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些堪稱文物之最,從文明誕生地到世界級古塔~

2020-12-28 騰訊網

都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在山西

這些充滿歷史味道的文物

你都去打過卡嗎?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山西堪稱文物之最的幾個地方

真的很值得一去~

平遙古城

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洪洞飛虹塔

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琉璃古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是國家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飛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 。飛虹塔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飛虹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便把這裡選為《掃塔辯奇冤》的拍攝場景。

解州關帝廟

中國最大的武廟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

中國僅存的遼代建築模型

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位於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置有重樓式藏經櫃38間,在兩組櫃間上層飛架天空樓閣5間。大同華嚴寺天宮樓閣,在氣勢恢宏、形制古樸的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置有重樓式藏經櫃38間,在兩組櫃間上層飛架天空樓閣5間,木構玲瓏剔透,雕刻精絕,是國內僅存的遼代建築模型。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芮城永樂宮壁畫

中國元代最傑出的壁畫作品之一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位於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其藝術價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畫,它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傑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製。永樂宮壁畫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裡。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永樂宮壁畫為道教宣傳畫,目的在於揭示教義和感召人心,其繪製時間略早於歐洲文藝復興,幾乎和元代共始終。現存壁畫面積1005.68平方米。

大同九龍壁

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琉璃照壁

大同九龍壁,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和陽街,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廡殿式壁頂,正脊飾凸雕蓮花及遊龍,四角戧脊置走獸 ,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大同九龍壁,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託。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太原隋代虞弘墓

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

虞弘墓,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其漢白玉石槨上雕刻圖案中的人物服飾、器皿、樂器、舞蹈內容以及花草樹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亞諸國,有些畫面有明顯的祆教內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黃河蒲津渡遺址

盛唐時期最大的橋梁工程

蒲津渡遺址是一處具有豐富遺存的大型遺址,也是我國第一次發掘的大型渡口遺址,它展現了我國古代橋梁交通、黃河治理、冶鑄技術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觀地揭示出黃河泥沙淤積、河水升高、河岸後退的變遷過程,從而為歷史地理、水文地質、環境考古及黃河治理提供了許多有用資料。蒲津渡遺址的發掘,尤其是開元鐵牛、鐵人等物的出土,對研究唐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我國橋梁史、冶煉鑄造工藝、黃河故道的變遷、水文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五臺佛光寺東大殿

中國現存最早的殿堂型建築實例

我國現存唐代殿堂型構架建築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實例。大殿構架由屋深柱網、鋪作層和屋頂梁架三部分疊加而成,七鋪作鬥拱縱橫恣肆,威壓四方,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中鬥拱挑出層數最多、距離最遠的一個實例,也是我國集唐代建築、彩塑、壁畫、題記、經幢於一殿的孤例。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五臺山及中國沒有早期的木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晉侯墓地玉器

迄今發現西周等級最高的玉器

出土於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的玉器種類繁多,裝飾華美,是迄今為止所發現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的玉器。長達58釐米由細膩的黃玉琢成的大玉戈,從頸部直到腹部的四珩四璜聯珠玉佩等,均是我國古玉中的極品。晉侯墓地玉器的發現,為研究西周墓葬玉器組配的發展演變規律和男女用玉制度的等級差異提供了最完整的資料。

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青銅作品之一

西周刖人守囿銅輓車,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這是一具有兩個大輪、四個小輪,既可挽環牽引,又可手推轉動的輓車。車的頂蓋上一隻蹲猴神氣活現,周邊布列4隻候鳥,車身周圍虎、熊奔竄,車前擋部位一「刖人」守護囿門,準確地反映了「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這件青銅器上能活動的地方達15處之多,是西周時期在青銅鑄造工藝和機械製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鑊鼎

春秋時期最大的鼎

太原南郊金勝村的晉國趙卿墓,是迄今為止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的高級貴族墓葬。在這座積石積炭的墓葬當中,出有一件高近1米,口徑1.04米的鑊鼎。圜底形的深腹下面,接有三條粗壯的獸蹄足,足根飾高浮雕的獸面紋,腹飾夔龍、夔鳳和蟠螭紋。器形碩大雄偉,造型古樸渾厚,鼎腹足可盛一肥牛,是迄今所見春秋時期最大的鼎。

太原婁睿墓壁畫

北齊繪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婁睿墓壁畫,是中國北齊墓室壁畫,婁睿墓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晉祠王郭村西南1公裡處。婁睿墓壁畫,大部分保存完好。內容與布局繼承漢魏以來的傳統,組成古代神話和佛、道、儒合流的天、人一體的繪畫體系。依據構圖、布局與內容,大致分為七十一幅畫面,殘存壁畫面積約為220平方米,並可歸納為兩大部分。一部分表現婁睿生前的戎馬生涯和顯赫的官宦生活,主要位於墓道東西兩壁、天井、甬道和墓室四壁的下部;另一部分反映墓主人死後升天、回歸西方極樂世界虛幻境界的情景,主要位於甬道與天井上部、墓門、墓室內第二層和第三層,還有位於墓室頂部的天空星象圖。婁睿墓壁畫中,數十匹馬與駱駝在運行中蹄步自如,生動逼真,展現了畫工深入生活的純熟寫實作風。

西侯度遺址

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

西侯度遺址位於山西芮城縣西侯度村,經發掘出土的動物化石有巨河狸、鯉、山西軸鹿、粗面軸鹿、粗壯麗牛、山西披毛犀、三門馬、中國野牛、晉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豬、納瑪象等。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巖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稜大尖狀器。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石器和有切割痕跡的鹿角以及燒骨的發現,證明遠在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遺址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陶寺遺址

中國最早的文明誕生地之一

位於襄汾縣汾河以東、塔兒山西麓,距今4500-4000年左右,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之一。這裡的窯洞、居址、水井及等級分明的墓葬、龍盤、鼉鼓、特磬等重要禮器,預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誕生。有專家學者提出,陶寺遺址就是帝堯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國」。

晉侯墓地

夏商周斷代工程

最有力的科學證據之一

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是西周重要的諸侯國晉國君主及其家屬的墓葬,埋葬時代幾乎貫穿於整個西周時期。在這裡發現了古樸凝重的青銅器、華美典雅的玉器和氣勢壯觀的車馬坑,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了最為有力的科學證據,1992、19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資料來源 | 平遙古城旅遊

相關焦點

  • ...通緝4名重大文物案逃犯:一人曾參與盜掘6座古塔 白天開店晚上挖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訊 今天(9月1日),公安部刑偵局發布了4名重大文物犯罪案件在逃人員名單,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注意到,其中多為參與盜掘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墓、古塔。記者注意到,這6座古塔均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代縣阿育王塔為例,該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唐宋幾經廢興,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為磚塔。該塔為全國19座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之一,也是現存最完整、外觀最獨特的一座。
  • 20多年前,一座古塔地宮被打開,裡面挖出一批寶藏,堪稱無價國寶
    1946年7月,在漣水戰役中,古塔遭到大炮密集轟炸,最終被炸毀只剩下基座。1998年3月,漣水縣規劃重修妙通塔。同年5月,施工隊進入古塔遺址探勘塔基。在清理2.2米深處的塔基磚頭時,發現在南面有一道地宮的拱門。施工隊不敢再繼續往下挖,於是緊急上報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當即派出專家組到古塔地宮進行搶救性發掘。
  • 犯罪團夥白天開飯店晚上挖洞盜文物,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
    他們瞄準陝西、山西等地一些縣城的古塔,在附近租房開飯店,白天假裝做生意,晚上在店裡朝著古塔方向挖地道,企圖找到地宮盜取文物。資料圖,新華社供圖經陝西省鹹陽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鹹陽市中級法院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等罪名判處被告人衛永剛等23人有期徒刑十五年至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不等的刑罰。近日,記者就這起奇案採訪了辦案檢察官。
  • 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時下,天氣轉冷,景色單調而缺乏生氣,但遊客們依然願意到山西介休,花40元錢買一張票,遊覽這座罕見的地上地下「雙子城」。  張壁古堡有1600多年歷史,但聲名大振不過是近10年的事。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博安防:古塔地宮保護新科技,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
    俗話說:「陝西黃土埋皇上",意思就是陝西的皇家古墓葬較多,不僅如此,陝西也有很多古寺廟和古塔,這些多半是唐朝修建,唐朝的佛教興盛,不僅皇家墓葬有文物,就連這些古塔的地宮也被盜墓賊盯上了。人民日報 2020-06-20 《23人盜墓團夥分別獲刑 曾在文保單位旁開店打盜洞》消息被盜清梵寺塔以在文保單位附近租房開店為掩護秘密挖掘地洞,用經緯儀進行定位,一個23人的盜墓團夥在陝西、山西兩省多次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被判處緩刑至有期徒刑十五年不等刑罰。
  • 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化說話——李尚鴻女士《山西考古那些...
    《山西考古那些事兒》,是最近常看的一本書。書中,我們可以深度聆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西故事。這些故事,既深挖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背後的故事,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契合了山西當今加快轉型發展的時代要求,為山西打造「太行、黃河、長城」三大旅遊品牌提供了人文學術支撐,更為海內外人士通過走進山西的方式深度華夏文明的直根提供了基礎性的原始文案。書的作者叫李尚鴻。
  • 文物+科技「跨界」攜手,文明之光浸潤人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文物+科技「跨界」攜手,文明之光浸潤人心新華社記者施雨岑你能否想像,透過一捧淤泥,人們能一窺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命信息?當人們不再滿足於觀賞靜態的文物之美,科技將文明的故事娓娓道來——你漫步在莫高窟的洞窟前,拿起手機便能通過AR地圖看到九色鹿從壁畫中「飛身而下」;你走進首都博物館,無需藉助實體文物,「網際網路+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生動呈現「文物的時空漫遊」;你徜徉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5G全覆蓋的「智慧景區」讓5000多年的古老文明可感可知……
  • 挖掘16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黨的誕生地」文創套組亮相
    「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創套組亮相。紅色文創套組中,包含限量筆記本、純銅書籤、膠帶、便利貼、紙質文件夾等產品。  為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由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東方網共同研發的「文物新說·話解放」紅色文創產品套組昨天正式亮相。主創團隊通過挖掘16件紅色文物背後的故事,研發了10件實用有趣且具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創產品,為「黨的誕生地」增添一抹文化亮色。  主創團隊充分利用一大會址的館藏資源,經過多重篩選,留下16件最具代表性的紅色文物進行挖掘、開發。
  • 大都會、羅浮宮…13+座世界級博物館,帶你雲參觀
    今天,我向你推薦音頻精品課《博物館觀看之道——解密100件全球鎮館之寶》選取了13座世界頂級博物館,以大家熟悉的「鎮館之寶」為切入點,梳理出了100多件世界文明的關鍵見證物,並邀請國內「最」熟悉它們的主講人——他們是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學者。帶大家了解世界上知名博物館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文明。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紋提梁卣」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紋提梁卣」 2020-11-23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伙人白天開飯店 深夜挖地道竊數十件珍貴文物
    他們瞄準陝西、山西等地一些縣城的古塔,在附近租房開飯店,白天假裝做生意,晚上在店裡朝著古塔方向挖地道,企圖找到地宮盜取文物。白天開飯店 深夜盜文物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文物黃河兩大支流——汾河、渭河流域水深土厚,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明,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 山西博物院徵集紅色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見證物
    日前,山西博物院對外發出公告,面向全社會徵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見證物」。」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百年曆程中,山西所積累的革命文物和社會發展見證物是我們弘揚革命精神、激發愛國力量、積聚民族精神、凝聚發展動力的寶貴革命傳統資源。
  • 慶陽禮物說古塔|浮圖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
    中國的名塔有:山西飛虹塔、登封嵩嶽寺塔、大理千尋塔、應縣釋迦塔、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等,慶陽也有幾座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的古塔,禮物君帶你去瞧。此塔是全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偉華麗的宋塔。省人民委員會1963年2月11日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華池東華池磚塔東華池宋代磚塔在東華池街所靠山嶺的半山腰間,屬華池縣林鎮鄉東華池大隊。塔全部是磚結構,平面八角形,樓閣式,高七層,高約26米。
  • 山西素有「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亙古至今的歷史長河中,燦爛的文明從未在山西這片土地上間斷,而那些散落在山西大地上的古建築就成為了 這是人們回味歷史的最好的載體。偌大的山西仿佛是一座中 古建築的博物館,讓人不得不驚嘆古時工匠的智慧。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內蒙古省為界,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幹年,被譽為「華夏文明籃」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稱。有人說陝西的文物都在地下,而山西的文物都在地上。
  • 文保單位旁開店掩護打盜洞,團夥盜走阿育王塔、佛金骨等文物
    以在文保單位附近租房開店作掩護,用經緯儀進行定位秘密挖掘地洞,一團夥在陝西、山西兩省盜掘多座古塔地宮被判刑。2013年11月份,衛永剛等人合謀盜掘旬邑縣縣城古塔,在旬邑古塔附近租賃了民房,以經營蒸饃店為掩護,採取挖洞的方式盜掘旬邑古塔,該塔系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間,衛永剛用經緯儀進行了定位,指導挖洞方向。約一個月後,該塔地宮被打開,團夥盜取了地宮內的臥佛像、銅棺(內含銀棺),琉璃瓶(內含疑似舍利子)、小佛像等文物。
  • 人類四大古文明的共同誕生地——溼地 (第六期)
    於是,借一葉扁舟,縱橫穿越那世界上最寬廣的大洋也成為了現實。太平洋最終也成為了舟船丈量的對象,而駕馭舟船的古人類正是出自四大古文明之一的黃河文明(華夏文明)。不管有沒有殷人東渡這個事件,古黃河文明(華夏文明)在2000多年前到達美洲是確定的。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認為「扶桑」指的是日本,而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古書記載的「扶桑」所在位置是現今的墨西哥,《山海經》、《十洲記》、《梁書》等古書中的「扶桑」均為墨西哥。《梁書》中更是明確記載了公元458年五個和尚到達美洲、公元499年慧深和尚東渡美洲等真實的事件,這些事件在墨西哥當地均已找到實證。
  • 清朝時將官員發配到寧古塔 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在《甄嬛傳》中,甄嬛父親甄遠道因被人陷害被流放到寧古塔。甄嬛聽到後萬念俱灰,因這是一個苦寒之地,去的人幾乎沒有回來的可能。那麼,歷史上的寧古塔真如電視劇中所說的那樣嗎?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她指出,文獻和圖畫是故宮最有價值的東西,而這當中,要數書畫最「驕氣」。每隔三個月故宮會拿出一部分最優質的書畫進行展覽,三個月後再收起來,但原畫出展可能會受展覽條件的影響。「故宮輪一遍書畫要二十幾年,所以能看就看,因為你不知道下次看要什麼時候。2017年,故宮展出了《千裡江山圖》,下一次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除了故宮,湖南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臺北博物館也各有千秋。
  • 山西的寶貝會說話 視頻六分鐘,穿越四千年
    前言 山西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資源,如何更好地呈現和保存這些文化場景,紀錄片不失為一種具有極強呈現力的方式。紀錄片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形態豐富地記錄下山西的文化生態。
  • 海報丨「遊山西=讀歷史」 這題怎麼做?省委書記來「講課」
    滄海桑田般的構造變遷,不僅賦予了山西豐富的礦產資源,還賜予了山西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奇觀,有世界級地質遺蹟14處、國家級地質遺蹟141處。太行山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集雄、奇、險、幽、秀、美於一體;呂梁山群峰逶迤、山勢陡峻、植被多樣,盡顯雄渾厚重;北嶽恆山地險山雄、疊嶂拔峙,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