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裁5400 人,CTO 離職,Uber 上市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2020-12-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nfoQ」(ID:infoqchina),作者:陳思,36氪經授權發布。

北京時間 2020 年 4 月 29 日,科技博客 The Information 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Uber 正在討論裁員大約 20% 的計劃,這可能將導致 5400 多人失業。另外,InfoQ 獲悉,Uber 首席技術官 Thuan Pham 已經辭職。

疫情衝擊下,Uber 再次大裁員

Uber 又要裁員了。

為什麼要說「又」?這家曾經的明星初創公司於 2019 年 5 月 17 日上市,到 2019 年 10 月,也就是上市 5 個月左右的時候,Uber 已密集啟動了三輪大規模裁員並累計裁掉近 1200 人。

在上市即將滿一周年的時候,Uber 又進行了一輪大規模裁員。

據了解,如此大規模的裁員並未一次性完成,但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分階段宣布,可能導致 Uber 27000 名員工中的 5400 多人失業。

知情人士說,Uber 的首席技術官 Thuan Pham 已辭職,他於 2013 年加入優步,是該公司在職時間最長的高級管理人員。目前 Pham 已通知管理人員,並報告了他的離職計劃。而隨著 CTO 的離職,由 3800 名員工組成的 Uber 工程集團也將裁減近 800 人。

再裁 5400 人,CTO 離職,Uber 上市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Thuan Pham根據媒體的報導,Uber 此次裁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收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業務下降,Uber 方也表示,在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的時間內,其在主要城市的業務下降了約 70%。

對此,Uber 發言人對媒體表示:「Uber 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以確保我們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用更強大的方式來應對這場危機。」

元老級 CTO 離職,曾帶領 Uber「開疆拓土」

Uber 首席技術官 Thuan Pham 的離職在外界看來還是非常震撼的,對於 Uber 來說,他不僅是 2013 年就加入公司的元老,還是帶領 Uber「打江山」的功臣之一。

Thuan Pham 本身的成長經歷就足夠傳奇。他本是越南人,但由於出生在動蕩越戰時期,在 1979 年,10 歲的 Thuan Pham 就跟隨母親逃亡,一路輾轉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在美國的 Pham 並沒有放棄讀書,而是一邊打零工補貼家裡一邊用功,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能穿別人捐贈的衣物。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Pham 在不懈努力之下成功考取麻省理工學院,在那裡他接觸到了計算機,並且發現自己在編程方面有著不錯的天賦。

Thuan Pham 與母親

再裁 5400 人,CTO 離職,Uber 上市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Thuan Pham 與母親五年時間過去了,Pham 拿到了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文憑,隨後他一躍進入工業界,正式開始了計算機職業生涯。據了解,Pham 先後在 HP Labs、Silicon Graphics、DoubleClick 擔任高管,並且在 VMWare VP 的位置上一待就是 8 年。

2013 年,一家只有 300 人的小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夠出任 CTO,這家公司就是 Uber。7 年光景裡,300 人的小團隊已經成長到萬人的大公司,而 Pham 也為 Uber 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在加入 Uber 的初期,為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Pham 給 Uber 重新設計了一套包含伺服器、調度、動態定價、供應定位、映射、路由數據等基礎設施的框架,以便在業務增長的同時保證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在各地建立的數據中心,他們的技術成功實現了本土化、可定製化。面對日益猖狂的電子刷單等欺詐行為,Pham 在承認「人性使然」的同時,也表示會帶領團隊利用大數據和各種運算來抓取欺詐模式,最後再訓練機器進行學習,以便更靈敏地捕捉欺詐行為。

而在保護乘客安全方面,Pham 的團隊也已有不少建樹,比如在 App 裡加入一鍵呼救功能,或幫助乘客與親友共享預計到達時間和行程動態等,這些都是 Uber 早期就加入的功能。

目前,對於 Thuan Pham 的離職,Uber 方面暫時沒有進行表態,Thuan Pham 本人也沒有任何回應,InfoQ 將持續關注相關動態。

結 語

去年 10 月,在回應虧損與裁員的情況時,Uber 的 CEO Dara Khosrowshahi 曾在給員工的郵件中說:「今天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日子,我將竭盡所能,以確保我們不再需要也不再會有這樣的日子。」他也曾將彼時的虧損描述為「戰略性虧損」。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艱難的日子竟然持續了這麼久。不僅是 Uber,全球的各個行業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艱難的日子該如何堅強度過?這個問題考驗著每一個求生的人。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uber-discusses-plan-to-lay-off-about-20-of-employe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mattperez/2020/04/28/ubers-cto-steps-down-company-reportedly-considering-laying-off-20-of-workforce/#226f39403bcf

相關焦點

  • 36氪獨家丨蘑菇街裁員14%,直播業務負責人洛伊離職
    36氪獲得的一份由蘑菇街官方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顯示,本輪裁員人數達140人。蘑菇街方面對36氪稱,目前公司員工1000人左右,其中300人為麗水客服。據此計算,該輪裁員比例為14%。蘑菇街發出裁員內部信內部信中提及,本輪裁員主要對部分業務進行優化調整,裁撤部分因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業務,尤其是與其如今核心業務——電商直播偏離的部門。脈脈等平臺數位認證為蘑菇街員工的用戶也提供了更多的裁員細節。
  • Airbnb上市,又一批工程師財富自由
    整個大裁員過程中,有2000名員工在疫情期間離職,佔總員工數量的1/4。不過,Airbnb對於被裁撤的員工,補償4個月薪水,且股票照發,這樣優渥的遣散福利以及相對人性化的裁員流程讓人們對這家公司的評價頗高。
  • 什麼!這些獲獎照片都是裁出來的?
    手機攝影,構圖很重要。而構圖不完美,可能是你沒有用正確的裁圖姿勢——1、揭秘幾張獲獎照片的裁圖前後首先祭出幾張剛公布的2017年IPPA獲獎照片,展示一下裁圖前後對比,感受一下。▲人物是意圖表現的重點,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滿水珠的車窗只是「畫布」一般。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一個事實:想要實現令人滿意的構圖,一定不只是前期拍攝就能達到的,還與後期有很大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裁圖。
  • 什麼?!這些獲獎照片都是裁出來的?
    ……/1/揭秘幾張獲獎照片的裁圖前後首先祭出幾張剛公布的2017年IPPA獲獎照片,展示一下裁圖前後來做對比,感受一下。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一個事實:想要實現令人滿意的構圖,一定不只靠前期拍攝來達到,還與後期有很大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裁圖。在旅途拍攝、街頭攝影、抓拍、搶拍等類型中,拍攝本身是沒有太多時間做準備的,能以最快速度掏出手機相機,正確地對焦和曝光已屬不易,幾乎沒有時間去仔細調整相機角度和與被攝場景的距離。
  • 為Magic Leap開發AR遊戲的公司Weta Gameshop裁撤近一半的員工
    VRPinea獨家點評:據悉,該公司CEO美西爾曾經歷過兩次性暴力事件,後來創建了Vantage Point。據悉,寶馬、FCA集團、戴姆勒、Skanska、Gensler和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都使用了Unity的RT3D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更深入的合作,加快產品的上市時間。VRPinea獨家點評:全球50強的AEC公司和10大暢銷汽車品牌中,超過一半的公司選擇了Unity。
  • 頑皮狗曾經歷的「黑暗期」:一個月30人離職
    在最近的一檔直播節目中,來自頑皮狗的首席動畫師Jeremy Yates談到了工作室曾經歷的一段「黑暗期」。在此之前,頑皮狗的人員結構非常穩定,他們很少招人,同時離職的人數更是少到平均一年也就一個。  然而為了完成這部大製作的開發工作,工作室開始大肆招聘。可能是頑皮狗的工作氛圍比較獨特,有可能是項目過於宏大,大概從第二年開始,那些新來的人逐漸失去了動力,他們懷疑這款遊戲永遠都做不出來,連工作室都會就這麼完了。
  • 上市銀行行長離職去哪兒了?「下海」銳減 離任原因主要有三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上市銀行行長離職去哪兒了?「下海」銳減,更多的選擇是這裡……根據A股上市銀行公告統計,截至8月4日收盤,今年已經有近20起上市銀行副行長以上高管離職(包括副行長和行長),涉及15家上市銀行。
  • 畢業一年離職,是種怎樣的體驗?
    網際網路是個流動率極大的行業,我加入的某個網際網路司機群裡,群備註都是「備辭」。 我一直以為離職不會是我三年內的打算,可是因為某些意外,我也被迫走上了這條路。 直到我現在確定下家後,我想跟你們分享一下,辭職是種怎樣的體驗。
  • 「奪命Uber」乘客死裡逃生,Uber公司神回復:路上行車,車禍正常!
    司機告訴我他已經跑了一晚上接了10幾單……無論如何我也想不到,在15分鐘後,我從瞌睡中聽到好幾聲猛烈的撞擊巨響,車裡到處都是燒焦的氣味和濃煙,我坐在副駕駛前面的氣囊已經彈出。我整個人被撞的趴在氣囊上,嘴裡都是血。我才反應過來,發生了車禍!
  • 員工「個人原因」離職,真相是什麼?
    這兩天,關於員工離職的消息,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這兩件:其一是某老闆讓設計一天做圖100張火遍全網,員工隨後提出個人原因離職了。其二是原聯想副總裁常程發布個人原因離職後,迅速加入了小米,打臉前東家。除了事情本身引人關注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提到因了「個人原因」離職。那麼,包括我個人,也曾因「個人原因」選擇離職。
  • 都在裁員,這家公司,半年主動離職111人!
    離職人數在之前96人的基礎上,又有15位同事在近兩周提出離職,其中有14人將在1月離開,因此從7月到明年1月,已知的離職人數將達到111人。離職原因最近交信的15位同事中, 有兩個明顯的現象;1)以做小項目為主的同事佔到了將近一半(7/15)2) 裸辭的有3人。
  • Uber.殘值.— 今天看什麼? 20170205
    「如果毒品合法化,從經濟學觀點來看,可能會有什麼影響?又可能有什麼危險的後果?」透過這些問題,來帶出簡單的 #經濟學。用這樣的方式學經濟,讓我們能試著用另外一種角度思考社會上的種種議題。 或許,我們看完這集節目依然無法知道怎麼讓毒品消失,但 臺灣吧 - Taiwan Bar希望讓大家都感受到:當我們開始用更多角度思考事情,我們越能接近真實。」
  • uber在臺灣受冷遇,為什麼反而值得欣慰?
    那天逛夜市逛得太累,就和臺灣朋友說想先回酒店,然而當時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狹窄的街道,很難打到車,臺灣朋友就說用app叫個車吧。那是一款叫「55688」的軟體,是臺灣幾大計程車公司「臺灣大車隊」自行開發的叫車軟體。除了下車是給現金,其他功能幾乎和滴滴打車一模一樣。我當時就很好奇,他們的打車軟體都是計程車公司自己研發的,而並不像大陸的滴滴和快的,是作為第三方出現的。
  • 拜騰創始人再離職 重啟還剩幾分勝算
    接連離職戴雷為拜騰聯合創始人,曾任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華晨寶馬營銷高級副總裁。對於戴雷的離職原因,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拜騰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事實上,戴雷離職前,同為「寶馬系」的拜騰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畢福康也已離職。據了解,畢福康曾在寶馬集團工作20年,且擔任寶馬集團副總裁的時長超過10年。
  • 傳奇影業再現高管離職:拐點之下,萬達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因此,這麼來看,羅異離職的原因很有可能跟傳奇影業創始人兼CEO託馬斯·圖爾離職的原因類似,都是來自於萬達方面的壓力。有消息人士向《好萊塢報導者》透露,託馬斯·圖爾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消息稱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表示不滿。而作為傳奇影業子公司傳奇東方的CEO,羅異同樣深度參與了《長城》。
  • 聯商品牌周報: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 瑞幸CTO離職
    ,CTO也離職了;達芙妮退出臺灣市場;星巴克中國與紅杉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公告內容顯示,海底撈公司宣布採納未來10年至15年的領導人次選拔計劃,除了施永宏、苟軼群、楊小麗以外的所有員工都有資格參與該計劃。海底撈稱,此次計劃的退休目的是為了給公司的持續發展和高級管理團隊的遠期計劃提前推行人才儲備和鍛鍊。同時,在4月27日,創始人張勇發表的聲明也就接班人計劃進行了闡述,並透露自己將在十年至十五年後退休。
  • 最傻的六種員工離職,最聰明的一種員工離職!
    二、不熟悉工作我們進入新公司上班的時候,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況且我們的工作經驗很少,所以做起事情來很麻煩。有些人發現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產生畏難情緒,就想離職了,這種離職也很傻。隨隨便便地離職,還不如努力一段時間等學到了東西提升了能力,再離職找到更好的工作。前段時間接到一個諮詢案例,小夥子一去菜鳥驛站就是站長的副手,做了3天,他就不想做了。他說自己什麼都不懂,老員工什麼都懂,他害怕自己管不了別人,就問我應不應該離職。我給他的回覆,是上一段話。
  • 「十天後你們一半人離職,公司現在用不了這麼多人」
    於是,在裁人者和被裁者之間,一場螞蟻與大象的博弈再次展開。早在10個月前,舒暢就說,他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胳膊真的擰不過大腿。」他和他的同事們,應該算是2020年最早一批被「離職」的地產人。2020年2月仲春,儘管溫度慢慢回升,但山東的平均溫度依舊在零到五度,最低甚至達到零下五六度。
  • 第一名是同屆同校不同命,一個是湖人隊的基石,一個27歲球員被裁
    北京時間12月21日,nba常規賽即將開始,在此之前,聯盟有很多球隊都在尋找最佳陣容,很多不知名的角色球員也因此而飽受煎熬,一旦被裁,他們將面臨失業甚至生活的困境,而一旦被裁,他們將失去展現自己的機會,來自尼克斯的Mikiji也將成為裁判者,但他可不是小角色,這個人是2012年的榜眼秀
  • 上市前夕華航唯實「關鍵先生」蹊蹺離職
    雖然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不過《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就在四年前,華航唯實控股股東和董事長還幹著投行的活,核心高管也多為半路出家,反倒是疑為公司創始人且為技術砥柱的前總經理,在華航唯實謀求上市前夕蹊蹺離職。高管「半路出家」招股書顯示,華航唯實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軟體及其系統集成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