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地思想,自由自在地瞎想,自由自在地少想,自由自在地選擇我自己的生活,選擇我自身,我不能說「成為我自身」,因為我僅僅是一塊可塑的麵團,只不過它拒絕任何模子而已。 ——弗朗索瓦絲.薩岡《你好,憂愁》
《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楊冪飾演的完美女孩就像弗朗索瓦絲.薩岡筆下的那塊麵團一樣是可塑的,她可以被塑造成任何模樣,只是不同的是,她不像那塊麵團有覺醒力,她必須接受任何模子,否則她就是一個沒用的垃圾。
說到完美這個詞,完美女孩機器人在自我介紹時,說「我是完美女孩2020,我是完美的,從各個方面都是,皮膚、三圍、體重。」在網際網路的記憶裡,楊冪曾因身材好上過多次熱搜。在後採環節中,她主動提到了這句話,對於這三個詞的使用,她感覺很尖銳和嘲諷。各個方面都完美,為什麼就只是皮膚、體重、三圍完美?不得不說這句話真的物化,楊冪能敏銳地注意到這一點或許跟她愛思考有關,也或許跟她曾經經歷過有關。
從楊冪的話裡,能反映出她是一個很有自己主見和想法的人。外貌顏值是定義一個人的首選項,不可避免,只是不要成為主流,不知從何時起,有些男人和女人,喜歡從這種表面的東西來定義一個女人的全部,這種看法真的很草率。反觀楊冪在後採中被問到她怎樣定義一個完美女孩時,她的回答很有包容心。她說,應該是有自我、有情感、有羞恥的一個獨立自主的鮮活體。她主張人人都應該有自我,誰都有作為鮮活體發揮其本質的權利。
如果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文明人的起碼品德,它反對的是對他人的故意傷害,主張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那麼己所欲勿施於人,便是一個文明人的高級修養,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進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讓別人按別人的方式活。顯然楊冪表達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碰撞、爭吵這些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都需要彼此包容些,不一樣不是錯,推己及人,你認同的未必別人認同,別人認同的你未必認同,意見向左是常態,無所謂孰是孰非。
作為獨白劇的最後一集,薇姐作為這檔節目的監製人,她的作品被安排在最後一個,是有說服力的,這個故事很有深度,採用科幻題材的角度,貫穿了前7期的故事,從多個角度講述了女性遭遇和困境,非常新穎,也非常耐人尋味。裡面有很多引人深思的臺詞和鏡頭。作為一個AI,她的誕生是為了世界和平和愛。那這個世界究竟是有多糟糕,才需要製造一個完美AI來改變?光塑造她就花了30萬零80個小時,她的外形綜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和哲學3個領域的專家意見,她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和一切幻想。
放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像機器人一樣在肚子裡就被塑造得完美了再出生,這個製造時間放在人類身上,在肚子裡就已經34歲多了,出生的時候就是個青年了。人生短短幾十個秋,肚子裡已過了大半個人生,這能叫完美嗎?就算按照正常的出生過程,一個人從咿咿呀呀到長大成人,我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去經歷生活,在有顏值的年紀沒想法,在有想法的年紀沒顏值,顏值和心智總不能同步,已經不完美了,這世界真的存在完美的人嗎?
機器人可以完美,可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打造的這樣一個完美小愛,還是免不了遭遇暴力和傷害,她因之前犯了錯誤重裝後被當作特殊產品賣給了特殊用戶,這個特殊用戶有暴力傾向,總是用鞭子抽打她,經常將她打的七零八落,打壞了也不要緊,可以送回原廠修復,無數次的修復與重組,直到有一天她的頭和身體分了家,只能請工程師來到這個特殊用戶的家裡,懷有身孕的工程師看到了手裡拿著鞭子的買家和躺在地上的小愛,她於心不忍了,她解救了小愛,小愛貌似覺醒了,她說她的誕生是為了他,那個最初的工程師。
小愛是24小時待命的完美女孩,她從不抱怨,隨叫隨到,她很溫柔。工程師懷有身孕也要工作。極致的完美機器人,冷漠無情的買主,有愛的工程師。辛辣的用詞和嘲諷的對比,薇姐將物化的標籤放大了很多倍,NOVO300080取名小愛,被同性解救,然後自救,美好的結尾和這有寓意的名字結合在一起,就是在向大家傳遞一件事,人人都要多一點愛,多一點包容。尤其是女性,應該多關注關注同性,我們是同類,更懂得作為女性的某些困境,要學會自救,必要的時候也要拉同性一把,薇姐已在身體力行地做這件事了。
我特別欣賞薇姐的就是這一點,她有作為女性的一種覺醒力,她有魄力,有智慧、有溫度、共情能力強。她做這件事的出發點不是因為她是導演,而是她也是一位女性。她在採訪中說,問題越多,可拍的東西越多,可作為女性來說,還是希望問題越少越好。作為導演,當然希望問題多多,這樣才能持續輸出作品,可作為女性,問題越少,意味著女性更自由。
昨天《聽見她說》還榮獲了2020年度綜藝,出發點好的製作總是會被看見的,第一季完美收官,可發聲不止,期待薇姐接下來的第二季和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