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粉絲私信我讓我講一下韓國的電影了,正巧最近看了前段時間特別火的一個韓國犯罪電影《惡人傳》,男主角馬東錫,是我從《釜山行》開始就特別喜歡的一個男演員,今天就來講講這部電影吧。
先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電影劇情:
講的是韓國某個城市,黑幫橫行,甚至到了收買警察局長的地步。
而就有這麼一個嫉惡如仇的小警察,天不怕地不怕,一是在警察局裡懟自己的上司,二是隨便毆打黑幫成員。
就在黑幫大佬大怒,要收拾這個小警察的時候,黑幫大佬晚上開車,突然被人莫名其妙捅了好多刀。
而小警察一聽說這個消息,馬上想到這個黑幫大佬可能是城市隨機殺人案件,唯一的目擊者,立馬就跑了過來要和他談合作。
為了面子,也為了找到心存的一點正義,黑幫大佬答應了這個警察,至此黑幫和警察聯手緝兇,看起來是一場大片,其實可能並沒那麼好看。特別是下面幾個問題是讓我一直在思考的。
第一:比如這部片子裡到底誰才是惡人?
看電影,第一反應肯定是覺得那個隨機殺人狂就是片中的惡人,或者至少黑幫大佬馬東錫是惡人。
可是比起他們兩個人來,我倒想先說說這個正義的小警察了:
第一個:領導收受黑幫賄賂,他的反應是什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把氣撒在黑幫成員身上。
第二個:殺了人,為什麼不回去自首?
第三個:為了維護他心中的正義,為了把殺人兇手抓回去,不惜開車撞飛黑幫大佬,我倒覺得這種行為惡的成分更多,這種行為,更像是一個十足的惡人。
甚至在最後,他因為破案而受到嘉獎,而黑幫大佬卻因為作證而進了監獄,這兩種不同的結果,更讓人覺得其實他是有私心的。
至少某種程度來說,他和他的上司都是一類人!
而對比起黑幫大佬來,劇中一個小女孩的話更直接。
在學校門口等公交的時候,黑幫大佬看見小女孩沒有傘,就把自己的傘給了小女孩,一旁的警察說你一個黑幫裝什麼聖人,而那個小女孩一句話替她懟了回去道:「我看你倒更像是一個黑幫!」
拋開編劇為了拔高馬東錫的人設,為什麼編劇要在這裡混淆掉「善」與「惡」的立場呢?
這裡可能涉及到一個恆久的哲學命題,那就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第二:好人也可能是壞人,壞人也可能是好人!
前天我說到一部老電影天下無賊 裡面也講了這麼一個類似的故事,做了多年扒手的王麗在遇到傻根之後決定洗心革面,決定守護他身上那份純真。
最後逼得劉德華飾演的角色死亡,這你說他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呢?
而《惡人傳》這部電影裡,可能比《天下無賊》裡的善惡更深刻,他直接就在講,一個警察,可能也是一個殺人的兇手,一個黑幫分子,也可能是一個救人的人。
但是警察為什麼會殺人?
他的出發點是想找到殺人兇手,他的出發點是想抓到罪犯,所以,就這個出發點來講,其實他也是一個好人。
黑幫為什麼要救人?
這部片子裡給出的解釋是,在黑幫大佬偶然遇見的小女孩,被隨機殺害後,他心中的善,他心中的良知被激發出來了,所以他才願意做一個好人。
而這也是整部片子的核心,那就是「壞人」可能是一個「好人」,「好人」也可能是一個「壞人」。
豆瓣上也有網友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是惡人,有的人是為生存而作惡,有的人是為了正義而作惡!
我覺得這句話說的特別好!
第三:唯一的惡人是變態殺人狂?
雖然公認的惡人就是這個變態殺人狂,也是這種大惡,才導致警察和黑幫這兩個小惡的聯手。
但是深挖下去,我們卻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雖然電影裡介紹的很少,但是我們還是能知道這個變態殺人狂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完全是因為童年的不幸。
根源還是在原生家庭的惡才激發了他人性之中的惡,根源還是因為他身處環境的惡,才激發了他內心的惡。
就這個角度而言,我們還能認為他是唯一的惡人嗎?
就像殺人犯在最後說的那樣:
沒有一個人是用一種人生觀在活著的!
我們看到的那些壞人,可能正在做一些善良的事,我們看到的那些好人,可能正在偷雞摸狗,別對人總是用第一眼去判斷,也許揭開面紗,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最後,我想對每個人說的是:
對於人,對於人生別那麼輕易的下結論,讓時間去證明,讓行動去證明,也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