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CG世界關注我們
「 感知CG · 感觸創意 · 感受藝術 · 感悟心靈 」
中國極具影響力CG領域自媒體
採訪內容來源/梁志豪
編輯整理/CG世界
凡是和劉慈欣《三體》相關的話題,從來都不缺熱度和關注度。這部神壇巨作受到世人敬仰之餘,其影像化進程背後也有一群行業人辛勤努力著。
▲《水滴-抵達太陽系》「掌控之下」海報
最近「CG世界」就關注到這樣一支改編自《三體》的優秀個人CG短片《水滴-抵達太陽系》,令人驚訝的是,短片作者是一位18歲的高三學生,他的名字叫梁志豪。
▲點擊視頻觀看《水滴-抵達太陽系》正片
小梁同學用1年的時間學習了Blender,又用了8個月的時間來創作這支短片,大部分採用Blender的Eevee實時渲染引擎,個別採用Cycles渲染。短片於2019年11月榮獲水滴獎(國內專注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獎項)科幻電影單元鼓勵獎,15日在線上平臺發布以來,收穫了13萬+的觀看量。「CG世界」專門聯繫到了小梁同學,並進行了獨家專訪,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梁:大家好,我叫梁志豪,來自海南,現在就讀於海南省國興中學,是一名高三學生。CG世界:你現在18歲麼?真的太難以置信了,這麼年輕有為。從什麼時候開始入行的?能聊聊入行的契機和這些年的學習經歷麼?梁:18歲是真的,但我認為年齡不是學習的門檻,只是有早晚的區別吧。不過說真的,學三維軟體比起學校的文化課我反而覺得容易多了。說到入行,我還不算入行吧,完成了一部短片就當入行了難免也太兒戲了,只能說接觸吧,真正接觸CG是在高一的時候,但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CG已經很久了,初中上學那會就會經常看電影的CG視效解析,總之覺得了解CG幕後是件很酷的事。在小學時我就喜歡攝影(用30萬像素手機),到了初中開始主動幫學校拍攝各種短片,學校還專門給我騰出了一間辦公室作為剪輯間。不久後還在學校附近的影視公司認識了他們的老闆,所以就會經常去串門,接觸到了很多設備,也參與到他們的拍攝中。因為我壓根就沒有錢買相機,所以當時學校和影視公司給了我實操攝影設備的機會,我一有空就練習電影的鏡頭語言,日積月累直到畢業,高中去了另外一個城市,就沒有那麼多機會了。我很喜歡科幻,這是兒時的情懷。小時候我家出租給學生住,於是我就經常被一群哥哥拉去開電視(因為規定只能由我們家人開),開電視他們也只看電影,港片和科幻片是他們的首選,我從小對港片不感冒,但就是特別鍾情於科幻片天馬行空的想像,我想小孩都是這樣吧,對現實世界的人性探討毫不關心,反而對科幻創造的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世界情有獨鍾。上了高中以後就想拍一部科幻片,但是考慮到拍真人一沒資源,二沒能力,拍出來準是尬片,我可不願幹這種事,所以我選擇了利用CG動畫呈現,而且在不久之前剛把大劉的《三體》看完,當看到末日戰役的景象時,我不由自主的開始頭腦風暴,直到我決定將其影像化。這部短片就從高一下學期決定進行製作,接下來我就在網上尋找製作軟體,最終選擇了Blender,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學習與製作過程。CG世界:短片是完全按照劉慈欣的小說來製作的麼?還是對其中有一些自己想表達的思想?請跟我們談談您創作這個短片的初衷和想法。梁:基本按照大劉的書面描寫,但不可能完全按照,因為我覺得如果完全照搬就失去了作為一名藝術人的意義了,我感覺只有機器人才會這樣做,看似是對作者的尊重,其實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在自然選擇號的圓盤主艦體上我加入了很多城市的高樓景觀,這個靈感是來自電影《第三類接觸》,只為了突出飛船的大,因為在宇宙中基本是沒有參照物的,而大劉根本沒這麼寫,但必須有幾個前提是圓形艦體與圓柱形引擎大致符合了原著,在大前提下小改動還是可行的。大部分原著內容僅僅只是輕描淡寫,整體景觀還是要靠自己拓展,我認為這就是小說影視化的最大樂趣。至於我想表達的東西很純粹,就是讓沒有看過原著或者已經看過的觀眾去身臨其境的感受大劉創造的世界,無論是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與水滴飛躍太陽系時看到的的壯麗奇觀,還是深邃、神秘、令人遐想聯翩又時而寧靜時而沉重並伴隨著星辰的背景音樂,都在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我希望觀眾走在下班夜路上時也會不由自主的抬起頭仰望浩瀚星空。至於思想,我主觀上是沒有刻意的去傳達,但我這部作品卻被觀眾進行了二次創作,這是我熱愛藝術創作的原因之一。我一開始認為這部片是部爛片,以至於沒有臉發布到網絡平臺上。🔥廣告【動捕就找liuguagua】
🔥廣告【動捕就找liuguagua】
讚賞是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