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奇的詠春
詠春是二百年前廣東的一位美女的名字,姓嚴。年少時,花容月貌,且行動矯健、磊落大方,有男子大丈夫之雄風。他的父親為避誣告之禍,攜此獨生女躲避於川滇邊區的大涼山腳下,在小集市上以開豆腐店維持生計。因詠春之慧美,當地一土豪便強行說親欲娶其為小妾。父女二人憂心忡忡,無計可施。此事被隱居山上且常來嚴家購豆腐的五枚師太所關注,她便帶了詠春上山,讓其父對土豪拖延敷衍。
五枚何許人也,年輕時亦為美女。因常被人欺凌,於是許身佛門,出家於嵩山少林寺。後學得一身少林武功,被稱為少林「五老」之一。因避當時官府火燒少林寺之禍,逃隱至此。她得知嚴氏父女的命運後,便義無反顧地帶詠春至山上,向她傳授一種以訓練藕手為主的拳法。此拳系五枚師太對少林拳法的革新。為了讓詠春學拳事半功倍,五枚保留了少林拳的剛猛、沉雄、迅疾的風格,訓練中著重借力、步法輕盈、不失穩重,改變了原訓練中繁複、死板的動作,將百餘種招式經過拆解後,形成精銳動作,簡短確當、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因五枚教之以秘,詠春學貴以專,不到一年,便功夫上身。五枚讓其回到孤單的老父身邊。
那土豪歡喜過望,恨不得立刻攬之入懷中,於是又派人提親,強行訂下婚期。嚴詠春並不回絕,只是提出—個條件,要土豪與她比武,如勝則嫁。土豪身高粗壯,力大如牛,且學過拳腳,周圍百裡有名,如今一纖纖弱女提出比武,以為實在荒唐可笑,誰知比武的結果令土豪大出意外,詠春輕易取勝,使他折服。那土豪雖好色卻也吹過武門的幾天信風,於是立下誓言,不再騷擾詠春。隨後習武嘗有甜果的詠春便繼續求教五牧師太,三年苦練後得以大功告成。並囑其不可外洩。後來她回佛山嫁給了丈夫梁博儔,並將拳術傳給了他。梁博儔學習刻苦,在妻子的訓導下,得以承繼其技。並將從妻子學來的拳術命名為詠春拳,傳給梁蘭桂,梁蘭桂傳黃華寶,黃華寶傳梁二娣,梁二娣傳梁贊。梁贊系儒醫,溫文爾雅,灑脫休閒,他不喜吆喝騰翻、剛猛硬拼之武術。對詠春的剛柔相濟,充滿智慧之武藝,情有獨鍾,並將其技傳給陳順華(綽號「找錢華」),華晚年收了弟子葉問——詠春拳的當代巨擘。
二、葉問一拳天下知
葉問出身廣東佛山的豪富之家,舉止儒雅,個子矮小。但身懷絕技。他在家裡排行老二,人稱二少爺三玩,「玩槍、玩鳥、玩拳」。他16歲時,就讀香港。此處中外雜處,洋人瞧不起華人,但他們都知道葉的厲害,不敢小覷。豈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有一天他競被一個叫梁壁(梁贊之子)的人打敗。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的師叔。他便拜在梁壁門下,刻苦練拳,終於業精技諳。待他24歲回故裡佛山時。有三件事,使他聲名大振。
一是過元宵節,他與表親三四人帶著花枝招展、花容月貌的女眷到大街上看熱鬧。不想幾個無端生事的大兵想趁機混水摸魚,葉問便隨勢教訓這些亡命之徒。一把抓住滋事者的衣領,予以申斥。誰知那兵痞竟拔出左輪手槍,葉問眼尖手快,飛速地擒住槍託,手指在槍輪上運氣一頂,槍輪飛脫於地,這手絕技把對方嚇呆了。後來人們誤傳葉問功夫如天,機靈如神,一根手指將大兵的鋼管槍筒截為兩斷。
第二件事是來佛山教拳的北方關外拳師金山茂,詆毀南方武術、蔑視兩廣武林。於是人們共推葉問與之一決高下,可是,比武結果令人們失望,一分鐘結束了戰鬥,葉問完勝。中國人的比武鑑賞習慣是大戰幾十回合,然後分個高下。此次比武根本不能滿足人們的欣賞心理。
三是他因功夫在身,被聘到刑偵隊辦案。一次與眾人合力追匪。逃匪躲進一大屋將大門反閂,此種大門橫柵以堅木製造,粗若巨臂。葉問見狀,猛然起腳向橫柵掃去,三根木柵一時俱斷,逃匪被擒。
這三件事,使葉問聲名顯赫,其武功在南方首屈一指。但他並不張揚,不賣不傳。直到1949年,已56歲的葉問再次來到香港。因生活所困,不得已教授詠春拳以謀生。從此,一個被封閉了近二百年的嶄新的拳種——詠春拳得以公之於眾,傳之於世。爾後不到二十年時間,詠春拳便在港九兩地開枝散葉,揚名立萬,門徒廣布。
1967年,香港詠春體育會成立。
1970年,由葉問愛徒命名的詠春梁挺武術館成立。
1972年12月,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與世長辭。
如今,以葉問為主人公、以其生平為素材創作的電影已在熱播中,不久還將有相關電視劇出臺。
三、梁挺這個人真挺
在葉問所授徒眾中,最有成就的是梁挺先生。梁挺的特點是文武雙修、武哲兩精。他於上世紀70年代獲香港浸會學院學士,1979年獲美國某學院哲學博士,1997年獲保加利亞國家運動學院搏鬥藝術教授銜。
梁挺少年醉心於武術。對武俠電影《方世玉》、《西遊記》、《黃飛鴻》等痴迷。13歲時,開始學習詠春拳。梁挺對武術的熱愛,淵源於被打傷。一天梁挺與幾個好朋友在逛街,他的朋友惹怒了一群頑童,他們便圍毆起來,梁挺見狀,挺身而出,大喝一聲,撲向鬧事者。誰知,二十餘頑童競相撲向梁挺,拳腳如雨點,將其打成重傷,而他的好友竟逃之夭夭。從此,梁挺便下定決心,習武自強,以敵百人,他在其叔父的幫助下,苦練詠春拳五年。後被師兄郭強引薦、拜師葉問門下,鑽研武技。1968年,他20歲,便獨立開辦浸會學院詠春班,並獲得好評。
1969年1月梁挺以詠春同學會名義,主辦了盛大的詠春拳表演會,創造了三項紀錄:自葉問從香港發揚詠春拳以來首次公開表演;其優異技術讓與會者讚嘆,會上,梁挺以肉掌劈開豎直的厚磚得到喝彩;葉問宗師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席這種表演會。
1975年,國院詠春梁挺拳術總會成立。
1988年,該會更名為國際詠春總會。
其間館務蓬勃發展,學員眾多,1978年梁挺著《詠春拳》英文版問世(並主辦了暢行的《真功夫》雜誌),1979年,該著被美國媒體評為16本武術暢銷書之首。
1982年,該著中文繁體字初版。
2001年,該著中文簡體字初版。
至今,世界上詠春拳訓練組織達數百個,級次較高的教練員數以千計,訓練場地涉及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訓練人數達百萬以上。有關資料表明,被稱為武功蓋寰宇的傳奇人物李小龍也曾吸收過詠春拳的營養而創立了截拳道。
人們驚訝的是: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教練者當他們收徒結眾時,一律在掛有葉問宗師(玄士一詠春拳頂級職稱)畫像前,按中國禮節頂禮膜拜。葉問使梁挺成才成傑,梁挺使詠春拳光芒四射,詠春拳使國術發揚光大。
四、詠春拳的啟示
梁挺對詠春拳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
1 在大面積、現代化的推廣與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這便是統一組織形式(如總會、分會、支部)——培 養種子——普遍下種——四海開花—~五洲結果——再培養種子。他獨創性地訂立了教練員的三段十二級的晉升制,另有十二階的學員晉升制,並分別印製不同色澤的梅花徽章以標顯,讓教與學規範化、序列化、哲理化。
2 重視詠春拳理論與技術研究,他以實訓——與濃縮——提高實訓為主線,不斷總結提升。
3 在詠春拳實訓技術的系統化、程序化、概括化方面,走繼承——革新與創造——在發展中前進的路。
4 對原有招式進行系統改組編排使死招變為活招,使複雜變簡潔。梁挺先生將「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等基本訓練形式編訂出基本教授法,將「藕手」編定為七節基本功,將器械訓練的「六點半棍法」與「八斬刀法」確立為基礎鍛鍊、基本套路與致用三級次程序,使繁雜的拳術套路變得精簡清晰,使深奧的拳理、拳法變得易懂好學,使訓練層次清楚,臺階有序,使世界性的推廣卓有成效。在此期間,梁挺先生經受了誤會、嫉妒、攻訐、誹謗與人生攻擊的壓力,但他挺得住,耐得心,步不停。終於開創了詠春拳向世界發展、弘揚的新局面。
回顧詠春拳的發展歷史,我們看到了封閉近二百年的個體化、秘傳性的形式與精湛的內容;我們看到了葉問在傳教與發展中所立下的汗馬豐功;也看到了梁挺使詠春拳走向民眾、走向全球的非凡偉績;我們還看到了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的辯證邏輯。這一過程鮮明地折射出了歷史與時代前進的光澤。
詠春拳的發展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十分深刻的。我們民族是一個瑰寶聚積、取之不盡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精英薈萃、用之不竭的國家。我們有天人合一、陰陽相濟、圓融圓覺、粘連黏隨、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拳,形神兼備、明暗化三勁、起鑽落翻。引進落空的形意拳,禪拳不二、驚彈抖振、意使神差、順力逆行的大成拳,丹道合一、自然混成、整合虛無、柔弱而剛猛的武當拳,剛勁威勢、禪道合一、剛柔相摩、無堅不摧的少林拳。天上的星,數不清,我們的智慧豈車載鬥量?但可惜的是很多拳種並沒能像詠春拳那樣,組織整合、訓練系統地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儘管我們的某些拳法在世界範圍內有所發展,如太極拳,但總的推廣趨勢還存在若干問題值得探詢(比如多門多派、訓練分散、缺乏統一教材等),我們尚缺乏梁挺先生的「真挺」精神。曾幾何時,我們習慣於「窩裡鬥」,豈止文人相輕?實乃武者相輕!我們又習慣於封鎖封閉,有所專長不待發揚,結果不少絕技如同某些滅絕了的物種,已不能再生,只在人們的傳談中嚮往著;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習慣於抹煞、否定與虐殺,搞得一些身懷絕技者生怕大禍臨門,結果不習不練、不傳不教,絕技荒蕪成了遙遠的難尋的夢;我們習慣於唯我、唯眾、唯眼、唯自身,掄起太捧將稚生的有前途的「異端」扼殺在萌芽中(有捧殺、虐殺與弱殺三種),本應豐富多彩、萬象叢生的武林搞得單調乏味,枯燥乾癟;我們習慣於唱老調、調老琴,認為那才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真正新調出來了,又大加撻伐,吹毛求疵。於是我們的武林頹風日盛,我們的武界照樣崇外迷洋,拜金盛行,假功太多,真武少見,老譜秘譜被渲染與誇大,新籍新知千呼萬喚不得出;我們的媒體往往「一邊倒」,偏愛那些神秘與魔幻結合的武人與武術。前不久,相關部門報導了北京「神醫」乃騙子的張悟本的事例,一次掛號費數以千計,且排隊到了後年。乃至北京等地的綠豆本只幾元一斤漲到30元一斤,固然民眾的盲從與輕信是一個因素,策劃者別有所圖也是根因,然而媒體呢?是否做過太多不負責任的炒作呢?武舉、武人、武事、武學有沒有此種盲目炒作的現象?依筆者看是可以明辨之、審思之。凡此種種,時代呼喚梁挺的求實與真挺的精神,武林企盼梁挺的繼承與創新風格,國術期待梁挺式系統性、標準化地全球推廣。
小編微信號:wushu379
郵箱:279051333@qq.com
武術課堂qq群:10415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