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到生活的艱難,就去看看電影《黃金花》:和自己的苦難和解

2020-09-03 輕舞寸言

文/輕舞寸言

黃金花是一部香港電影的名字,也是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

如此燦爛的名字背後,講述的卻是一個充滿艱難和困苦的生活故事。

黃金花有一個20歲患自閉症和中度智障的兒子。在駕校做教練的丈夫出軌成性。每天除了重複那些瑣碎的家務,她要時刻面對兒子的無端發作。

兒子會經常性地自殘,她和丈夫的手臂上滿是傷痕。她還要提心弔膽,唯恐丈夫又一次出軌。

她會聞丈夫扔進洗衣機的衣服,追問丈夫的行蹤,檢查丈夫開的車。

低垂的嘴角、落寞的神情,你看到的是一個被生活的重錘一天一天捶打的女人,壓抑、痛苦、絕望,看不到一點希望。「白髮人送黑髮人,對我們來說是幸福的。」她這樣說的時候,該有多麼的無奈和心酸。

丈夫又一次出軌後離家不歸。小三跑到她的家裡,公然對她進行挑釁和嘲笑,說她生了一個白痴的兒子,所以留不住老公。

那一刻,黃金花心裡的苦,我們真的無法感同身受。

黃金花說:「我恨的不是你搶走了我的丈夫,而是你搶走了我兒子的爸爸。」黃金花決定要殺了小三。

她開始跟蹤小三的行蹤,確認她在家的時間。

她看偵探片,學習作案技巧。

她乘車去深圳,再搭船回香港,目的是製造自己不在場的證據。

她買了一把尖刀,有一次不小心暴露在鄰居面前。而這一切都被兒子看在眼裡。

最終她的殺人計劃失敗了。第一次是她忽略了樓道中的攝像頭。第二次是兒子拼命的哭鬧阻止了她。

她看到兒子畫的一幅畫,正是她殺人的血腥場面。她知道,是兒子讓她清醒,是兒子拯救了她。她抱著兒子,說著「兒子,對不起。」淚流滿目。重回家庭的丈夫正好目睹了這一幕。

影片的最後,要感謝導演帶給觀眾的不是一個極端的結尾,而是一個讓觀眾感到欣慰的畫面。黃金花和丈夫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他們的兒子在他們面前的欄杆上,歪著頭看著他們,開心地笑著。

生活有時候就是殘酷的,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對痛苦,和生活握手言和,即使你曾墜入深淵,也依然會領略生活的美好。

就像黃金花說的,「和兒子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她對回家的丈夫寬容、對小三釋然、和自己的苦難和解。

生活的濃霧終於被陽光刺穿。因為,她在自己的心中播撒了陽光。

也許未來的生活依然會遇到坎坷,但心有陽光,就會為她點亮心燈,讓她堅強,讓她無畏。

或許,影片中的黃金花在心中曾無數次地發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生過對我這樣不公平?面對他人的歲月靜好,她會憤懣,會抱怨,會委屈。 但有一種叫命運的東西,總是讓人無可奈何。

如果你奮起抗爭,有時候就會碰得頭破血流;相反,如果你接受命運的安排,也許會是另一種柳暗花明。至少你的內心不糾結、不煎熬,從此坦然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好的,壞的,都會欣然接受。

電影《黃金花》讓一個充滿悲情的故事有了暖意,讓同樣有著悲慘遭遇的人們看到了一絲光亮。這正是影片闡述的命運主題帶給我們的啟示。

接受命運的恩賜,聽從命運的安排,你依然可以在艱難困苦中活出尊嚴,贏得掌聲。

如果你也感到生活的艱難,就去看看電影《黃金花》吧,有誰能比黃金花還苦還難。

相關焦點

  • 馬男波傑克:該怎麼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但歸根結底,我覺得這一季甚至是整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就是要怎麼樣和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和解?波傑克這個喪到極致的混蛋,在最後一季再一次嘗試了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的所有苦難並不會並不會激起任何回音。苦難就只是苦難,只有你自己知道這些苦難帶給了你什麼。有些人也許可以理解你,比如波傑克之於黛安,但苦難和苦難交融在一起,只會是更深的苦難,正如黛安在馬男的房子裡墮落的一敗塗地。
  • 人生很艱難,活著就好,《活著》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在疫情期間,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的人們失去收入後的生活水平極大地降低,這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在苦難面前活著很艱難。我希望大家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咬緊牙關挺過去。無論人生多麼艱難,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
  • 《黃金花》:那個打不死的小三,名叫生活
    如果你去問一個獨立新女性,擔不擔心你老公出軌?多半會收到一個白眼,外加瀟灑的一句:我只擔心自己會出軌。
  • 我們該與苦難和解嗎?|《房間》
    「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是我們每個人使彼此變得更堅強」在一個狹小的密閉空間裡生活七年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她缺乏了自動迭代的空間更新能力這場關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巨大鴻溝啟動了恐懼與焦慮她所需要的是面對過去苦難的和解
  • 孫儷的婚姻生活甜蜜蜜:和自己和解就是和世界和解
    她和鄧超結婚多年,夫妻恩愛,還育有兩個可愛的萌娃,真是讓人羨慕。孫儷經常曬出一家四口幸福快樂的家庭日常,可以看出「娘娘」的生活甜如蜜啊!看到父親一家生活幸福美滿,她的心結也終於打開,她接納了父親,接納了自己,也接納了生活中的種種。
  • 愛與和解——生活不容易,何必為難自己呢
    愛與和解——生活不容易,何必為難自己呢人生其實是一場愛與和解的過程
  • 與母親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看到一位朋友的書寫:「今天是母親節,我知道是母親節。 我不是孝順、更不是愛母親,確切地說,應該是「悲憫」,對生命的悲憫。這個女人的一生,夠辛苦了(關於我母親的故事寫在我第二本書《擁抱不完美》中,有興趣的人請自己看)。現在,當我療愈了自己的內在小孩,同理了自己,我自然就可以同理自己的母親。
  • 《黃金花》:綻放在崩潰邊緣的希望之花
    (此文有劇透,建議觀影后食用更佳哦)電影《黃金花》講述了一個特殊家庭的故事,兒子光仔患有自閉症和中度智力障礙,母親黃金花面臨丈夫出軌、家庭破碎的危機,產生了報復殺人的念頭,然而,兒子光仔並非對母親的情況毫無感知,最終選擇放下怨憤,更積極地面對明天。
  • 《寵愛》:愛是包容、是妥協更是跟生活和解
    我們爭論了很久,誰都說不動誰,直到我陪朋友去二刷的時候,我才看懂了感情背後的妥協,更確切地說是和解。,陳樂雲躲在黑暗的房間摔了一地東西,媽媽叫來了江楠,自己坐在客廳等待;陳樂雲一直品學兼優,失明後他要放棄中考,媽媽規勸,他說,「你出去唄,讓我一個人待會兒」,媽媽便走出了房間。
  • 《人生海海》:痛苦是因為不想放過自己,遺憾是因為學不會和解
    在苦難面前,脆弱的人常想以死逃避,因為他們既不想放過自己,也不想咬牙堅持;而勇敢的人,卻總能熬過生命的苦難,化危機為轉機,就像麥家一樣,磨難傷害過他,卻也成就了他。很顯然,麥家是活得通透的人,所以他悟到了人要與一切和解的道理。
  • 願你熬過苦難,依然努力生活.
    在剛開始的一年裡,她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周末。 有一次,她打電話給我,還未說幾句就哭出了聲,她說:「我真的好累好累,但是我不能放棄……」 很心疼她,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中必須承受的苦,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慢慢的,她處理工作上的事不再慌張,開始得心應手,今年連續完成了兩個項目,升職加薪。隨之,換到了一間可以曬到太陽的,有獨立衛浴的房間。
  • 《涉足荒野》:當你和自己和解,世界也跟著原諒你了
    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可能很多時候會因為生活的日復一日就這樣過下去了,而在忽然的那麼一個時刻醒悟過來,發現自己一直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渴望和聲音。別忘了自己心中的愛,那份愛或許是走遠了,但愛你的人依然存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期盼你回家,有人在思念你,你並不是孤獨的。
  •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一個福建漁業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這些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中體現。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自己的皮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 專訪 | 電影《黃金花》憑什麼提名金像獎?
    近日,《文化十分》記者對電影《黃金花》導演陳大利、主演凌文龍進行了專訪。《黃金花》的導演陳大利,是首次擔任導演,此前他是香港電影圈裡的知名編劇,曾創作過《葉問》《狂舞派》等劇本。例如突然大叫和掩耳,到底是受到怎樣的刺激才會出現這種行為呢?「做了很多資料搜集,以及靠自己的想像力來演。」在電影開拍前,凌文龍跟隨劇組多次訪問自閉症患者的家,融入他們的生活。「跟他們上街、買菜,或者在他們家裡坐著。」拍攝的時候,凌文龍也常常被不知情的觀眾圍觀,也受到嫌棄和嘲笑。
  • 心中有愛,無懼生活苦難
    心中有愛,無懼生活苦難本報評論員 趙業乾黃驊市呂橋鎮東壇村的張洪樹是一位退休工人。他的妻子遲淑蘭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張洪樹悉心照顧因病癱瘓在床的妻子12年,用行動詮釋了一位丈夫的愛與堅守。何時給妻子餵飯、何時扶妻子去廁所,他心裡有一張清晰的時間表;每天為妻子按摩幾次、多久翻一次身,他心裡還有一張次數表。田金慧無微不至照顧癱瘓20多年的丈夫,既要養孩子、種地,還要照料病人,她用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生活給了他們一記重拳,倒地後,他們只是揉了揉傷痛,爬起來繼續往前走。心中有愛的人,不懼生活中的困苦,選擇與生活和解,忍痛前行。
  • 麥家《人生海海》: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學會與自己和解
    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羅曼羅蘭曾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囧在中年,不斷學會放下,不斷去和解:《囧媽》
    除了敘述中年人的婚姻危機,重點更在於怎麼擺脫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我們怎樣走出父母的控制,以及怎麼和上一輩人和解。很高興又看到了徐崢有頭髮的樣子,沒有光頭那麼有喜感,花白的色澤讓人感到了他生活重壓下的不易。男主年紀不小了,情感處理卻有問題,他心裡有愛,可是不會表達,不會和親密的人相處。愛著妻子不捨得離婚,卻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接受即將分手的事實。
  • 《痛苦與榮耀》接納過去,與自己和解
    糟糕的身體和精神的不安讓他無法繼續創作,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拍電影了,只能待在家裡,而家裡的種種痕跡也總是讓他想起過去,不斷提示著自己的年老與創作的瓶頸。就在這時,薩爾多瓦和多年未見的演員老朋友重遇,隨著和老朋友的再遇,記憶的閥門再次打開,薩爾瓦多開始回憶過往,也開始與他的過往和解。
  • 電影《一點就到家》的三段和解,才是成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我們渴望成功,也曾被成功學裹挾幸福,但最終與自己和解,開始享受生活。就像《林肯傳》所言:「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與自己和解,不必害怕失敗,為美好生活喝彩!他執意要種咖啡樹,砍掉茶樹,與父親對著幹,就想要證明父親是錯的,而自己是對的;就想要告訴父親「你的老一套過時了,我的新東西才是潮流。」他一個人倔強地與父親對抗,從以前和父親吵架,到後來搬到後山遠離村子獨居,連吵架都沒人吵了,只是聽咖啡樹說話。有人說:「只有願意與父母和解的人,才能真正地妥協於自我,活出自我的特色。」
  • 《麥琪的禮物》:超越苦難的愛情,彌足珍貴
    就算生活變成這樣,德拉也從來沒有埋怨過,她努力生活著。生活中,德拉精打細算,每次去買東西都要和賣主們討價還價,有時候想起來,她也會為此感到不好意思。吉姆承擔著家庭的重擔,每天為生計奔波,從未抱怨。即使生活很艱難,吉姆和德拉都努力為彼此揚起笑臉,日復一日的相守和陪伴,從未改變。兩個人的婚姻,避免不了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