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驚天一爆,爆出黎巴嫩前世今生血淚史

2021-02-15 晚尚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又是中東亂局,這麼多年,中東給我們的印象就一個字:亂。那裡離我們如此遙遠,但大爆炸的衝擊波衝擊著每個人的良知和同理心,百姓苦啊。

黎巴嫩和我們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嗎?有的。黎巴嫩人馬海德,是1949年後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二戰期間他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國際主義戰士不是只有白求恩,還有馬海德。只是因為白求恩死了,領袖的一篇《紀念白求恩》把他推上了高峰。而馬海德還活著,他的名氣不如前者,很陌生吧?

驚天一爆後,總理迪亞卜10日就帶領內閣總辭,臨走前留言:災禍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教派領袖和寡頭家族操控政壇, 積重難返。

而法國總統馬克龍立刻跑到貝魯特,有民眾呼籲法國託管。這又幹法國什麼事?一頭霧水。

總之,太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上篇,我們普及一下黎巴嫩的前世。

(貝魯特鴿子巖)

 

一、黎巴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包袱?

 

貝魯特曾經被稱為「中東小巴黎」,黎巴嫩也有「中東瑞士」之稱。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裡,比天津略小。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一直是各個帝國王朝擴張、徵戰途中的要塞,進入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懷璧其罪,成為別人相互廝殺的戰場。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裡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巴爾貝克神廟)

這是羅馬人留下的巴爾貝克神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遺址,被稱為「黎巴嫩的長城」,位於黎巴嫩和敘利亞邊境。

二、「 中東瑞士 」 的前世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裡交匯、碰撞。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裡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黎巴嫩是腓尼基文明的搖籃。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徵非洲,在北非的突尼西亞建立迦太基國,然後依靠航海業與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羅馬帝國崛起後,兩強爭霸,打了100年的仗,最後以迦太基被消滅,黎巴嫩也被劃入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人之前,統治過黎巴嫩的先後有古埃及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人之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統治黎巴嫩,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黎巴嫩宣布成立共和國。



 

宋朝與世界通商,史料記載中就有這個地區,還有經由這個交通樞紐與中國做貿易的歐洲和非洲商人。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裡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徵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徵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絕。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徵。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貝魯特在內戰中破壞嚴重,市中心幾乎完全被毀,大部分是戰後重建的

十字軍東徵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徵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的信徒為了躲避迫害,逃到黎巴嫩山區。

 

這樣,黎巴嫩雖然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境內基督教卻信眾龐大,教派也很多,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馬龍派都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也在此共存。

 

這就為日後的宗教文化多元社會和分權共治政體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為日後宗教衝突和內戰埋下了伏筆。有歷史學者曾說,這裡可以是人間天堂,也可以是人間地獄,就取決於宗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

相關焦點

  • 黎巴嫩貝魯特驚天一爆,或引發中東局勢洗牌!
    來一則短評,先來一條新聞背景:當地時間8月4日晚,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港口地區距離貝魯特市區很近,爆炸波及近半個貝魯特城區,不少建築物玻璃損毀。胡哥認為,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的驚天一爆,不但重創黎巴嫩,而且會重創伊朗傾力打造的什葉派之弧,後續事態的發展,或許會引發中東局勢的重新洗牌!毫無疑問,這是一齣悲劇事件,同時也是黎巴嫩的至暗時刻,許多國家元首都對黎巴嫩政府進行了慰問,並表示會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 黎巴嫩大爆炸:為什麼是貝魯特?
    ,「協和式民主」是該國政治得以順利運行的基本保障,但壓力過大時候,這一制度也會顯得捉襟見肘。但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一場堪比「4.5級地震」、「五分之一廣島核爆」的巨大爆炸發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當場造成至少80人死亡,4千多人受傷,從而引發全世界媒體的持續關注。據黎巴嫩官方聲明,爆炸是由於港口倉庫內存放長達六年之久且缺乏安全措施的2750噸硝酸銨爆炸所致。顯然,這是一起重大人禍。
  • 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案初步調查結果公布
    8月10日,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本屆政府辭職。大爆炸發生後,黎巴嫩街頭爆發一系列抗議活動,對黎巴嫩政府的應對表示不滿。據當地媒體16日報導,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案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不存在飛彈或飛機襲擊。相關部門以存放爆竹和硝酸銨的罪名逮捕三人。
  • 爆炸的黎巴嫩貝魯特港口,有多重要
    一大早,迷迷糊糊中的俞東名,就被群裡有關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的大爆炸的視頻徹底震醒了。紅色的蘑菇雲,人群的尖叫聲,以及似乎要從屏幕中洶湧而出的衝擊波,處處透露著的恐慌,讓人仿佛到了世界末日。當地時間8月4日18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據該國衛生部最新消息,爆炸已造成至少78人死亡、4000人受傷。
  • 貝魯特發生嚴重爆炸,黎巴嫩的難題有點多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後升起粉色濃煙爆炸導致貝魯特多個街區嚴重受損,到處可見破損的建築物和散落的玻璃碎片。8月4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一名男子抱著孩子走過嚴重受損的建築黎巴嫩可能是一眾中東國家中最特殊的一個。
  • 黎巴嫩正在燃燒,法國總統突然來了|米歇爾·奧恩|貝魯特|馬克龍|...
    爆炸之後,馬克龍突然造訪貝魯特爆炸濃雲在逐漸散去,但貝魯特仍在悲憤與胡亂中燃燒。貝魯特人說,大爆炸震碎的不僅是當地的房屋玻璃,更是黎巴嫩人的內心,碎片將逐漸掃去,但心頭的碎片將永遠隱隱作痛。爆炸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紛紛對黎巴嫩表示慰問,提供各種援助,據報導率先發去慰問電和提供緊急援助的是法國。
  • 黎巴嫩舉辦音樂會追悼貝魯特爆炸罹難者
    據外媒報導,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發生的爆炸事件,不僅造成數千人死傷,也使這個本就身陷困境的國家經濟雪上加霜。當地時間20日,黎巴嫩當局在因爆炸受損的19世紀蘇索克宮的花園舉辦音樂會,追悼爆炸的中罹難者。音樂會以黎巴嫩著名歌手費爾烏茲演唱的《致貝魯特》這首歌曲作為開場。音樂會包括現場表演和預先錄製的視頻。在錄製的視頻中,出生於黎巴嫩的法國作家阿明·馬洛夫說,「向天空祈禱,以便黎巴嫩可以再次站起來,重建它的牆壁,包紮它的傷口」。據報導,罹難者的照片立於地面,前方各有一盞蠟燭,罹難者照片和名字同樣通過電視播放。
  • 黎巴嫩首都驚天爆炸堪比「核爆」,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竟是3000噸...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許(北京時間8月4日晚11時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發生巨大爆炸。據多家外媒援引黎巴嫩紅十字會的消息報導稱,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已造成超過100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且傷亡人數預計還會上升。爆炸現場升起的紅色蘑菇雲。
  •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
    【黎巴嫩爆炸一個月後航拍最新畫面】當地時間9月4日,「今日俄羅斯」發布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爆炸一個月後的最新航拍畫面。視頻顯示,整個爆炸區基本被夷為平地,沒有任何建築能夠屹立不倒。如今的貝魯特爆炸地一片斷壁殘垣,就像是月球表面的深坑一般。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造成至少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傷。
  • 現場直擊:「我一生都沒見過這樣的場景」——記黎巴嫩首都貝魯特...
    新華社貝魯特8月5日電現場直擊:「我一生都沒見過這樣的場景」——記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爆炸新華社記者李良勇「我今年75歲,一生都沒見過這樣的場景,甚至在黎巴嫩內戰期間也沒見過。」5日,約瑟夫·哈代德這樣向新華社記者描述前一天貝魯特港口區爆炸的慘狀。
  • 【黎巴嫩貝魯特一大樓著火】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5日最新報導...
    2020-09-15 14:32:41來源:FX168 【黎巴嫩貝魯特一大樓著火】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5日最新報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中部一座文化中心大樓著火,消防員正在試圖撲滅火焰。
  • 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大爆炸的威力有多大?歷數國外硝酸銨爆炸事故
    1kgTNT炸藥爆炸所放出的爆熱為4230~4836kJ/kg, 一般取其平均爆熱為4500kJ/kg,硝酸銨爆炸以硝銨炸藥為參考進行計算, 硝銨炸藥爆熱取為4000kJ/kg。這個意思就是告訴大家硝酸銨和TNT在爆熱上只相差了500KJ/Kg,威力差不了多少。
  • 貝魯特爆炸重創!阿嬌、林心如都穿黎巴嫩嫁衣 高訂總部慘況曝光
    (圖/品牌IG)鮑璇安/外電報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4日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50死,就連當地高級訂製服品牌也受到波及,黎巴嫩品牌Zuhair Murad、Elie Saab日前傳出觸目驚心的畫面,工作室樓房玻璃全碎,高訂禮服散落一地,原本是該屬於耀眼伸展臺的服飾一夕走樣。
  • 較真丨引發黎巴嫩大爆炸的硝酸銨是誰囤在港口倉庫的?
    較真要點: 1經查證,8月4日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大爆炸的元兇——2750噸硝酸銨,很可能來自2013年9月一艘摩爾多瓦貨輪。
  • 驚豔黎巴嫩
    年8月4日下午6時,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接連發生兩次驚天大爆炸,震驚世界。8月10日,黎巴嫩總理宣布,黎巴嫩內閣因爆炸全體辭職,再次讓世界為之矚目。 黎巴嫩這麼個彈丸小國,緣何經常性引起世界的關注呢? 環境及地緣政治,影響甚至決定國家的命運。
  • 黎巴嫩上空升起紅色「蘑菇雲」,威力堪比當年...
    據環球網8月4日消息稱,當地時間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驚天大爆炸,場面一度十分驚人,連續兩次的爆炸造成了多棟房屋受損,天空中形成紅色「蘑菇雲」,威力堪比日本當年的廣島,長崎「核爆炸」。根據黎方衛生部的官方消息稱,目前已經造成了78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的悲慘現狀。
  • 每經21點 | 黎巴嫩總統:貝魯特港口爆炸不排除外部勢力幹預可能性...
    每經21點 | 黎巴嫩總統:貝魯特港口爆炸不排除外部勢力幹預可能性;內蒙古1例鼠疫死亡病例如何被感染?08-07 20:57:51 每經編輯 張楊運 1丨黎巴嫩總統
  • 被誤解的黎巴嫩真實的樣子
    2750噸硝酸銨,在地中海東岸最重要的貝魯特港口,擁有200萬人口的貝魯特鬧市區,炸了。一公裡以內的樓房被炸平,三公裡以內所有的房屋被摧毀,10公裡外的機場門框坍塌,長達120米的東方女王號遊輪被掀翻在海裡……
  • 《貝魯特》「中東一姐」2018年出演的驚悚大片
    貝魯特,黎巴嫩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連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共和國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歷史古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 黎巴嫩的「東方巴黎情節」:馬克龍究竟憑什麼特別飛來黎巴嫩說教?
    目前黎巴嫩全國仍處於災難緊急狀態,貝魯特全城約有25~30萬人失去家園成為災民。而8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在災後48小時內趕赴貝魯特,除了以「國際友人」的身份緊急拜會黎巴嫩總統、總理與各黨派領袖共商救災,更直接進入事發的浩劫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