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金國真的很牛啊。
1115年女真人完顏家族單幹建立金國,用了不到10年就把兇猛的大遼帝國打成了西遼,竄到了新疆再也不敢回來。
過了兩年,搞了個靖康之變又把北宋幹掉了,正式進入中原。
唯一遺憾的是金只佔了半個江山。
既生瑜何生亮,更遺憾的是後來遇到了比他們還厲害的鐵木真。最終蒙古人滅掉了金國,女真人似乎也銷聲匿跡了。
但四百年後的白山黑水,女真族又雄起了。一個叫努爾哈赤的年輕人統一女真,在遼東趕跑了明朝的軍隊,建立了新公司叫金(歷史上叫後金)。
努爾哈赤死後兒子皇太極當家,把公司換了一個招牌叫大清,兒子比老子還厲害,收了蒙古和朝鮮。可惜是掛的太早,再次入關的任務留給了小康熙和弟弟多爾袞。
後來大清公司越幹越大,江山業務幾乎遍布整個東亞。這樣後來的女真比金國時的女真更牛。
問題來了,兩個這麼厲害的女真是同一個民族嗎?
我們分析下,先看看金國時的女真。
女真最早源於3000年前的肅慎,漢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改名勿吉,到了隋唐叫黑水靺鞨,遼時才叫「女真」。
金國滅遼、北宋進入中原後,一部分女真留在東北老家繼續打獵,另一部分則嚮往繁華隨著政fu南下,和漢族人情投意合生活在一起,一代一代的混血漸漸的融合同化,到金末時女真和漢族已經相差不大,到元朝時期已經完全成了漢人了。
我們再看看明末的女真。
400年後在老家留下的女真,和其他民族不斷的交織融合後又分了好幾塊許多部落。
咱們梳理一下。這時女真大體分為三部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
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名號,是明朝根據他們常住的地盤,和自己關係的疏近,又通過成天和女真打交道的朝鮮傳來二手資料,給他們起的外號。
就像咱們給俄羅斯叫北極熊,給英國佬叫攪屎棍一樣,人家未必知道,更不一定認可。
其中建州女真在最南方,與明朝最近,大致在今天遼寧東北一帶。
建州女真是元末時候胡裡改萬戶、斡脫憐萬戶的族民,酋長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兒在明永樂大帝朱棣時歸順。明朝在這裡先後建立三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
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就是建州左衛的指揮使。
聽起來官很大,但千萬別被衛指揮使的名號嚇唬住。明初一個衛可能有幾千人,但後來衛所衰落,士兵逃得差不多,剩下的也幾乎是老幼病殘。
更何況明朝給他們的是虛職,不會派一兵一卒,恩威並施,說白了只是利用他們管好自己的族人,別給我鬧事。
這個建州左衛,我們把它理解成東北那旮沓一個大點的村子就好。
海西女真在中間,大約在松花江東到黑龍江之間。主要分為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四部,其中葉赫部名氣實力最大,大家熟悉的慈谿太后就是來自葉赫部。後來,整個海西女真沒有擺脫被努爾哈赤徵服的命運。
還有個東海女真,是和明朝關係最遠的部落,有多遠呢?
據《大明會典》記載(在建州、海西女真)「極東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中國(中原)遠甚,朝貢不常」
東海女真大致在黑龍江沿岸甚至更遠,不但冷而且沒有任何產業,靠打獵捕魚吃飯,生活幾乎是原始狀態。東海女真也分為三部分: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部。
在明朝人眼裡,整個女真族人是未開化的野蠻人。
有意思的是,在建州、海西女真人眼裡,東海女真是野蠻人。根據數學不等式推算,東海女真在明朝人眼裡連野蠻人都不是,簡直就是野人。因此,東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
後來,野人女真大部分被努爾哈赤徵服,剩餘小部分散落在黑龍江沿岸,烏蘇里江,庫頁島,甚至西伯利亞等地區,再後來演化形成了現在的赫哲、鄂溫克、鄂倫春、費雅克等少數民族。
所以,不論金國時期的女真還是滿清時期的女真,並非一脈相承的單一民族,而是不同時期在這個地區眾多民族整合後的統稱,同宗不同源。
比如,金時期的女真文字來源於契丹文,而清朝的滿文來取於蒙古文。或許習俗相近,但文化斷層或不同,再加上四百年不同民族的遷移,融合,演化,因此,前後兩個女真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同族。
明萬曆時,努爾哈赤以12付鎧甲起兵統一女真眾部,建國後金。1635年皇太極在瀋陽改女真為滿州,也就是現在的滿族。
敲黑板注意了,這時候的滿族不只包括女真族,還包括了部分蒙古,朝鮮,漢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形成滿八旗。
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最終滿族建立的大清一統華夏,滿族也跟著散布在全國各地。
到了現在,別說女真各部落基本沒有了區別,甚至滿漢的差異也越來越小,這正是各民族不斷統一演化融合的結果。
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