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往事:譚詠麟張國榮鄧麗君張學友王菲……巨星搖籃寶麗金「淪陷」二十年 | 苗欣宇

2021-02-22 騷客文藝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每年這個時候,網絡上都會爆出新一季《歌手》首發不靠譜名單。今年的名單中,出現了陳慧嫻的名字。

上一次能提起我一點興趣的陳慧嫻新聞,還是2013年4月:環球唱片宣布重啟「寶麗金」廠牌,籤下的001號合約就是陳慧嫻。

在那之前兩年,我曾和前女友坐在鳥巢裡看滾石三十周年演唱會,萬千感慨:要是寶麗金活著,多好!

寶麗金是誰?前女友問。

寶麗金恢復廠牌時,我很想告訴她。可通訊錄裡只有她的名字,電話那邊早就換了陌生人。

等了5年,也沒聽陳慧嫻唱什麼。

等了5年,寶麗金也沒啥動靜。

如今我孩子都會唱歌了,寶麗金,只能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青春夢,就像前女友根本不知道曾經有家唱片公司叫寶麗金一樣,它曾經刻畫了一代人的青春,又在另一代人的青春裡毫無記憶。

歲月慢慢地變遷,再也回不去從前,早該明了這一切,渺渺走遠。

我的心,我的心,等你的心已經疲倦,忘記你的美,忘記你的臉,忘記你的改變。

——《青春夢》·譚詠麟·1994·寶麗金出品

20年前的這個時候,寶麗金「淪陷」,被一家叫「環球」的唱片公司收購了。

寶麗金的控股公司是飛利浦集團,飛利浦認為數位音樂早晚要取代傳統唱片,還不如及早脫手、賣個好價錢,作價106億美元將寶麗金賣給了西格拉姆(Seagram)公司。飛利浦這筆買賣是划算的,6年後,華納唱片被收購,價錢幾乎是揮淚大甩賣,便宜到了38億美元。

有精明的,就有犯傻的。西格拉姆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釀酒公司,進軍娛樂業明顯就是投資方向失誤,花106億美元更是冤大頭。

這個冤大頭怎麼會一頭扎到娛樂業裡去呢?

說起這段歷史,可就複雜了,要說到「環球電影公司」。

「環球」是個老牌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上世紀50年代,美國音樂公司(MCA)和環球電影公司合作越來越多,後來,乾脆在1962年合併,成立了新的公司,叫做「MCA環球」。

上世紀80年代後,日本經濟虛假繁榮,大筆的錢沒地方花。1991年,又一個冤大頭一腦袋扎了進來,松下電器,以61億美元買下了「MCA環球」。沒幾年,日本的泡沫經濟崩盤,松下賠錢把「MCA環球」甩給了西格拉姆公司。

西格拉姆公司以為撿了個大便宜,竟然異想天開地要打造媒體帝國,幾年裡連續收購了幾家娛樂企業,其中就包括106億美元收購寶麗金。

這一串操作,就是一個冤大頭接了另一個冤大頭的盤。

很快,西格拉姆宣布將「寶麗金」和「MCA環球」合併,成立新的唱片公司,名字就叫「環球唱片公司」。

西格拉姆太不了解「寶麗金」的品牌價值,更不了解它在樂壇的影響力和在歌迷心中的地位,把寶麗金廠牌弄沒了。這就好像當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卻不用IBM的標,滿大街都是聯想的醜陋標誌,就不考慮考慮IBM死忠粉的感受?我就買了個假康柏的標把它遮住了。

西格拉姆這種外行公司當然經營不下去,沒多久,又將環球唱片公司賣給了法國的跨國集團維旺迪,它就是現在環球的東家。


無論是環球還是寶麗金,都是國際大品牌唱片公司,產品線非常大,旗下廠牌很多,股份更是複雜。對我們歌迷來說,掛在口頭常說的「寶麗金」,專指經營流行音樂的「寶麗金(香港)」和「寶麗金(臺灣)」。

「寶麗金(香港)」的前身要追溯起來,就要說到香港本地的Diamond唱片公司,即鑽石唱片,它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由葡萄牙商人在香港成立的,早期業務是為香港代理海外唱片,後來也進入製作領域。

當時香港還有一家唱片公司,就是「百代」。它是從上海遷過來的,即使是不熟悉早期百代的歌迷大概也能猜到,香港百代實際上延續了大上海的國語時代曲風格,出版的唱片中傳統民族元素比較多。相反,鑽石唱片有代理海外唱片的背景,產品口味比較洋化,要麼是英文歌翻唱,要麼是英文歌填中文詞。

從這個意義上說,百代延續了傳統,鑽石觸摸了未來,兩者相結合就形成了「港式流行曲」。

那麼,鑽石唱片是怎麼變成寶麗金的呢?

1970年,國際資本進入香港唱片市場,德國的寶麗多唱片收購了鑽石唱片,這樣,香港唱片市場出現了「寶麗多(Polydor)」廠牌。

寶麗多LOGO

德國寶麗多的身世也很複雜,它最早要追溯到1898年的「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其創始人就是著名的埃米爾·貝林納,圓盤唱片的發明者和留聲機的專利持有人。說起來有意思,他早在英國就創建了一個「英國留聲機公司」,據說這家公司就是百代的前身,這麼算的話,百代和寶麗金還有點血緣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德意志留聲機公司有英國股份,德國政府便把它給沒收了,戰後,德意志留聲機公司設立了寶麗多(Polydor)商標。但在納粹德國時期,大量音樂家或出走、或被禁演,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實際沒什麼生意可做,1937年宣告破產。1941年,德國西門子接盤,保留了它著名的商標寶麗多(Polydor)。

1972年,西門子和飛利浦合作。西門子持有寶麗多(Polydor)廠牌,飛利浦手下有「Phonogram」廠牌,合作之後便創造了一個新的廠牌:Polygram,中文名稱:寶麗金。

寶麗金LOGO

1970年寶麗多收購了鑽石,1972年寶麗多又經重組變成了寶麗金,由此,鑽石唱片就變成了寶麗金(香港)。

從1972年到1998年,寶麗金(香港)和它的子公司(如正東、新藝寶),給流行樂壇貢獻了大量經典金曲;除了林子祥、陳百強、郭富城、林憶蓮、葉蒨文等少數幾人,香港流行音樂鼎盛時期的大部分歌手都和它有關:

上世紀70年代:溫拿樂隊、關正杰、區瑞強、泰迪羅賓、陳麗斯、景黛音、陳秋霞、關菊英;

上世紀80年代:蔡國權、鍾鎮濤、彭健新、李克勤、黃凱芹、達明一派、草蜢、Beyond、陳美玲、雷安娜、蔣麗萍、露雲娜、鄺美雲、陳慧嫻、關淑怡;

上世紀90年代:劉德華(寶藝星時期)、黎明、蘇永康、許志安、鄭中基、軟硬天師、周慧敏、劉小慧、湯寶如、黎瑞恩、王馨平、李慧敏、陳潔儀、李樂詩。

以上名單少了以下幾個人,因為,我們有必要把他們單獨列出來: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鄧麗君、徐小鳳、王菲。就連梅豔芳2002年的最後一張專輯《With》,也是在正東唱片發行的,好歹和寶麗金扯上了點關係。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許冠傑。他的蓮花樂隊1967年就在鑽石出過唱片,1971年他又以個人身份與寶麗多籤約,並在1972年轉入寶麗金。所以,許冠傑大概是唯一一個經歷過鑽石、寶麗多、寶麗金三個時代的歌手。2004年之後許冠傑復出,籤約了百代唱片。這樣,就不會出現從鑽石到環球的全滿貫歌手了。

如果我們把眼界再放寬些,會發現真有一個人是經歷過鑽石、寶麗多、寶麗金、環球四個時代見證者,他就是鄭東漢。

鄭東漢(右三)在寶麗金時期與譚詠麟、張學友的合影

「泰迪羅賓和花花公子」樂隊,有人說它是香港第一支華人樂隊,未知真假,但這並不影響它是香港流行音樂史上第一支成功的樂隊:1965年,它與鑽石唱片籤約,其成員有泰迪羅賓、關偉、關維麟,以及鄭東漢。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

此後,鄭東漢轉入幕後,在鑽石唱片做錄音師,24歲時做了寶麗金(香港)總經理,後來做到寶麗金遠東區華人總裁,直到環球時代的泛亞太區主席,鄭東漢一人幾乎就等於寶麗金(香港)的歷史。

1998年,就在寶麗金被收購前夜,鄭東漢說:香港唱片業到了25年來最差的階段。

寶麗金(香港)的掌門人說出這種話,是寶麗金「淪陷」的最佳註腳。

但內行如鄭東漢,也無法阻擋寶麗金的頹勢。換句話說,寶麗金「淪陷」,又是誰的註腳呢?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分會的數據:

1995年香港唱片(單指音樂光碟)年產1700萬張,零售值18.53億港元;

1996年發生分化,產量升至1800萬張,零售值不升反降,為16.91億港元;

1997年量價齊跌,產量突然下降到1500萬張,零售值下降到13.53億港元;

1998年,幾乎是斷崖式下滑,唱片產量1000萬張,零售值9.16億港元。

對比1998年的唱片零售值,和1995年相比,已經腰斬了。

而這組數字中,還存在著一個隱藏數據:零售值÷年產量=零售單價。

1995年,平均零售單價100港元以上;1998年,91.6港元。

假設1998年的產量依然維持1995年1700萬張的水平,按1998年的零售單價,那麼,1998年的零售值應該有15.57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維持產量不變,香港唱片業1998年比1995年少賺3個億。

平均一年一個億的下滑。

這道數學題的內在含義是:香港唱片業繼續造貨的話,利潤會越來越低。

只好不造貨,1998年總產只有1000萬張,不奇怪。

為什麼?

盜版。

從1982年CD誕生,到1991年7月香港正式停產黑膠唱片為止,香港市場上是CD與黑膠並存的。

黑膠的盜版比較難,建個生產線就不少錢,盜版商想回本兒,只能壓縮碟片成本,要麼把唱片做得更薄,要麼在材質上以次充好。薄的唱片容易變形,材質不好的雜音跟下雹子似的,再加上生產工藝不過關,唱片難免有劃痕,這樣的唱片是沒法聽的。有經驗的歌迷用手一掂,就能分辨出正版和盜版。用黑膠發燒友們的話說,復刻版都沒人要,盜版賣給誰去?

在黑膠時代,盜版商無利可圖。但黑膠停產、CD技術越來越成熟後,盜版可真就沒有什麼門檻了。有一項統計說,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也就是黑膠沒停產的時期,盜版唱片在香港市場上不足1%,而到了CD時代的1999年,盜版唱片佔了市場的60%。

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的《全球唱片業信息報告》,華語流行音樂的傳統CD銷售額從2003年的1.6億美元跌至當下的幾百萬美元,縮水逾85%。可以說,數碼技術挖了個超級豪華的墳墓,它開啟了唱片工業最後的輝煌,也必定會終結唱片工業的生命。

香港唱片業的衰退,只是全球唱片工業整體衰落的一個縮影,誰也逃不掉這個命運,哪怕是雄霸一時的寶麗金。

鄭東漢的話,是寶麗金淪陷的註腳。

寶麗金淪陷,是時代的註腳。

因此,當滾石的段鍾潭在金曲獎頒獎禮上打出「老兵不死」的橫幅、收穫一片掌聲時,抱歉,我只看到了老兵的悲涼。

就在寶麗金被環球收購的當年,香港五大外資唱片公司通過國際唱片協會(IFPI)發出警告:如果盜版問題不解決,我們把設在香港的亞洲總部撤走。

扯淡去吧,這在今天只能是個段子。

唱片公司有的只是態度,能做的事兒就是呼籲、譴責,抓盜版,它們哪兒有那個能力。再說,離開了香港去哪兒呢?香港盜版佔市場總量60%,臺灣盜版80%,內地?95%,幾乎就是盜版的天下,唱片公司是搬到臺北還是北京、上海?

唱片公司的警告聲明,純粹就是自娛自樂,盜版商不在乎,消費者更不在乎,唱片公司想要維持下去,歸根結底還得自己想辦法。

新人是推不出來了,市場不買帳,1997年真就有新人的專輯銷量不足1000張的慘案,還不是個案。看來還得老將出馬,趁著以前的「金曲」還有歌迷基礎,多出點兒精選集、把老客戶維護住就謝天謝地了。

香港唱片公司採取的行動,究竟能挽留多少老一代歌迷,無法判定,但從文化推廣交流的角度來說,它卻搞出了意外收穫——1996~1998年,寶麗金和華納兩大唱片公司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經典專輯和精選集,內地引進後,新一代歌迷聽到了十幾、二十年前的香港流行歌曲。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內地歌迷,應該還能說出來它們的標籤:「寶麗金88極品音色系列」「華納超極品音色系列」。

陳慧嫻 (寶麗金88 極品音色系列)

BEYOND 華納超極品音色系列

「寶麗金88極品音色系列」是寶麗金(香港)將旗下歌手的經典專輯送到日本天龍公司重新編碼錄製而成的。有資料說,這是由日本天龍公司的首席錄音總監保阪弘幸採用「Denon Mastersonic 20 bit」數碼系列重新編制,音場透明度及層次感大大增強。

「寶麗金88極品音色系列」的第一張專輯,就是陳慧嫻。

只不過,她的歌現在聽起來更像是寶麗金的悼詞,作詞者簡寧,曾任寶麗金中文部經理,就讓寶麗金自己的人結束這篇文章吧:

又見雪飄過,飄於傷心記憶中,

讓我再想你,卻掀起我心痛,

早經分了手,為何熱愛尚情重。

原來是那麼深愛你,此際伴著我追憶的心痛。

——《飄雪》·陳慧嫻·1992·寶麗金出品

-  推薦閱讀  -

樂壇往事:第四位天王,為什麼是郭富城? | 苗欣宇

老鄉別走,你離成為名人只差兩個跌停了 | 苗欣宇

玩樂隊、娶超模、搞世襲,日本佛教是怎麼一步步跑偏的? | 苗欣宇

值班主編 | 董嘯   值班編輯 | 小窗

這是第 520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與有趣的靈魂相遇#《soul客文藝:易見》為「騷客文藝」MOOK系列的第二輯,由華文天下圖書出版上市。每個人都曾經如此頹喪,每個人卻都在奮力一躍。世界並非冷若冰霜,還有溫暖在暗暗滋長。如同斷了電的夜晚,有人也會點著蠟燭找到你,微光搖曳下,莽莽餘生裡,你們是那一段的同行者。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噹噹連結。 

相關焦點

  • 致敬樂壇經典,寶麗金50周年紀念黑膠發行
    作為華語樂壇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廠牌之一寶麗金今年邁入50周年環球音樂與戰略合作夥伴嘿喲音樂再度聯手首次內地發行6張寶麗金精選經典黑膠唱片包括華語樂壇巨星張學友、譚詠麟、鄧麗君、陳慧嫻的暢銷作品提及20世紀流行音樂
  • 1999年,譚詠麟與張國榮的世紀合唱,以及《有個人》
    這個山頭,就是前香港「寶麗金唱片」的老行尊——譚詠麟譚校長。而說譚詠麟是香港「寶麗金」的老行尊,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雖然譚詠麟並非是最早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的歌手,但迄今為止,他卻是唯一一位在香港「寶麗金唱片」出版所有個人專輯的歌手。直到1999年,譚詠麟依然活躍歌壇,但「寶麗金唱片」這個廠牌,卻沒了。
  • 環球音樂*嘿喲音樂攜手發行寶麗金50周年紀念黑膠
    當年最負盛名的寶麗金唱片,將流行樂壇天王巨星包括張學友、徐小鳳、譚詠麟、黎明、張國榮、鄧麗君、王菲、黃凱芹、李克勤、邰正宵、陳慧嫻、陳曉東、許冠傑、關正杰、溫拿、區瑞強、湯寶如及王馨平等等網羅旗下,打造不少華語樂壇經典之作,創下不少華語樂壇唱片銷量傳奇。
  • 寶麗金50周年紀念黑膠發行-新快網-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報紙今晚看...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當提及20世紀流行音樂,「寶麗金」在唱片上那個紅色的LOGO是抹不去的印記,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見證了樂壇無數光輝。當年最負盛名的寶麗金唱片,將流行樂壇巨星包括張學友、徐小鳳、譚詠麟、黎明、張國榮、鄧麗君、王菲 、陳慧嫻、許冠傑、湯寶如及王馨平等網羅旗下,打造了眾多華語樂壇經典之作,創下了不少華語樂壇唱片銷量傳奇。今年,寶麗金邁入50周年,在特殊的「半世紀」紀念之際,環球音樂與戰略合作夥伴嘿喲音樂再度聯手,首次在內地正版發行6張寶麗金精選經典黑膠唱片,包括華語樂壇巨星張學友、譚詠麟、鄧麗君、陳慧嫻的暢銷作品。
  • 寶麗金50周年,網友卻以為是哪個娛樂場所
    20年星光令人難以忽視,譚詠麟、張國榮、陳慧嫻、王菲、Beyond、草蜢等紅遍兩岸三地的港樂巨星都是寶麗金旗下藝人。 單論造星和吸星能力,寶麗金堪稱樂壇TVB,與電視城各穩坐影和音兩大娛樂寶座。 80年代從日本傳入香港的偶像風潮正起,寶麗金有心打造新一代巨星,譚詠麟成為旗幟。
  • 寶麗金50周年,網友卻以為是哪個娛樂場所
    20年星光令人難以忽視,譚詠麟、張國榮、陳慧嫻、王菲、Beyond、草蜢等紅遍兩岸三地的港樂巨星都是寶麗金旗下藝人。單論造星和吸星能力,寶麗金堪稱樂壇TVB,與電視城各穩坐影和音兩大娛樂寶座。80年代從日本傳入香港的偶像風潮正起,寶麗金有心打造新一代巨星,譚詠麟成為旗幟。
  • 寶麗金唱片成立50年了,歌手大爆當年「搶歌」內幕 譚詠麟湯寶如爭...
    鍾鎮濤被「逼」成創作歌手20世紀70年代成立的香港寶麗金見證了香港樂壇的成長,全盛時期一度網羅許冠傑、譚詠麟、鍾鎮濤、張學友、湯寶如等大牌歌星。1999年,寶麗金被環球唱片收購;2013年,環球唱片重開寶麗金廠牌,這塊港樂金字招牌得以重新與觀眾見面。譚詠麟與寶麗金有著不解之緣。
  • 巨星雲集,金曲薈萃,追憶那段「寶麗金」的流金歲月
    另外,張國榮在70年代末也籤約過寶麗金,出過英文專輯與粵語專輯,但當時並沒有在歌壇闖出名聲。80年代80年代的香港樂壇開始步入盛世,寶麗金旗下的巨星也多了。首先是譚詠麟,憑藉《愛的根源》、《霧之戀》等暢銷專輯一舉奠定了天皇巨星的地位,幾乎是一家獨大的存在,直到1984年起張國榮的崛起。那時張國榮已經離開寶麗金,加盟了華星唱片,他們算是各為其主。
  • 寶麗金50周年,華語巨星珍藏版黑膠/畫膠LP限量發行
    寶麗金「半世紀」紀念之際 【寶麗金50周年-6張精選華語巨星暢銷作】 內地首次正版限量發行
  • 寶麗金唱片公司,見證了香港樂壇50年的興衰史
    如果不提的話,不知道還有多少朋友記得,今年是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成立50周年?這家擁有過四大天王其三的唱片公司,鼎盛時期猛將如云:鄧麗君、許冠傑、徐小鳳、譚詠麟、張國榮、達明一派、陳慧嫻、草蜢……毫不誇張地說,港樂史,約等於寶麗金公司史。
  • 回味寶麗金:不可一世香港歌星製造機!
    作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級音樂品牌,寶麗金不僅是香港巨星的搖籃,也是港臺流行音樂的偉大鍛造手。這個廠牌已經在世界樂壇消失了將近 20 年,但它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流行音樂影響,卻十足影響了好幾代人。寶麗金是一間盛產「神話」的唱片公司,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李克勤、黎明、鄧麗君、陳慧嫻、徐小鳳、beyond等樂壇大碗都從這裡走出,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兩代歌神,也與這間唱片公司有極深的淵源,它見證了港臺歌壇的輝煌與式微。
  • 他是粵語流行歌壇之父,張國榮譚詠麟在他面前都不算巨星
    提到香港樂壇的殿堂級歌手,有那麼幾個人肯定是無法忽視的,那就是「三王一後」的四個人,他們分別是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和梅豔芳。這四個人可以說是8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中站在最高峰的人。譚詠麟算是紅的最早的,在70年代他的溫拿樂隊就已經紅遍香港,並在88年榮獲了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 寶麗金復活,當年歌手今何在?
    雖然發布會之後,香港媒體把焦點對準「昔日情侶」王馨平和鄭嘉穎,但也讓人恍惚,除卻當下依舊活躍的譚詠麟、張學友、李克勤,當年的「寶記四小花」(湯寶如、王馨平、劉小慧、黎瑞恩),當年風度翩翩的何家勁、黃凱芹、鄭中基、鄭嘉穎、陳曉東,還有參加《我為歌狂》再度被記起的麥子傑(1994年籤約寶麗金),他們如今都在忙什麼,他們都會回來嗎?
  • 嘿喲音樂獨家發行寶麗金50周年紀念黑膠專輯,再現華語樂壇輝煌時刻
    自2016年起,環球音樂與嘿喲音樂強強聯手達成戰略合作,攜手全方位推動中國黑膠音樂文化。本次6張精選經典黑膠專輯發行,包括華語樂壇巨星張學友、譚詠麟、鄧麗君、陳慧嫻暢銷作品,其中4張為珍藏版畫膠,以此紀念寶麗金50周年,極具收藏價值。
  • 寶麗金璀璨盛世50周年!
    50年裡寶麗金締造了無數粵語流行曲,創造了風靡全球華人的輝煌歷史,培養出多位舉足輕重的巨星,包括第一代「歌神」許冠傑、「樂壇校長」譚詠麟及另一位「歌神」張學友,還有鄧麗君、徐小鳳、溫拿、關正杰、陳慧嫻、黎明等,首首膾炙人口的金曲,伴隨大家走過半世紀!
  • 香港樂壇40年興衰往事
    陳百強和張國榮都是通過唱歌比賽出道,拿到名次後,順理成章地拿到唱片合約並發行唱片。歌唱比賽是香港樂壇歷年來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之後的梅豔芳,張學友,陳奕迅等眾多巨星都是出身歌唱比賽。陳百強歌唱生涯的開端很順利,1979年籤約百代後,發行首張專輯《眼淚為你流》後就一炮而紅,再加上他俊朗的外表和時尚的穿著,成為了眾多少男少女的偶像。
  • 許冠傑、張國榮、黃家駒、張學友、陳奕迅的最強項都比不過譚詠麟
    雖然80年是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的時期,但其實譚詠麟是張國榮的「前輩」,可以說他當時單挑整個香港樂壇,與他正面交集所有的香港殿堂級的歌手都不是他的對手(後面會說到他的三個重要對手)。
  • 張國榮抗衡譚詠麟,陳百強錯過最佳時機,但在他面前沒有誰是巨星
    校長50年的演藝生涯,閱人無數,真正能在歌壇上與他匹敵的人,可謂寥寥。但有三位殿堂歌手的存在,為譚詠麟所忌憚。前面兩位,都是在80年代,與他爭霸歌壇的超級巨星,最後一位的存在,則是他永遠都無法逾越的豐碑。
  • 盤點20世紀香港樂壇十大金曲:鄧麗君太經典,劉德華張國榮齊上榜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和張學友以及80年代香港樂壇的兩大天王譚詠麟和張國榮各自都有1首歌曲入選,《月亮代表我的心》 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無愧是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孫儀作詞,翁清溪作曲,1973年歌手陳芬蘭首唱,經鄧麗君重新演繹後火遍兩岸三地,成為華語世界傳唱度最高的歌曲。
  • 香港樂壇的歌神是誰,譚詠麟最為接近,陳奕迅是歌神的接班人!
    香港樂壇出現過很多被網友稱「歌神」的藝人,其中以許冠傑和張學友為代表人物。雖然這些年陳奕迅也被很多網友稱作是新一代的「歌神」但是如果和許冠傑和張學友相比的話還是要差那麼一點點。許冠傑是香港樂壇最早的一位歌神,他也是推動了香港的流行音樂,許冠傑在香港樂壇的地位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就連張學友看到他也不敢說自己是「歌神」。張學友作為第二代「歌神」的代表,他的作品曾經連續八年都獲得了香港唱片銷量榜的冠軍,而且還多次獲得了樂壇中的金氏世界紀錄,在90年代的時候張學友也是站在了香港樂壇的最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