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門逸聞】詠春拳史:葉問一分鐘擊敗日本高手 教出李小龍

2021-02-07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一部電影讓很多人記住了「葉問」這個名字。這位詠春拳的宗師,曾教出了名揚天下的弟子李小龍。

鳳凰衛視《風範大國民》日前推出的一檔節目,詳盡地介紹了葉問的傳奇一生:身高不過1米63的他在一分鐘內就把日本高手打得心服口服;教授弟子時毫無保留,但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曾經拒絕李小龍以一間樓宇高價換拳譜的請求……


 ‍ 核心提示:詠春拳是中國武術門派之一,五十年代被葉問先生帶來香港、從七十年代開始,在歐洲快速發展,為多國特警所採用的拳術。詠春拳術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完全脫離了傳統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學虛幻、非科學邏輯性的近似哲學解釋。


  馬鼎盛:葉問是誰啊?人們看了電影和宣傳才知道,葉問是李小龍的師傅。他是華南詠春拳一代宗師,全世界有200多萬人練詠春拳,其中大部分人是葉問和李小龍教授、推廣的功勞。


  葉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本名叫葉繼問,祖居位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桑園大屋連綿好幾條街位,「桑園葉姓」在佛山無人不知。當年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首徒陳華順,租用桑園葉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拜師入陳華順門下時才7歲,就此下苦功練詠春拳十個年頭。

  葉問十六歲時離開佛山,到香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赤柱的聖士提反學校。1908年積弱積貧的中國,打輸了中日甲午戰爭,賠款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在打敗給八國聯軍,賠款連利息是9億兩白銀,直到1939年,中國的海關要抵押在洋鬼子手裡。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處處可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年輕氣盛的葉問曾經飛起一腳踢飛了辱華的告示牌。

  葉問所教弟子中,最出名的還是李小龍,他把詠春拳和其它國術精華融匯貫通,根據自己爆發力超強,彈跳力極佳的特色創立了截拳道,憑著一身無敵的華人功夫,率先打進好萊塢,「功夫」(Chinese kung-fu)這句廣東話也被寫進所有的外文詞典。不管你走遍五大洲,只要一亮出後發制人的詠春拳基本功,葉問的影子就明滅可見。


  解說: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陸交通便捷,古來就是中國的四大名鎮之一,工商業,特別是手工業十分發達。清末時期,工人大量失業,黑社會欺壓百姓,大量的工人與小商販們為了身有所依,紛紛入武館拜師習武,借用武學防身,於是佛山地區武館空前繁盛。

  作為武術之鄉,佛山是南派武術的重要基地,武術大師:黃飛鴻、張鴻勝、梁贊、馮小清等等都出自佛山。


  梁贊,是佛山「贊生堂」藥材鋪的一位儒醫,確切地說,是他第一個使詠春拳揚名立萬,人稱佛山贊先生。陳華順,當年是佛山一個找錢攤的小販,力大無比,每天手拿上百斤散錢給人找換,以謀生計,人稱找錢華。他是贊先生最得意的門生,也是一代詠春拳宗師葉問的師父。


  「找錢華」看準了葉問是衣缽相傳之人


  葉正(葉問之子):葉問的師傅找錢華,就是陳華順,租了我們的桑園的祠堂來教詠春,當年葉問,他都是好活躍的人,看到錢華在那教玩詠春,他自己就說要去拜師學藝。


  解說:然而此時的陳華順並不想收葉問為徒,就故意說了個巨額的拜師費,希望葉問能夠知難而退。

  葉正:就是以前的龍銀100個,100個在那個時間是很多很多錢的,現在差不多,現在的,一個龍圓差不多五六百塊港幣的,這麼多錢,這實際上是找錢華留難葉問,不是說真的收的這麼貴的,是希望他知難而退,這麼個意思。葉問聽了後,幾天後他自己捧了100個大洋,拿去,找師傅拜師。

  馬鼎盛:中國有句老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少武術師父教徒弟都留一手,造成一代不如一代。不過學詠春拳倒有個例外。7歲的葉問跟陳華順學藝,算是收山弟子。葉問悟性極強,勤奮且善於思考,武功進展快,武德尤其出眾,很得陳華順歡心。兒子偷了陳華順的藥書和武術書去當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把書贖出來乾脆送給了葉問,他看準了葉問是衣缽相傳之人,可以將詠春拳發揚光大。六年後,陳華順臨終時囑咐大弟子吳仲素繼續教授葉問。吳仲素忠於師父所託,對葉問傾囊相授。

  葉問在香港讀書時為救護被欺侮的中國婦女而得罪外國水手,巧遇梁贊之子梁壁才打退七八個鬼佬,此後他天天去找梁壁切磋。每當葉問施展絕招時卻給輕輕帶過,不但使不上勁,是連梁壁手腳怎樣動作也看不清楚,便莫名其妙地被拋得老遠。一連輸給梁壁五六天之後,葉問實在想不通,難道是傳說中的「沾衣十八跌?」於是他不再找梁壁比劃。倒是梁壁找上門去,看到葉問一個人在重演比武時的動作在苦心鑽研。梁壁就喜歡這樣好學聰敏的少年,於是把自己跟父親梁贊所學的武藝傾囊相授。葉問後來教徒弟也是毫無保留。


  解說:葉問教徒只要是學者有心學技,就全力傳授。他還根據每個學習者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生理習慣和興趣,制訂出各種各樣的教授方法,使每個人都能按自己的習慣和生理機能使武功逐漸進步。


  陳衛匡(葉問徒弟):他的教學方法是完全和其它功夫不同,因為我學過其它功夫,他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灌輸給徒弟,這樣很重要,因為學的好功夫,但你不能把功夫傳承給第二代,如果,那麼這個傳統就會失去一些價值,所以他怎樣去灌輸功夫給我,這個是我最深刻的印象。

  解說:從小嚴謹的儒家教育,為葉問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底,16歲後在香港受到的西學影響,使他更夠用現代科技常識,比如力學原理、幾何角度等等去解釋詠春拳的法度,並加以融會貫通,最終成就中華武術之大成。


  葉問把閉門鑽研拳術當成個人修為


  朱培建(佛山市博物館歷史研究部主任):詠春拳裡面牽涉到很多八卦、五行,葉問就把它用當時的科學、力學、幾何學就是把它運用到這方面來,教徒弟,所以徒弟學起來就很明確了,不像以前說的五行八卦那樣費解。


  解說:詠春拳是一門實而不華,簡單直接和實用的功夫,葉問對初入門者的基本訓練,十分重視,比如當傳授詠春的基本功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都沒有設時間限制,只有學習者能達到要求,葉問才會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


  葉正:他教徒弟的過程裡邊,比較要求穩,打好最基本的基礎才會慢慢教你,所以他教徒弟的過程是比一般師傅要慢的。


  馬鼎盛:葉問四大弟子之一的黃淳樑跟師弟討論轉手時該反手擺出還是正手擺出?兩人爭持不下,半夜敲門請教葉問,他回答說兩個都對,葉問解釋說:「對打最重要是能最快出拳迎擊,這時是反手便是反手,正手便正手,所有招工不過是基本技術。到實戰時,最快出手才是目的。」李小龍學到葉問的詠春拳精髓,才發展出截拳道來。身材矮小四肢短的東方人,面對體高力大的西洋人,必須發揮敏捷快速的特長,臨場要隨機應變。葉問教徒弟不會一成不變,李小龍教400磅的洋徒弟使詠春拳當然也截然不同。名成利就的李小龍,提出以一間樓宇的高價請葉問師傅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小龍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學習,但卻被葉問所拒。葉問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不能厚此薄彼,這種大宗師風範,不但為門下弟子所愛戴,更有利於推廣詠春拳到五湖四海。


  馬鼎盛:葉問如果不是教出個李小龍揚名天下,一生低調的葉問也許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不像黃飛鴻,被大陸和香港的傳媒炒熱,成為民間傳奇人物,電影電視也長盛不衰;葉問也不像霍元甲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藝」絕技,創立精武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葉問勁氣內斂,日寇佔領佛山之前,葉問是富商大少爺,靠祖輩的福蔭度日,像林衝一樣不想惹事生非。他不設館收徒,也不愛同閒人動武,爭名奪利。他把閉門鑽研拳術當成個人修為,平時也和當地的闊少一樣每天品品茶、間或和人切磋武功,點到即止。葉問在抗戰年代熬過國破家亡的歲月,拳術精湛而懷璧其罪,一身的正義感隨時惹來殺身滅門之禍。歷史上的葉問不可能像電影演得那麼瀟灑浪漫,不過甄子丹那句臺詞「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是電影畫龍點睛之筆。幾億中國人不能都作英雄,但是人人懷抗日之心才叫日本鬼子膽寒。

  解說: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佛山淪陷後,日軍侵佔了桑園。失去了生活來源的葉問一家,窮困潦倒。


  倫佳(葉問早期弟子):他和我姐夫是好朋友,我姐夫會經常接濟葉問,那時候葉問經濟方面很困難。


  大部分人是因為李小龍的原因練詠春


  解說:電影中葉問在窮困潦倒時曾經得到商人周清泉的幫助,並在他的紗廠授徒,在採訪中我們得知電影中的周清泉確有其人,就是倫佳的姐夫,而倫佳也得此機緣和周清泉的兒子周光耀一起成為葉問的首批徒弟。

  解說: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所知,於是想請他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教練。

  倫佳:日本人在的時候有人叫他教日本人學拳,他不教,他說我不能做漢奸。

  解說:即便生活難以為繼,葉問也絕不接受日本人的嗟來之食。由於拒絕教日本人武術,日本憲兵隊盛怒之下,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聲明如果葉問打敗則聽他們差遣。無奈下,葉問只好接受比武。電影中的場景更多突出的是民族危難中普通中國百姓的氣節,而實際上,整場比武不到一分鐘就結束了,葉問也在對方敗相畢露時及時收手。

  馬鼎盛:當年中國湧現出大刀王五、霍元甲、黃飛鴻和葉問這些武術家,是因為被洋槍洋炮欺負慘了,一種尚武的精神應運而生。在抗日戰爭中,日軍駐北平最高長官河邊正元三旅團長一再邀請二十九軍將領赴宴,二十九軍長宋哲元乾脆在中南海懷仁堂叫日本人來吃一頓。日本鬼子借酒發瘋,又唱《君之代》又耍東洋刀。師長趙登禹將軍隨手舞起一把鑌鐵大刀,刀隨手走,刀法就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這大刀是趙登禹將軍在喜峰口一戰砍得日寇人頭滾滾,29軍讓飛機大炮優勢的鬼子知道中國武術的利害,大刀也砍出中國的軍心士氣。抗日戰爭期間,佛山的工商業都被日本人控制和侵佔。葉家也常常三餐不繼。日寇久聞葉問的大名,要他去做憲兵隊的武術教練,葉問斷然拒絕。憲兵隊一再指派高手同葉問比武。很多人勸葉問認輸算了,但葉問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鬼子的槍口下把日本高手打得心服口服。葉問說:「一個人的民族氣節比什麼都重要,這個問題絕對不能含糊!」


  解說:葉問師承名家,拳技高超,且坐言起行,贏得了武術界同仁的尊重,被稱為「梁贊第二」。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後,結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馬上拜師學習詠春拳,隨後葉問在香港九龍飯店職工總會開設了第一個詠春班。

  葉準(葉問長子):來到香港之後生活比較艱苦,為了要生活,所以有的朋友給他安排,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教詠春,當時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當時的生活,所以就教起功夫起來。

  解說:官方統計,全世界超過200萬的人練詠春拳,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李小龍的原因練詠春,有人說,如果不是當年葉問來香港教拳,詠春拳這三個字就不會在香港乃至世界如此流行,李小龍也不會有今天的聲望。


  起於嚴詠春 盛於葉問


  葉正:李小龍是很活躍的一個小孩,當年他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和些小孩或者街坊大家動下手什麼,他的父親李海泉就害怕有人傷害到李小龍,他就問他的好朋友張百堂和他說可以去找葉問,去找葉問是葉問教他玩功夫,讓他將來自己保護自己。

  解說:1955年,15歲的李小龍在香港九龍油麻地利達街的拳館隨葉問學拳,當年的李小龍學拳相當刻苦,從不缺課,而且總是提早到拳館練習,在去拳館的路上還一路走一路打拳,以致被人笑稱傻子。

  葉正:中國功夫以前比較傳統點的,就好多師傅就不喜歡人問,但葉問就喜歡人問,而且對於一些讀書的小孩就特別有心思教,所以李小龍雖然學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學的時間好用心,而且有問題都問。

  葉正:一個好的師傅,除了教本身的所有武術之外,還要有自己的以身作則,去影響學生,在中國功夫裡面我們就叫武德,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徒弟,葉問都是用這套來影響李小龍的。

  解說:葉問在香港傳授詠春拳時,喜歡教一些年輕的知識分子,其中很多是中學生,那個時候的香港只有一家香港大學,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港大,很多人選擇了出國留學,這其中就有不少葉問的弟子。

  葉準:那這些學生出國讀書的時候,臨走的時候就會問葉問,我過去之後怎樣繼續學呢,沒人幫我黐手這樣。

  解說:詠春拳注重黏手練習,以訓練雙方交手後的感覺和反應,因此與人對練十分重要。

  葉準:葉問都這樣說,你過去之後,在你的同學裡邊教一些有興趣學功夫的人,等他學曉的時候你一方面教他,一方面自己又會提高。但這件事就吸引到年青人的興趣的,最初就三幾個,但後來就越來越多了,所以詠春用這個媒介的推廣就實際上促使詠春有這麼多人學,在世界上發展的這麼好,李小龍也都曾經走過這條這樣的路。

  解說:在嶺南「五拳十三家」中,詠春的地位原本並不高。通過葉問和門人的努力,短短二十多年間,詠春拳傳到世界各地,遍布五大洲。

  馬鼎盛:可能同詠春拳瀟灑輕盈的套路有關。其實身形矮小力量較弱並不妨礙習武。葉問不過1米63,但身體健壯內勁十足,前臂尤其精悍。葉問武功高強但不擅辭令,而生性詼諧。請他大聲演說比打一套拳還難。他是世家子弟出身,頗注重儀容清潔,從不留鬍鬚,舉止斯文大方;喜穿深色長衫,在夏天也身著深色中式短裝。常被外人當作「當鋪掌柜先生」或是「私塾老師」,絕對想不到葉問是武林宗師。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到全球,中外公認為:「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盛於葉問!」


更多武術書籍 神功秘法 請及時關注

  自媒體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號:京武功夫

  微信ID:jingwukungfu

  願 景:傳承中華武術文化 傳播科學實戰真功

  官網:www.jingwukungfu.com(瀏覽器複製連結選品淘寶交易)

  微信:chuanjiabao999

  手機:13810143648

  Q Q:1357743966

  淘寶店鋪:愛武棍盟運動店

  https://shop111371208.taobao.com/


相關焦點

  • 李小龍跟葉問都打不過他!《葉問》系列回顧|十大高手評比|
    再藉由教拳讓詠春發揚光大,進而成為了近代最知名的武林代表人物。開枝散葉、名留青史。但除了精彩萬分的武打戲之外,《葉問》系列之所以受到喜愛。更是因為每部作品不只敘述了葉問的生平,更靠著專注於不同的主題而讓我們感受到這個角色的成長與歷練。如果我們把系列中四部作品攤開來看的話,大致可以歸納出葉問人生中的四個階段。
  • 「一代宗師」葉問:逝世前不忘錄像留史,弘揚詠春精髓
    01.從小衣食無憂,因緣分與詠春而結葉問,原文葉繼問,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人,葉家是佛山的大家族,祖居在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桑園葉姓」無人不識,富家少爺葉問為何要學功夫,只能說機緣巧合,當年葉家把祖宅左邊的大祠堂,租給了一位名叫陳華順的人,外號「找錢華」,是詠春高手,在葉家祠堂內收徒教拳,7歲的小葉問可能見陳華順打拳多了
  • 「一代宗師」葉問:逝世前不忘錄像留史,弘揚詠春精髓
    葉問,原文葉繼問,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人,葉家是佛山的大家族,祖居在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桑園葉姓」無人不識,富家少爺葉問為何要學功夫,只能說機緣巧合,當年葉家把祖宅左邊的大祠堂,租給了一位名叫陳華順的人,外號「找錢華」,是詠春高手,在葉家祠堂內收徒教拳,7歲的小葉問可能見陳華順打拳多了
  • 葉問四部曲實力排名top15,李小龍第六
    13泰拳高手可以和三部巔峰葉問僵持一段時間,但是全程沒碰到葉問就被擊敗。12三浦將軍被第一部年輕技術不是巔峰的暴怒葉問毆打,但是能在一回合不到傷到葉問,實力還是可以的。11曹雁君用刀的高手,拿刀短暫抗衡不用詠春的張天志10殺手匪徒男短暫抗衡甚至小上風抗衡不用詠春的張天志,被用詠春的張天志瞬間壓制佔下風9萬宗華中華總會會長,實力很強略低於當時老年癌症葉問
  • 葉問有多能打!西瓜視頻告訴你,李小龍、周星馳都是詠春傳人
    在影片中,葉問公開聲稱&34;,那麼他到底能不能打十個呢?據葉問的兒子葉準回憶,一生從未見過他跟任何人交手,與日本人交手也不太可能,更沒有打過外國人,甚至父子二人在日常的教拳過程中也未曾有過切磋。葉問的招式很簡單,越是功底深厚動作越是簡單,動作已經形成慣性,入型入格,因此葉問不會跟對手出蠻力,而是著重於控制對方,也會善用馬步,配合手法,動作皆自腰馬發力。
  • 葉問詠春十大功臣
    他開班授徒教授詠春拳,在香港門人眾多,更有外國慕名而來的學子,其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不少亦已設館授徒,令詠春得以發揚光大。盧文錦1933年出生於香港的詠春拳武術家,18歲起與李小龍等人一起跟隨舅舅葉問學習詠春拳。
  • 功夫英雄聯盟:從詠春到葉問
    這一段後來被收入紀念李小龍的紀錄片《李小龍生與死》中,以介紹「功夫之王」學武的歷程。在片中扮演梁贊的是梁家仁;扮演找錢華的是韓國跆拳高手卡薩伐,他的腿功出神入化,練起「腿不過膝」的詠春拳來也似模象樣。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說陳華順開始學詠春拳時,是由梁贊的徒弟木人華代教,木人華逝世之後,才受到師傅親自指點。陳華順一生授徒眾多,其子陳汝棉承其衣缽,成為詠春一代名師,而更有名的是後來定居香港的葉問。
  • 葉問死後8個月,李小龍也去世了,這師徒倆的墓地對比太強烈!
    後來李小龍找葉問學詠春,此時的他已是校園小霸王,誰他都敢打。他跟葉問說的也很直白,我學拳的目的只因為我看到不爽的人我就想打他,此前李小龍也了解過諸如蔡李佛、洪拳等等中國拳法,對於葉問來說李小龍就是個誤入歧途途戾氣很盛的孩子、葉問收了他。詠春是近身拳,跟洪拳那類傳統的中國武術大開大合不一樣,主要靠快速近身,而且出拳速度和密度都很大。屬於刺客型拳法吧!
  • 【那麼問題來了】黃飛鴻霍元甲和葉問誰最厲害?答案是:李小龍
    霍元甲讓他登報認錯,斯氏只好應允。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彼音在上海擺下擂臺,譏諷中國人是「東亞病夫」,農勁蓀從報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會員、革命黨人陳其美推薦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報紙用大號字體刊登了其將挑戰奧彼音的消息,奧和霍約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國武術技法,並約期公開比賽。但到了比賽時間,奧彼音卻莫名逃之夭夭。
  • 李小龍死因竟與師傅葉問有關?看李小龍行為分析!
    李小龍喜歡耍帥,據說每天都在要鏡子前照個十幾分鐘,把頭髮梳得一絲不亂,這個習慣甚至在他後來最落魄的時候,依舊保持著。用李小龍弟弟李振輝說的話來表示:「李小龍自小就喜歡打扮的有型有款。」李小龍混的很開,全九龍城的孩子都服李小龍,他能打架、會跳舞,還能演電影,這麼出名的孩子自然吸引了不少異性的喜歡,他的女朋友也是出了名的多,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花花公子」。
  • 男看拳,女看情——葉問3告訴我們不會寵老婆的高手不配成為一代宗師
    已經拍到第三部的《葉問》,在前兩部打敗侵犯我們領土的日本人及趾高氣昂看不起黃種人的西洋人之後,《葉問3》的題材似乎並沒有那麼轟轟烈烈,僅僅是葉問為守衛兒子葉正就讀的小學和「強拆」的地痞惡霸及背後的黑人老闆作鬥爭,以及和「隱秘高手
  • 原來他才是《葉問4》中真正的詠春高手!
    (友情提示:本文共150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配合上方BGM服用效果更佳!) 在去年的動作片市場上,最讓人感到滿意與驚喜的莫過於《葉問4》!
  • 甄子丹《葉問4》12億票房,餘昌華堅持了15秒,詠春發展該向何方
    甚至有網友這樣說道:「要是沒有李小龍和他的那些精彩電影,很多人都不一定會去了解詠春和葉問。而要是沒有甄子丹拍攝《葉問》系列的話,葉問和詠春也不會被這麼多人熟知。」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認為:「李小龍是葉問的弟子不假,但是葉問當年並沒有真正教授過他什麼,而是讓大弟子代師授業,李小龍當年要是覺得詠春真的那麼厲害的話,後來也不會去學那麼多搏擊術,自己創立截拳道。
  • 讓詠春傳人告訴你《葉問3》裡的詠春到底值多少斤兩
    有意思的是,功夫巨星李小龍在葉問門下並未學到六點半棍,李小龍在葉問門下學完尋橋之後,就前往美國留學。木人樁李小龍曾經見過師傅和師兄練習,自己並未練過。師傅在武館大廳或者空場中教的是普通弟子,入室弟子是師父請進內室傳授功夫的徒弟。入室所傳的武功,從一開始就要求必須發誓不得傳授其它師兄弟。葉問宗師在香港開館收徒時,傳授八斬刀法和標指兩套高級套路的時候,都是請進室內傳授的。八斬刀之所以很少傳授,是因為這套刀法非常厲害號稱「刀無雙發」。據說對戰臨敵一出刀即可決勝負,如果弟子品行不好為人衝動則可能殺傷無辜,給師父帶來巨大的麻煩。
  • 《葉問4》票房12億,而餘昌華僅堅持了15秒,詠春只存在電影中嗎
    甚至有網友這樣說道:「要是沒有李小龍和他的那些精彩電影,很多人都不一定會去了解詠春和葉問。而要是沒有甄子丹拍攝《葉問》系列的話,葉問和詠春也不會被這麼多人熟知。」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認為:「李小龍是葉問的弟子不假,但是葉問當年並沒有真正教授過他什麼,而是讓大弟子代師授業,李小龍當年要是覺得詠春真的那麼厲害的話,後來也不會去學那麼多搏擊術,自己創立截拳道。
  • 葉問在系列電影中的八大對手,太極克詠春?泰森飾演角色最強
    葉問1:金山找、三浦金山找是北方來的武術高手,看起來很魯莽,但一身橫練功夫,非常硬派。來到佛山後開始挑戰各大武館,難逢敵手。得知葉問是佛山最能打的之後,就上門挑戰葉問。雖然葉問拒絕,但他不肯罷休。葉問一忍再忍,結果家裡的家具被打壞很多。他終於出手,用一根雞毛撣子,就打敗了手持砍刀的金山找。三浦是日本將軍,是一名武痴。
  • 詠春,葉問與梁挺
    她得知嚴氏父女的命運後,便義無反顧地帶詠春至山上,向她傳授一種以訓練藕手為主的拳法。此拳系五枚師太對少林拳法的革新。為了讓詠春學拳事半功倍,五枚保留了少林拳的剛猛、沉雄、迅疾的風格,訓練中著重借力、步法輕盈、不失穩重,改變了原訓練中繁複、死板的動作,將百餘種招式經過拆解後,形成精銳動作,簡短確當、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因五枚教之以秘,詠春學貴以專,不到一年,便功夫上身。五枚讓其回到孤單的老父身邊。
  • 「詠春」、「武館」、張天志和逝去的武林
    提到陳勳奇一定會想到就是王家衛,他幫助王家衛籌備那部獲獎無數的《一代宗師》,遍訪全國武術宗師,還幫著訓練幾位主演:逼著張震每天幾小時在樹林裡練八極拳;帶著李小龍的師弟,把木人樁裝在梁朝偉家裡,每天教他詠春拳;至於開機前一周才進組的章子怡,更是「魔鬼式訓練,練到她叫苦連天」,在他自己的專訪中也表明了王家衛將與他在《一代宗師
  • 葉問的真實人生
    葉問的功夫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找他去擔任憲兵隊的武術教練,被葉問斷然拒絕。憲兵隊遂多次指派高手與葉問比武。這些所謂的比武都是在日軍的槍口下進行的。很多人勸葉問認輸算了,但葉問將生死置之度外,把那些日本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後來,聽說日軍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葉問便到外地隱居起來。他說:「一個人的民族氣節比什麼都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是絕對不能含糊的!」
  • 葉問系列回顧,十年經典
    這話刺激到了金山找,立馬放下吃的,拿起傢伙,帶著弟兄衝到葉問家裡挑戰。在這場戲裡,葉問用雞毛撣子教訓了張狂的金山找,手下敗將的金山找在大家的嘲諷中灰溜溜地走了。隨後幾年,日本侵華,佔領了葉問老宅。葉問家道中落,被迫攜妻兒移居廢屋。為了生計,葉問也淪為在礦場做苦力。日軍將領三浦是名武痴,用懸賞一袋大米的方式,到處尋找能與日本武士切磋的高手。也因為這樣,昔日多名武館館主慘死,這也激起了葉問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