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的發展,如今許多行業都採取代工模式,例如富士康就是手機行業的代工龍頭企業,華為在與偉創力斷絕業務來往之後,也讓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大漲。實際上代工並不意味著「低端」,諸如比亞迪和富士康這樣的知名代工廠,都是企業們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甚至離開這些代工廠之後,企業很難得到高質量的產品。
在服裝行業裡,就有這麼一家中國公司,其地位足以跟手機行業的富士康相媲美。諸如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等知名服裝品牌,都需要通過它代工進行生產,這家公司就是申洲國際。從2013年開始到2020年,申洲國際已經連續8年成為世界五百強。
目前申洲國際的掌權人馬建榮,在2020年胡潤百富榜上也以700億的身家排在第50位,而在服飾行業裡,馬建榮還身居首富之位。申洲國際能夠走到現在的地位,其實就只靠四個字:品質為先。
從13歲童工到副廠長,為解決子女就業接過爛攤子
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接手父親創辦的服裝廠,馬建榮的起步要比其他人高得多,即便是馬雲、馬化騰在創業的初期還為資金感到發愁。不過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創辦申洲製造同樣是費了一番心思。
作為申洲國際的創始人,馬寶興從13歲就開始在一家紡織廠裡打工,在那個年代,這並不算是什麼稀罕事,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馬寶興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因為表現優秀,獲得了去日本學習的機會,並且還成了廠裡的技術骨幹,後來馬寶興還在上海針織二十廠當上了副廠長。
不過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馬寶興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兩個子女,因為他們都是在農村長大,沒有工作崗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寶興答應了寧波政府,擔任寧波申洲製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看似升了職,但是實際上,馬寶興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
衝擊高端,在行業站穩腳跟
按照馬建榮的回憶,其父親接手申洲製造的時候,公司可以說是一個三無企業,沒錢、沒人、沒訂單。倒是有著300萬的負債。馬寶興愣是在這樣的處境之下,請來之前廠裡的老同事對工人進行培訓,同時自己親自接待客戶,慢慢地將公司盤活起來。不過因為帳上資金不足,申洲製造根本進不了太多原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申洲製造在日本接到了嬰兒成衣的訂單。
相對而言,嬰兒成衣的用料較少,讓申洲製造少了許多資金壓力,不過同樣的,嬰兒成衣對於衣服的質量要求卻更高。依馬建榮所說,1992年,已經27歲的他已經在申洲製造工作,當時因為服裝的掉色問題,廠裡直接把一批已經製作好的成衣給燒了,保住了得之不易的訂單。
對於申洲製造來說,當時國內的服裝行業競爭並不小,想要闖出一條路來,除了進軍高端市場,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之外別無他法,也就是憑藉著對質量的執著,申洲國際逐漸在業內站穩了腳跟。
不懼行業競爭,打造2200億市值名企
憑藉著高端的品質,申洲國際也獲得優衣庫的青睞,成為對方的合作商,並且在2005年,申洲國際順利上市。但是馬建榮依舊心存焦慮,在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他甚至一度想要賣掉工廠。但是經過市場調研,他發現以申洲國際的實力,在紡織行業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於是不僅沒有打退堂鼓,甚至還投入了4億元,對工廠進行技術改進以及擴大規模,在那一年,申洲國際年收入達到了48億元。
在馬建榮的帶領下,申洲國際迎來了更多的客戶,諸如彪馬、阿迪達斯、耐克、斐樂等公司都紛至沓來。而申洲國際也是在2013年以89.44億的營收第一次登榜世界五百強。到了2020年,申洲國際的營收已經來到了226.65億。
隨著業績的提升,申洲國際的市值也是水漲船高,來到了2200億港元,目前股價146.9港元每股。即便如此,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在日前還提高了對申洲國際的目標價,分別為170港元和175港元每股。
而作為身家747億的公司掌門人,馬建榮在員工眼裡的評價同樣是一個好老闆,為了解決員工的吃飯問題,申洲國際還花費了9000萬建設了全自動的中央廚房。此外,申洲國際也已經是連續9年的時間在春節期間包車送員工回家,每年的花費高達上千萬。因此,申洲國際的員工留存率高達95%。或許這也是申洲國際能夠獲得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吧。
(本文由財經先聲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