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8月7日電 (閆姣)「綠蔭叢外麥毿毿,竟見蘆花水一灣。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時至八月,甘肅張掖市甘州區境內,綠植遍布大街小巷,各類鮮花次第開放,湖水澄澈,風光旖旎,宛如「塞上江南」。
甘州區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穿境而過。
為達到「春有繁花盛開、夏有綠樹成蔭、秋有斑斕彩林、冬有白雪碧樹」「宜居、宜遊、宜業現代化城市」的目標,近年來,甘州區多措精細化管理城市,以增強其魅力、活力和吸引力、影響力,讓人們「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以上所述目標已有了階段性成果,8月上旬,甘州區召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進行了成果通報,並開展「『綠』染道路『彩』繪城市」集中採訪活動。
建「街頭綠地」修「立體花帶」
圖為甘肅甘州區實施裸露土地美化綠化項目的前後對比圖。 閆姣 攝
「這兩年,甘州區推進了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甘州區副區長王斌說,用以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道路「生態綠廊」,建設城市「立體花帶」和「生態綠島」,凸顯公園「一園一品」景觀特色,著力營造「城在林中、人在花中、景在水中、城景交融」的綠化景觀效果。
目前,該區先後實施佔地2200畝的黑河灘生態修復胡楊林營造、黑河灘砂石料坑生態修復(郊野公園)、道路綠化等項目,栽植各類綠植及花卉近400萬餘株。同時,推進城市小公園、小綠地建設,裸露土地綠化美化等。
中新網記者走訪甘州城區臨澤南路與永固路東南角時看到,一處「街頭花園」被四周林立的高樓圍住,花朵競相綻放,不斷有市民來賞花、拍照、休閒。市民樊馨居住於此地已有5年,她說,以前這裡用圍擋遮住,從高層望去全是垃圾,而今成了花園,「大人小孩都愛來。」
甘州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王東接收採訪時表示,為改善環境,該區對86塊裸露土地總面積6200畝進行美化綠化,通過垃圾清運、土地平整、換土回填、栽種各類花卉,達到觀賞目的。目前,累計清運垃圾115萬方,回填土方85萬方。
「戈壁水鄉」做足「水文章」
圖為航拍位於甘州區境內的蘆水灣生態旅遊景區,湖水澄澈,風光旖旎。(資料圖) 韋德佔 攝
甘州區境內有4條主要河流和26條季節性河流,城區近水優勢明顯,城區近郊溼地分布廣、面積大。遠處草原、碧水、沙漠相襯,既有南國風韻,又具塞上風情,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綠洲景象。
王斌表示,為最大限度保護溼地資源、修復水生態,甘州區實施了水生態修復治理項目,連通地下水,用水不耗水,讓更多水在城裡繞一繞、停一停、流一流。恢復沿線原有文化遺址,開發利用現有水生態資源,加快發展康體養生、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等產業。
位於張掖市濱河新區的蘆水灣生態景區,屬現有水資源。水域面積2260畝,綠化林地1790畝,水天一色、草木翠綠、景色宜人。記者走訪時看到,居民在健身步道散步,「家庭團」在樹林中休閒納涼,不少民眾租賃觀光自行車賞景。
在黑河灘砂石料坑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示範區,曾經撂荒的砂石地已被鬱鬱蔥蔥的樹木所取代。談及下一步規劃時,王東稱,該區將臨近城區,進行水面開發,引進水上娛樂項目,打造水上公園,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文化體育生活。
位於城區的潤泉湖公園,已修建荷花池90畝,新建成親水平臺5座,用於市民「賞花弄水」,實現了水在城裡「停一停」的目標。
貼心打造「詩意棲居」地
圖為甘州城區一公園內,滿池荷花含苞待放。 閆姣 攝
甘州區實施城市建設和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是讓城市更宜居,彰顯城市特色,補齊設施短板,精細管理城市等。除了建設街頭綠地,為城市添綠,該區還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貼心為市民打造「詩意棲居」地。
據了解,甘州區結合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推進風貌改造、特色街區打造、古民居恢復等工程,實施「水雲鄉」「八聲甘州」城市公園建設等具當地特色的項目,留住城市特有的水文生態、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凸顯城市「個性」,全面展示城市內涵和魅力。
「黑河春融、葦漵秋風、板橋夜月、祁連積雪、木塔疏鍾、甘泉晚照……」此古甘州八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讚,是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如今,以上景色被以剪紙形式,呈現在一名號為「文津」的「書香公園」內。
據悉,甘州區推進的以上舉措,是為了讓城市服務更多樣、更細化、更貼心,以增加了城市「溫情」,吸引更多人來此遊玩、投資興業、安家。(完)
【編輯:蘇亦瑜】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