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瘟神者,則傳播瘟疫於人間之神也。據傳說,它們是由瘟鬼衍化來的。宗力、劉群二先生在《中國民間諸神》一書中摘錄古籍有關瘟神的記載而加的按語對此有較詳細的敘述,其曰:
瘟疫,古人或單稱瘟、疫,為古時多種烈性、急性傳染病的通稱。因其發作快,傳染也快,後果嚴重,古人對之恐懼至極,又無法抗拒,遂認為由惡鬼主之,並稱其鬼乃顓頊帝之三子。《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所以又稱為五瘟鬼,後世塑瘟神像,遂多設五象。自晉以後,世人又傳說趙公明等代上帝至人間降瘟,故隋唐時民間有以趙等為五瘟神之說。道教移此五瘟神為匡阜真人之部將。宋時又有張大王主瘟部說,明小說以呂嶽為主瘟大帝,掌瘟部六神。
其所指的五瘟神,即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光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他們分別被隋文帝詔封為顯聖將軍、顯應將軍、感應將軍、感成將軍,感威將軍,所指瘟部六神,即東方行瘟使者周信、南方行瘟使者李奇、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勸善大師陳庚、和瘟道士李平。這幾位都是傳說中的瘟鬼而被奉為瘟神的,可說它們是真正的瘟神。據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風俗・歲時」載日:「是月(五月)無定日,裡社禳災。先日延道設醮,至期以紙為大舟及五方瘟神……」看來,以前泉州是有信仰這五方瘟神,而有否信仰瘟部六神,因本人未見到有關記載,也未聽到有關傳聞,故尚不敢斷言。但是,不管是哪位瘟神的神位都沒有設在泉郡富美宮內,就是說該宮沒有供奉這些由瘟鬼衍化的瘟神。
泉郡富美宮所供奉的27尊王爺都是人格神,並且都是在歷史上曾為國家、民族、人民作過重大貢獻,深受敬仰的忠臣清官、英烈義士和一代名醫。其主祀之神蕭王爺,俗稱「阿爺公」,乃是西漢著名的儒臣,官至太子太博的蕭望之。他因為人剛直清正,不畏權勢,忠心輔國為民,結果被迫害飲鴆自殺。蕭望之死後,他作為功臣被繪像懸掛於未央宮麒麟閣,而且歷代以來蕭姓族人在聚族集居之地都將他奉為祖先神來崇拜。泉郡富美宮的蕭王爺正是由蕭姓的祖先神蕭太傅直接衍化來的,如果說它屬「瘟神」,豈有將自己的祖先當作瘟神崇拜的?!
該官配祀的文武二尊王即是唐代的張巡、許遠,他倆都是在安史之亂時率兵保唐,同守孤城,後因城破被俘不屈而慘遭殺害;配祀的二十四司即是商代的金素、吉立、姚賓,春秋戰國的秦越人(扁鵲)、伍員、白起、田單、侯贏,漢代的紀信,東晉的溫嶠,隋代的李大亮、吳孝寬、範承業、池夢彪、邢明德、朱叔裕,唐代的薛仁貴、雷萬春,五代的康保裔,宋代的包拯、葉適、嶽飛,明代的徐達、羅倫。他們或是丹心報國的忠臣,或是愛民如子的清官,或是替主而亡的義士,或是醫術絕倫的名醫。從這26尊配祀之神的身世來看,聲名是十分顯赫,備受世人的敬仰,又他們成為「王爺」除池夢彪外,民間也都無造出與瘟疫有關的傳說,於是,老百姓怎會將他們列為「瘟神」?特別是像蒙冤而死的抗金英雄嶽飛、素以剛正清廉著稱的包拯和被譽為「藥王」的扁鵲,可說是家喻戶曉,千古傳頌的歷史名人,老百姓再愚昧無知,也不會視他們為「瘟神」。
若說池夢彪成為「王爺」傳說與瘟疫有關,可他不是傳播瘟疫,而是捨身救民免遭瘟疫。據傳,唐高祖時他任太守,常有瘟神化為士人來與之交為相知的朋友。一日,在酒筵中瘟神向他吐露要在其轄區傳播瘟疫之情,他心中十分恐懼,忙問瘟神施毒之法。當瘟神自囊中取出一包瘟藥,並告知明日即將投入城中各水井後,他就心生一計,騙取瘟藥一觀,立刻全部吞入腹中,結果因毒性發作瞬時而逝,從而救活全城百姓。於是,人們感念其愛民自我犧牲,遂建廟奉祀。池夢彪是河南開封人,為官地址不詳,但估計是在北方,像他這樣捨己為人與瘟神作鬥爭的清官義士,北方人民怎會將他當作瘟神來崇祀?泉州民間怎會視他為瘟神而奉為「王爺」?
以前,因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國人是崇尚忠孝之道,並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報恩崇德觀念,所以,若將自己的祖先和有功於國家、民族、人民的先賢當作「瘟神」來崇拜是不成道理的;在民間,對泉郡富美宮所供奉的這些王爺似乎都無「瘟神」的稱呼。
再者,明清至民國間,泉州曾發生許多次大瘟疫,可都未曾聞及有以蕭太傅為主的這些王爺傳播瘟疫的傳說,倒是在瘟疫流行時,善男信女在泉郡富美宮隆重設醮祭祀,祈求王爺把傳播瘟疫的孤魂野鬼集中起來,然後用「王船」送走,以驅除瘟疫。不僅如此,幾乎凡有重大的天災人禍也是這樣辦事,而且長期以來日常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其善男信女只要在現實生活中遭到困擾的事,都要來求神指點迷津,幫助解決。因此,以蕭太傅為主的泉郡富美宮的這些王爺,並無具有傳播瘟疫為害人間的功能,而是具有為民去災賜福的多種功能。於是,在人們的觀念中,它們並不是降瘟害人的瘟神,而是保境安民的地方保護神。
還有一事必須提及,以作佐證。這就是清道光二十五年《重建泉州元妙觀記》所載的蕭太傅降神助修泉州元妙觀之事。元妙觀位於泉州東街新府口,創自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一千多年間幾經重建,至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殿中梁遽折,山門右旋方傾頹,神光暴露,觀者惻焉」。道光十六年(1836年)八月,在官方的主持下,由當地紳士捐資並董其役進行修建,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才完工。據載,在此過程中,「富美大巡蕭太傅捐升中梁,協以眾募之資先建正殿,重修山門及東西廡,嗣復葺關聖殿、元壇宮,購東偏地建康王宮(仁聖元帥官)」,從而認為「蕭太傅降神鼓舞之力為多焉」。很顯然,此系藉助蕭太傅神力之舉。但是,元妙觀是泉州城內唯一一座高規格、正統的道觀,祀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等神,又這次是官府和紳士主持負責重修的,此重建記乃是泉州鄉賢、四川總督兼巡撫蘇廷玉親撰,所以,蕭太傅倘若是瘟神,恐怕它的神助修觀之事是不會得到官紳認可的,也不可造出此神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