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愛情!藏大首任校長次旺俊美和「當代文成公主」張廷芳

2021-01-11 西藏主要新聞

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

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

在這裡安家,教書……

她說,這一切的起點

都是因為愛情

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

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

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

因為愛情,遠赴西藏

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兩年後,兩人相識。會吹笛子,能唱會跳,普通話說得好,特別陽光。53年過去了,提到丈夫時,張廷芳的眼睛裡仍掩蓋不了少女般的欣賞和欽慕。

△前排左二為次旺俊美

1971年,次旺俊美向張廷芳表白,得知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這位小夥子覺得自己的表白過於自私。他對張廷芳透露了畢業後的想法:「我很可能要回西藏,畢竟西藏還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

次旺俊美的單純、善良和才華,讓張廷芳決定和他攜手一生。1971年12月31日,他們在一間教室舉辦了婚禮。

婚後,他們主動寫申請,要求去西藏工作。兩人也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獻身西藏教育事業。張廷芳的父母儘管不舍,還是尊重了他們的決定。

△臨走前,在北師大校門口的合影

15天才進了藏,這一路比想像中難

當時去西藏,遠比今天艱難。從北京到拉薩,硬座火車轉汽車,走了15天。因為高原反應,張廷芳吃不下飯,甚至躺都沒辦法躺。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進藏的路線

終於,汽車快到拉薩時,海拔下降到3000多米。司機讓大家下車洗個臉。張廷芳在一條小溪邊,丈夫次旺俊美為她拍下了下面這張照片。苦盡甘來,年輕姑娘的眼裡,滿是期待。

「這個北京姑娘說話好聽

但我們什麼也不明白」

到西藏後,她和丈夫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師範學校當老師。張廷芳在漢語教研組,次旺俊美在藏文教研組。

△備課中的張廷芳

當時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是藏族,只懂藏文,不懂漢語。一開始,學生說什麼她不懂,去上課學生也聽不懂她在講什麼。學生說:「這個北京姑娘說話好聽,但我們什麼也不明白。」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商量起了解決方法。次旺俊美把生詞翻譯成藏文,張廷芳上課時再讓學生抄在黑板上。他們還編寫了一套漢語拼音、漢文、藏文三對照的《漢語文》教材,學生的漢語水平終於慢慢提高了上去。

丈夫被調到陝西鹹陽

而這次她沒有跟著一起去

1983年,張廷芳和次旺俊美迎來了新的任務:參與籌建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大學——西藏大學。當時條件落後,處處都是困難,次旺俊美整天廢寢忘食地工作。1985年,西藏大學成立,當時40歲的次旺俊美擔任了第一任校長,張廷芳擔任語文系主持工作的系副主任。「這是建在西藏本土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他向世界宣告了這裡可以辦大學。」張廷芳的自豪溢於言表。

△1988年,張廷芳與次旺俊美在西藏大學宿舍外的合照

1992年,次旺俊美又被調到西藏民族學院擔任院長,學校在陝西鹹陽。這一次,張廷芳沒有跟著他走。這一分開,就是6年。

張廷芳說:「我到西藏,不能給父母盡孝。但我不能兩邊都不管不顧,所以我決心留在拉薩,照顧次旺70歲的老母親。而且我覺得,我留在拉薩,次旺就一定能回來。」

△1983年,張廷芳夫婦與兩個兒子

一次別離,留下一生遺憾

2006年,兩人都到了退休的年紀。退休後,次旺俊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西藏貝葉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歷經7年多,編纂貝葉經總目錄、影印大全,參與制定相關保護法律法規……次旺俊美也被學術界稱為「西藏貝葉經的掌門人」。

△次旺俊美在貝葉經考察工作途中

青藏鐵路通車後,他們曾約定,等退休了,坐著火車重新走一次當年進藏的路線。他們還有好些願望:一起看遍北京城,一起去一次海南……

只是,這些願望最終變成了遺憾。

2013年10月,有關貝葉經的工作完成,次旺俊美和張廷芳終於有了屬於兩個人的時間。沒想到的是,2014年初,次旺俊美被查出癌症晚期。這年12月5日,他便離開了人世。

在醫院,次旺俊美最後和主管大夫說:「我這個人啊,事業也好,家庭也好,都非常圓滿,我沒有任何遺憾。你就放心地給我治,不要有壓力。」

次旺俊美彌留之際,張廷芳讓醫生停了藥,親手給他摘下氧氣面罩。這些維持人生命的冰冷器材,把次旺俊美的臉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張廷芳拿溼巾給丈夫把臉、耳朵和手全擦得乾乾淨淨。「我和兒子就拉著他的手。三點,他呼吸停止了。」

次旺俊美去世後,張廷芳一直下不了決心坐火車重走進藏路。今年9月,她與《國家寶藏》攝製組一起,從青海西寧出發,坐上火車去西藏拉薩,了卻塵封已久的心願。

列車在高原上飛馳,當年的伴侶卻早已長眠於大地。張廷芳的淚再一次衝破設防。

如今,張廷芳的微信頭像,是一把勿忘我和白玫瑰。這是次旺俊美去世100天時,她為他擺的花束。花朵不言不語,卻道盡一切深情。

在將近半個世紀前,一位年輕姑娘翻山越嶺,為的是愛情。1300多年前,另一位年輕女子長途跋涉,為的是民族大義。或許緣由迥異,但又殊途同歸。

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張廷芳受邀成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守護者。「守護歷史,守護血脈深情」,舞臺上的她,目光猶如當年那樣堅定。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神仙愛情!「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
    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在這裡安家,教書……她說,這一切的起點都是因為愛情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
  • 神仙愛情!「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太好哭了
    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在雪域高原的故事。近日,在《國家寶藏》節目的舞臺上,「當代文成公主」張廷芳的故事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1972年,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並在這裡安家。教書、參與創建西藏大學,為西藏的教育傾注畢生心血。張廷芳說,這一切的起點,因為愛情,因為一位叫次旺俊美的藏族青年。
  • 最美愛情!當代文成公主張廷芳,53年愛的初心不改在西藏
    2006年,二人退休後,再次投入到西藏貝葉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7年多的時間裡,他們編纂貝葉經總目錄、影印大全,參與制定相關保護法律法規……次旺俊美也被學術界稱為「西藏貝葉經的掌門人」。2013年10月,貝葉經的工作完成後,倆人想完成當初的約定,退休後,坐著火車重複一次當年的進藏路線。
  • 因為愛情,她從北京去了西藏……
    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在這裡安家,教書……她說,這一切的起點都是因為愛情近日,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因為愛情,遠赴西藏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
  • 真·神仙愛情!他們的故事,太好哭了...
    因為愛情,遠赴西藏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退休後,次旺俊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西藏貝葉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歷經7年多,編纂貝葉經總目錄、影印大全,參與制定相關保護法律法規……
  • 「神仙眷侶」袁詠儀張智霖:真正愛你的人,都會做這三件事
    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眾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隨松贊幹布來到拉薩,文成公主發現佛教盛行,卻藏地無佛。為了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文成公主建成了「大昭寺」和「小昭寺」,授予藏民信仰。文成公主還為藏族的農耕、運輸方面的生產技術,和醫學技術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指引,這對和親夫妻讓中原與吐蕃此後200多年裡都是一番和平相處的盛世之象。
  • 楊紫唐裝演繹「文成公主」
    「當代文成公主」為愛情選擇西藏 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遠赴藏地,嫁給松贊幹布,為漢藏民族之間的友好和平、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期節目中,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前世傳奇便將講述文成公主在面對格布加等王族大臣的刁難和質疑時,如何憑藉自己的聰明與堅韌獲得藏民認可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飾演文成公主的楊紫與拉薩還有著頗深的淵源。她透露,自己的姥爺曾是援藏工程師,媽媽的童年也是在拉薩度過的。沿著姥爺和媽媽的足跡去到布達拉宮的楊紫,為這次演繹做了哪些額外的功課?
  • 因為愛情,她去了西藏……
    53年過去了,提到丈夫時,張廷芳的眼睛裡仍掩蓋不了少女般的欣賞和欽慕。△前排左二為次旺俊美1971年,次旺俊美向張廷芳表白,得知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這位小夥子覺得自己的表白過於自私。他對張廷芳透露了畢業後的想法:「我很可能要回西藏,畢竟西藏還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次旺俊美的善良和才華,讓張廷芳決定和他攜手一生。
  • 《國家寶藏》楊紫「公主扮相」太美,郭麒麟越來越有郭德綱的範兒
    黃色主色調與充滿西域特色,粉色的領口凸顯年輕的文成公主的俏皮可愛,身後的小拖尾又體現了文成公主身份的最貴。我們都知道,文成公主入藏是二十五歲左右的年紀,這套衣服的設計很好地還原了文成公主當時的樣子,又與楊紫很搭,服裝組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再看她的妝容造型也是非常精緻。
  • 《國家寶藏》第三季布達拉宮—「現代版文成公主」的今生傳奇
    當人們還在討論楊紫扮演的文成公主端莊大氣、藏理醫藥的博大精深、郭麒麟將布達拉宮畫的「四不像」時,而我卻被「現代版文成公主」張廷芳老師的伉儷之 情深深感動,幾近淚目。當列車帶著張廷芳老師穿過美麗的青海湖,翻越唐古拉山,一點點地靠近拉薩,我感覺到她的落寞與眷戀。
  • 最完美的政治婚姻,會有最美的愛情嗎?文成公主入藏後生活如何
    當時許多部落國家紛紛向唐請嫁公主,並以此為榮,說到底,就是希冀能得到唐朝的庇護,以及分得一些唐王朝的物質資源與各方面的技術。貞觀盛世時期,松贊幹布平定吐蕃內亂,統一西藏,吐蕃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盛,但畢竟西藏資源有限,為了鞏固並發展國力,松贊幹布決定和締結友好關係,吸取唐朝的先進文化。為此,松贊幹布極力向唐請婚,而且求了很多次。
  • 國家寶藏——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為了確保邊疆的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為此指定並規定推行和親政策,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陽公主嫁給突厥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從而建立了唐朝和突厥吐谷渾之間的友好關係。
  • 文成公主入藏後受到了虐待,在宮廷中靠裝瘋才度過了後半生?
    西方有《睡美人》、《白雪公主》一類關於王子和公主美麗愛情的童話故事。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美麗愛情童話故事,而且是有歷史根據,發生在歷史真實人物身上的。比如,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愛情故事。祿東贊也寫噶爾東贊,漢文史籍中以祿東贊、論東贊、大論東贊的名字出現,是吐蕃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曾擔任過大論之職,其最大的功績是劃定田界,確立吐蕃的封建制度。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代表松贊幹布到長安求婚的人也是他。該次求婚失敗,《新唐書吐蕃傳》記載:「使者還,妄語曰:『天子遇我厚,幾得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遂不許,殆有以間我乎?』
  • 《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一山一宮,共同守望著一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紮營休息,並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於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