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電影始于格裡菲斯,終於他。

2021-01-09 1905電影網
有人說,電影始于格裡菲斯,終於他。
時間:2020.06.26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銀幕 分享到:

>

  紀念導演阿巴斯誕辰80周年

  2020年,是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誕辰80周年,距離他離開這個世界,已有四年時間,他是誰?究竟透過銀幕,曾帶給這個世界哪些變化?大概依舊有影迷不甚了解。

  法國新浪潮巨匠讓·呂克·戈達爾曾說:「電影始於D·W·格裡菲斯,終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馬丁·斯科塞斯評價他:「阿巴斯代表著藝術電影的最高水平。」

  享譽世界的法國《電影手冊》雜誌1995年某一期,專門用48頁篇幅詳細而鄭重地介紹了這位偉大的伊朗電影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評論寫道:「他創造的影像標誌著當代電影每年都在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阿巴斯的形象似乎永遠定格在他1997年憑藉《櫻桃的滋味》摘取金棕櫚的輝煌瞬間,甚至可以說,「我們對於基亞羅斯塔米之前的基亞羅斯塔米,幾乎一無所知」。

  他於1940年出生於德黑蘭,從小酷愛畫畫,厭惡與人交流,他曾自述:「我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從開始上小學直到六年級,我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話。」作為一名曾經的「孤獨症患者」,他一生保留著惜字如金的習慣,如果你恰好讀過他的訪談,哪怕只有短短一篇,你也會發現,語言於他而言是多麼不可多得。

  在語言空白的時間裡,阿巴斯將的全部精神寄托在旖旎的影像世界,他曾直言:「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影像是一切藝術之母。」在失語的童年,阿巴斯始終以繪畫作為自己與世界交流的主要途徑。

  直到某一天,他意外地發現了攝影之美,「看到卡斯萊安在達瑪旺德山上拍攝的照片,我想起了神聖和虔誠」。也正是這份虔誠,之後引領他得以從一個更適合他的角度開始觀察這個世界,更為準確地說,是開始凝視這個世界

  他的早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廣告片的拍攝,但很快,他在畫面感覺方面的天賦引起了業界的關注。1969年,伊朗青少年智力發展研究中心的領導人西爾凡路邀請阿巴斯共同為協會創立電影部,於是在八、九個月後,他建造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攝像棚,並在隨後拍攝了第一部影片《麵包與小巷》

  這部只有短短10分鐘的影片卻幾乎濃縮了阿巴斯一生電影創作的主要風格,也正是從《麵包與小巷》的嘗試開始,阿巴斯最終選擇通過電影鏡頭來實現對生命的長久凝視。

  據《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一書記載,阿巴斯一生創作的電影作品多達28部,其中尚不包括永遠停留在未完成狀態的《杭州之戀》。

  繼《麵包與小巷》之後,他為青少年智力發展學院創作過一系列教學片,但是真正將他推入國際視野的是一部影評人紛紛表示難以劃分類型的影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這部電影拍攝於1987年伊朗的一個普通村莊,同時也是阿巴斯著名的「村莊三部曲」的開篇之作。

  這部作品通過紀錄片式的框架、運用自如的長鏡頭、貫穿全片的全景鏡頭、非職業演員的即興表演以及出自兒童之口的拙樸臺詞和真實生活的敘事節奏,進一步強化了阿巴斯的個人風格。

  你很難想像在他以外任何一個導演的影片中,會目不轉睛地看著一個小男孩攀爬過一段完整的曲折山路向你走來,他說:「當我們長久等待的某個人從遠處走來時,我們就會一直看著他。我們等待著他的到來,因為他不是普通的過路人,他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我們不想讓這個鏡頭中斷。」於是透過阿巴斯的鏡頭,觀眾依然可以自由地實現生活式的凝視。

  關於紀錄與虛構,阿巴斯似乎從未進行過刻意的區分,可能恰如法國電影批評家讓·杜謝所言,「基亞羅斯塔米,這個在伊朗被禁止虛構的作者,不得不讓紀錄以虛構的方式進行拍攝。」

  相較於紀實而言,阿巴斯更加注重的是無論紀錄還是虛構中傳達出的關於生活與體悟的真實性

  這份真實性在「村莊三部曲」的第二部——《生生長流》中得到了更為全面的實現。1990年,一條噩耗傳來:伊朗北部發生特大地震,而當初《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拍攝地恰是其中的災區之一。阿巴斯聽聞消息,在地震第二天就匆忙踏上了尋找小演員們的旅途,然而這一場生死未卜的旅程,最後還是以尋找未果而告終。

  但在這趟旅途中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上阿巴斯親眼目睹了很多遭遇地震的人劫後餘生,這些難民依然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情投入到重新建造家園的勞動中,這時他才跳出自己的情緒,在傷感之外有所領悟:「在這次地震中有兩萬名孩子死去,而我的兩個人物僅僅是這場死亡的開始。」

  於是旅程結束後,阿巴斯整理思路,著手拍攝了以這次尋找為主題的新作品——《生生長流》。在電影的尾聲,雖然觀眾並沒有如期看到小演員們安全歸來的身影,但是導演堅信觀眾從中會尋找到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直面死亡的勇氣。

  在《生生長流》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災後倖存的人們應當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而在《櫻桃的滋味》中,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則是:當一個人渴望死亡時,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伊斯蘭教中,生是一種被選擇,死亦是一種被選擇,「順從的最高理由為『神的意志』,所以個人選擇只能是一種暴力」。而阿巴斯通過電影試圖告訴觀眾: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永遠擁有選擇重生的自由。不僅如此,「他的全部電影都貫穿了這個強大的觀念,即任何教會,即使強令死亡和毀滅,也不可戰勝生命,生命在繼續」。

  於是在《櫻桃的滋味》結尾出現了這樣一組畫面:那個不知因何而渴望結束生命的男人,終於在夜深人靜時躺入了為自己挖好的黑洞中,此刻月亮消失在雲的後面,四周陷入漫無邊際的黑暗;而後,第一個生命的信號,是在6個月之後,一個春天的早晨悅然出現在銀幕上。

  阿巴斯通過尾聲曖昧的轉折告訴我們:縱使在無盡的黑暗之後,依然可能隱藏著一次新生,而劇中人,可能剛剛閉上眼睛,便開始懷念這個生生不息的世界裡新鮮欲滴的櫻桃滋味了。

  在隨後10年多的時間裡,他面臨了一段最為尷尬的創作期,自己的作品在伊朗本土不能公開上映,剪輯工作也只能等到深夜進行。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限制,並未造成他創作方面的絲毫懈怠與停滯,正如他所說:「如果在我自己家附近找不到觀眾,我想,遠一點的地方會找到的。」

  1999年拍攝過《隨風而逝》之後,阿巴斯逐漸將鏡頭轉向了更為廣闊的地方:非洲、日本乃至中國,一以貫之的鏡頭語言與現實主義主題令以往的惡意猜測不攻自破。

  同時,在接受威尼斯電影節授予《隨風而逝》評委會特別獎時,阿巴斯站在領獎臺上宣布,今後他的作品將不再參加任何電影評獎了。

  「您是誰?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先生」,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回答的不過是「冰山一角」,除了電影大師阿巴斯之外,還有畫家阿巴斯、攝影師阿巴斯、設計師阿巴斯、詩人阿巴斯等等。

  他的詩集《隨風而行》中文譯本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其中收錄了他以波斯文寫作的22篇短詩,它們以哲學冥思為基礎,但是在體裁上,卻「向輝煌千年的美學傳統中詩歌的形式特徵宣示決裂」,做到了韻腳和格律的徹底自由。

  因此,阿巴斯不僅是電影界的探索者,而且即使在詩歌界,他也被稱為是「那一代,或者那個世紀中最激進的伊朗詩人」

  「片刻而已,一生卻盡」,阿巴斯在如此深情的一場又一場凝視之後,靜靜地走向了一生的終點。

  2016年7月5日,偉大的藝術家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在異鄉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他的離去終於換來了故土同胞的和解。次日,伊朗人民自發聚集在街頭,迎接這位屬於伊朗亦屬於全世界的電影大師回家。

  如今四年過去了,願在世界彼岸的他,依舊扛著攝影機,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新浪微博:@中國銀幕

相關焦點

  • 「電影始於D.W.格裡菲斯,止於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2016年7月4日晚,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因胃腸癌死於巴黎,享年76歲。阿巴斯出生於1940年,本科在德黑蘭大學美術系讀油畫和廣告設計專業,畢業後做過平面設計師,給伊朗電臺拍過廣告。1969年,阿巴斯在德黑蘭的卡倫青少年教育學院設立了電影部,在那裡,他拍出了《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特寫》等,並且一待就是23年。戈達爾說,電影始於D.W.格裡菲斯,止於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 【格裡菲斯】讓電影成為真正的藝術!
    那麼,他的電影便是看到洞口亮光照進來的欣喜時刻。電影,到他這裡終於開闢了一個光明的前景。可以說,這是電影質的飛躍。他幾乎單槍匹馬就發明了電影敘事觀念。他發明了現代的電影剪輯技術。美國導演,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有一句話叫做,電影始于格裡菲斯,止於阿巴斯,可見格裡菲斯的地位。
  • 格裡菲斯 從無到有的探索
    Griffith 1875年1月22日—1948年7月23日 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 美 國 導 演編 劇制 作 人演 員藝 術 指 導 卓別林(與其一起創立聯美電影公司(UnitedArtist)」)評價格裡菲斯說:「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
  • 好萊塢之父格裡菲斯
    無獨有偶,好萊塢的誕生也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後來被稱為「好萊塢之父」的格裡菲斯(電影行業習慣稱呼他為D·W·格裡菲斯)。美國早期的電影中心在新澤西,因為那裡靠近紐約。不過,後來製片人發現南加州地區的氣候更好,常年氣候溫暖而又不過於炎熱,一年有300天的大晴天,適合拍電影,冬天就跑到那裡補鏡頭(那時美國東北部常下大雪,無法工作)。
  • 洛杉磯格裡菲斯天文臺, 電影愛好者聖地, 窮遊必去
    洛杉磯格裡菲斯天文臺不僅是天文迷的朝聖地,由於電影愛樂之城、變形金剛、黃金眼、霹靂嬌娃、魔鬼終結者等都在這裡取景,更是影迷遊美國不能錯過的景點。格裡菲斯天文臺(Griffith Observatory)位於好萊塢山(Mt.
  • 《愛樂之城》裡的天文臺,是傳說中的格裡菲斯天文臺呀!
    然而在活兒姐瘋狂的八卦艾瑪斯特的幾百條小裙子的時候,有人看到的是……天文臺。是的,天文臺。文/Ent看《愛樂之城》的時候就覺得,電影裡洛杉磯好萊塢周邊景點顧及了好多,會不會捎帶一下格裡菲斯,結果果然有它。它作為景點的一大優點是……地點很好,正好可以看那個著名的好萊塢標誌。
  • 格裡菲斯天文臺
    (星光大道,起源之處)         在LA,說到「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消費社會的產物人類中的被消費品「明星」🌟,但其實LA本身更是一座適合夜觀星象✨的真・繁星之城。LA周邊有好萊塢山等系列高地、整體視野開闊,大氣環境好又氣候適宜,這一切都使之成為修建天文臺的絕佳地點。
  • 劍風傳奇:格裡菲斯開幽界大門,組建魔物王國,他的野心是什麼?
    劍風傳奇:格裡菲斯開幽界大門,組建魔物王國,他的野心是什麼?原本處於戰亂的世界,在格裡菲斯帶領的鷹之團橫掃下,世界歸於和平。然而嘎子的離去,令格裡菲斯陷入低谷。小編一直認為,格裡菲斯是喜歡嘎子的。從第一次見面就強行拉嘎子入夥,嘎子的存在對于格裡菲斯來說是一種信念。
  • 電影《流感》:災難始於惡,發於蠢,爆於懈怠,終於互助
    他在傳染病猖獗的環境中四處奔跑,四處戰鬥只是為了幫助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小女孩。他的行為合理嗎?在電影中,男主角姜志玖被設定為專業救援人員,女主角被設定為醫生。它不是無緣無故設置的,而是出於某種原因。如果姜志久是一個普通人,他的行為就會被抬高。然而,他的工作是成為一名救援隊員,他是一名有能力和負責任的救援隊員。當他看到別人處於危險中並站起來時,他有一個合理的行為基礎。
  • 鄭伊健的巔峰,始於陳浩南,終於九紋龍
    當時一共籤了五部電影,可惜前四部都沒把他捧紅,偏偏是最後一部電影讓他一炮而紅,現在大家也都知道了,這部電影就是《古惑仔》。所以說人有時候真的就像命中注定一樣,假如這部電影沒有紅,鄭伊健可能就回去拍電視了,也不可能會有影響一代人的伊面,紅到可以威脅四大天王的存在了。從此開始鄭伊健才真正意義上的走紅,拍電影,出專輯,開演唱會,短短幾年就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 他把很多大師的影子,整合成「櫻桃的滋味」
    前者是楊德昌的遺作,後者則是「電影終結者」阿巴斯的最新拍攝計劃。本想著,繁華錢塘、清嘉重湖在阿巴斯渾厚的鏡頭下竟會出現怎樣的氣象,然斯人已逝,夙願成空。阿巴斯的蜚聲國際源於黑澤明等一票大師的讚譽,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法國電影新浪潮旗手戈達爾的那句:「電影始于格裡菲斯,終於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劍風傳奇》中格裡菲斯是男二號,還是隱藏的最終BOSS?
    在《劍風傳奇》中格裡菲斯無疑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當然他也是個無比悲劇的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貧民無疑如螻蟻般的存在,出身貧民的格裡菲斯卻有著坐擁金色城堡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付出了所有!然而就在夢想即將達成之時,格斯在比試中打敗了格裡菲斯,並毅然離去,這大大刺激了這位高傲到偏執的人。格裡菲斯開始自暴自棄,假裝要和米特蘭的公主發生關係,而被米特蘭國王打入溫達姆城地獄,被折磨成四肢盡殘,口不能言的廢人。
  • 黑人電影始於《一個國家的誕生》?
    我們通常認為1915年在格裡菲斯的電影《一個國家誕生》所帶來的衝擊下,種族電影開始出現,這是錯的。但是他還是更趨向於非洲裔美國人被違背了的種族意識並激起了激烈反響。現實生活和銀幕中一樣。奧斯卡·德弗羅·米考斯在兩部1920年的電影《在我們的門內》和《無敵的象徵》中對格裡菲斯進行了回復。
  • 三谷幸喜:始於喜劇終於感動
    儘管三谷說「喜劇不需要感動,喜劇應該是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發笑的東西」,但他的喜劇經常是讓人從頭笑到尾,卻又以感動作結...始於喜劇
  • 13句心痛的文案:始於臉紅,終於眼紅;始於心動,終於心痛
    1、我們都擅長口是心非,卻又希望對方有所察覺,你不言,我不語,往往錯過了最好的彼此2、這個世界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如果3、失去的不再回來,回來的不再完美4、始於臉紅,終於眼紅;始於心動,終於心痛5、有遇見你的運氣,卻沒有留住你的本事6、其實我一直在你身後 ,就差你一個轉身7、如果可以被保護著,誰願意在風雨中出行
  • 《劍風傳奇 黃金時代篇1:霸王之卵》格裡菲斯喜歡過夏洛特公主嗎?
    格裡菲斯,鷹之團團長,面容俊美,迷倒萬千少女;武藝高強,旗下隊伍戰無不勝;待人接物方面滴水不漏,也因此容易招人妒忌。這樣一個幾乎算得上完美無缺的人,卻是劇中最自私的一個人。與格斯二戰時,格裡菲斯欣賞格斯的捨身搏鬥(口咬長劍),稱讚其「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並說「我越來越中意你了」。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個故事始於孤獨終於溫暖
    原標題:「這個故事始於孤獨終於溫暖」   「電影版權我就不買了,無論誰買,最後也是找我來拍。」讀完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後,張一白曾對作者張嘉佳說過這樣一句信心十足的話。這部暢銷小說的閱讀量已超4億次,擁有無數粉絲,小說也成為影視公司爭相購買的人氣IP。
  • 始於龍珠,終於龍珠,《龍珠GT》的結局你看懂了嗎?
    龍珠超的故事雖然依舊在連載中,但現在看的其實就是情懷,已經沒有當初的味道了,龍珠的粉絲實在太多,這也導致了龍珠遲遲不能完結,這足以說明龍珠在全球的影響力,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龍珠GT》這部作品,作為《七龍珠z》完結後的續篇之作,很多人對這部作品的褒貶不一,有人說是龍珠最完美的結局,也有人不承認這部作品,那麼,《龍珠GT》的結局你都看懂了嗎?
  • 劍風傳奇:格裡菲斯的夢想是建立王國,為何將人間界和幽界連接?
    目前卡思嘉在格斯和大家的努力下已經恢復心智,而另一邊的格裡菲斯四處徵戰。格裡菲斯的夢想是建立王國,即使成為神之手後,格裡菲斯也沒有放棄這個夢想。作為神之手的第五位成員,格裡菲斯是唯一留戀現世的存在。現在的格裡菲斯和格斯兩人水火不容,而格斯的實力遠不足以對抗整個光之鷹,神之手就更用說了。既然格裡菲斯想要建立王國,守護自己的國民,那他本意是好的嗎?
  • 劍風傳奇:格裡菲斯秒殺巨人王,開啟天國,大戰將至!
    格裡菲斯秒殺巨人王,開啟天國劍風傳奇作為上世紀的古老漫畫,三浦的更新令粉絲絕望。更新30年,比死火海等大作的歷史還要久遠。海賊王都更到了931話,而劍風才357話,劍風這種情況稱為有生之年系列並不為過。格裡菲斯黑化後,掌控了幽界的大軍。格斯雖然得到了霸王狂戰士盔甲,但目前實力上限僅僅能持平格裡菲斯的一名高級使徒。況且格裡菲斯的使徒那麼多,看不到格斯獲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