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大齡剩女拼命相親,卻屢遭失敗,背後原因不出所料:《剩女》

2021-01-18 睿創光影

根據國家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八零後的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達到136:100,這意味著平均100個男性裡面就會有36個人找不到配偶。

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女性在婚戀市場如此緊俏的情況下,依舊有部分女性由於主動或被動的原因遲遲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們被稱為「剩女」。

我們的第一個剩女主人公,叫邱華梅,是一名32歲的單身北漂律師。

在北京這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能佔有一隅之地,證明了華梅在事業上的成功。

今天故事的第一個鏡頭出現在北京某處婚姻介紹所中,面對華梅提出的擇偶條件,婚戀紅娘毫不掩飾地提出,以華梅的自身條件很難找到符合華梅要求的男性。

雖然華梅是僅僅要求男方承擔部分家務,給予女性應有的尊重,但紅娘則暗示華梅即將度過生育的最佳年齡,極有可能成為大齡產婦。

這樣的條件在婚戀市場上是十分不利的,「那如果不生育呢?」華梅問道。「不生育結婚幹什麼呢?」紅娘反問道。

這個問題似乎映射了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對於婚姻的共識,那就是繁育下一代。

而華梅並不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她平時經常出入北京各個公園的相親角,也積極地參加一些相親會。

然而無論是相親角還是相親會,都沒能幫華梅找到心中的那個他。

通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在相親角裡幫子女相親的父母居多,年輕人的數量十分有限。

華梅在相親角尋覓著心儀男子的信息,卻一次次被年邁的老人們委婉而堅定地拒絕。

老人們對華梅的工作能力毫不在意,卻暗戳戳地嫌棄華梅的外地人身份、偏大的年齡和不出眾的容貌。

華梅甚至無法得到直接和那些男子交流的機會,就被她們的父母判了「死刑」。

華梅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農村老家,父親期盼地站在路口等待她的歸來。

然而,如此幸福的場面並沒有維持多久,華梅就被父母和姐姐的逼婚壓得喘不過氣來,最終泣不成聲。

在父母和姐姐的眼中,無論華梅在事業上有多麼大的成就,只要不結婚那就是不幸福的。

華梅的辯解在父母和姐姐的眼中,不過是離經叛道、有違常理。

在中國的農村,一輩子沒有出過城的老人們是無法理解大齡青年們對生活的嚮往的。

在他們的心中,不婚的子女是自己甚至是家族的恥辱,這種恥辱會讓自己在村中抬不起頭來。

華梅相信父母是愛她的,家中5個女兒全靠父母種地維持生活。為了供養自己讀書,父母更是債臺高築。

但是當父母的愛成為負擔,華梅不知道該如何向思想陳舊的父母解釋自己不婚的原因,只能將這些化作眼淚,自己咽下。

回到北京,華梅再一次積極地投身到相親活動中去,與各種條件的男子相互了解著對方。

面對男子們或多或少的嫌棄、奇奇怪怪的要求,這令華梅對於相親既期待又恐懼。

這樣矛盾而壓抑的心情,她只能依靠酒精的麻痺來紓解。

華梅開始頻繁地出入酒吧,白天她是精明能幹的律師,晚上她是酒吧鬼魅的精靈,沉醉於陌生男子的懷抱中不能自拔。

華梅不明白社會為什麼對於女性而言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其實對於男性不也是如此嗎),自己高傲地單身沒有侵犯到任何人的利益,為什麼卻成為世人眼中的另類。

在生活的道路上,她一面要不斷奔跑保持自己的進步,一面要舉起盾牌,抵擋來自四周的暗箭,這一切都令她崩潰。

承受不住流言蜚語的華梅決定前往法國深造,華梅無疑是幸福的,她的父母最終還是尊重了她的決定。

臨別前父母和家人的送別讓華梅淚眼婆娑,無論有多少矛盾,他們之間依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牽絆。

現身在法國求學的華梅一身書卷氣,充滿了知性美。華梅代表了那些具有高知學歷,不願將就,不肯對社會低頭的女性。

她們渴求婚姻,但不接受低質量的結婚,與其靠婚姻綁定未來,思想和經濟都獨立的女性們更願意提升自己而謀求未來。

雖然她們被剩下了,但這是這些女性自主選擇的被剩下,隨著她們的強大,她們或許將會擁有更多的選擇。

今天故事的第二位主人公也很有代表性,不同於華梅北漂且大齡的身份,徐敏是一位有車有房,容貌姣好且年齡適宜的北京土著女孩。

是的,即便這樣,徐敏也可以算作是「剩女」。徐敏之所以剩下,是受到了她原生家庭的影響。

小時候的徐敏曾因哭鬧而被母親遺棄在街上,她內心十分懼怕再次被母親拋棄。

於是後來的她對母親十分順從,從不忤逆。

徐敏對於愛情充滿了渴望,她積極出入婚介所,頻繁登錄相親網站。

然而,每一個徐敏喜歡的男孩都被母親以各種理由拒絕。

徐敏坦誠地承認在自己的擇偶問題上,母親佔到80%以上的決定作用。

母親苛刻的擇偶條件排除了一系列的優質男孩,斬斷了徐敏數次情路。

我們不去質疑那深深的母愛,但是被母愛套牢住的徐敏就如同一個提線木偶,完全活在母親的操控之下。

被壓迫許久的徐敏決定和母親好好談談,但當與強勢的母親面對面時,母親僅僅一個眼神、一句反問就讓徐敏敗下陣來。

在這曠日持久的母女博弈中,徐敏從未贏過,徐敏所代表的就是這個社會上被父母操控的一類人。

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切以父母的想法為準則。

或許他們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但這個思想過於孱弱,無法與父母進行抗衡。

她們的剩下,可以說是由父母的強勢造成的,也可以說是由自己的懦弱造成的。

故事最後一位主人公似乎是剩女中的「反面代表」,因父親早逝而承擔起家中生活重擔的蓋琪,是一位通透而理智的女權主義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女權主義者選擇了結婚生子,「找到你的位置,並守住你的位置」,這是蓋琪的主張。

蓋琪不以結婚為標準來衡量女性是否成功,未婚女性的生活有趣且豐富多彩,已婚女性的生活枯燥但更幸福、美好。

階段性而言,如果女性能找到那個能與之共同承擔風險的另一半更好,但如果沒有那個人女性也不要為之妥協。

這是紀錄片《剩女》中的三個女性故事,愛情是婚姻的靈魂,而婚姻一定不要是愛情的墳墓,好的婚姻也絕不是一場簡單的物質交換。

中國人從小到大被教育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被教育的只認得完美的人,似乎只有和自己精神共鳴、肉體和諧的才是值得交往的伴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可愛,不是學文學的人只能和學文學的人溝通,有共同語言固然好,沒有又何妨,生活中只剩下聊天嗎?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誰身上沒有美好和惡臭呢?

這個紀錄片換成三個剩男,也一樣成立。女性在婚戀市場上的困境,在影片中並沒有被挖掘出來。在我們身邊,更多讓我覺得是痛點的,是人對自己社會位置的不自知。

很多大齡未婚人士在訴說困境時,都好像是被社會耽誤了,被周圍人的見識局限了,但問題在於,他們自己把自己貼滿標籤進行標價,本身就在以非常世俗的方式去衡量別人,然後發現來者總是配不上自己。

中國社會裡,很多女性在找另一半的時候有一個巨大的矛盾點:女性往往希望找到比自己能力/條件更優的人(很多人嘴上說的匹配,其實還是更優,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評估就是過高的),同時又期待男性在結婚時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在平權運動的倡導下,又講究女性地位。

其實她們情商、智商、學歷都不低,經濟上也沒有負擔,長相也不差,但是只能看到別人的短板,看不到自己的短板。

而只要是個人,就一定有短板,還不止一條。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我們的社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消費主義、功利主義盛行的階段,女性還比男性更加矛盾的一點是,既要有愛的浪漫體驗,又要有物質的厚實基礎,前者需要自己才貌雙全,後者要求對方財大氣粗又有能力,這原本就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男性則似乎在後者上更加寬容一些。

這才是大部分大齡女性糾結不清、焦慮難受的主要來源,她們自己就很矛盾,不知道該捨棄什麼,想追求的核心是什麼。片子中的女性也多多少少有所體現。很矛盾,很焦慮,無從下手,胡亂下手。

另外「向婚姻妥協「這樣的話其實很cao淡,這還是我們情感教育的問題,在部分單身並所謂高知成功獨立女性的雞湯宣揚下,女性似乎生孩子做家務、平平凡凡過日子就是下品,拼事業才是生存的意義,拒絕生育甚至不婚才是與男性平權。

似乎必須非此即彼地讓女性做出選擇,將社會撕裂,將男女兩性置於對立甚至是敵手的境地而後快。

其實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生兒育女本身也應該充滿樂趣才是。美是多元的,美好的情感也是多元的,成功的定義更是多元的。

這些年,我們女性似乎終於被教育得學會了愛自己,但是卻又不懂該如何愛別人、愛生活了。而我們的男性也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理解,要相信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好,而愛情於人類也永不會消失。

相關焦點

  • 那些多次相親未嫁的大齡剩女,除男方條件差,自身也存在三個問題
    文|張平插圖|來自網絡01很多人天然的的覺得大齡剩女條件差、愁嫁。但實際上大部分大齡剩女的條件都算不上差,而且一般都處在中等偏上水平。條件太差很難在單身的過程中有安全感,條件特別優秀的,也不會單身到三十、四十歲。
  • 大齡剩女相親場上屢遭拒絕,男人:嫌棄
    文/劉佳慧說情感(歡迎分享轉載)」現在的社會上,有一種人群出現的越來越多,就是大齡剩女。她們之所以年齡這麼大還沒有談戀愛,不是因為學業就是因為工作,甚至還有人認為她們單身到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是生理有問題。
  • 39歲金莎「恨嫁」,大齡剩女想結婚咋就這麼難?
    為什麼身邊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 大齡剩女選個對象怎麼就這麼難? 剩女該怎樣選擇另一半? …… 不難發現,現今社會女性的能力越來越強,能夠撐起半邊天。
  • 《三十而已》江疏影體現了如今大齡剩女的重要原因
    大齡的剩男剩女似乎已經成為了時代特色,但相比之下很多人對大齡剩女這一角色會定義為,是由於過於不切實際的要求,導致自己被剩下的結果,而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一個角色針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我們最直觀的答案。
  • 一位相親10次的男人實話實說:「剩女嫁不出去,一般有4個原因」
    比如,大齡剩女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將此歸結為女人自己的錯,但其實也不能如此以偏概全,大齡剩女產生的背後,往往有多種原因。 我的鄰居吳嘉今年已經30歲了,近些年他一直頻繁在相親,相親對象也大多都是三十多歲的女人,對的人沒找到,倒是相親出了一些經驗。
  • 《誰說我結不了婚》領銜,14部聚焦大齡剩女的電視劇不能錯過
    藉此,來盤點一下那些講述大齡剩女故事的電視劇。2020《誰說我結不了婚》 講述的是程璐、田蕾、丁詩雅三位大齡職場女性的故事。2020《下一站是幸福》 講述的是32歲大齡女精英賀繁星的愛情故事,宋茜飾演資深少女賀繁星。2017《盲約》 講述的是剩女夏天(蔣欣飾),在尋找真愛的路上展開的一系列約會,最終卻發現真愛就在身邊的故事。
  • 38歲大齡剩女:寧願單身,也不會嫁給二婚男
    更有甚者,覺得她們反正已經大齡了,過了最佳生育期,不如找個差不多的人嫁了,比如二婚的。 在有些人看來,大齡剩女不好嫁人的最大原因是,跟他們同齡的、條件相當的男性,要麼早已結婚生子,要麼喜歡年紀更小的,在這一點上,大齡剩女毫無優勢可言。 張靜的父母便這樣認為。
  • 一位剩女的總結:剩女剩下無非是這6個原因,男人別再瞎猜了
    真實的原因,主要是如今的經濟形態和女性越來越獨立,還有對擇偶的多向選擇造成的。另外,女性在擇偶上,對男性能否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是有一定的期望的。這個深入在基因裡面,即便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這就是說,女性在選擇另一半時,對沒有基本物質條件的男性,並不會很快做出決定要不要嫁。反過來講,當一個男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或者條件提供給女性時,婚姻失敗的概率是很大的。
  • 「80後大齡剩女為何選擇嫁二婚男人」?
    既然很多年輕人都能夠到婚姻對於一個人來說的重要性,為什麼當今社會上還有很多的大年齡的剩男剩女呢?他們會就那樣一直單身,孤獨終老嗎?事實證明是不會,可能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他們婚姻推遲,導致了大齡剩男剩女的存在。那些大齡剩男剩女最後的婚姻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會選擇什麼樣的婚姻呢?
  • 32歲大齡剩女的擇偶要求:除非滿足3點,否則不會嫁
    筆者身邊就有幾個這樣的朋友,他們非常優秀,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能夠自己買房買車,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她們當中有的早已結婚生子,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的人依舊在等待對的人出現,不願將就。在她們的觀念裡,婚姻並不是必需品,而是錦上添花的存在。
  • 大齡剩女自救指南
    📝自從寫了《大齡剩男自救指南》之後,好多女嫡系就開始萬人血書《大齡剩女自救指南》。不僅如此我的微博在一夜有幸成為「考研佳緣」引無數單身狗日夜苦蹲只想蹲一個男(女)朋友從此走上幸福的脫單之路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這篇文章肯定是教你們如何用正確的姿勢撩到自己心儀的小哥哥,然而結果恐怕要讓各位失望了,因為這絕對不是大齡剩女自救指南的精髓。
  • 37歲大齡剩女,相親3次拿下高富帥,她用一招走上人生巔峰
    37歲的小琴是個精明的女生,別看她是別人眼中的大齡剩女,可是,卻一點也不著急。她膚白貌美,氣質不凡,而且天生很會打扮,每次出門,隨便捯飭一番,回頭率爆表。就像她說的,身邊從來沒缺過男人。這麼多年,她的男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可她卻越來越美麗了。而喜歡她的男人,個個被迷得神魂顛倒。
  • 為什麼大齡剩女,對男人的要求反而越來越高?
    因為雙方的需求不匹配,所以剩男剩女之間並不存在太多的、可自然內部解決的現象出現。更何況,自身條件好的男人,很少能剩下來,但剩女當中,剩下來的有可能恰恰是自身條件比較好的,這也是她們為什麼在剩男當中感覺沒辦法找到中意對象的原因之一。為什麼大齡剩女,對男人的要求反而越來越高?
  • 大齡剩女的難言之隱:年輕曾和黑人男友同居,如今沒有男人敢娶我
    但是事實上,大齡剩女的問題要遠遠比大齡剩男更加嚴重。在大城市中,大齡剩女的數量節節攀升,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例如像北京,剩女數量已經超過了70萬,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對於大齡剩女為什麼會被剩下來,大多數人似乎都對她們有一個固定思維,覺得大齡剩女之所以會被剩下來就是因為拜金和眼光高。
  • 大齡剩女,身上往往有三個毛病,中一個難嫁出去
    大齡剩女,身上往往有三個毛病,中一個很難嫁出去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她們無非希望找一個有責任心,對她好的男人,嫁給這樣的男人,婚姻會很幸福。現實生活中好男人也有,可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好運氣。正因為婚姻是大事,結婚需謹慎,所以有好多女人在擇偶上要求越來越高,這導致有些女人把自己熬成了剩女。有些大齡剩女,甚至到了三十六歲卻依舊單身,對於這類女人,父母對她們的婚事尤其操心,甚至會不停的逼婚。對於大大齡剩女來說往往身上都有這三個毛病,中一個很難嫁出去。
  • 32歲大齡剩女,相親X次都沒有嫁出去,原因很真實
    我身邊就有一個32歲的大齡剩女——我的閨蜜小林。她相親12次,至今沒有男朋友,也非常享受單身生活。小林原來在沿海城市工作過很多年。她做的是營銷類的工作,工作很忙很累,經常加班,休息非常少。所以她好幾年都沒有找男朋友,身體也被工作折騰得很差,頸椎病比我這個文字工作者還嚴重。
  • 大齡剩女真的是嫁不出去嗎?錯!錯!錯!別自以為是了
    文/飛吧黑烏鴉最近網上老是看到很多大齡剩女發朋友圈、發頭條、發說說,展示自己有多優秀,但總是嫁不出去而苦惱,為此,父母也跟著湊熱鬧,貼廣告、發傳單、進婚姻中介所、甚者幫著自己的大姑娘相親。皇上不急太監急,可憐天下父母心。急有什麼用?優秀的男人早已成婚成家,優秀的女人還在觀望,千選萬選,千挑萬挑,最終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卻把自己給耽誤了。
  • 大齡剩女的苦惱:才兩個月就想確定關係?男人的話讓她啞口無言
    在大齡剩女的心中,她們到底是期待一份什麼樣的愛情呢? 很多人認為大齡剩女之所以遲遲沒有把自己嫁出去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的眼光高,條件高,才會在現實的社會中無法遇到更加合適的人,當然,也會有一些大齡剩女是因為自己對待感情的看法不同
  • 大齡剩女很難嫁,而大齡剩男卻很好娶?只因女人和男人這3點不同
    在現實社會中,那些挑慣了的大齡女開始出現很難嫁的局面,再回頭看看之前被挑選的大齡剩男,大多都已經結婚了。為什麼會出現大齡剩女很難嫁,而大齡剩男很好娶的局面?只因女人和男人這3點不同。可時間不等人,就那麼一晃變成了大齡剩女,發現身邊同齡的男人比她還看起來還年輕。自從30歲吳夢開始相親,就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相親對象要麼條件太差,吳夢看不上,要麼就是吳夢看上的,都覺得吳夢年齡太大,這個年齡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吳夢身邊剛好有個男同事和她年齡一樣大,在吳夢看來兩個人都是「可憐人」,但就在年前出現的一件事讓她心裡很難過。
  • 35歲大齡剩女相親後,男方:存款只有兩萬的人,不適合當老婆
    每個人都渴望遇到對的人,只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是有著差距,尋尋覓覓過後依舊是形單影隻,不少人還把自己給熬成了大齡單身人士,過年回家少不了被父母催婚,被逼著到處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