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親戚病了,當時我還在上大學呢,恰好在我所在的城市做手術,於是在下課後我慌裡慌張地跑過去,看到門口賣桃罐頭的隨手買了兩個。
當我一頭大汗拎著罐頭進去後,親戚都止不住地誇我,說這孩子真懂事。鄰床的大嬸還和我說,這孩子會買東西,「桃寓意著逃,看望病人都得拎這個!」
其實對於我來說哪知道這些所謂的大道理,不過是以自身的成長經歷來說,一生病就愛吃,一吃準好。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居然也是這樣。
網上有個段子問:在東北什麼東西能包治百病?答案非常統一,肯定是桃罐頭了!
為什麼孩子生病,吃「桃罐頭」就好了呢?過來人都說,親測有效,至於背後的原因嘛,還真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在裡面的。
孩子不舒服,吃罐頭就見好,難道是饞病?
朵朵的女兒這天不太舒服,無精打採的,問她哪疼也說不出來,還很煩躁。寶爸急著拉女兒去醫院看看,被丈母娘給攔下了。
孩子沒吐沒疼的,不就是昨天功課做太晚了嘛,本來就心煩氣躁,還給開了那麼高的空調,不難受才怪呢!再說眼下這情況,能少去醫院還是少去……
孩子姥姥一邊埋怨寶爸寶媽,心疼著外孫女,一邊拿著兜子向外走去,「我去給她買個桃罐頭,都等著,別動」。
等到姥姥買回來桃罐頭,孩子吃了幾口,頓時感覺精神好多了,晚上還吃了不少飯呢。
「你看我說什麼來著?」姥姥得意洋洋,孩子病了就得安排,有時候打針吃藥都頂不上一個桃罐頭,就是這麼神奇。
為什麼孩子生病,吃罐「桃罐頭」就好了?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心理的,一個是身體的反映。
先來說說心理吧——
在很多70後、80後的回憶裡,黃桃罐頭具有一種「一吃病就好」的神奇魔力,而且代代相傳,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心理作用。
要知道以前生活條件有限,物質比較匱乏,孩子平時也沒啥零食,能吃飽穿暖就很不錯了。黃桃罐頭可以說是奢侈品,只能在生病的時候享有這個待遇。
而且媽媽都會非常溫柔地給你餵糖水,吃黃桃,滿滿的儀式感。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很多原本就無大礙的孩子,自然就「痊癒」了。
再來說說生理——
黃桃本身就具有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的作用,而且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很多不愛吃水果的孩子,對於罐頭是不抗拒的。
而相對於其他罐頭,黃桃罐頭酸甜可口,還很軟糯,普通人也愛吃,更別提身體不舒服的孩子了,肯定是食慾大增。
孩子胃口好,吃的好,能及時給機體補充能力,自然病就好了一大半,人也精神了許多。
所以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大家也就不難理解了,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吃罐頭沒營養,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嗎?
其實蔬菜類和水果類的罐頭,加工的溫度不會超過100℃,營養保留相對豐富,說罐頭完全沒營養的說法並不科學。
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的一項研究裡,總結了近30年195個國家的飲食結構和健康關係,得出結論——
在引起死亡的飲食風險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鹽攝入過多、全穀物食物攝入不足、水果攝入不足。
而讓大家比較吃驚的是,其將「水果罐頭」列入了「水果」的範疇,而將果汁排除在外。所以說,對於不愛吃水果的孩子來說,吃罐頭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吃才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而比起喝果汁,吃罐頭是更健康的,也算是折中方案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著可以肆無忌憚地吃桃罐頭,而是有選擇的地吃。
比如,在選擇桃罐頭時,必須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罐頭。
在黃桃上市的當季,父母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些,然後用玻璃瓶密封裝好,放在冰箱裡,最好是現做先吃。
桃罐頭的糖水很甜,含糖量高,不宜長期大量地吃,要有節制。
桃罐頭能治百病的原因解釋過了,它不是萬能的,所以當孩子出現了相關的病症,還是需要及時就醫的,不要拖延。
感興趣的朋友,如果懶得自己動手製作,不如戳一戳下方的連結吧,送人、自留都可以,找找童年的回憶,既「治病」又美味哦。
趁著年中大促,還有優惠券哦,孩子大人都能吃,林家鋪子,品質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