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輪轉
這些百年名校孕育了一代代羊城學子
你清楚廣州有哪些學校已經百歲了嗎?
下面讓小編帶你一起回顧羊城的百年老字號
百年名校——中學
百年名校——小學
小編節選了一部分百年老校的校史
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廣州象賢中學
象賢中學發軔於1826年在沙灣古鎮留耕堂內開設的「象賢家塾」,開埠伊始,即崇德象賢。
民國元年(1912年)辛丑舉人何寶權將「象賢家塾」易名「何氏學堂」,後稱「廬江小學」、「德明小學」、「表正小學」、「沙灣學校」等。
1941年增辦初中,易名「沙灣中學」,1944年增辦高中,易名「私立象賢中學」。1950年後,先後易名為「沙灣中學」、「番禺二中」,1989 年復名「象賢中學」,沿用至今。
象賢的歷程如一部韻律優雅的史詩,在科舉年月蹣跚,在文化新潮中定型,在新中國年代發展,在改革歲月中壯大,在新時代越級而上。
如今象賢中學已經發展成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成為了初中生嚮往入讀的優質高中!
2、廣州第三中學
1863年,法國傳教士在約瑟路(現三中校址)興辦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名為聖心書院,而這一年也被廣州三中定為建校年。聖心書院的前身是處在現南越王宮博物館所在地的丕叢書院。
1914年,聖心書院改為四年制私立聖心中學,以傳教、學習外語為主。1925天主教廣州教區出資,在聖心中學相鄰的一塊空地上(即原三中西樓)籌建明德女子中學,該校全部招收女學生。
1938-1945年由於當時廣州淪陷,兩間學校均暫停辦學。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兩間學校在1946年正式複課。
1951年,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加強對私立學校的管理,因而取消宗教課程,聖心中學的校名也改為了啟育中學。
1950年,廣州三中最初是由越山中學在1950年改名而來。
1950年9月,啟育中學(即原聖心中學)、明德女中、真光中學高中部、南武中學高中部、新中華會計學校、珠海大學、東方無線電學校、導正、華夏、協和等三間補習班,共10間學校同時併入三中。當時的三中是以聖心中學和明德女中為主的11間學校的聯合體。
2004年,廣州九十六中部分併入三中,2009年廣州三十四中也併入三中。
3、廣州真光中學
大約在清代同治年間。1872年,美國人那夏理女士(Harriet Newell Noyes)在廣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 容安街)創辦真光書院。1878年,六二三路校舍因為火災,真光書院遷往仁濟街新校舍,1910年,真光書院改名真光學校。1917年,真光中學中學部遷往白鶴洞,名為真光女子中學。當年校園佔地60畝,建築全部由由長老會建築事務所設計與興建。1916年開始動工,1917年秋天真光堂、連德堂、外籍女教員與膳堂建成。1921—1926年,該書院得海外華僑、華人和外國人捐資贊助,陸續增建懷素堂、必得堂、協贊堂等校舍,1934年建中山紀念運動場。1954年,真光女子中學改稱廣州市第二十二中學,1984年恢復真光中學名稱。
「真光」二字原來是出自基督教的《聖經》「是乃真光普照乎萬世之人人」(《約翰福音》一章九節)。「真」指的是「十字架真理」、「光」指的是「基督之光」。根據「那光是真光,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把學校命名為真光書院,用「爾曹乃世之光,爾光當照人前」為校箴校訓。
4、廣州培英中學
培英書院由美國教會長老會創辦於清光緒五年(1879),原址在沙基(今六二三路一帶),時稱安和堂;1888年遷往花地聽松園後改名為培英書院;1890年成立中學部;1893年與格致書院合併,稱格致書院;1898年格致書院搬到四牌樓擬辦大學,培英書院復名;1919年美國長老會與其西差會合辦培英中學;1926年秋,西差會將學校交中華基督教廣東協會全權辦理,並沿用培英中學校名;1935年培英中學校董會集資,購買白鶴洞18.67萬平方米的土地建校舍;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培英中學遷往香港;1941年又遷韶關;1945年11月,日軍投降後不久,學校又遷回白鶴洞至現在。
5、廣東廣雅中學
公元1888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了廣雅書院;1912年,廣雅中學成為了廣東省立第一中學;1935年,正式改名為廣東省立廣雅中學;隨後的29年裡,廣雅中學多次改名;在1978年復名為廣東廣雅中學至今已經有129年歷史;到2020年的11月,廣雅將正式踏入132周年
6、朝天小學
1864年,洋務派首領江蘇巡撫李鴻章曾上書要求繼北京之後,在上海和廣州也開設同文館。請庫克吉泰將軍和宴兩廣總督端在駐防的軍隊中,挑選資質聰慧,年齡14-20歲,滿文漢文都能通曉者,聘請西人及品學兼優的國子監學生來教習之。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廣州同文館終於在1864年6月23日(同治三年5月30日)建成開館。廣州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外語學校之一,是廣州第一所近代新式學校,是清代洋務派在廣州所辦的第一件較重大的洋務事業。直至1905年,同文館改為譯學館,此處也改辦成滿漢八旗高等小學。
朝天小學幾經易名,直到1993年 9月,才改名為朝天小學。校名的變化銘刻著每一個時代的印記,不變的是學校在廣州每一段歷史時期的教育地位——都是作為教育改革的試點和先行者,輻射至廣州市內外乃至全國的其他學校,起到領航教研、帶頭教改的作用。
7、東山培正小學
1889年,廖德山、馮景謙、李濟良、李賢士等歸國華僑提議開辦一所私塾,以倡新學。他們隨即集資了67塊銀元,在秉正街租了校舍,定名為「培正書塾」,順應中華奮起之大潮,開國人辦新學之先河,開設物理、化學、英語、天文、算術等科。第一年招收了44名學生,有兩名專職教師,創辦人也義務教習。
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培正1908年於東山辦學,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口碑越來越好,先後由楊元勳(曾任孫中山秘書)、黃啟明任校長,自此,學校走上正軌,校務蒸蒸日上。
目前,這些學校已經公布了關於校區的相關信息。由於疫情,大部分學校的校區還是以線上為主,部分學校的校慶僅限在校學生參與+線上直播兩種形式舉辦。
往年大部分的校慶都會以線下的形式舉行,很多家長可以通過這一天帶孩子到學校感受校園文化,甚至有的學校還有機會投遞情書。但今年應該略有不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匯總的一些學校2020年校慶的信息,信息均來自學校官微。
截止發稿日,還有部分學校暫未公布校慶的相關信息。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留意一下心儀學校的官微,不管線下線上都是一個了解學校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