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崢仿佛還未從《我不是藥神》中程勇的人生落魄中走出來:
正處於人生的瓶頸期的程勇:年邁的父親身患重病,急需一筆錢來做手術;前妻嫌棄他沒前途,想把兒子帶到國外;房東因為他長時間拖欠租金將房子收回……
又陷入到《囧媽》的徐伊萬的中年危機中:
徐伊萬人到中年,心地還算善良,卻理不清自己的婚姻危機和商業糾紛;
與最親近的人:妻子和母親,三人都不懂表達自己的真實內心,在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方面產生激烈衝突;
每個人都活在各自賦予意義的主觀世界裡,當主觀上升到最強烈時,恨不得有掐死對方的心;
每個人其實都有內心的柔軟,卻偏偏表現出最固執,最無情的一面;
雖然近在咫尺,內心卻相隔萬丈海洋;
所有的一切,在這趟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被刻畫的入目三分……
(2)
為什麼囧態,總是發生在人到中年?
其實年輕時的囧態不會比中年更少,但是年輕時,人是處於一種動態成長,不斷強大成熟的過程,有些囧態也是人生常態,不足為奇;
而人到中年的囧態,更多了些無奈和力不從心。
前面是父母,後面是孩子,中間的妻子,丈夫;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人人都覺得不公平,自己最委屈;
都說有家有口的中年人真幸福,可誰知有家有口的中年人有多辛苦?
每天睜眼都是依賴自己的人,可自己該依賴誰?
做人難,做中年人最難,做個善良有責任感的中年人,難上加難。
所以,人到中年的落魄和不走運,大概就是尋常百姓的人生常態吧。
(3)
為什麼囧途,總是和火車聯繫在一起?
可能火車中的旅途感受,更能引發對人生旅途的深思。
飛機,高鐵,動車速度太快,旅途時間太短,不足以觸動人生幾十年風雨的共鳴;
只有火車,急匆匆趕時間上車,翹首盼望準點下車;
錯過了車要重新買票,坐過了站要補票返回;
拖家帶口,拉著行李物品;
一不小心,丟了物品,找不到孩子;
這悲喜交加的囧途,不就是人生寫照嗎?
我大概十歲時,父母也才正當壯年;
那年冬天,媽媽是一家鞋廠的銷售員,要出差到北京要帳;可巧,爸爸當時的單位也需要因公出差到北京;
兩人可以結伴同行,公差私行混搭,不是上天美意嗎?
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途中,當時是晚上;
媽媽是一張硬座票,而爸爸的單位福利好,買的是臥鋪,為了互相陪伴,爸爸就沒去臥鋪車廂,也坐在硬座座位上;
中途車到石家莊,有幾分鐘停車時間。
兩人想去臥鋪那裡瞧瞧什麼狀況;可停車時,臥鋪車廂是封閉的,兩人只能下車,從站臺上走過去;
也許是沒經驗,也許是看錯了時間,也許,也許,無數個說不清的原因;
反正結果就是:兩人剛下車,還沒等回頭看一眼;
火車鈴聲一響,車門一關,火車開走了;
兩人的大衣,隨身行李都在座位上,就這樣跟著火車一起走了。
北方的大冬天,還是在那個資源並不充足,物品仍稀缺的八十年代,兩人連大衣也沒穿,就被撂在黑夜孤獨的火車站;
最後,還是通過站長籤字,通知列車上的列車員,找到座位號,把行李物品收集好;等著第二天,坐下一次列車回來的爸媽過去認領,這個相伴同行的旅途插曲才算結束。
人生會出差錯,旅途會有囧態;
表面上的完美行程,並不能免除中途的不知所措;
明明一件最珍貴的,捨不得用的好東西,想要認認真真的保存好,等找到最好的時間,用最好的方式再去享用;
但是一不留神,你已經失去了它。
人永遠也不知道那個最好的時間,最好的方式,究竟在哪裡;可生活裡,就這樣與最美好的東西擦身而過。
你能受到上天眷顧,不期而遇一場說走就走的結伴同行;
你也能遇到一瞬間的,不由分說的天災人禍,瞬間把你打懵;
不過也不用怕,最後,你還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幫你從泥坑中爬出來。
(4)
當一切回到原點,你發現,只有在逆境中,困難中始終陪伴你的那個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可那個人,你曾經是多麼憎恨他,埋怨他不理解你,萬字小說都訴不盡你的委屈;
其實,只是你並沒有真正了解他或她在想什麼?他或她為什麼這麼想問題?他或她的想法中有多少客觀的,有道理的部分?
而你,也沒有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內心想要;
明明你內心柔軟,熱情似火;卻以冷酷,沉默的方式來表現;
而對於對方,也是如此;
所有的走在囧途的人,幾乎有著共同的誤區:不了解身邊人想要什麼,不懂如何訴說自己的情感表達。
囧媽有囧態,其實有囧態的不只是媽媽,而是囧途中的每一個人;
從今天開始,學習放棄自己的固執,走進對方的內心,耐心的,不帶輕視指責的,聽一聽他的想法,有多少合理成分;
如果合理,學著接納這些想法,允許它存在,給對方一點生存空間;
每個人,媽媽,兒子,女兒,妻子和丈夫,誰都不是壞人,但卻把人生過成了囧途。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