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的囧系列一直深受好評,也一直是票房紅旗,這次始料不及遇到肺炎疫情,真的囧了。賀歲檔一律延期,他選擇了保底賣給網絡平臺,觀眾收益飽了眼福,影院方面雖然罵聲不斷,不過特殊時期,用新方法雙贏,也說明徐崢敢創新,有腦子。
和之前幾部相比,這部《囧媽》依舊在敘述中年人的糟糕際處境,《港囧》是七年之癢碰撞初戀再燃,《泰囧》是工作壓力大到,老婆感覺不到愛打算離婚。而這一部,在太太的堅持下,最後終於離成功了。
除了敘述中年人的婚姻危機,重點更在於怎麼擺脫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我們怎樣走出父母的控制,以及怎麼和上一輩人和解。
很高興又看到了徐崢有頭髮的樣子,沒有光頭那麼有喜感,花白的色澤讓人感到了他生活重壓下的不易。
男主年紀不小了,情感處理卻有問題,他心裡有愛,可是不會表達,不會和親密的人相處。愛著妻子不捨得離婚,卻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接受即將分手的事實。愛著老媽,卻又非常煩她總是幹涉自己,事事處處的格格不入,相愛相殺。
故事主線是徐伊萬為了找媽媽拿護照,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一路折騰,另一條線是徐伊萬派了郭京飛去美國給妻子搗亂,中間電話聯繫使情節自然穿插在一起。
賈斌的客串非常棒,平時在小品裡他就善於一本正經的搞笑,好些笑點都是他承包的。
電影保持一如既往的風格,就是在搞笑的很多劇情之下,我們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感到了中年人的無奈。
黃老師演的媽媽真的好美,好可愛,當然有時有點招人煩。她像極了我們身邊能看到的很多媽媽,兒女3、40歲了,還總覺得是個寶寶,沒事往嘴裡塞東西,轉臉又說你胖,說你像豬;你的生活她總想出主意,其實她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一邊嘴狠對你吼:那你就走啊!你再去跳車啊!秒秒鐘又對列車員大喊:你要拆散我們母子啊!
古人說:天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非也。
最難相處的,往往是老女人,她兼具了女人的蠻不講理,善變,有時倚老賣老,有時又像小孩,胡攪蠻纏,無理取鬧,問題畢竟不是小孩,你還不能兇她,最最要命的是,她是你的媽媽,躲不掉啊!
和媽媽在一起時常拌嘴抬槓,看她密碼箱上鎖這種類似的梗,簡直有種自己生活被監控的感覺啊!
人到中年,你漸漸就會明白,所謂成熟就是一路妥協,一路和解。
放下偏激,與前妻和解
我愛你,可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你要離婚,我顧著面子嘴上答應,實際上就一拖再拖,你要股份,明明我不在乎錢,可是我就不答應你,你去美國談技術賣錢,我寧願損人不利己贈送他人,也不讓你成事。
這就是幼稚,就是偏激,這樣的男人相處起來確實很累。面對已經淡了的愛,已經放棄的愛人,其實祝福放手才是最好的姿勢,優雅轉身,還能好聚好散。
好在徐伊萬最後做到了,和前妻和解,夫妻不成仁義在,畢竟曾經有遠走多那麼一段。
和解後,自己也釋然輕鬆,整理好上一段思緒,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準備下一段徵程。
放下抱怨,與媽媽和解
媽媽自身沒有問題嗎?自然是有。媽媽不愛徐伊萬嗎?當然是愛的。
在媽媽眼裡,孩子總是長不大,對於超過界限的部分,我們只能慢慢請她保持距離,可是一味躲避只能造成更多的矛盾,形成更大的隔閡。
影片開頭,妻子就和徐伊萬說,你有空去看看她,抱抱她。這不僅是身體上的擁抱,更是指精神上的接納。
兩人一路相處,從見面就吵,到最後破冰相擁,與媽媽和解,再看整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了。因為有人說過,你和父母相處的態度,其實就是你對待世界的態度。
放下執念,與自己和解
妻子說徐伊萬喜歡控制別人,會幻想妻子應該怎樣,這樣讓人活得很累。有趣的是,徐伊萬用了同樣的話來說媽媽。
是的,徐媽媽就是這樣的人,當我們對父母充滿牴觸的時候,更容易習得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在敵對中,讓自己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這就像把自己的人生,擰巴地打了一個死結,讓自己越來越喘不過氣,越來越沉重。
徐媽媽也一樣,因為愛情結婚,發現不是一類人,吵架打架為孩子不離婚,兩人都不開心,明明坐飛機性價比高,省時間,就因為若干年前自己是坐火車的,於是偏要舍飛機,坐綠皮車。
最後終於登臺演出,她也舒坦下來,覺得不應該搞特殊,以後和大夥一樣坐飛機也挺好的。
你想這部電影多麼燒腦,多麼有意義,那註定會失望,不過,看了能讓你開心,笑著笑著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然後有那麼一點思考,就這夠了。
反正這個特殊的春節,不是只能在家裡呆著嗎?
為什麼孔子說:四十不惑呢?漸漸想明白一些事,漸漸和親人,和自己,和世界和解,能用一顆受過傷,修補過,但依舊柔軟的心去看待世界,一切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