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D品牌化
▲圖5-《三時三餐》羅英石PD
在網際網路時代,節目的播出平臺不再是觀眾選擇觀看的基準,相反,電視節目正在打破「節目製作者」和「節目出演者」的界限,曾經默默在幕後工作的製作團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鏡頭之前,節目製作者的形象也更為具象化。
優質的節目也為PD們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無限挑戰》和金泰浩PD、《三時三餐》《花樣系列》和羅英石PD、《請回答系列》和申元浩PD,節目和它背後的製作者相互成就。在這樣的時代,節目的播出平臺也就變得相對沒那麼重要了。
2. 有線電視崛起
▲圖6-MBC罷工現場
MBC是1961年2月成立的民間電視臺。1980年11月,韓國放送協會強制性地將電視臺進行合併,MBC成為當時唯一的民間電視臺。MBC《無限挑戰》無論是口碑還是收視率都一直領跑,此外,《蒙面歌王》《真正男子漢》也展示出MBC在綜藝節目方面的強勁實力。
▲圖7-KBS罷工現場
而KBS於1973年正式創立。截至2014年,有3個電視頻道,7個廣播頻道,地上波DMB頻道4個,此外還有網絡等新媒體服務。在韓國9個城市有總局,9個地區運營有電視臺,美洲、歐洲、中國、日本、中東等13個海外地區有常駐記者。KBS的《兩天一夜》《Happy Together》等節目,也都是KBS的長壽節目。
韓國蓋洛普從2013年1月每月都會進行「最近最受歡迎的TV節目」調查。和測定收視行為的TV收視率不同,這個調查超越收視時間/空間/頻道/媒介,是韓國人感性的TV節目喜好指標。在2017年7、8月調查的前10節目中,6檔節目來自有線電視節目,創造了自2013年開始調查以來首次最高記錄。
公營電視臺裡,優秀的節目往往採取周播形式,SBS《跑男》七年、MBC《無挑》十年、KBS《兩天一夜》十年、MBC《黃金漁場Radio Star》十年……這些節目都長踞節目單,自然就會擠佔新節目的孵化機會。相比之下tvN、JTBC等有線電視的季播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試驗性;收視群體更為窄化集中和年輕化,不需要嚴格限制產品形象露出,對於廣告商而言也是有利無害。
▲圖8-花樣青春
而公營電視臺的員工正在出走。《花樣系列》《三時三餐》《請回答系列》,無論是在話題度、收視率、口碑上都是現象級的。這三檔節目都來自tvN,而製作節目的羅英石PD、申元浩PD此前都曾是KBS的職員。無獨有偶,在JTBC製作出《神話放送》《犯罪現場》《非正常會談》《孝利的民宿》等有著「溝通」、「推理」元素節目的允賢俊(音)PD的前東家,也是KBS。不僅是PD,MBC王牌主播孫石熙也跳槽到JTBC,「歲月號」事件、「樸槿惠閨蜜門」事件的報導中,為JTBC的新聞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3. 經紀公司/電影製作插足
▲圖9-《Produce 101》第二季從節目中誕生的男團WANNA ONE
Mnet的《Produce 101》第二季引起了收視狂潮,從節目中誕生的男團WANNA ONE始一出道,便憑藉強大的人氣包攬十多個音樂打歌節目的一位獎盃,廣告界也love call不斷,這對於一般的新人愛豆團體來說簡直無法想像。
▲圖10-真人秀《Mix & Match》
憑藉電視真人秀《Sixteen》《Mix & Match》誕生的女團TWICE/男團Winner,也擁有了其他普通愛豆團體所沒有的出道先機。各種以愛豆團體為主角的綜藝真人秀也是近年來電視節目的一大類型和方向。
電視綜藝節目對於新人的曝光率,絕對是各大培養演藝人的經紀公司所需要的。因此,經紀公司也在盤算著參與綜藝節目的製作。
韓國三大音樂經濟公司之一、旗下擁有BigBang、鳥叔的YG Entertainment於2017年2月籤入了5名MBC和CJ E&M的PD。分別是MBC《Radio Star》的趙書允(音)CP、《無限挑戰》傑英載(音)PD、《真正男子漢》金民鍾(音)PD,Mnet《音樂的神》樸俊秀(音)PD,tvN《SNL》劉成模(音)PD。以上節目涉及類型有脫口秀、真人秀、音樂、直播、喜劇等。YG將以此次PD籤約為契機,進軍藝能節目界。此前YG以投資的方式參與了SBS《花樣旅行》節目製作。
同樣是2月,曾經製作了MBC《膝蓋道士》和JTBC《舌戰》的JTBC藝能局長呂雲赫(音)也進入Mystic Entertainment(一個囊括音樂人、演員等的全面型娛樂公司),並承擔製作綜藝、電視劇、手機移動內容等優質視頻製作。
此外電影公司NEW也試圖從電影投資發行商向電視劇·電影內容製作轉型。此前聘入了tvN的郭正煥(音)PD。郭PD最初在KBS參與製作《推奴》《漢城別曲》等作品,2011年進入tvN後又製作了《The K2》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