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們」:緬甸鄉村的社會關係構建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在「我們」與「空無」之間,根本沒有自我得以容身的處所。而如果,在最後,我選擇「我們」(us)的話,雖然這個「我們」也只不過是一種表象的雷同,我還是投入其中……我在這個表象雷同與空無(nothing)之間只能做一項選擇。

這是列維-史特勞斯在拜訪了一座緬甸鄉村佛寺(1950年9月)之後引發的憂思,在我看來,他牽引出了緬甸佛教信眾精神世界中最深刻的焦慮與困境,即那些崇尚自我、不依附於他人的個體該如何群居?他們該如何適應一種「我們(社會共同體)」的生活方式?這一問題的本質是對社會何以可能的叩問。然而這種焦慮與困境只是理念層面的,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因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從來不提出問題,他們只是將他們的日常生活呈現在我們面前,然後讓我們去思考他們解決焦慮和困境的方式是什麼。而構建一種「強禮儀與弱依附」的社會結構就是緬甸佛教信眾給列維-史特勞斯做出的回應,在這一結構中,像原子一樣的「自我」構建了一個高度有序的「我們」,並同時在高度有序的「我們」中找到了「自我」的現實方式。所以,問題不在於這是一個等級社會還是平行社會,也不在於這是一個集體主義社會還是個人主義社會,而在於兩個看似對立的社會面向是如何調適的,「我」與「我們」是如何共處的。

一 弱依附社會中的「我們」構建

在純粹的佛教世界中,只有追求解脫的個體,而否決了人的各種社會角色。但在現實生活中,人需要扮演多重身份以及多重社會角色,需要處理各種「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佛教倡導人們出世,但人的生活恰恰是世間性的。在緬甸鄉村社會中,缺乏依附關係的個人如何構建公共生活及其意義便成為了社會維繫的首要問題。在前文的相關章節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緬甸鄉村社會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即建立一整套禮儀規範來明確社會成員在村落公共生活中的身份和角色,並強調公共生活中社會成員之間嚴格的等級關係,要求每個人都各安其位,各盡其職。

所以,我們可以將緬甸鄉村社會中的公共生活視為關於身份和等級的社會戲劇,而戲劇表演的規則是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 由此,鬆散的、原子式的個人在公共生活中變成了集體人、社會人、 階序人。為了確保「演員」都能入戲,社會對失禮者和無禮者制定了相應的懲處措施。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緬人將社會(law:ka)和責任(wut)兩個詞拼在一起組成禮儀(law:k-wut),這一構詞法想要表達的是,人與人缺乏依附關係的背景下,民眾依靠禮儀來構建社會、公共生活以及關於「我們」的共同體,「懂禮」和「行禮」由此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職責。

 

喬遷儀式中,吳通穩的嶽父、嶽母位於最前列,最先進入新居

歐文•戈夫曼區分了社會劇場中兩種不同的表演者,一種是「虔信者」(sincere),他們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另一種是「玩世不恭者」(cynical),他們並不相信自己的表演,並且不在乎觀眾是否相信他們的表演。在緬甸鄉村社會中,如果要建構有序的、充滿意義的公共生活,就需要社會成員在展示身份與等級的戲劇中充當虔信者,而不是玩世不恭者。換而言之,社會劇場需要社會成員充當入戲者,而不是隨時出戲的拙劣演員。在社會劇場上入戲,是「我」與「我們」共處的重要精神。

在緬甸鄉村,人們從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如何入戲,我們甚至可以將他們的社會化過程視為學習入戲的過程,他們被告知幾乎所有的公共生活都是儀式性的,都有相關的禮儀伴隨其中,公共生活預設了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位置、角色、身份,以及表演的方式,所以人人都要學會入戲,學會做舞臺上的虔信者,以使自己的表演能夠滿足他人的預期,社會秩序正是由此而產生。也許,所有的社會成員都不相信等級的存在,以及社會身份的不可逾越,但是,他們需要通過「共情」 將身份和等級在公共生活中表演出來,由此來實現「我們」共同體的構建。在等級戲劇中,社會成員所表演的身份、等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社會成員在表演過程中獲得了各自在社會中的位置,這種位置的獲得使鬆散的個人轉化為「我們」中的一員。

 

雙休日,抱村兒童來到抱寺學習佛經

然而,更深層次的問題仍舊存在,崇尚個人主義、拒絕依附於他人的個體為何願意加入這場毫無個人主義色彩的戲劇,並在戲劇中充當一個守規矩的、被固化在某一社會等級上的虔信者?也許涂爾幹關於社會與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的相關表述可以用來回答這一問題。

一般來說,社會只要憑藉著它凌駕於人們之上的那種權力,就必然會在人們心中激起神聖的感覺,這是不成冋題的;因為社會之於社會成員,就如同神之於它的崇拜者……它(社會)將我們本身的興趣置之不顧,而要求我們自甘做它的僕人……正因為如此,我們每時每刻都被迫屈從於那些行為和思想的準則,而這些準則,既不是我們所制定的,也不是我們所渴望的,有時候甚至違逆了我們最基本的傾向與天性。

在涂爾幹看來,社會對於個體具有天然的神聖性和強迫力,而個體則是社會的崇拜者和僕人,他們有天然的使命去維繫社會以及開展群體性的生活。只是,關於社會的思想和準則因文化而異,構建出的社會樣態也各不相同。這正是緬甸鄉村社會中的那些崇尚個人主義、 拒絕依附於他人的個體願意來到社會劇場的前臺、構建「我們」共同體的原因所在。

二 強禮儀社會中的「自我」實現

在上文中,我們分析了構建、維繫緬甸鄉村社會秩序與公共生活的方式與手段,其最核心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強化禮儀規範,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各安其位,各盡其職。然而,在這樣一個看起來社會階層固化、等級森嚴、高度有序的社會中,「自我」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換而言之,在強禮儀社會中,個人主義的社會空間何在?

歐文•戈夫曼將社會劇場區分為「前臺」和「後臺」兩個相互獨立的空間,在前臺,人們往往極力表現出能給他人造成良好形象的一面,而有損形象的一面卻被竭力抑制和掩蓋,在後臺,在帷幕之後的區域,那些被掩蓋的事實則會得到凸顯。在緬甸鄉村社會中,我們不能認為「強禮儀」的一面就是緬人想極力展示的一面,而「弱依附」的一面也並非緬人想竭力掩蓋的一面,但是「前臺」與「後臺」的概念對於這一議題仍舊具有解釋力。緬甸鄉村社會中的強禮儀、高度有序的一面在社會劇場的前臺上演,而弱依附、個人主義的一面則是在社會劇場的後臺展開。在此,我們可以將前臺理解為社會公共領域,,而將後臺理解為私人領域。

 

作者在抱寺舉行剃度儀式,左一、左二為其養父母吳明生夫婦

在上述理念的觀照下,如何在一個強禮儀社會中實現自我的問題就可以獲得一種解釋。「自我」與「我們」能夠實現共處共生,正是得益於緬甸鄉村社會中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界限明晰、相互獨立。前臺上的表演規則、權力關係沒有滲入後臺,而後臺正是滋生個人主義的土壤所在。在前臺,每個人都有積極入戲、彬彬有禮的職責和義務,在後臺,每個人都有維護一個只屬於自我的世界的權利。而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恪守「公私分明」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原則。堅守前臺與後臺之間的帷幕,正是緬甸鄉村解決社會整合與自我實現之間的矛盾的關鍵所在。

緬甸佛教為民眾提供了先驗的自我觀念,並成為緬甸鄉村社會中個人主義的理念基礎。但與此同時,佛教式的公共生活也為社會整合做出了貢獻。在建構強禮儀社會與弱依附社會的過程中,佛教既是社會整合的向心力,也是自我實現的驅動力,它既促使社會成員集聚於社會的公共生活中,也告誡個人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世界,為自己而活。

  

「東南亞民族志叢書」 《緬甸鄉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結構》 鍾小鑫著

作者通過在緬甸曼德勒省彬烏倫縣的一個緬人村落——抱村的長期田野調查,對村落中的各種社會關係、社會制度如僧俗關係、親屬制度、年齡結構、性別文化、權力運行方式、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等進行了全面的觀察和思考。在此基礎上,對緬甸鄉村社會結構進行了概念界定以及總體性特徵的探討,提出「強儀社會」與「弱依附社會」的概念來描述緬甸鄉村社會結構的兩個重要面向。

緬甸鄉村社會結構在一定程上孕育了當今緬甸政治轉型的形式與內容,而政治轉型也對鄉村社會結構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認為,當今緬甸激烈的宗教衝突與緬族民眾「僧俗共同體」的理想密切相關,持久的族群分化與緬族民眾的「族群等級」觀念相輔相成,而「僧俗共同體」的理想與「族群等級」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緬甸鄉村社會結構所衍生的產物。通過「弱依附社會」的視角,反思了「庇護政治」這一理論範式在緬甸鄉村社會中極為有限的解釋力和適用性。

相關焦點

  • 輕輕地,緬甸新百勝我又來了!
    只是聽去過的朋友說:在緬甸,如果你要去佛塔或寺廟,赤足那是一定的,而且還是頂著個大大的太陽赤足! 當時我剛聽到要赤足時,我的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時候,當光腳丫在馬路上奔跑、嬉戲,但現在已經長這麼大了,在這樣赤足真的好嗎?當然,並沒有人能回答我,也不需要人來回答,因為我要親自去探索它,去了解它!
  • 王毅會見緬甸國務資政府部部長覺丁瑞
    新華社內比都1月11日電(記者車宏亮 張東強)當地時間2021年1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內比都會見緬甸國務資政府部部長覺丁瑞。王毅表示,疫情改變了世界,也衝擊我們的生活,但阻擋不了中緬「胞波」情誼持續深化。相信疫情終將被我們戰勝。我們在疫情形勢下把緬甸作為今年出訪周邊的首站,就是要體現中方對中緬關係的重視和對緬政府的支持。
  • 中國浙江-緬甸投資合作線上交流會成功舉辦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陳俊嶺)12月11日,由浙江省商務廳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聯合主辦,浙江省國際投資促進中心、緬甸工商聯、緬甸中國企業商會聯合承辦的「中國浙江-緬甸投資合作線上交流會」成功舉辦。緬甸聯邦共和國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長吳當吞、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聯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陳海、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譚書富、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係部投資與公司管理局局長吳丹欣倫、緬甸工商聯主席吳佐敏溫、緬甸中國企業商會會長劉穎等70餘位緬方嘉賓與浙江90多家企業齊聚雲端,共挖RCEP籤訂下浙緬雙邊投資合作新機遇,共蘊浙緬經濟協同發展提供新動能。
  • 分享緬甸大選:一場音樂的對決
    緬甸女孩穿著紅色的傳統服飾,模仿翁山蘇姬著名的髮型——在腦後松髮髻別上幾朵紅玫瑰,擺動著蓮花指及腰肢。車子以10公裡的緩慢速度在小區裡行駛,這一帶是有錢人的別墅區,但穿越小區的小徑還是會讓人以為進入鄉村,泥土路崎嶇不平。這次隨車的「緬甸巨星」是傳統小丑戲劇團,他們特地為了這次助選創作幾首新歌。
  • 我去了一趟緬甸,消失了4天
    本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來緬甸的重頭戲。十點僧人們走出僧舍,信眾們開始布施。我們買了一些小餅乾給僧人們,全程都沒有過多的交流。回來的時候走了一半大約在六點坐上小船打算看看日落,不過天氣原因沒有看到,搖漿的Bishop要求我們日出時來看,一聽到五點我和小姐妹就笑著對視了一眼。❖小TIps:日落時間大概是6.30左右,日出時間為5點。
  • 緬甸遊記
    說起想去緬甸旅遊,是因為看了《我們是最好的朋友》這個節目,大小s和阿雅範曉萱一起在緬甸馬蹄島盡情歡樂。
  • 走進緬甸:緬甸男人也穿裙子!
    緬甸,東南亞國家之一,是個神秘又充滿熱帶風情的國家。很多人擔心現在去緬甸安全嗎?雖然說緬甸某些地區還在打仗,但是在緬甸的內陸地區還是很安全的。只要不去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聲明危險的地方,那麼緬甸還是很安全的。包括可以去仰光、曼德勒、蒲甘等旅遊城市,都是非常安全的。
  • 一份在緬甸發行的韓文雜誌竟用狗形容我們緬甸人,不了解請不要侮辱!
    文章主要內容是對緬甸外資分析評論,但其中部分內容居然把當地人比做是路邊的流浪狗,貶低緬甸人民。後面雜誌社主編出面發表了一個誠懇道歉信後,事件才告一段落。 事件發生後,我們緬甸還有很多人不相信韓國人會用狗來做這種比喻,認為韓國人不可能會寫出這樣極端侮辱他人的文章,懷疑此文章是否真有存在。因為這樣的話,比緬甸人罵人時使用「狗東西」還要惡劣。但是該文確實發表了,並且有確鑿證據。
  • 保安全,促發展,構建鄉村「平安網」 |委員讀書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會議上提出,當前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比較多,為了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保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進行,必須要加大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保障力度。 12月21日是湖南省政協委員參加網上「全國政協書院」讀書活動第71天,委員們繼續學習《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第八章「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
  • 緬甸瑞丹倫集團攝製組來嶽採訪拍攝
    緬甸瑞丹倫集團攝製組來嶽採訪拍攝 2014-05-23 20:47:54     來源:嶽西周刊社    作者:吳奇     點擊:
  • 讓我們先來說說緬甸和羅興亞的歷史!
    前段時間緬甸出了一些事情,引起了國際社會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甚至被鬧到了聯合國安理會。這件事就是所謂的羅興亞問題。17年八月份以來,羅興亞族的武裝分子在緬甸的若開邦,相當於緬甸的一個省,多次襲擊緬甸軍隊的檢查站和政府機構,跟緬甸軍警發生了激戰,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想必大家第一次聽說羅興亞人,還是從關於羅興亞難民的新聞中聽說的。
  • 沙龍預告 4.26 探秘梵花境地,為你揭示一個多面稜的緬甸
    作者蘇寧遍遊緬甸,深入城市、鄉村、高原、山林,和當地民眾結下深厚友誼,以犀利的視角重新解讀了緬甸宗教、歷史的諸多謎團,為佛國勾勒出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此次沙龍,他將一同帶領我們探秘那個梵花中的境地,品味其間發生的精絕故事和奇妙見聞,為我們展示出一個瑰麗的緬甸現狀多稜鏡。蘇寧,出生壯鄉,生長在灕江邊,遊歷非洲,歷訪緬甸,是一位年輕的有為作家、畫家、詩人、學者。
  • 我十分想看「鄉村愛情故事」
    昨天我發了個微博:今年還演「鄉村愛情故事」嗎?
  • 走起,讓我們一起去緬甸,到紅寶石產地去淘寶石-2
    昨天吃飽喝足,睡了一個大懶覺,走,我們上交易市場逛逛去,看看緬甸的城市如何。從酒店屋頂看過去感覺還可以,對不對,遠處有非常經典的東南亞寺廟金頂,蠻好看的,文化與異域氣息挺濃厚的,不是特別北上廣那種先進,但是感覺很放鬆。
  • 緬甸微遊記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在蒲甘的大片 by 九號摩登歸來已近半月。此時此刻,為寫這篇文章而回憶緬甸,卻遲遲想不清楚該如何下筆。▲俯瞰的固都陶佛塔群,世界最大的經書(在前往緬甸前同事便交代要帶一套紅色的長裙在這邊凹造型,由於我們的行程略有變更,我的紅裙子沒能遇上固都陶佛塔,而雨季的陣雨也讓我們的了解時間縮短成半小時
  • 王毅結束訪問緬甸、印尼、汶萊、菲律賓之際接受媒體採訪
    王毅:習近平主席去年1月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同緬方達成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共識,賦予千年「胞波」情誼新的時代內涵。選擇緬甸作為今年周邊首訪首站,旨在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訪緬成果,紮實推進中緬命運共同體建設。同時,此訪也正值緬甸新一屆政府成立在即,傳遞了中方願同緬方深化溝通,加強對接,支持緬甸新政府順利施政的明確信息。
  • 「2020年瀾湄電視周暨緬甸主題日」系列活動啟動
    10月30日,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緬甸聯邦宣傳部、中國雲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緬甸國家電視臺(MRTV)、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廣電局、雲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承辦的「2020瀾湄電視周暨緬甸主題日」系列活動在雲南廣播電視臺正式啟動。
  • 熱詞分享:「社會關係」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熱詞「人脈」,它的英文表達是:connections 人脈; 社會關係;可資利用的熟人He has a lot of connections.如果我的人脈再廣些,我很有可能得到那份工作。network(尤指工作中)建立關係網,建立人脈I don't really enjoy these conferences, but they're a good opportunity to network.
  • 茅海建緬甸行③︱緬甸與史學: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我們也與許多緬甸小生意者打交道,感覺他們速度很快,手腳麻利。我覺得緬甸人的工作態度超過了東南亞許多國家的人,與越南人的勤奮程度差不多。自然條件好,人民勤奮,這個國家應當獲得好的發展,人民應該有著好的生活。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緬甸曾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均GDP僅次於日本,為亞洲第二位。當時的緬甸,華人也特別多。
  • 緬甸又見土豪婚禮,新娘一身價值十多億,連捧花都是鑽石
    之前,趙顧問共有寫緬甸土豪女兒婚禮的文章,緬甸翡翠商的女兒說婚禮上花了五億元以上的錢,我沒想到趙顧問還太天真了,有錢人的快樂趙顧問真的無法想像,這是前幾天在緬甸土豪的婚禮上爆發的。在緬甸的仰光舉行了婚禮,新娘穿著鑽石珍珠衣,拿著鑽石獻花,閃閃發光,我佩服有錢人玩得真好,但是,趙顧問很在意為什麼出現在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因為他們比較豪爽比較鄉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