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囧媽》:人到中年,儘快和母親和解,否則終生遺憾

2020-12-23 浩評如潮

春節在頭條上看了賀歲電影《囧媽》,讓很多人對母子關係的改善產生了共鳴。

如果沒有這趟七天的莫斯科的旅程,徐伊萬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去真正了解母親,在這趟簡陋的綠皮車上,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的矛盾徹底爆發,他們的母子關係也在各種矛盾的爆發後得到了和解和升華。

作為一個已婚有娃奶爸,得以有機會和母親住在一個屋簷下兩年,這兩年的接觸,我對母子關係有了更深的領悟,接下來,我從以下方面來講述改善母子關係的重要性。

一、年輕人為什麼覺得母親嘮叨、管得多、不理解自己?

年輕人指未參加工作、沒有結婚或者沒有孩子的人,就像《囧媽》裡的徐伊萬,在影片中多次向他媽媽抱怨,嫌她嘮叨,嫌她管得多,說她不懂他,她關心的不是真實的兒子,而是一個虛構的兒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這是因為:

①年輕人一般在外求學或者忙事業,忙自己的事兒,很少和母親長期住一起,沒有時間經常當面溝通,相互了解不夠,即使見面,也像客人一樣寒暄,報喜不報憂的。

不會在言語或行動上產生重大矛盾,唯一可能的小矛盾就是催婚,沒有矛盾,就沒有思想碰撞,就沒有更深刻地了解彼此的機會。

②年輕人的閱歷和母親的生活閱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會不同。

母親以自己一輩子的生活閱歷,急切想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想讓孩子少走彎路。這對於孩子來說,有點難以接受。

有時候會觸碰孩子敏感脆弱的情感按鈕,讓孩子的情緒急劇地反彈,比如找對象、比如踏實工作、比如多穿衣服多吃飯等,這些話題,孩子們都不愛聽。

年輕人還在享受人生、追求安逸的階段,他們排斥母親的話,其實是在抗拒內心的成長,不想逼自己自我超越。缺少內在動力,缺少壓力和逼迫,就是金剛鑽也不會主動去攬瓷器活,更何況人呢。

母親說:孩子,你得儘快成長,承擔責任。孩子說:媽,不著急,我還小,還想再安逸幾年。

這就是矛盾之所在。一個催著長大,一個不想長大。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知識一天天豐富,仿佛農民看見自己的莊稼日漸成熟,母親的心裡是充滿幸福、喜悅的。——楊沫

二、中年人為什麼能和母親和解?

人到中年,有家庭、有孩子、有事業,承擔的責任大了,深入生活和社會更有深度了,已經擠掉了幻想,更接地氣了。

也體會了生活的不易,養兒方知父母恩,對母親以前的說法和做法更加感同深受了,這個時候和母親是最有共鳴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母親已經垂垂老矣,時日不多了。

人到中年後,對於男人來說,母親一般都會義務來這裡幫著孩子做飯、帶孩子,繼續當孫子的保姆。

這個時候,母親和孩子會住在一個屋簷下,可以整天在一起,面對面溝通的時間多了,不用電話和微信矩陣了。住在一起久了,兒子會發現,其實對母親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因為長期在外求學和工作,僅在節假日像客人一樣回老家,匆匆數日就離別了。

真正住一起後,兒子會發現不了解母親,幾乎又從零開始真正了解母親,原來上了年紀的母親竟然經受各種病痛折磨,為了讓兒子安心,都沒在電話說過。

母親的心理原來很脆弱,有時候你的話說得不好聽,母親就眼裡噙淚。

母親特別怕身體不好將來給兒子添負擔,已經偷偷買了30年的大病保險。

母親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已經固化,但為了兒子和孫子,還在堅持一點點改變。

母親其實並不願來城裡帶孩子,只是為了減輕兒子負擔才承擔這項義務,她知道帶孩子的責任重於泰山,一刻都不敢鬆懈。

如同《囧媽》裡的母親盧小花一樣,被婚姻和孩子耽誤的她,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自己的夢想。很多母親現在已經忘記曾經的夢想了,現在的夢想就是希望一家平安,身體健康。

不管每次與母親的爭吵多麼厲害,母親總是能輕易原諒自己,不會生自己兒子的氣。

如果你覺得不夠了解母親,或者母子、母女關係不好,那你肯定還沒到中年,還沒有真正的深入生活。

三、為什麼要儘快和母親和解

當母親逝世時,我身心交瘁,簡直要垮掉,我幾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英國首相希思

看過一篇長期單身的女士在知乎上發的熱帖,她是深圳人,大意是說,年輕的時候單身,因為有媽媽在,過得很瀟灑,什麼都不用操心,沒有負擔,吃吃喝喝玩玩,過得特別滋潤。

轉折點就是母親在她40多歲的時候去世了。她的生活和心情立馬跌入了谷底。

再沒有人在她生病的時候,端飯送藥。空蕩蕩的家裡,只有她一個人,沒有人陪她說話,沒有人再嘮叨她。年輕時喜歡的吃喝玩樂,年紀大了都不喜歡了,人的心境會變,母親的離世讓她的生活從天堂一下子跌到地獄。她很後悔,沒有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

這個帖子太真實了,看得我眼淚直流,真是太感同身受了,母親在的時候,你在天堂而不自知,等母親不在的時候,你會體會到深深的孤獨,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已經不在了。

著名歌星韓紅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她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奶奶就當了母親的角色,給她足夠的愛,把一輩子積攢的錢交給韓紅做第一首MTV,從此一炮走紅,改變了她的人生。

等到2005年,她34歲時,奶奶不幸離世,她感到特別痛苦,抑鬱了很久,她覺得愛她的人已經不在了,她要聽奶奶的話,去愛更多的人。後半輩子都致力於公益事業。

母親在世時,她就像個神,不知不覺給了我們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趁她還在的時候,抓緊時間和她和解吧,正如電影裡說的那樣:「孩子與父母之間只有一層窗戶紙,捅開了,一切就都豁然開朗了。」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劇不要重演了。

在電影《囧媽》裡,徐伊萬最後終於和母親和解了,他理解了母親的難處,支持了母親的理想,他母親也知道了他的委屈,鼓勵他勇敢面對婚姻問題,這個結局真是大快人心,徐伊萬是幸運的,因為她的母親尚在。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當徐伊萬的母親盧小花揭掉假髮,露出頭上僅剩的絲絲縷縷的白髮。衰老的感覺讓人心痛,作為中年人,我們的母親也正在衰老,趕緊和母親和解吧,無論你們之間有什麼矛盾。不管她催婚讓你心煩,還是管你太多讓你反感。

多理解她,尊重她,多和她面對面聊天,多聽聽她的心裡話,多支持她曾經的夢想,如果她還有的話。

對於我自己來說,等疫情結束,一定帶母親去坐飛機去看海,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

希望你看完電影,能記住徐伊萬那句引人深思的臺詞:「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尊重和接納。」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看《囧媽》
    《囧媽》的觀感。我想,電影中對於人物情感的描述,絕不是導演閉門造車,而是涵蓋了眾多中國家庭中的問題,直視親人間缺乏關愛和溝通的現狀。人到中年的企業家徐伊萬,此時正在經受婚姻的陣痛。與他廝守多年的妻子張璐厭倦了丈夫的斤斤計較,宣布即將遠赴美國,並要從此分割與丈夫共同經營的事業。
  • 《囧媽》囧媽:一場愛與和解的旅行
    2020大年初一凌晨,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第三部《囧媽》網絡上映,反響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電影非常真實地呈現了親人之間的和解與成長。 電影講述了中年男人徐伊萬遭遇婚姻危機,本想去紐約追妻,卻陰差陽錯地與母親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一路上母子倆從爭吵、對抗,到交心、和解的故事。
  • 解讀囧媽:人到中年的情感危機
    包括徐崢之後的《港囧》也貫徹了這一思路,把中年男人的情感危機演繹的淋漓盡致,可以說徐崢的囧系列是對中年男人情感生活的全方位揭示,當然其中有一定程度的誇張和演繹,畢竟大部分中年人的生活其實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 春節檔電影《囧媽》:子女與父母該如何和解?-虎嗅網
    然而《囧媽》上映後評分一路走低,截至2月2日,《囧媽》的豆瓣評分已經跌至5.9,是目前徐崢《囧》系列中評分倒數第二的電影。《囧媽》延續了前作電影討論「中年危機」的主旨和公路喜劇的表現形式,但將重點放在了展現中國式母子關係的隔閡與衝突上。徐崢飾演的主角徐伊萬面臨婚姻和事業的雙重危機:他與妻子張璐(袁泉飾)合夥創業,公司上市前夕,妻子卻拿走了公司專利遠赴美國謀求商業合作。
  • 徐崢「囧」系列電影|解析中年男人在婚姻中的成長與和解
    系列電影《囧媽》上映後,大多數人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的母子關係如何破冰上,而我卻更關注電影中男主人公的婚姻問題。徐崢的「囧」系列有個共同點是:以主角離婚情境為電影劇情開始,或主人公帶著離婚的念頭貫穿其中。《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三部電影裡,徐崢扮演的中年男人最終回歸家庭。
  • 囧在中年,不斷學會放下,不斷去和解:《囧媽》
    和之前幾部相比,這部《囧媽》依舊在敘述中年人的糟糕際處境,《港囧》是七年之癢碰撞初戀再燃,《泰囧》是工作壓力大到,老婆感覺不到愛打算離婚。而這一部,在太太的堅持下,最後終於離成功了。除了敘述中年人的婚姻危機,重點更在於怎麼擺脫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我們怎樣走出父母的控制,以及怎麼和上一輩人和解。很高興又看到了徐崢有頭髮的樣子,沒有光頭那麼有喜感,花白的色澤讓人感到了他生活重壓下的不易。男主年紀不小了,情感處理卻有問題,他心裡有愛,可是不會表達,不會和親密的人相處。愛著妻子不捨得離婚,卻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接受即將分手的事實。
  • 備受爭議的《囧媽》,是好電影還是好商品?
    《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也是探索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又一嘗試。母子倆一起踏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同時也開啟了一段與家庭和解的心靈旅程。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所有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
  • 電影《囧媽》破天荒播出後,我看到大多數母親的「囧」境
    徐崢在微博上說,電影《囧媽》是第一次進春節檔。從提檔到撤檔,先是建立在「提升假期票房」的基礎上,又考慮到特殊現狀的影響,再經過深入分析後選擇與字節跳動合作。第一次破天荒地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線上平臺免費公映的電影,《囧媽》勢必要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同時,更會給電影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 鐵打的徐崢 流水的囧途《囧媽》是賺是賠?
    如果有心在《囧媽》之後重新翻看一遍6年前的《心花路放》,則會發現大量的驚喜,從人設到演員陣容,從危機化解方式到大結局,《囧媽》都能看到諸多《心花路放》的影子。《人在囧途》中兩個階級的對立顯而易見,《泰囧》高知分子與打工仔的矛盾也始終難以調和,《心花路放》中對立的是感(yue)情(pao)觀,《港囧》中對立的是婚姻當中的兩個家庭……《囧媽》中選擇的是母親與兒子。有共鳴嗎?有。觀眾的共鳴之處是看到《囧媽》母親對孩子的約束、嘮叨、付出,這樣的母親放在全中國80%的母親身上都是成立的。
  • 《囧媽》:在撕扯的中式親情關係裡,如何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那麼,到底該如何擺脫這種「囧」境,避免這個災難?徐崢在這部電影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剖開最真實的自己,放手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才能真正與對方和解,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儘管她的邏輯有時讓人啼笑皆非、甚至自相矛盾,但她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就該聽她的,因為我是你媽,我都是為了你好,我不管你誰管你?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囧媽」甚至「囧爸」,真實得就像我們身邊的爸媽?沒錯,「囧媽」的原型,還真的來自於徐崢自己的媽媽。
  • 囧系列最為成熟大氣的作品:原諒與和解,才是囧媽告訴我們的一切
    而今日頭條系免費播放的《囧媽》,就是我們收到最好的新年禮物,大年初一,賀歲檔《囧媽》如期而至。看完《囧媽》後我想說,這是徐崢囧系列最為成熟大氣的作品,雖然它不完美,可《囧媽》顯然已經不再是那個為了搞笑而搞笑的輕喜劇,甚至很大程度上說出了當下社會中我們想說的話,作為媽媽、爸爸、兒子、女兒、丈夫、妻子們想說的話:不再預設立場、原諒別人,也是與自己的和解,不是嗎?
  •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終於敢離婚了
    《人在囧途》與《囧媽》,是徐崢的兩部電影。《人在囧途》,播於2010年。《囧媽》,播於2020年。這是一部中年兒子跟老年媽媽,一起坐上北京到莫斯科六天五晚火車的故事。徐崢演的是兒子。電影中影響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想把別人改造成他心目中那樣,媽媽對兒子是這樣,丈夫對太太也是這樣,而不是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
  • 《囧媽》豆瓣評分5.9,「囧」系列是如何崩壞的?
    這個春節,除了疫情,大概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徐崢。時隔5年,他帶著新片《囧媽》殺回春節檔。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他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為了宣傳這部電影,他做了不少工作,甚至去了《吐槽大會》和網紅的直播間。相比之下,《囧媽》在一眾賀歲片裡並不突出。讓《囧媽》突出的是導演徐崢的一系列操作:首先宣布提檔大年三十、首先宣布撤出春節檔、6.3億賣給網絡平臺、被院線聯合抵制……一系列操作下來,《囧媽》的意義已經不單單是一部電影,甚至讓人忘記應該從一部電影的角度評判它。
  • 囧系列之囧媽,從開始的排斥到最後信任結局完美
    電影在這方面有做一定的嘗試,但令人遺憾的是,探討並不深入,場景和對話更像是小品,幾乎看不到精彩的場面調度。對於《囧媽》和徐崢來說,其實這條春節檔之路走得頗具爭議,它是最早提檔至大年三十公映的影片,消息一傳出,全國的院線工作者炸開了鍋,很多人來到徐崢的微博下面「倒苦水」,認為徐崢提檔是一件頗為「自私」的行為,不顧及到院線人的感受,這是在院線群裡「發多少紅包」都難以彌補的。
  • 《囧媽》:徐崢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和對親子關係的情感表達
    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囧媽》講述了小老闆徐伊萬深陷與妻子的感情糾紛,意外中同母親一起坐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旅程中兩人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時母子開始互相理解,共同面對一直逃避的親密關係,最終人到中年的徐伊萬不僅與母親和解,也與自己的內心和解。
  • 夜思 | 徐崢《囧媽》看哭萬人:與父母和解,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囧媽》刷屏,賺走一大波眼淚。徐崢《囧媽》看哭萬人:與父母和解,是我們一生的修行來源:洞見 | ID:DJ00123987作者:洞見大年初一看了徐崢的新片《囧媽》,竟然被電影中的這句臺詞給弄哭了。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處。
  • 《囧媽》:人到中年,需要解決母子關係、夫妻關係何止這麼簡單
    但看完後,覺得這部電影雖然情節很普通,但也值得我們刷一刷,尤其是在眼下這個特殊的不能出門的春節,更值得看看這部電影。當我們日日與父母、與孩子、與丈夫或妻子相處時,有些矛盾就出現了,這部《囧媽》也許會給我們一些觸動,對於父母,對於婚姻,對於子女。
  • 通過電影《囧媽》讓我們思想,愛在哪裡?
    這句話來自影片《囧媽》的開頭徐伊萬和妻子張璐吵架的時候,張璐對伊萬說的一句話。  徐崢執導並主演的喜劇電影《囧媽》,毫無疑問是2020年春節檔眾望所歸的一部。而且這是久違的囧系列第三部作品,並且首駐春節檔。由於最近是非常時期,所以春節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撤檔了,《囧媽》這一部電影是唯一免費呈現給觀眾的,也是最適合在春節期間一家人一起看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
  • 想要儘快脫手的《囧媽》到底有多囧
    好久沒有罵電影,最近也開始了「前途無量」的自我反省,在看完了《囧媽》以後有了新的進展,正好趁這個不用出去探親訪友,也沒法去外面胡吃海塞,更沒有理由能去電影院的日子裡,跟大家好好聊聊。我相信昨天很多人都在說關於《囧媽》的事情。現在我們來理一理思路。
  • 淺析中美公路電影的異同:以《綠皮書》和《囧媽》為例
    中美的公路片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和差異性,以下以《綠皮書》和最近上映的《囧媽》為例,分析中外公路片的文化異同。在《人在囧途》中,主人公李成功,和討債的擠奶工牛耿(王寶強飾)前往長沙的旅程故事,通過路途中發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經歷,逐漸意識到了家庭和親人的重要性,他選擇放棄了第三者回歸到了家庭,符合中國傳統的思想和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