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葉問與梁挺

2021-02-13 武術課堂

、傳奇的詠春

詠春是二百年前廣東的一位美女的名字,姓嚴。年少時,花容月貌,且行動矯健、磊落大方,有男子大丈夫之雄風。他的父親為避誣告之禍,攜此獨生女躲避於川滇邊區的大涼山腳下,在小集市上以開豆腐店維持生計。因詠春之慧美,當地一土豪便強行說親欲娶其為小妾。父女二人憂心忡忡,無計可施。此事被隱居山上且常來嚴家購豆腐的五枚師太所關注,她便帶了詠春上山,讓其父對土豪拖延敷衍。

五枚何許人也,年輕時亦為美女。因常被人欺凌,於是許身佛門,出家於嵩山少林寺。後學得一身少林武功,被稱為少林「五老」之一。因避當時官府火燒少林寺之禍,逃隱至此。她得知嚴氏父女的命運後,便義無反顧地帶詠春至山上,向她傳授一種以訓練藕手為主的拳法。此拳系五枚師太對少林拳法的革新。為了讓詠春學拳事半功倍,五枚保留了少林拳的剛猛、沉雄、迅疾的風格,訓練中著重借力、步法輕盈、不失穩重,改變了原訓練中繁複、死板的動作,將百餘種招式經過拆解後,形成精銳動作,簡短確當、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因五枚教之以秘,詠春學貴以專,不到一年,便功夫上身。五枚讓其回到孤單的老父身邊。

那土豪歡喜過望,恨不得立刻攬之入懷中,於是又派人提親,強行訂下婚期。嚴詠春並不回絕,只是提出—個條件,要土豪與她比武,如勝則嫁。土豪身高粗壯,力大如牛,且學過拳腳,周圍百裡有名,如今一纖纖弱女提出比武,以為實在荒唐可笑,誰知比武的結果令土豪大出意外,詠春輕易取勝,使他折服。那土豪雖好色卻也吹過武門的幾天信風,於是立下誓言,不再騷擾詠春。隨後習武嘗有甜果的詠春便繼續求教五牧師太,三年苦練後得以大功告成。並囑其不可外洩。後來她回佛山嫁給了丈夫梁博儔,並將拳術傳給了他。梁博儔學習刻苦,在妻子的訓導下,得以承繼其技。並將從妻子學來的拳術命名為詠春拳,傳給梁蘭桂,梁蘭桂傳黃華寶,黃華寶傳梁二娣,梁二娣傳梁贊。梁贊系儒醫,溫文爾雅,灑脫休閒,他不喜吆喝騰翻、剛猛硬拼之武術。對詠春的剛柔相濟,充滿智慧之武藝,情有獨鍾,並將其技傳給陳順華(綽號「找錢華」),華晚年收了弟子葉問——詠春拳的當代巨擘。

、葉問一拳天下知

葉問出身廣東佛山的豪富之家,舉止儒雅,個子矮小。但身懷絕技。他在家裡排行老二,人稱二少爺三玩,「玩槍、玩鳥、玩拳」。他16歲時,就讀香港。此處中外雜處,洋人瞧不起華人,但他們都知道葉的厲害,不敢小覷。豈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有一天他競被一個叫梁壁(梁贊之子)的人打敗。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的師叔。他便拜在梁壁門下,刻苦練拳,終於業精技諳。待他24歲回故裡佛山時。有三件事,使他聲名大振。

一是過元宵節,他與表親三四人帶著花枝招展、花容月貌的女眷到大街上看熱鬧。不想幾個無端生事的大兵想趁機混水摸魚,葉問便隨勢教訓這些亡命之徒。一把抓住滋事者的衣領,予以申斥。誰知那兵痞竟拔出左輪手槍,葉問眼尖手快,飛速地擒住槍託,手指在槍輪上運氣一頂,槍輪飛脫於地,這手絕技把對方嚇呆了。後來人們誤傳葉問功夫如天,機靈如神,一根手指將大兵的鋼管槍筒截為兩斷。

第二件事是來佛山教拳的北方關外拳師金山茂,詆毀南方武術、蔑視兩廣武林。於是人們共推葉問與之一決高下,可是,比武結果令人們失望,一分鐘結束了戰鬥,葉問完勝。中國人的比武鑑賞習慣是大戰幾十回合,然後分個高下。此次比武根本不能滿足人們的欣賞心理。

三是他因功夫在身,被聘到刑偵隊辦案。一次與眾人合力追匪。逃匪躲進一大屋將大門反閂,此種大門橫柵以堅木製造,粗若巨臂。葉問見狀,猛然起腳向橫柵掃去,三根木柵一時俱斷,逃匪被擒。

這三件事,使葉問聲名顯赫,其武功在南方首屈一指。但他並不張揚,不賣不傳。直到1949年,已56歲的葉問再次來到香港。因生活所困,不得已教授詠春拳以謀生。從此,一個被封閉了近二百年的嶄新的拳種——詠春拳得以公之於眾,傳之於世。爾後不到二十年時間,詠春拳便在港九兩地開枝散葉,揚名立萬,門徒廣布。

1967年,香港詠春體育會成立。

1970年,由葉問愛徒命名的詠春梁挺武術館成立。

1972年12月,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與世長辭。

如今,以葉問為主人公、以其生平為素材創作的電影已在熱播中,不久還將有相關電視劇出臺。

、梁挺這個人真挺

在葉問所授徒眾中,最有成就的是梁挺先生。梁挺的特點是文武雙修、武哲兩精。他於上世紀70年代獲香港浸會學院學士,1979年獲美國某學院哲學博士,1997年獲保加利亞國家運動學院搏鬥藝術教授銜。

梁挺少年醉心於武術。對武俠電影《方世玉》、《西遊記》、《黃飛鴻》等痴迷。13歲時,開始學習詠春拳。梁挺對武術的熱愛,淵源於被打傷。一天梁挺與幾個好朋友在逛街,他的朋友惹怒了一群頑童,他們便圍毆起來,梁挺見狀,挺身而出,大喝一聲,撲向鬧事者。誰知,二十餘頑童競相撲向梁挺,拳腳如雨點,將其打成重傷,而他的好友竟逃之夭夭。從此,梁挺便下定決心,習武自強,以敵百人,他在其叔父的幫助下,苦練詠春拳五年。後被師兄郭強引薦、拜師葉問門下,鑽研武技。1968年,他20歲,便獨立開辦浸會學院詠春班,並獲得好評。

1969年1月梁挺以詠春同學會名義,主辦了盛大的詠春拳表演會,創造了三項紀錄:自葉問從香港發揚詠春拳以來首次公開表演;其優異技術讓與會者讚嘆,會上,梁挺以肉掌劈開豎直的厚磚得到喝彩;葉問宗師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席這種表演會。

1975年,國院詠春梁挺拳術總會成立。

1988年,該會更名為國際詠春總會。

其間館務蓬勃發展,學員眾多,1978年梁挺著《詠春拳》英文版問世(並主辦了暢行的《真功夫》雜誌),1979年,該著被美國媒體評為16本武術暢銷書之首。

1982年,該著中文繁體字初版。

2001年,該著中文簡體字初版。

至今,世界上詠春拳訓練組織達數百個,級次較高的教練員數以千計,訓練場地涉及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訓練人數達百萬以上。有關資料表明,被稱為武功蓋寰宇的傳奇人物李小龍也曾吸收過詠春拳的營養而創立了截拳道。

人們驚訝的是: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教練者當他們收徒結眾時,一律在掛有葉問宗師(玄士一詠春拳頂級職稱)畫像前,按中國禮節頂禮膜拜。葉問使梁挺成才成傑,梁挺使詠春拳光芒四射,詠春拳使國術發揚光大。

、詠春拳的啟示

梁挺對詠春拳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

1 在大面積、現代化的推廣與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這便是統一組織形式(如總會、分會、支部)——培 養種子——普遍下種——四海開花—~五洲結果——再培養種子。他獨創性地訂立了教練員的三段十二級的晉升制,另有十二階的學員晉升制,並分別印製不同色澤的梅花徽章以標顯,讓教與學規範化、序列化、哲理化。

2 重視詠春拳理論與技術研究,他以實訓——與濃縮——提高實訓為主線,不斷總結提升。

3 在詠春拳實訓技術的系統化、程序化、概括化方面,走繼承——革新與創造——在發展中前進的路。

4 對原有招式進行系統改組編排使死招變為活招,使複雜變簡潔。梁挺先生將「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等基本訓練形式編訂出基本教授法,將「藕手」編定為七節基本功,將器械訓練的「六點半棍法」與「八斬刀法」確立為基礎鍛鍊、基本套路與致用三級次程序,使繁雜的拳術套路變得精簡清晰,使深奧的拳理、拳法變得易懂好學,使訓練層次清楚,臺階有序,使世界性的推廣卓有成效。在此期間,梁挺先生經受了誤會、嫉妒、攻訐、誹謗與人生攻擊的壓力,但他挺得住,耐得心,步不停。終於開創了詠春拳向世界發展、弘揚的新局面。

回顧詠春拳的發展歷史,我們看到了封閉近二百年的個體化、秘傳性的形式與精湛的內容;我們看到了葉問在傳教與發展中所立下的汗馬豐功;也看到了梁挺使詠春拳走向民眾、走向全球的非凡偉績;我們還看到了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的辯證邏輯。這一過程鮮明地折射出了歷史與時代前進的光澤。

詠春拳的發展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十分深刻的。我們民族是一個瑰寶聚積、取之不盡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精英薈萃、用之不竭的國家。我們有天人合一、陰陽相濟、圓融圓覺、粘連黏隨、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拳,形神兼備、明暗化三勁、起鑽落翻。引進落空的形意拳,禪拳不二、驚彈抖振、意使神差、順力逆行的大成拳,丹道合一、自然混成、整合虛無、柔弱而剛猛的武當拳,剛勁威勢、禪道合一、剛柔相摩、無堅不摧的少林拳。天上的星,數不清,我們的智慧豈車載鬥量?但可惜的是很多拳種並沒能像詠春拳那樣,組織整合、訓練系統地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儘管我們的某些拳法在世界範圍內有所發展,如太極拳,但總的推廣趨勢還存在若干問題值得探詢(比如多門多派、訓練分散、缺乏統一教材等),我們尚缺乏梁挺先生的「真挺」精神。曾幾何時,我們習慣於「窩裡鬥」,豈止文人相輕?實乃武者相輕!我們又習慣於封鎖封閉,有所專長不待發揚,結果不少絕技如同某些滅絕了的物種,已不能再生,只在人們的傳談中嚮往著;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習慣於抹煞、否定與虐殺,搞得一些身懷絕技者生怕大禍臨門,結果不習不練、不傳不教,絕技荒蕪成了遙遠的難尋的夢;我們習慣於唯我、唯眾、唯眼、唯自身,掄起太捧將稚生的有前途的「異端」扼殺在萌芽中(有捧殺、虐殺與弱殺三種),本應豐富多彩、萬象叢生的武林搞得單調乏味,枯燥乾癟;我們習慣於唱老調、調老琴,認為那才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真正新調出來了,又大加撻伐,吹毛求疵。於是我們的武林頹風日盛,我們的武界照樣崇外迷洋,拜金盛行,假功太多,真武少見,老譜秘譜被渲染與誇大,新籍新知千呼萬喚不得出;我們的媒體往往「一邊倒」,偏愛那些神秘與魔幻結合的武人與武術。前不久,相關部門報導了北京「神醫」乃騙子的張悟本的事例,一次掛號費數以千計,且排隊到了後年。乃至北京等地的綠豆本只幾元一斤漲到30元一斤,固然民眾的盲從與輕信是一個因素,策劃者別有所圖也是根因,然而媒體呢?是否做過太多不負責任的炒作呢?武舉、武人、武事、武學有沒有此種盲目炒作的現象?依筆者看是可以明辨之、審思之。凡此種種,時代呼喚梁挺的求實與真挺的精神,武林企盼梁挺的繼承與創新風格,國術期待梁挺式系統性、標準化地全球推廣。

小編微信號:wushu379

郵箱:279051333@qq.com

武術課堂qq群:104159080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葉問封門弟子「詠春拳王」— 梁挺
    梁挺能成為葉問的關門弟子,是「一場造化」。1968年,21歲的梁挺在自己就讀的香港浸會大學開班教授詠春拳,同時也非常渴望在詠春上有所提高。而那個時候,已經76歲高齡的葉問因胃病入院做手術,入院之後決定「封門歸隱」,不再收徒弟。葉問住院期間,梁挺的二師兄去醫院探望葉問,談起了梁挺的情況。沒想到,葉問早已聽說了梁挺的事,隨後爽快地答應收他為徒。
  • 國之武萃,葉問真傳,享譽國際的梁挺詠春落址李公堤!
    封門弟子,更是將「香港詠春體育會」的詠春班交給梁挺宗師。▲1970年3月,葉問宗師出席梁挺博士伉儷婚宴▲影視紅星鍾麗緹及甄子丹在梁挺詠春總部1972年葉問宗師仙逝後,梁挺宗師在香港創立國際詠春總會。如今,梁挺詠春拳來到蘇州,落址美麗的金雞湖畔,在李公堤文創街區和山匯設立支部。
  • 【關注】李傑、葉準、黃百鳴、梁挺...還有這麼多詠春高手聚首鶴山,所為何事?
    中國武協原主席李傑、詠春拳師傅、葉問之子葉準、鶴山古勞籍鄉親、香港著名導演黃百鳴,葉問的關門弟子、國際詠春界名師>梁挺等重量級人物齊聚鶴山,昨日下午,鶴山市領導伍培進、馮偉華、周國光、邱文健和招文娟會見了這批出席梁贊詠春文化節得海內外相親和嘉賓,與他們共敘友情,共商弘揚鶴味文化的大計。
  • 葉問詠春十大功臣
    葉問1972年去世後,其子葉準、葉正繼承父業,致力推廣詠春拳術。葉準在香港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設點授徒。葉準還以《葉問》系列電影顧問兼武術指導的身份,為影片的拍攝提供相當大的幫助。
  • 梁挺詠春——弘揚國之武粹
    《葉問》系列電影打響了「詠春拳」的名氣,詠春拳那種靜中的內涵,動中的威猛,以及宗師葉問所表現出的民族氣節,令人感受到了詠春拳的魅力,使得詠春拳成為了大眾眼中的熱風武術,掀起了一股「詠春熱」。他門徒眾多,桃李天下,名家輩出,功夫之王李小龍就師承葉問,成就時代不朽傳奇。而梁挺宗師則是他晚年所收的封門弟子,更成立了國際詠春總會,讓詠春在國際的舞臺上綻放光彩,為中國國術的傳揚起到重要的標杆作用。
  • 功夫英雄聯盟:從詠春到葉問
    為了避免被不軌之徒騷擾,詠春乾脆把自己扮成個男人的模樣。電影《詠春》中有這樣的情節:女扮男裝的詠春太過兇霸,導致豆腐店生意清淡,為了招攬顧客,她不得已僱傭了一個超級性感大美女,每天半袒著酥胸站櫃檯,局面果然大為改觀。這時,梁伯韜回來尋親,看到風騷豔美的女售貨員,誤把她當成了詠春,不由得心旌搖曳。那女子本來開放,樂得有人獻殷勤,對梁秋波頻送,使得真詠春醋海生波。
  • 葉問妻子張永成結局?葉問的兒子葉準
    民國電視劇《葉問》現已播出,在第一集中演到佛山大俠於鳳九大戰付紅毛,葉問想拜於鳳九為師,於鳳九不收葉問為徒,但答應教他武功。因為於鳳九已經明白,藏於民間的找錢華才是是真正的高手!那麼最後他是否收葉問為徒了呢?葉問的師傅又是誰呢?於鳳九所說的找錢華其實就是陳華順,是詠春高手,也是葉問的第一個師傅,是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
  • 葉問葬禮現場老照片:李小龍穿布鞋祭奠,武術界各大門派泰鬥雲集
    葉問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原名葉繼問,祖籍為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潭頭村,出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於幼時體弱多病,而當時詠春宗師梁贊的入室弟子陳華順在佛山公開教授詠春拳術
  • 讓詠春傳人告訴你《葉問3》裡的詠春到底值多少斤兩
    關於詠春的電影,近年來已取代「黃飛鴻系列」和「霍元甲系列」,成為功夫片的主流題材。尤其在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之後,葉問更加成為了詠春拳術的代表。由於電影的反覆刻畫,如雨點般的連環衝拳和用木人樁來練習,成為詠春的標誌。▲電影《一代宗師》海報電影《一代宗師》和前兩季的《葉問》系列作品,都濃墨重彩地對這兩種詠春標誌功法進行了闡釋。
  • 《葉問外傳:張天志》詠春歸來,賀歲強打!
    張天志」定檔12.21聖誕檔期張晉柳巖楊紫瓊氣場立現功夫較量一觸即發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作為「葉問」系列電影的最新作品,此次將圍繞詠春的另一傳人——張天志展開。電影講述了張天志在比武惜敗葉問後,如何走出內心陰影,正視過往,重拾詠春功夫打擊毒販、匡扶正義的燃情傳奇。
  • 李小龍的師兄葉問的外甥盧文錦以85歲高齡與德國高手對決
    我們都知道詠春拳弟子遍布五大洲四大洋,門徒達到上千萬,這些弟子中以李小龍、梁挺等人名氣最大,他們為推廣詠春拳做出傑出貢獻,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能夠創立截拳道,他也是在詠春拳基礎上創建,其實他的核心內容大多是詠春拳,李小龍在世也說過,他之所以能夠創建截拳道,葉問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很深
  • 從楊紫瓊《詠春》到甄子丹《葉問》,探究詠春拳的流傳
    陳華順39歲才拜梁贊為師,並且學了4年詠春,按情況推論,陳華順可能學到的詠春並沒有到太精深,但他運氣非常好,因為他日後收了一個名人當關門弟子,那就是下一段的主角:葉問。至於陳華順在詠春電影主題中最顯眼的一次,莫過於《贊先生與找錢華》。不過本片的情節完全就是瞎掰,畢竟在該片,梁贊最後竟然是死於暗殺,幸好本片完成時間較早,要擺在今天,不被梁贊的後人抗議才怪。
  • 《葉問》4中為什麼葉問不讓自己的兒子學詠春?
    作為《葉問》系列電影的終章,《葉問》4的票房還是不錯的,雖然《葉問》的口碑和評分在不斷地下滑,但是也無法阻止人們去熟悉這位功夫大師。在電影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就是,為什麼葉問不讓自己的兒子葉正學習詠春呢?其實這應該有好幾個原因。
  • 黃飛鴻、霍元甲、葉問,誰才是中國近現代第一高手?
    如果說霍元甲和黃飛鴻勉強還算一輩兒的話,那麼葉問就比他們要小一到兩輩兒了。從時間上看,霍元甲和黃飛鴻還有得一比,但葉問就無法比較了。 3、葉問 葉問和黃飛鴻一樣,都是廣東南海縣人
  • 樊少皇合作葉問之子,與甄子丹對決葉問電影,卻引發詠春派系矛盾
    2008年,甄子丹、葉偉信合作的《葉問》,再度扛起了「華語功夫片」的時代大旗。《葉問》之後,功夫片的創作也迎來了一次小爆發。2010年,樊少皇、元彪、洪金寶與「葉問之子」葉準合作,以「詠春」與「葉問」為主題,拍攝了一部功夫片作品《葉問前傳》。這部《葉問前傳》在2010年與甄子丹的《葉問2》同臺對壘。
  • 其實外國的月亮,也不是特別圓,令人遺憾的《葉問4:終結篇》
    「我要打十個」,聲猶在,可嘆時光易老時隔多年,甄子丹主演的動作片《葉問一代宗師,詠春葉問葉問(1893年—1972年),本名葉繼問,曾經改名葉溢,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出生於廣東佛山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學識淵博。為詠春拳發揚人,師承陳華順、梁贊。
  • 《葉問外傳:張天志》:詠春歸來,熱血抗寒冬
    :張天志》,講述了詠春傳人張天志在惜敗葉問後,如何走出內心陰霾,用傳統功夫抗擊外商毒販,重喚詠春精神的傳奇故事。張天志」定檔12.21聖誕檔期張晉柳巖楊紫瓊氣場立現功夫較量一觸即發 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作為「葉問」系列電影的最新作品,此次將圍繞詠春的另一傳人——張天志展開。電影講述了張天志在比武惜敗葉問後,如何走出內心陰影,正視過往,重拾詠春功夫打擊毒販、匡扶正義的燃情傳奇。
  • 從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來看中外功夫的區別
    在觀看了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後,對中外功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寫下此文與大家分享一些中外功夫。電影中男主人公張天志在與葉問比武時使用的就是詠春拳。詠春拳的特色是注重剛柔並濟,且其長處是在於埋身搏擊,相信了解過一點詠春拳的朋友都會發現它的拳法看似輕柔,但是它的拳都很快且緊密,能恰到好處的擊中敵人的要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李小龍傳奇》這部影視作品,其中李小龍苦練詠春拳時,相信大家已經見識過詠春的"手法防禦之不透風雨。"
  • 電影《葉問4》還未上映,詠春門內又起風波
    葉問於1949年代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是第一個以詠春派為名稱的師傅教授這種拳術。葉問與詠春體育會創辦人合影葉問於1966倡議其弟子組成「詠春聯誼會40幾年來默默耕耘,以發揚詠春為己任。本會被世界詠春門人、國內組織及其他派別國術團體視為葉問世系的總會,各地同門以到訪本會,拍照留念為榮。本會由葉問宗師創業和親自指導,經宗師兩位兒子、不少宗師親傳及再傳弟子發揚,裴聲國際。詠春體育會的目標是與葉問世系舉世門人: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同心同德,發展詠春。
  • 葉問嫡傳弟子黃淳梁 臺灣傳播詠春拳法
    葉問宗師因戰亂而將詠春拳術帶入香港,其眾多弟子中,尤以黃淳梁先生(李小龍之授業師兄)習拳用於實際運用及探討印證,戰無不勝,故享有講手王之美譽。而後林文學〈Gary Lam〉及林海龍兄弟拜黃師學拳,於1985年經師父同意,在香港設立迪暉詠春拳館,因當年摶擊拳賽盛行,便將詠春拳術加入摶擊元素訓練學員代表參賽。如今香港迪暉新生代選手更躍上國際賽事,戰績彪炳,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