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
800萬年的活化石
為什麼今天如此珍貴?
答案在這裡!
800萬年的活化石
(圖據/周孟棋 攝影)
答案來了!!!
大熊貓傳宗接代有「三難」,一是「發情難」,一年只有一次發情期,而且「性」趣缺乏;二是「交配難」,公熊貓的生殖器短,勃起後長約七公分,不易交配;三是「育子難」,即使順利生產,野外熊貓幼子的存活率也不高,因此物種珍稀。
母熊貓的懷孕期原則上約120至150天,但也有特殊懷孕期的紀錄,最短70天,最長324天。如何確定大熊貓是否懷孕,除監測內分泌與行為變化外,因胎兒很小,通常在產前15天才有機會藉由超音波檢查確認。
大熊貓媽媽
大熊貓幼崽
身體上的巨大差異
給我們帶來迷之感覺
旅居比利時大熊貓「好好」和幼崽
(圖據網絡)
看到上面的圖,你以為是一隻大熊貓嘴裡銜著一隻小老鼠嗎?眾所周知,成年大熊貓可以長到一米二到一米八,體重能達到160到240斤,最大的能長到360斤,儼然是一個大胖子。而且大熊貓除了貓的萌更有熊的猛,怎麼看也和老鼠扯不到一塊兒去吧?但是大熊貓生出來的幼崽,還不如大熊貓的手掌大,就像一隻沒有毛的小老鼠,為什麼大熊貓的體型這麼大,生出來的幼崽體型卻小的可憐呢?
這還要和大熊貓的來頭說起。和人類一樣,大熊貓是哺乳動物,胚胎應該在母體的身體裡發育成熟後才會被生出來。但是大熊貓卻不一樣,大熊貓雖然也是哺乳動物,但它的歷史太久遠了,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哺乳動物,胚胎在體內發育不完全就分娩了,無法像其他高等哺乳動物一樣等幼體發育完全了才分娩,這就造成大熊貓的早產,自然看上去就像老鼠了。
成年大熊貓和人類差不多大小,人類剛出生時,普遍在2500克到5000克左右,但熊貓幼崽剛出生時,只有100克到200克。這樣一比較,我們就能看出熊貓幼崽到底有多小了,大熊貓的幼崽早產,也是造成大熊貓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大熊貓帶幼崽有多難
它的母愛就有多偉大
雌性大熊貓不是冷血
一旦當媽媽母性爆棚
新生大熊貓幼崽
(圖據網絡)
人工餵養新生大熊貓幼崽
(圖據網絡)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三胞胎大熊貓幼崽
(圖據網絡)
一般來說,大熊貓一胎生育兩隻熊貓幼崽,但是卻只會挑選一隻撫育,這並不是因為大熊貓冷血,相反,雌性大熊貓生育後,會變得母性爆棚,任何生物靠近它的幼崽,都會面臨它猛烈的攻擊。但是照顧幼崽對大熊貓來說實在是太艱難了,為了保證至少有一隻熊貓幼崽能夠存活,雌性大熊貓會更專心的撫育其中一隻,另一隻往往很難存活下來。近年來的人工圈養似乎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也讓大熊貓的存活率提高了不少。
生物學家認為,在原始環境中,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可能並沒有現在這麼優渥,沒有天敵,相反,原始環境中的大熊貓生存艱難,食物並沒有那麼豐富,所以才會進化出不完全,甚為原始的生育系統,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熊貓在懷孕時,實力也不會有絲毫減弱,也不會存在其他哺乳動物生產後的虛弱期,而弊端就是大熊貓幼崽發育不完全,自然體型就沒有多大!
獨居的大熊貓
不管野外帶崽
還是圈養帶崽
都讓人難忘溫馨的瞬間
《母子戀》
(圖據/周孟棋 攝影)
1992年07月26日凌晨,第24屆奧運會開幕式在巴塞羅納舉行,成都動物園的大熊貓「蘇蘇」順利產下一仔,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欣然為這個幼仔命名為「科比」。大熊貓「科比」滿月那天,周孟棋老師陪同北京來的記者去動物園採訪,當他們走近圈舍時,大熊貓「蘇蘇」和熊貓幼仔「科比」躺在地上睡覺,一些記者拍了一會兒後都逐漸離開了。
周孟棋老師在微暗中一邊觀看它們睡覺,一邊多等了約半個小時。忽然,他看見大熊貓「蘇蘇」翻身坐起,將熊貓幼仔「科比」緊摟懷中,愛不釋手。似乎在為熊貓幼仔「科比」遮風擋雨,時刻溫暖著它。而熊貓幼仔「科比」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中露出了安祥、無比依戀的神態。當時圈舍內的光線很弱,為了不驚擾大熊貓母子,周孟棋老師利用圈欄作依託,迅速抓拍下了這一瞬間。這張作品成為了周孟棋老師熊貓主題攝影的成名之作!
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
熊貓母子「丫丫」和「美美」
(圖據網絡)
2017年04月08日,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在紐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首映禮。中國的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的感人故事:棲於四川竹林的國寶——大熊貓丫丫、美美母女的賣萌日常,以及相聚別離的笑和淚;隱居於雪域高原的神秘生靈——雪豹達娃一家如何逆境求生;攀緣於神農架密林的逗趣頑童——金絲猴淘淘,因為家中「二胎」出生被忽視,加入流浪團體後又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此外,可可西裡草原上的藏羚羊和被譽為動物圈旅行家的丹頂鶴也紛紛客串。
當晚,比利·懷爾德劇院以竹子為材料,用來自四川臥龍的大熊貓「丫丫」、大熊貓「美美」母女的海報裝點整個觀影現場,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四川風情。而在觀影過程中,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美景觀令觀眾驚豔不已,大熊貓「丫丫」和「美美」這對大熊貓母女尋求獨立、傳遞母愛的真情演繹,更讓觀眾感動得淚奔。熊貓媽媽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懷,直到女兒能夠獨立生活,每個鏡頭都把熊貓的萌態展現的淋漓盡致,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命輪迴,成長快樂,這是一部讓人心動的片子。
黃龍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
大熊貓母子同框
(圖據網絡)
2019年01月10日,來自黃龍自然保護區消息,自黃龍開展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工作以來,雖然多次拍攝到大熊貓活體照片或者視頻,但雌性大熊貓和幼崽同時被拍到,這是第一次,這也是第一次拍到亞成體照片和視頻。
在黃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發情時期通常在每年的4-5月,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隨母親生活1.5至2年後,即離開母親獨自生活。工作人員介紹,「結合圖像分析,該大熊貓幼崽約1歲半。」你看圖片中,走在前面的熊貓媽媽閒庭信步,走在後面的熊貓幼崽拼命追趕,看著還真是有趣呢!
2019年版熊貓金銀幣圖案原型
(圖據網絡)
2019版熊貓金銀幣的背面圖案為母子熊貓圖。儘管在37年的熊貓金銀幣發行史上,以母子熊貓為內容的圖案出現了不少,但2019版熊貓金銀幣上的母子熊貓圖,是大家見過的表白最直接、表情最親密、神態最溫馨的一對母子熊貓。
畫面上流淌的,是濃濃的、無法割捨的母愛。通過這對母子熊貓,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熊貓媽媽對愛子的舐犢之情,以及安詳地躺在熊貓媽媽懷抱中的愜意和恬靜,而且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在當下浮躁的人文環境中,顯得格外的彌足珍貴。
帶熊貓幼崽戲水的熊貓媽媽
(圖據網絡)
圖片上,一對熊貓母子正在水池中戲水,那溫馨的畫面都要把人萌死了。從修葺的水池現狀判斷,這是一對圈養的大熊貓。大熊貓媽媽溫柔的目光注視著水中的孩子,似乎想從熊貓幼崽愜意的感受中琢磨出小傢伙此刻的心情。
要知道,大熊貓可是最喜歡戲水的動物,有時候還會「醉水」呢!所以,大熊貓媽媽一定是在告誡熊貓幼崽,千萬不要沒有飽腹感,以後有機會暢飲山泉水時不小心喝得太飽會「醉水」呢!
野外發現的熊貓母子
(圖據/雍嚴格 攝影)
據秦嶺大熊貓野外研究專家雍嚴格介紹說,大熊貓是獨居動物。大熊貓幼崽通常情況下在一歲左右開始吃竹子,但仍以吃奶為主,差不多兩歲左右開始「斷奶」。在我看來,野外帶崽生存的大熊貓媽媽似乎更艱難一些,既沒有熊貓「奶爸奶媽」的幫助,還需要防範天敵的進攻以及各種自然災難的侵襲。
離開大熊貓「媽媽」庇護的大熊貓幼崽,會開拓屬於自己的領地。雄性大熊貓在六至七歲進入繁殖期,雌性大熊貓在五歲多進入繁殖期。離開幼崽的母大熊貓也會參加下一年度春季的「比武招親」,再度尋找自己的「如意郎君」。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一個階段的熊貓媽媽對於熊貓幼崽來說就是「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它」哦!
野外參加野化培訓的熊貓母子
(圖據/中新網)
圖為出生於2010年08月03日的大熊貓寶寶「淘淘」,當年它5個多月大時,大熊貓媽媽「草草」在野外輔導幼崽上樹。它是全球第一隻在野化培訓場出生的大熊貓,幼仔生長發育狀況良好並進入了第二階段野化培訓階段。在經過兩年多的野化培訓後,已經於2012年10月放歸自然。
參與過野化培訓項目的大熊貓「草草」2013年07月06日產下一對雙胞胎幼仔,為大熊貓野化培訓家族再添新丁,這也是當年全球首對在野化培訓基地誕生的熊貓幼仔,大熊貓「草草」再次帶崽進行野化培訓將進一步驗證該項技術。
大熊貓「白雲」和兒子「雲子」
(圖據網絡)
圖片中,大熊貓「白雲」趁兒子「雲子」不注意,一把將可愛的熊貓幼崽抱入懷中:「寶貝,讓媽媽稀罕稀罕。」可以說,大熊貓「白雲」是上天送給研究人員的禮物。它在1999年生下了大熊貓「華美」,這是第一隻在美國出生並存活下來的大熊貓。
2003年至2012年間,大熊貓「白雲」迎來了大熊貓「美生」(2003年出生)、大熊貓「蘇琳」(2005年出生)、大熊貓「珍珍」(2007年出生)、大熊貓「雲子」(2009年出生)與大熊貓「小禮物」(2012年出生)。它現在已經是祖母了,因為2004年被送回中國臥龍保護區的大熊貓「華美」已經生了10隻幼崽。
大熊貓「芊芊」在雪地裡和幼崽嬉戲
(圖據/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2021年01月17日,大熊貓「芊芊」在雪地裡和一隻幼仔嬉戲。近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頻繁降雪,生活在這裡的大熊貓「芊芊」帶著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幼仔每天快樂地在雪地裡撲玩、追跑、攀爬樹樁等,在嬉戲中訓練幼崽生存技能。
截止2020年6月,全球有一共有1864隻大熊貓;截止2020年12月,全球圈養大熊貓一共有633隻。小寶呀,別怪媽媽擼娃太狠,你能適應得了老媽的」魔鬼訓練「,才能適應自然界的各色考驗,才能最後找到回家的路哦!
謹以此文
獻給
可愛的熊貓寶寶
祝願你們健康成長
也獻給
大愛無疆的熊貓媽媽
致敬母愛光芒綿長
還獻給
大熊貓圈養野放項目中
為每一隻萌寶的成長
默默付出的熊貓人
愛熊貓,愛自然。
愛是分享更是關懷!
本文圖文資料信息來源:新華網、中新網。百度百科,百度圖片,經編者編輯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尊重原創,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