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神書」《平安經》火了,先後被多位微博大V轉發,並且放出了這本書具體內容的截圖。在網上曝光的書頁中,全書以「平安」組詞,包含「男性平安」「女性平安」「初生平安」「滿月平安」等等。引發關注後,吉林省公安廳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平安經》的創作系副廳長賀電業餘時間的個人行為。
在世界範圍內,我們看到過用標點符號寫的書,用圓周率寫的書……就是沒看過「名詞+平安」寫的書。若說它是宗教經文,由政府官員撰寫顯然不合適;若說它是兒歌詩文,可實在找不到平仄押韻;若說它是行為藝術,又看不出多少思想內涵。《平安經》的槽點太多,以至於令人難以「吐槽」。
不可否認,公民有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可出版書籍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近些年,有關部門屢出重拳,嚴控出版質量,2020年全國出版社書號再次縮減15-30%,圖書出版已難上加難。試問,在當前的出版形勢下,為何像《平安經》這樣內容質量不過關的書籍能出版並大行於世?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安經》火了後,人民出版社官方微博立即發文稱,從未出版《平安經》一書,也從未同意與任何單位聯合出版該書。
出版一本奇葩的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後可能涉及的「雅腐敗」。眾所周知,出書後,作者可以通過收取版稅或直接賣書,獲得經濟收益。以圖書作者身份為起點,還可以加入文聯作協,參加文化活動,取得難以估價的「無形資產」。作為一省公安廳的副職領導,即便自己不主動推銷,在權力的蒙蔭下,也難保有人借書攀附!
「平安」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標準,不是「畫符念咒」。即便把「平安」二字編成歌唱成經,貼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換不回來真正的平安。組詞結構的《平安經》恐怕連教育兒童讀書識字的作用都起不到。想不到竟然還有人將其奉若圭臬。上網上報的吹捧,流露出一股「沐猴而冠」的可笑感,而背後則是妥妥的形式主義思維及「吹吹拍拍」之風。
現今最需要查清的是《平安經》是否屬於合法合規的出版物?出版之前是否經過質量審查?出書之前是否報備?要知道,讀者購書看得不僅僅是作者和內容,還有作者背後的組織。黨員幹部出書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它直接涉及黨和政府的聲譽,在監督和審查上絕對不容馬虎!(文/嚴奇)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