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將官員發配到寧古塔 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2020-12-23 凱風網

在《甄嬛傳》中,甄嬛父親甄遠道因被人陷害被流放到寧古塔。甄嬛聽到後萬念俱灰,因這是一個苦寒之地,去的人幾乎沒有回來的可能。那麼,歷史上的寧古塔真如電視劇中所說的那樣嗎?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第2個:披甲人是什麼人?是當地的野蠻人還是野人?還是說是清朝的因為某些因素導致不得已在寧古塔居住的人呢?那麼把一些大臣發送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句話,又究竟怎樣理解?清朝的執政者為什麼這樣去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寧古塔在哪?什麼是寧古塔?

關於寧古塔的話我們姑且可以一分為二,倒不是說我們非得把寧古塔拆成兩個部分,只是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導致寧古塔有兩個。這一點講起來非常複雜,我們簡單講的話,那就是寧古塔坐落於兩個位置:第1個位置是黑龍江省海林市的一個古城鎮裡面,而另一個則位於黑龍江省的寧安市。

這兩個寧古塔相距的間隔達到了25千米,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這個地方的主要作用有兩個:

第1個作用是作為牧場。

大家也都知道清朝的本質其實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只不過清朝沒有元朝那麼猛而已,而清朝對於放牧尤其是牛羊等各種動物的利用程度幾乎達到了最大值。畢竟在最開始的時候,荒天野嶺連種個莊稼都種不成,那就只能養一些馬兒,養一些牛兒,然後和當時的明朝進行等價交換。

除此之外,這個寧古塔還有一種作用,那就是流放囚犯的地方。

在300多年的沉澱和積累的過程當中,寧古塔可以說是一個充滿著歷史古蹟,歷史文物以及歷史痕跡的地方。

寧古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對應管轄

寧古塔最開始管轄的地界其實是非常龐大的,而且以當時的狀態來看,寧古塔簡直就是一塊肥的流油的肥油。開個玩笑而已,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繞口,如果大家能夠打開世界地圖的話,就會發現當時到哈爾濱以南,哈爾濱以東,基本都歸寧古塔管轄。

但是伴隨著後期清朝的不少皇帝對寧古塔的多方規劃,寧古塔所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少。

而在最早期的時候,寧古塔還源源不斷地給八旗子弟提供兵源,與此同時,也是一個屯糧的重要地方。在康熙王朝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個地名,名字叫盛京,其實盛京和寧古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清朝心目當中的重要性幾乎可以齊名。

而寧古塔有鎮守的副都統,這個副都統前前後後所有的官員和在一塊,有73人。而後期的時候,皇帝又在此處設置了欽差大臣。

而根據一些史料分析就不難發現:寧古塔因為太靠北了,所以它的溫度也是極低的,拿出一個平均溫度來不太現實,畢竟那個時候也沒有天氣預報,也沒有辦法做出準確預估。

但是寧古塔有的時候能夠達到零下40度,這一點並不足為奇。這也是為什麼寧古塔作為一個發配犯人的最理想的地方,畢竟在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想想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披甲人又是什麼?

大家千萬不要把披甲人當成野蠻人或者就是冰天雪地裡的野人或者就是普通人,事實上披甲人的身份地位還是非常高的,在這裡我們引用官方的一句話:常規情況下,披甲人就是指投降以後披甲上陣的統領部族徵戰討伐的人。

換句話來說,披甲人也是正兒八經的軍人,只不過在當時的狀態來看,披甲人的身份地位要比軍人稍微低那麼一點點。可即便如此,也足以見得披甲人本身的身份還是比較尊貴的。

當然這種所謂的比較尊貴,一般指的是高於奴隸的尊貴,而當時發配到寧古塔的犯人也好還是有過某些前科的人也好,他們的身份地位相比於披甲人而言要小得多。

而按照當時清朝的八旗制度來看,披甲人應該是排在中等位置的,大多是以其他部落投降的人或者就是清朝投降的人為主。而這一部分人在當時的狀態來看,又以漢人作為主要人口。

而在當時,這些軍人也受到了清朝的重視或者說是尊重。披甲人在邊境地區,尤其是在寧古塔地區,身份地位還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為什麼清朝的皇帝動不動就說把某些人押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當奴隸。

那麼這個時候就難不難發現:披甲人也是有人服侍的,等到邊疆有難的時候,朝廷依然需要披甲人為清王朝赴湯蹈火,為清王朝捨身取義。

但是在後期的時候,因為大清為朝已經統一了天下。這個時候,再找到幾個投降的人就變得愈發困難了。畢竟在最開始和明朝作戰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幾個投降人的。可是現在怎麼投降?總不能自己人投降自己人吧?所以在後來就直接點名要求某些將軍或者某些高等級將領前往寧古塔,直接去當皮甲人。

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的可怕之處

緊隨其後,我們需要講一點:為什麼在清朝的時候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是一件非常可怕、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想像一下被發往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呢?普通人可能壓根就沒有資格,因為把他們發配到寧古塔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所需要耗費的精力,根本無法預估。

在這種情況之下,還費心費力的把他們發配到寧古塔,還不如就地解決了。至於那些不是十惡不赦的人,那也只是關在監獄裡面,該怎麼樣怎麼樣。而真正意義上能夠押到寧古塔的,絕大多數都是犯了錯誤的官員。

這些犯了錯誤的官員平日裡根本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待遇,可突然之間身份位置的巨大落差,往往就會讓人難以接受。

而這一部分的心理創傷要遠比送往金古塔的過程當中所受到的物理攻擊要多的多。

除此之外,這也是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邊疆所做出來的迫不得已的一種激勵政策。畢竟對於當時而言,普通的八旗子弟兵肯定不願意前往寧古塔,就算是披甲人,他們可能也會抱怨幾句。

如何能夠把這種抱怨給抵消了呢?派幾個原本身份地位要比這些披甲人地位還要高的官員過去,然後把他們以貶值的身份,用他們來服侍這些披甲人,在這種情況之下披甲人也可能會獲得深深的滿足感。當然除此之外,也極有可能會有其他的考量,在此我們不做一一剖析。

相關焦點

  • 寧古塔作為清朝龍興之地,清朝的大臣們,為何害怕被流放寧古塔?
    文|觀景說史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一些犯錯誤的大臣或者官員被皇帝發配流放邊疆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這樣的情節。那麼寧古塔又是哪裡?為什麼清朝犯人一聽說流放寧古塔就嚇得要死?寧古塔將軍駐地遺址歷史上一些名人對寧古塔的描述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裡。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清宮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皇帝一發怒就大手一揮來一句「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時候犯罪的大臣立刻面如死灰,急忙懇請皇帝開恩。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來到寧古塔,十個黃泉路都不怕了。這寧古塔到底是個啥地方,披甲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可怕連死都不願意去。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發往寧古塔的罪人)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講講,為什麼犯人要發往寧古塔。犯罪之人為何要發往寧古塔呢?寧古塔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是清代東北地區的重鎮。「寧古」兩字在滿語中代表數字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寧古塔」的漢語解釋就是六個。相傳早期有滿族兄弟6人,來到此地拓荒開墾,各佔一方,將寧古塔瓜分殆盡。後來的傳說逐漸演變成和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個兒子聯繫起來,此處就成了滿清的龍興之地,發祥之所。清人稱寧古塔 「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寧古塔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常年冰封,五穀不長。
  • 清朝女犯人為什麼一聽到被流放寧古塔就自殺了?
    清朝也不例外,在看一些清宮劇的時候,皇帝憤怒的時候會說這樣一句話」流放寧古塔「。無論是曾經地位多高的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被嚇得面無血色。如果再聽到」與披甲人為奴「的時候,更是苦苦哀求,有的不想被流放寧古塔而選擇自殺。這個寧古塔到底有多麼恐怖,讓那麼多人聞之變色。其實寧古塔並沒有塔,而是一個古地名。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大約是現在的黑龍江牡丹江市一代。
  • 發配「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剛被貶到湖北黃州時,這個文藝青年太高興了,大筆一揮,一首詩寫好了:「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西西翻譯一下:「唔,這個黃州的魚也太~~~好吃了吧!山筍也超級好吃!啊嗚啊嗚。」
  •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這裡就必須要講講清朝的歷史,眾所周知,早在秦代以後,社會從奴隸制正式轉變為封建社會,然而滿清的前身後金,卻同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奴隸制政權。可不要小看了這一部分的勢力,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人數稀少的後金,再到後來的清朝,才能夠進兵中原,從而佔領天下。不過到了後來,隨著降兵降將變少,披甲人的概念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開始泛指代替皇室,鎮守邊疆的人軍人。
  • 「人間地獄」寧古塔,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前去,到底多可怕
    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雨打飽守皮肉之苦就算了,還要忍受思鄉思家之苦,在那個車馬都很慢的年代裡,一旦被流放將永遠失去和家有關的消息,從此便是陌路人,心靈上的寂寞無助才是對人最大的懲罰,而在清朝最令人害怕的流放之地,寧古塔絕對排得上號,臣子如果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皇帝便會將他流放於此,為什麼寧古塔這麼可怕?
  • 太平軍叛將陳國瑞:500兵馬擊敗8千敵軍,後被清朝流放寧古塔
    但是,有些人總是按捺不住,作為降將,還非常囂張跋扈,結果要被清朝處死,要麼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去冰天雪地裡待著。這不,太平天國叛將陳國瑞:作戰勇猛無敵,曾以500兵馬擊敗8000「捻軍」,威震敵膽,成為僧格林沁麾下一員驍將。但是,此人過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賊性」未改,經常與同僚起衝突,還曾率兵搶劫劉銘傳軍火。為此,慈禧太后勃然大怒,下令捉拿陳國瑞,將其發配黑龍江寧古塔充軍,以示懲罰。
  •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寧古塔,那麼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寧古塔,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的重鎮,滿族人的發源地,是清代寧古塔將軍的治所和駐地,同時也是清廷流放犯人的噩夢之地。 我們常看到清宮劇裡,皇帝說,發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寧古塔清代時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了?
  • 清朝流放犯人的寧古塔,被視為人間煉獄,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地名,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寧古塔」是滿語的音譯,在漢語裡的意思是六個,傳說此地原有六個身負神力的兄弟,各佔一方,因而取名六個。滿清為了自抬身價,強行將之與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聯繫起來,硬說他們就是那六個兄弟,稱此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此外,滿清十分注重對這個區域的開發,使之成為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也是清朝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
  • 清朝將囚犯發配至寧古塔,淪為披甲人奴隸,披甲人究竟是何許人?
    作為清朝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的寧古塔,其實也是滿清女真人的老家,清朝入主中原的時候,選擇定都北京,因此寧古塔也就成為了當時的邊塞重鎮,並且用於關押一些受到刑罰的囚犯,寧古塔也作為當時被流放人員的勞動改造中心。寧古塔曾經生活著旗丁、披甲人以及阿哈,這三種人群分別是滿清八旗制度的階級劃分,同時有非常濃重的階級色彩。
  • 玉嬈被流放寧古塔後,到底發生了什麼?連甄嬛都覺得陌生了
    與此同時,甄嬛的父親因為被祺貴人父親陷害陷入文字獄案中,全家人被流放寧古塔,皇后一族取得暫時性勝利。但是,等到甄嬛從甘露寺回來後,她的妹妹玉嬈也從寧古塔回來,進宮陪伴姐姐,但是此時的玉嬈已經性情大變,連甄嬛都覺得有些陌生了。難道寧古塔真的那麼可怕嗎?前期甄家靠著甄嬛在朝裡混得風生水起,甄遠道又兢兢業業,甄家做大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 清朝犯人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有多悽慘?
    到康熙年間,刑部根據皇帝的指示,校正律令條例的滿、漢文義,並增改了一些條例,附入《大清律》;雍正時期,又將律令「逐條校正、重加編輯」,編為《大清律集解》;乾隆皇帝在位時,不甘落後,頻繁修訂律令,「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先後修訂了八九次,至此律令的附例增加到1400多條。
  • 流放女犯人的「寧古塔」,女囚寧死也不去,所受折磨常人難以忍受
    然而,大部分女犯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來到寧古塔。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也不是一個監獄,流放過去的女犯人甚至能夠在那裡自由生活,看上去似乎比關在監獄裡要好,但是這裡所受的折磨要遠超過監獄。寧古塔位於我們如今的黑龍江牡丹江海林市長汀鎮的一個名為古城村的小村落。這裡在當時完全能夠被稱作苦寒之地,生活條件極為艱辛。
  • 江蘇被遺忘的古塔,塔高66米有八面九層,是當地「最高」的寶塔
    隨著江蘇省旅遊的發展,一些古塔建築並不太有名,遊客對這個不怎麼熱衷,因此,在這個地區的發展上變得容易忘記了,所以,我來介紹一下江蘇省被遺忘的古塔,和其他舊塔的建築不一樣。那是靈谷塔,它的古塔建築與我國很多古塔建築上相比,評價算是很低的一個,這也不是說這座古塔建築不好等因素,因為它所具備的一些作用和價值與其他古塔不同,這座古塔的發展是江蘇的一座易被埋沒的古塔,其實這座古塔的發展總體上是很有價值的。
  • 雙塔山古塔之謎,兩座山上的古塔是怎麼建成的,有人知道嗎?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裡處,有一座山叫做雙塔山,這座山的神奇之處就是山頂上建有古塔,據說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這麼高的山而且又沒有路上去,這個古塔是怎麼建成的呢?實在是不可思議,真的想不通,古人也太有智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