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敘利亞」,據稱這是襲擊巴黎恐怖分子現場高呼的口號之一。11月13日,巴黎遭到嚴重恐怖襲擊,這兩天已經開始被稱作歐洲的9-11事件。回想起2015年初,法國的《查理周刊》遭到攻擊,12人死亡。在當時也掀起了一陣爭議與抗議的浪潮。今天看來,這兩件事情或許並非完全孤立。
而持續了近五年的敘利亞戰爭以及海量難民的消息又一次深度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麼,敘利亞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何而來,又要到何處去?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前世今生。
很久很久以前,在歐亞大陸遙遠的西方,有一個佔領了整個地中海的大帝國,它的官方名稱是「元老院諸君和羅馬公民們」,非正式名稱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境內,曾經有過三座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分別是羅馬、君士坦丁堡和安條克。羅馬與君士坦丁堡都是帝國的首都,權力與財富集中之處。但,安條克呢?
安條克,今天叫安卡基亞,是敘利亞西北,土耳其南部的一座小城。而在羅馬帝國時代,安條克及以南的敘利亞地區,是帝國東部最為富庶穩定的地方。它連結希臘、埃及與波斯帝國的路上交通線,是帝國的中轉站。而它西部沿岸的肥沃農田,也使它成為了羅馬帝國東部發達地區的中心。那個時候,僅敘利亞行省就能夠負擔著兩個軍團的羅馬駐軍的開支。連早期的基督教都因為這裡的富裕而在這裡重點傳教,這裡是帝國第一批基督教化的地區。
後來,羅馬帝國與東方的薩珊波斯帝國進行了400年拉鋸戰,商人們紛紛改道,走紅海沿岸阿拉伯人的道路,陸路貿易大幅下降。只好進行海上貿易的羅馬人,即居住在希臘的羅馬皇帝和商人們,開始看威尼斯人的臉色行事,安條克以北就此衰落了。
阿拉伯人7世紀憑藉財富崛起,一步步蠶食兩個在戰爭裡破產的帝國,最終徹底佔領了地中海東岸,敘利亞才重新成為連結波斯高原和埃及的商業樞紐。
此時,安條克已經衰落並且毀於地震,大馬士革成了新的商路重鎮。因為臨近希臘,對阿拉伯帝國來說,這裡是擴張的跳板,也是領土中最富裕的地區。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要保證統治與社會的穩定,於是大量的資本被投入到精神教化中,基督教的影響消失了。當羅馬人再次回到這裡的時候發現,這裡成為了阿拉伯人的領土,成為了穆斯林世界的中心區。陷入困境的羅馬人再也沒資金,也沒有力量讓這裡重新皈依基督教世界了。
敘利亞從這時起就是阿拉伯人的中心區,它的首都大馬士革,則是那個時代亞洲西部的中心。玩刀劍的人知道大馬士革鋼,因為那是神兵利器,這是大馬士革的工匠們給阿拉伯武士的作品;伊斯蘭教的經典中有這麼一句話:اطلبوا العلم ولو بالصين ، فإن طلب العلم فريضة على كل مسلم(知識即使遠在中國,亦當往求之),告訴穆斯林求知是每一個人的義務。這是敘利亞鼎盛繁榮時代阿拉伯人的見識。
後來,絲綢之路中斷,失去了商業連結的阿拉伯帝國各部分崩離析,今天被稱為土耳其人的突厥人最終攻佔了阿拉伯人的領土,成為阿拉伯人的宗主,並取代他們成為伊斯蘭教的正統繼承人。在土耳其帝國統治下,敘利亞地區仍然是最富庶的省份之一,與埃及和安卡託利亞本土並駕齊驅。這種狀態持續了八百年,直到一戰導致奧斯曼帝國解體。
統治大半個穆斯林世界的土耳其帝國被分割了,根據帝國各列強的劃分,奧斯曼土耳其被肢解成了現代的中東諸多國家。由於各個「國家」均沒有獨立行政的能力,就被分別託管給了英法。敘利亞行省就是法國的託管地,敘利亞人和法國人拉起關係也從這時候而來。
後來,中東諸國在二戰中獨立,敘利亞地處中東地區的中心,自然成為二戰後美蘇爭取石油能源主產區的發力點,受到美國與蘇聯扶持的派系輪番政變,國家的政權和政策難以延續。在輪番拉鋸戰裡,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直到今天,敘利亞的經濟重心還是和羅馬時代一樣,農業為主。歐洲大批敘利亞難民,就是由於最新一輪持續不斷的政變拉鋸戰,大批居民失去生計被迫逃難而來。
敘利亞國土18.5萬平方公裡,大概相當於安徽江蘇兩個省的面積,人口2200萬,論人口密度堪比法國,但是由於東部氣候惡劣,人口集中在西部海邊的耕地上,實際人口密度很大。在戰爭驅趕下,大批難民就向著全國都是農田森林的歐洲遷徙了。
尤其是法國,由於曾經的委任統治歷史,以及法國人普遍浪漫,有強烈的理想主義的特點,成為了難民最為集中的國家,而巴黎周邊聚集著法國多數人口和財富的法蘭西島大區,則更是成了難民的首選城市。
敘利亞這片土地的簡史就到此為止了,今天為了生存湧向西歐的難民,就像一千年前從西歐湧向敘利亞的十字軍。當一片土地上的資源不能承載它的子民的時候,人們就只能打著宗教與信仰的名義,去別的地方爭奪屬於自己的生存的權力。當年羅馬帝國最繁華的大都市,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座小鎮,但一千年的故事卻仍然在繼續。
作者介紹
歡迎加入「讀者討論群」與我們進行深入交流:
由於討論大群已達自主加入的100人上限,如果您願意與作者和其他讀者討論互動,歡迎加入臨時群,我們會在24小時內將您拉入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