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系列電影打響了「詠春拳」的名氣,詠春拳那種靜中的內涵,動中的威猛,以及宗師葉問所表現出的民族氣節,令人感受到了詠春拳的魅力,使得詠春拳成為了大眾眼中的熱風武術,掀起了一股「詠春熱」。
一代宗師葉問也因此為大眾所知,身懷絕技,武功卓越,開宗立派,將詠春拳推廣全球,發揚傳統文化。他門徒眾多,桃李天下,名家輩出,功夫之王李小龍就師承葉問,成就時代不朽傳奇。
而梁挺宗師則是他晚年所收的封門弟子,更成立了國際詠春總會,讓詠春在國際的舞臺上綻放光彩,為中國國術的傳揚起到重要的標杆作用。梁挺宗師是詠春發揚光大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他,或許詠春便早已湮沒在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了。詠春,是一項能夠制止身體受到侵襲行為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自衛防禦系統。200多年前,南少林五枚師太為了對付少林叛徒,創立了一套以弱勝強的嶄新武術—詠春拳。直到1949年葉問宗師到達香港後,開始了半公開式授徒,詠春拳這才被大眾廣為得知。
1972年葉問宗師仙逝後,梁挺宗師在香港創立國際詠春總會。1973年7月24日,『詠春梁挺拳術總會』正式由梁挺師傅及他的師弟及數位大弟子等組織立案成立,以取代過去以私人武館名義登記之牌照。
1975年間,詠春梁挺拳術總會開始成立多個海外支部,遂易名為『國際詠春梁挺拳術總會』,並以旺角彌敦道館址作為國際總部;統理海外各支部。
國際武壇中最龐大的獨立武術團體——梁挺詠春,在海外廣負盛名,是世界最大的「專業化國術團體」,梁挺宗師更是唯一被多個國家官式邀請教授特警及軍隊的中國教頭。
蘇州支部是梁挺詠春在江浙滬區域唯一授權支部。此次與蘇州健身行業領先的體格健身強強聯合,豐富健身博擊運動形式,響應全民健身號召,增強蘇城人體質。
1. 短時間內上手的街頭自衛術:詠春創立目的是使一個體格比較弱小的人在最短時間內能獲得自衛能力。魯榮藩師傅秉承「特警教官中的教頭」梁挺宗師的科學教法,習者一般3至6個月便能運用詠春拳自衛。
2. 強化關節:詠春拳強調關節發力發勁,並要求身型中正挺拔。練習詠春拳對很多都市病例如低頭族(肩頸痛)、腕管綜合症 (滑鼠手)、膝痛都有舒緩效果。
3. 男女老少皆適合:詠春拳不會要求習者鍛鍊一字馬、凌空翻騰等高難度工作;而且梁挺詠春會教授學員特別「特別留力訓練」,並建議學生(特別是女性)在鍛鍊時穿國際詠春總會特製的護心甲,課堂安全,所以女生及小至6歲的孩童皆適宜學習。
4. 無需武術經驗:你不需要身材很FIT、骨格特別強健,或有任何武術根基;其實,根據教練的教學經驗,無基礎的人士更易更快把詠春拳練上手。
5. 狹窄的空間便運用:詠春拳主要為「貼身短打」的近身搏擊術。所以在地鐵、電梯、酒吧等人多濟迫的地方大派用場。此亦是匈牙利印度巷戰部隊學習『梁挺詠春』之因。
6. 極細小空間便可練習:武術界有謂「拳打臥牛之地」,意指在一頭牛躺臥所佔的空間大小左右便能練習。在香港寸金尺土的環境,習者在幾尺空間隨時可以練習。
7. 釋放工作學習壓力:安多酚(endorphin)是一種人體內的分泌物,能令人產生輕鬆喜悅的感覺。詠春課上擊打木人樁、沙包及和是兄弟姐妹對練,能打走負能量之餘,釋放工作學習壓力。
8. 增強肌肉柔軟度彈性:詠春拳尚「柔」,例如在基本功小念頭拳套中,有不同的招式去伸展拉開肌肉,當中連環拳的練習,在自衛上極強實用之餘,封收緊上臂線條,去除多餘贅肉有明顯幫助。
9. 拓闊社交圈子:在詠春課裡,一齊享受學習詠春之餘,你會結實不同年齡及範疇的朋友。
梁挺博士在對原詠春拳術的技擊、拳理及法度的精準把握上,融匯貫通,並將之進行歸納、整理,首創詠春「教學及管理系統化制度」,以系統化、規範化方式,制定出一套現代培訓授業方法,創立了WingTsun(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
梁挺詠春(WT)是一整套包含技擊、法度的詠春拳系統,不單是一種十分科學化的實用拳術,更禮始禮終,內外兼修,完整地保存與發揮了通過一個技擊之術來塑造完美人格、與對生命真理探索的力量,體現出其精妙的中國武術文化內涵。搞事情了?
蘇州市虎丘區桑園路9號金輝淺灣商業中心4號樓三層體格健身(梁挺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