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一開始是我的男朋友,後來變成了我的老公」,《快本》的造句環節中,演員張雨劍語出驚人。近日,隨著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的播出以及劇情的推進,這句話再次成為網友的討論話題。網友們沒有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從電視劇的片頭片尾中捕捉細節,發現了劇中妹妹「李尖尖」和哥哥「凌霄」的吻戲,確定了這對異父異母的兄妹的感情戲,忍不住調侃——「張雨劍,你是拿了這部劇的劇本吧」?
《以家人之名》於8月10號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並在芒果TV同步播出,目前已更新10集,就已擁有8.6分的豆瓣評分。隨著劇情的推進,以及後續劇集預告的釋出,觀眾嗅到這部劇「大虐」的氣息。得知該劇為《下一站是幸福》的原班人馬製作之後,網友不禁由原先的讚不絕口到吐槽連連。那麼,《以家人之名》憑什麼在開篇便收穫挑剔觀眾的芳心?
《以家人之名》拋開宏大題材與宏大敘事,把故事聚焦於發生於1999年的三個家庭的不同狀態。此外,該劇還將故事的起點設置在李海潮的小麵館裡,並以李海潮家和凌和平家作為主要的敘事空間。
李尖尖的媽媽孕期因病去世,李海潮言傳身教引導女兒樂觀生活。在鄰居的張羅下,李海潮與賀梅相親,由此賀子秋走進李海潮一家的生活。因為一聲真摯的「爸」,李海潮決定將他視為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為在賀子秋老家時的一聲「爸」,李海潮決定將被賀梅拋棄於家中且因貧窮而無法上學的賀子秋帶回家中進行撫養。
李海潮一家與凌和平一家的故事以在李海潮麵館門口的相遇作為開端——凌和平搬新家,與李海潮成為了鄰居。劇中常常以李海潮家的溫馨和睦與凌和平夫妻間的無休止爭吵進行對比,展現了同樣失去至親的兩個家庭之間的不同生活狀態。
陳婷獨自外出打麻將,將兒女反鎖於家中。兒子凌霄餵食妹妹核桃,妹妹因核桃噎死。陳婷的自責,對兒子的怨恨,對丈夫忙於工作、疏於家裡的責怪,三重的「悔」與「恨」交織,使得她的心理近乎變態,常常無故發火,與凌和平進行爭吵,摔打家具。樓梯間躲避父母爭吵,獨自看漫畫的凌霄成為聯繫李海潮一家與凌和平一家關係更進一步的橋梁,李尖尖的關心和仗義與李海潮的一頓飯,也成為了走進凌霄內心的一扇門。
《以家人之名》的一個亮點在於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的框架,重組了家庭的概念,對「家人」重新進行定義——家人不一定是因為血緣,也可以是因為愛。凌霄只要父母在家爭吵就會坐在樓梯間,李尖尖到飯點就會叫凌霄吃飯,久而久之,蹭飯就成了凌霄的日常。父母離婚後,凌霄與父親凌和平就開始了與李海潮一家搭夥吃飯的生活,凌和平每月付給李海潮生活費,下班後直接回「家」吃飯。
三個孩子之間成為「親」兄妹,兩位父親成為三個孩子共同的父親,「兩爸三娃」的新家庭結構在眾多觀眾熟知的家庭結構之中顯得格外新鮮,同時,兩位父親中李海潮溫和可親、心思細膩,凌和平在工作上積極努力,在教育中粗枝大葉,兩人常常因為孩子的問題鬥嘴。這樣新鮮、有趣的組合也時常讓觀眾戲稱他們為「凌爸」、「李媽」。
「回家吃飯」,家和飯都是中國人心中無比重要、不可割捨的一部分。兩個家庭因為孩子、因為愛走到一起生活,彼此視彼此為家人,不分你我,共同在飯桌上留下自己美好的家庭記憶。給孩子們做一桌好飯——這是李海潮作為父親最真摯的想法。
所有溫情的、傷痛的話題都在飯桌上提及,例如在聽到賀子秋二姨責怪賀子秋不懂事之後,得知二姨一直認為李海潮只是出於好心收養他,彼此之間並不是真正的家人。李海潮心生委屈,喝醉後哭斥二姨懷疑自己賀子秋的父子之情。一桌飯菜承載著家人之間最真實的感情流露、承載著他們對彼此的關心與祝福。
劇中主要出現了五位母親形象,分別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賀子秋的外婆和凌霄的外婆。除了李尖尖的媽媽因病去世,凌霄與賀子秋的媽媽都棄他們而去。三個孩子因為不同的原因,在童年時期失去了自己的媽媽。李尖尖深知自己的媽媽已去世,但是害怕爸爸知道自己想念媽媽而感到傷心,只是通過畫畫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想念,因此在爸爸眼中,她「有種莫名其妙的樂觀」。凌霄因為妹妹的死和媽媽的責怪自責不已,李尖尖成為了治癒他的「糖」,告訴他可以偷偷地想念妹妹,並把劉婷撕碎的妹妹的照片粘好後還給他。
「糖中帶刺,刺後有糖」是這部劇目前呈現出的顯著特點。三個孩子相互治癒,成為彼此童年的慰藉,長大成人。臨近高考的兄弟倆心中的刺痛再次爆發,凌霄媽媽帶著改嫁後生的女兒『小橙子」回來,「小橙子」居然與死去的妹妹在同一個位置有著同樣的胎記,媽媽時不時拋出帶刺的話,喚起凌霄對妹妹死去那天的痛苦記憶。賀子秋看到凌霄的媽媽,同樣陷入痛苦的記憶中,「媽媽為什麼不要我?」這是賀子秋這些年苦苦尋求的答案。
觀眾在前面的劇情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成長得到了治癒,也同樣跟隨著主人公經歷痛苦。治癒的故事摻雜了致鬱的內容,似乎使這部劇偏離了「真實」的軌道。為了虐而虐的「套路」,讓這部劇有了高開低走的趨勢,引起觀眾極大的不滿。
一部好劇,基於現實且於溫情處動人難能可貴,演員的演繹節奏拿捏得當,情感細膩,也為人物形象增添許多光彩。生活已是很辛苦,或許比起"虐"的情節,觀眾更願意在電視劇中與主人公一起治癒自己的生活。
文\\覃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