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在山西
這些充滿歷史味道的文物
你都去打過卡嗎?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山西堪稱文物之最的幾個地方
真的很值得一去~
平遙古城
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洪洞飛虹塔
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是國家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 。飛虹塔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飛虹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便把這裡選為《掃塔辯奇冤》的拍攝場景。
解州關帝廟
中國最大的武廟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
中國僅存的遼代建築模型
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位於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置有重樓式藏經櫃38間,在兩組櫃間上層飛架天空樓閣5間。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在氣勢恢宏、形制古樸的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置有重樓式藏經櫃38間,在兩組櫃間上層飛架天空樓閣5間,木構玲瓏剔透,雕刻精絕,是國內僅存的遼代建築模型。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芮城永樂宮壁畫
中國元代最傑出的壁畫作品之一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製。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裡。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永樂宮壁畫為道教宣傳畫,目的在於揭示教義和感召人心,其繪製時間略早於歐洲文藝復興,幾乎和元代共始終。現存壁畫面積1005.68平方米。
大同九龍壁
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
大同九龍壁,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和陽街,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廡殿式壁頂,正脊飾凸雕蓮花及遊龍,四角戧脊置走獸 ,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大同九龍壁,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託。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太原隋代虞弘墓
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
虞弘墓,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其漢白玉石槨上雕刻圖案中的人物服飾、器皿、樂器、舞蹈內容以及花草樹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亞諸國,有些畫面有明顯的祆教內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黃河蒲津渡遺址
盛唐時期最大的橋梁工程
蒲津渡遺址是一處具有豐富遺存的大型遺址,也是我國第一次發掘的大型渡口遺址,它展現了我國古代橋梁交通、黃河治理、冶鑄技術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觀地揭示出黃河泥沙淤積、河水升高、河岸後退的變遷過程,從而為歷史地理、水文地質、環境考古及黃河治理提供了許多有用資料。蒲津渡遺址的發掘,尤其是開元鐵牛、鐵人等物的出土,對研究唐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我國橋梁史、冶煉鑄造工藝、黃河故道的變遷、水文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五臺佛光寺東大殿
中國現存最早的殿堂型建築實例
我國現存唐代殿堂型構架建築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實例。大殿構架由屋深柱網、鋪作層和屋頂梁架三部分疊加而成,七鋪作鬥拱縱橫恣肆,威壓四方,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中鬥拱挑出層數最多、距離最遠的一個實例,也是我國集唐代建築、彩塑、壁畫、題記、經幢於一殿的孤例。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五臺山及中國沒有早期的木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晉侯墓地玉器
迄今發現西周等級最高的玉器
出土於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的玉器種類繁多,裝飾華美,是迄今為止所發現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的玉器。長達58釐米由細膩的黃玉琢成的大玉戈,從頸部直到腹部的四珩四璜聯珠玉佩等,均是我國古玉中的極品。晉侯墓地玉器的發現,為研究西周墓葬玉器組配的發展演變規律和男女用玉制度的等級差異提供了最完整的資料。
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青銅作品之一
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這是一具有兩個大輪、四個小輪,既可挽環牽引,又可手推轉動的輓車。車的頂蓋上一隻蹲猴神氣活現,周邊布列4隻候鳥,車身周圍虎、熊奔竄,車前擋部位一「刖人」守護囿門,準確地反映了「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這件青銅器上能活動的地方達15處之多,是西周時期在青銅鑄造工藝和機械製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鑊鼎
春秋時期最大的鼎
太原南郊金勝村的晉國趙卿墓,是迄今為止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的高級貴族墓葬。在這座積石積炭的墓葬當中,出有一件高近1米,口徑1.04米的鑊鼎。圜底形的深腹下面,接有三條粗壯的獸蹄足,足根飾高浮雕的獸面紋,腹飾夔龍、夔鳳和蟠螭紋。器形碩大雄偉,造型古樸渾厚,鼎腹足可盛一肥牛,是迄今所見春秋時期最大的鼎。
太原婁睿墓壁畫
北齊繪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婁睿墓壁畫,是中國北齊墓室壁畫,婁睿墓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晉祠王郭村西南1公裡處。婁睿墓壁畫,大部分保存完好。內容與布局繼承漢魏以來的傳統,組成古代神話和佛、道、儒合流的天、人一體的繪畫體系。依據構圖、布局與內容,大致分為七十一幅畫面,殘存壁畫面積約為220平方米,並可歸納為兩大部分。一部分表現婁睿生前的戎馬生涯和顯赫的官宦生活,主要位於墓道東西兩壁、天井、甬道和墓室四壁的下部;另一部分反映墓主人死後升天、回歸西方極樂世界虛幻境界的情景,主要位於甬道與天井上部、墓門、墓室內第二層和第三層,還有位於墓室頂部的天空星象圖。婁睿墓壁畫中,數十匹馬與駱駝在運行中蹄步自如,生動逼真,展現了畫工深入生活的純熟寫實作風。
西侯度遺址
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
西侯度遺址位於山西芮城縣西侯度村,經發掘出土的動物化石有巨河狸、鯉、山西軸鹿、粗面軸鹿、粗壯麗牛、山西披毛犀、三門馬、中國野牛、晉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豬、納瑪象等。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巖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稜大尖狀器。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石器和有切割痕跡的鹿角以及燒骨的發現,證明遠在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遺址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陶寺遺址
中國最早的文明誕生地之一
位於襄汾縣汾河以東、塔兒山西麓,距今4500-4000年左右,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之一。這裡的窯洞、居址、水井及等級分明的墓葬、龍盤、鼉鼓、特磬等重要禮器,預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誕生。有專家學者提出,陶寺遺址就是帝堯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國」。
晉侯墓地
夏商周斷代工程
最有力的科學證據之一
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是西周重要的諸侯國晉國君主及其家屬的墓葬,埋葬時代幾乎貫穿於整個西周時期。在這裡發現了古樸凝重的青銅器、華美典雅的玉器和氣勢壯觀的車馬坑,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了最為有力的科學證據,1992、19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資料來源 | 平遙古城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