩濃淡相宜,透出節前的喜慶模樣。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高俊感慨萬千,村內原有三個散發臭氣的垃圾坑,填埋後建成了三個各有特色的公園,不僅多年的環境頑疾得到了整治,還給村民休憩健身提供了場所。「現在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在村裡的公園散步,心情特別好,給咱的美麗鄉村點讚。」
2019年,通州區在全區360個村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將其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第一場「戰役「。經過一年不懈努力,「清髒、治亂、控汙、增綠」初見成效,兩次驗收考核成績在全市位列前茅。垃圾有去處、違建被清除、綠色在點綴、風景層疊出,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百姓幸福感與日俱增。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第一批112個村莊規劃成果已完成政府批覆,第二批村莊規劃編制已形成初步成果。規劃設計中,著力解決村民急需的景觀節點、停車場、休閒帶等服務性空間,確保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水環境改善引來鳥兒安家 重拳治汙收穫更多「藍天」
通州是座因水而興的城市,豐富的水資源帶來靈氣和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治水的難題。由於地處「九河下梢」,水質黑臭、環境髒亂曾成為水系頑疾。
2019年,副中心持續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開展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治汙工程,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水系景觀建設……如今的運河兩岸,運河水清晰地映襯出兩岸樹木的倒影,水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水鳥的回歸,野鴨、白鷺、天鵝等過去難得一見的鳥類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裡。2019年10月3日,大運河通州城市段遊船正式通航,市民可乘船觀賞運河風光,盡享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美景。「清澈的河水,大尺度的綠林,返程途中,船上還播放了通州大運河宣傳片,讓我更加了解運河文化,遊船體驗非常好。」遊客王女士笑著說。
說到生態環境治理,市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還有大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朋友圈裡,曬副中心藍天的朋友越來越多,張張美圖背後,是環保部門以及各行各業的不懈努力,是副中心大力建設「智慧環保」,狠抓大氣汙染治理、「一微克一微克」攻堅的成效。細顆粒物濃度、降塵監測落實到每個鄉鎮、街道,嚴格控制揚塵汙染,實行在線監測和駐場監督……經過綜合施策,2019年,副中心「藍天」同比增加31天,全區pm2.5累計濃度下降至46微克每立方米,改善率達16.7%。
記者:陳施君 陶濤 趙琪
攝影:常鳴 唐建 黨維婷
編輯:劉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