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配「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2020-12-27 騰訊網

愛看清宮劇的你,一定聽說過這句經典臺詞。在說這句話之前,皇帝必然會吹鬍子瞪眼,只見他面孔漲的通紅,從乾澀的喉頭裡硬擠出一句:「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底下聽令的那人必定會頹然倒下,似乎被抽走了最後一絲氣力。

▲牡丹江鏡泊湖。

臺上的人賣力,臺下的人好奇。「寧古塔」究竟在哪裡呢?「披甲人」又是誰?為什麼清朝人聞之色變?現今的寧古塔和披甲人又在哪裡?那邊景色如何?問題的答案,請聽西西娓娓道來。

▲牡丹江鏡泊湖。

在講寧古塔之前,要先了解「流放」。什麼是「流放」?就是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放到一個放心的地方。清朝的刑法相較古代已經文明許多,諸如車LIE、剝PI、凌CHI之類早已推出歷史舞臺,罪大惡極的就直接給個痛快——砍TOU。但如果罪不至死的怎麼辦?那就「流放」。

講講被流放的美食大咖蘇先生:

「流放」當然不是讓犯人去享福,必須要送去不毛之地,讓他體驗極端的惡劣環境。很早之前,朝廷喜歡將人放到廣東、福建、四川、海南等地。

▲牡丹江鏡泊湖。

西西覺得最好笑的「被流放人」當屬蘇東坡。蘇先生可是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尤其愛吃。流放路線整個就是他的一條吃貨HAPPY路線,一路流放一路吃。剛被貶到湖北黃州時,這個文藝青年太高興了,大筆一揮,一首詩寫好了:「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西西翻譯一下:「唔,這個黃州的魚也太~~~好吃了吧!山筍也超級好吃!啊嗚啊嗚。」

帶有氣孔的火山巖。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官場上失意的蘇東坡立志要化悲憤為食慾,點滿「吃」這個技能。後來他又發明了「東坡肉」(別笑,真是他發明的),到蘇州為官時,發明了「菜羹」。繼而又被貶至廣東惠州,卻大喜,因為廣東荔枝太~~~~好吃了。高興了就寫個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來因為荔枝吃太多(一天三百顆),長了痔瘡,所以又發明了個「茯苓餅」降火,邊吃邊治。

▲牡丹江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

但誰知他高興了沒多久,朝廷就緩過神來了:「好你個蘇軾,你這是去享福呢還是去勞改呢??」於是一紙令下,蘇東坡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海南儋州。在宋朝時儋州可是非常偏遠的地方,一片荒蕪,甚至根本沒有肉吃。但這完全無法阻擋吃貨的魔鬼步伐,蘇先生在探尋野味的過程中又發現了一味極品美食——生蠔。。。所以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他的一生除了詩歌,還在中國的美食史上留下諸如東坡魚、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菜羹等名菜。

▲從火山口內向外眺望。

寧古塔,人間煉獄還是富饒之地?

好了話題回到「流放」。我們可以從蘇先生的美食地圖中發現宋朝在流放犯人時常常會選擇廣東、海南等地,可隨著歷史的變遷,至清朝時,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早已被利用開發,不再是那個不毛之地了,顯然再把人弄到那頭去「勞(享)改(樂)」是不合適的。所以清朝的統治者們想到了「寧古塔」。

▲火山臺地。

「寧古塔」並不是一座塔,而是個古代地名,今屬黑龍江牡丹江下轄市「寧安」。寧安在滿語中就叫寧古塔。這裡是滿洲人的龍興之地,滿族的發源地之一。把犯人發配到這裡,一來因為黑龍江屬苦寒之地,對於不習慣這種氣候的外鄉人(尤其是南方人)簡直是煎熬,二來這裡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也需要人口去建設家鄉,開墾荒地、修橋築路。三來從北京到寧古塔,4000裡路。這是一趟長達四個月的長徵,每日50裡,日日無歇。你可能覺得50裡不多,半小時車程而已,可是親們,那是古代啊,行走靠雙腳,況且犯人們戴著腳銬。很多犯人甚至都沒走到寧古塔就葬身在半路。

▲萬年冰洞。

好了,現在終於走到了寧古塔,你以為苦難結束了嗎?不,這只是更大苦難的開始。等待他們的是極北之地的惡劣天氣、冰冷的牢房以及日夜勞作。

▲牡丹江鏡泊湖吊水樓瀑布。

為什麼說是惡劣天氣呢?古時寧古塔地處東北邊境,氣溫較低,每年只有5月是暖和的,8月就開始入冬。全年平均氣溫在5度左右,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40度,最高氣溫也不過30度。而且被流放的大多是南方的文弱書生或是年過半百的朝堂老臣。一不適應氣候,二身體又差。面對寒風暴雪,他們想起自己的過往與前景,必定要愴然淚下。

▲牡丹江鏡泊湖。

其實啊,令清朝人聞之色變的寧古塔並沒有那麼可怕,它只是被妖魔化了。因為清朝通信仍舊不發達,人們對遙遠的邊塞認知有限,便腦補把它想像成了一個人間大煉獄。寧古塔曾經是清政府設在盛京(今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與經濟中心。如若它真的是一片荒蕪之地,怎麼會成為大清王朝的發源地之一呢?

▲牡丹江鏡泊湖。

當然現今的牡丹江地區早已不是那個苦寒之地,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原因,社會進步又是另一個原因。另外在清朝時期保暖措施非常落後,而我們早已有了羽絨服、暖寶寶、暖氣,反觀犯人的衣衫往往十分單薄。事實上,牡丹江地區山林茂密,物產豐富。

隨著清朝皇帝的「支邊」計劃展開,從中原和江南來的人帶來了先進的耕種技術與文化。懂經商之道的的商人,把當地特產諸如人參、黃芪等帶到了中原。擅長醫術的,則改善了當地的醫療條件。寧古塔逐漸變成東北重鎮,東北的物資都先集中至寧古塔,後再統一運往京城。直至如今的富饒發達,已經很難再看出古時「苦寒之地」的影子了。

▲牡丹江鏡泊湖吊水樓瀑布。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披甲人」:

最後再來講講「與披甲人為奴」這句中的「披甲人」。我們知道清朝八旗制度的核心就是「以旗統軍,以旗統民」。而旗丁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可分為「阿哈」「 披甲人」和「旗丁」三類。「阿哈」就是奴隸,以漢人及朝鮮人居多;「旗丁」專指女真人。而剩下的「披甲人」,顧名思義就是披著鎧甲打仗的人。但由於「披甲人」是降人,地位雖高於「阿哈」但卻低於軍人。清政府為了安撫「披甲人」,把部分犯人及其家屬發配給「披甲人」為奴,穩定軍心。從另一方面來講,犯人被發配給了最下等的兵丁為奴,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羞辱。

▲牡丹江鏡泊湖。

最後以西西的詩文第二男神蘇軾蘇博主的詩結尾(第一為姜夔)。

《江城子·密州出獵》作者: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寫就這首詩時,蘇軾四十歲。因四年前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從杭州調赴北方就任。當時西北邊事吃緊,西夏大舉來犯(大宋)。「西北望,射天狼。」是蘇軾的豪邁壯志,是文人的請戰,是想要以身報國。但壯志終生未酬,無奈之下蘇大咖跨界做了美食博主,竟大獲成功。是的,你是。你是悲中找喜,你是苦中作樂,你是暴雨過後的紅霞與風。

相關焦點

  • 「人間地獄」寧古塔,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前去,到底多可怕
    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雨打飽守皮肉之苦就算了,還要忍受思鄉思家之苦,在那個車馬都很慢的年代裡,一旦被流放將永遠失去和家有關的消息,從此便是陌路人,心靈上的寂寞無助才是對人最大的懲罰,而在清朝最令人害怕的流放之地,寧古塔絕對排得上號,臣子如果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皇帝便會將他流放於此,為什麼寧古塔這麼可怕?
  • 古代女犯人流放的地方——寧古塔,到底有多麼的可怕?
    對於你這樣的一個問題, 我們腦洞歷史大揭秘查閱了許多資料後,認為呢: 古代,這些被流放的女犯人,到了寧古塔之後呢
  • 清朝流放犯人的寧古塔,被視為人間煉獄,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很多清宮劇裡常有這樣的情節,某位大官犯了事兒,受到朝廷的處罰,累及家人,當得知發配寧古塔時,從老到小的女眷哭著喊著要自殺,寧願一死也不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為什麼令女眷們如此害怕呢?其實,不但女眷恐懼寧古塔,男的也怕。
  •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在眾多電視劇當中,或許人們對這樣鏡頭有些許印象,每當重要的王公大臣犯下大錯,被即刻問斬,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而對重刑犯的處理方式,皇帝下令,發配寧古塔,有的還要加上一句給披甲人為奴,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到好奇,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呢?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寧古塔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據說寧古塔的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峰,野獸遍布,幾乎不是人間世界。 披甲人字面意思是披著鎧甲的人,指被俘虜的人在戰爭時候為統領部族披著鎧甲衝鋒上陣。清朝時期,披甲人幫助清王朝鎮守東北邊疆,世代居住在這裡。清朝也經常發配犯人和犯人家屬到寧古塔當差或為奴穩定邊疆。 流放寧古塔是一種流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
  • 滿語中的寧古塔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犯人最怕被流放到這裡
    看過甄嬛傳的人一定都對這個地名再熟悉不過了,劇中甄嬛的父親被陷害,導致一家人被流放到了寧古塔。其實除了甄嬛傳外,很多清朝的影視劇中都有提到這個地方。那麼為什麼當時流放犯人都要讓他們去寧古塔呢?又為什麼人們聽到寧古塔就面色俱變,寧古塔到底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地方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什麼說犯人都不願意去?真相更容易讓人接受
    秦漢時期,犯人多會被流放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境內。比如嫪毐的數千門客就被流放於此,但後來他們又被嬴政集體赦免,照樣回到秦國過得很鮮活。同樣,呂不韋也被流放蜀地,只不過他於途中自殺。再比如漢初彭越也被流放蜀地,結果半路被呂后截殺。漢文帝時期,兄弟淮南王劉長謀反,後被文帝流放蜀地,只不過他於途中絕食而亡。
  • 寧古塔在哪兒?為什麼一聽到流放寧古塔,有些人直接就嚇得腿軟?
    看過清朝電視劇的人不知道是否聽到過這個地方:寧古塔。當時清朝的皇帝會將一些罪大惡極或者一些作奸犯科的同黨都會送到寧古塔去。然而當時的人一聽到」寧古塔「三個字有些人臉色就變了,甚至當時清朝的人一提到寧古塔就會聞之色變,有些人寧可死都不肯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究竟有什麼恐怖之處讓人這麼害怕?
  • 寧古塔:一個沒有塔的地方,曾經讓人直接崩潰悲催的不毛之地
    文/四季文史曾經被流放至寧古塔的犯人描述說:「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可見寧古塔是一個非常讓人發毛且可怕至極的地方。據史料考證,寧古塔原為滿清發源地,屬極北之地,但此地緣何如此恐怖異常呢,我們從三個方面加以解析。
  • 清朝時將官員發配到寧古塔 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寧古塔在哪?什麼是寧古塔?關於寧古塔的話我們姑且可以一分為二,倒不是說我們非得把寧古塔拆成兩個部分,只是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導致寧古塔有兩個。這一點講起來非常複雜,我們簡單講的話,那就是寧古塔坐落於兩個位置:第1個位置是黑龍江省海林市的一個古城鎮裡面,而另一個則位於黑龍江省的寧安市。
  •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寧古塔,那麼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研廷見聞雜記》說,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夠活下來的不多,當時還有一個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陽堡
  • 號稱人間地獄的寧古塔,真的有那麼可怕?事實上應該稱它流人天堂
    一、寧古塔的溯源清順治十年(1653)於寧古塔設立副都統,康熙初改設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即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相傳有兄弟六個,各有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所以寧古塔「雖以塔名,實無塔」。
  • 寧古塔被稱「人間煉獄」,專門為女犯人建造?真相到底是什麼?
    流放寧古塔犯人圖片那這個地方為什麼會變成流放犯人的地方,為何被稱作人間煉獄,真的有這麼可怕嗎寧古塔之所以這麼可怕,是因為正處苦寒之地,環境極為惡劣,在當時那個時期並未開發,屬於原始部落。寧古塔遺址圖片還有去往寧古塔的時候,犯人是要徒步行走,並且帶著腳鐐和枷鎖,總共有3000裡路,這個過程對於凡人來講就已經很折磨了。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宮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麼什麼是寧古塔呢?寧古塔又在哪裡呢?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名,是清朝時期在關外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
  • 寧古塔作為清朝龍興之地,清朝的大臣們,為何害怕被流放寧古塔?
    文|觀景說史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一些犯錯誤的大臣或者官員被皇帝發配流放邊疆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這樣的情節。那麼寧古塔又是哪裡?為什麼清朝犯人一聽說流放寧古塔就嚇得要死?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寧古塔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曾經是清朝的發祥地,位於現在的松花江一帶。
  •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我們看水滸會發現,一些好漢在被逼上梁山前,都曾被發配到遠地方。比如林衝、朱仝、盧俊義、宋江、武松、楊志等,發配之地,近的也有五百裡,遠的有幾千裡路,甚至是幾乎沒有生存希望,號稱死亡之地的沙門島。一路上,他們吃盡苦頭,甚至還有被奸臣、衙役害死的風險。
  • 電影《寧古塔》正式定檔2月27日愛奇藝上映
    由體驗派(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品,中視百年(北京)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劉政執導,嚴建升擔任製片人,鄧鬱立、徐雷智、胡悅、王洪千、魏小歡等主演的電影《寧古塔》定檔2月27日,愛奇藝獨家上線。
  • 清朝將囚犯發配至寧古塔,淪為披甲人奴隸,披甲人究竟是何許人?
    在清宮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窮兇極惡的犯人會被流放到寧古塔,而對於流放寧古塔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刑罰,甚至存在了上千年。留存於每個朝代的寧古塔其實只是地理位置不一樣,對於流放寧古塔更多的是指代一種刑罰,而非其他的特殊意義。
  • 「人間煉獄」寧古塔,女犯人的夢魘之地,聞風喪膽,究竟有多恐怖?
    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對於身犯重罪但又罪不至死的犯人一般都是流放。尤其是清宮劇,犯人流放最多的地方便是寧古塔。家人一聽說流放寧古塔便神色慌張,仿佛是要到地獄一般。那麼,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讓人聽到這個名字便毛骨悚然呢?
  • 古代如果有女犯人被流放人間煉獄寧古塔,為何衙役都搶著押送呢?
    所以朝廷精心選了這六個地方:北方的有河北滄州、黑龍江寧古塔;南方的有湖北房陵、貴州黔州、廣東潮州、海南崖州。這裡面最火的應該是寧古塔了,寧古塔可是清朝的網紅流放地。每當看電視劇大臣們被流放寧古塔時,那都是哭天喊地的求饒啊!寧赴黃泉路,不去寧古塔。流放寧古塔的千裡之行到底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