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伊土人|文
在1995年1月30日,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播出,由趙麗蓉、鞏漢林、孟薇等表演的小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小品的故事是趙麗蓉來到一家給她包裝的公司,公司為了博眼球,過度包裝趙麗蓉,讓評戲的MTV變得不倫不類,最後趙麗蓉一怒之下,拒絕了這個公司。
對於金錢的誘惑,還有名利,她有著自己最基本的底線,就是本質。不能再怎麼包裝,都不能失去事物的本質。
當時小品《如此包裝》所反映的就是那個時期,改革開放後,年輕一代全盤西化,否認老前輩們所有的傳統,認為這些都是守舊,老古板。
這種新與舊,現代與傳統的碰撞,讓兩個人撞出了笑料,也帶給當時的人們一些深度的思考,這樣失去事物本質的包裝,真的重要麼?真的對麼?
《如此包裝》這個小品,已經過去25年了,趙麗蓉藝術家已經永遠存在人們的記憶裡了,但當下,包裝卻越來越嚴重。
在當下包裝盛行的年代,人們根本早已經失去了對事物本質的追求,至少沒有那麼重要。大家似乎只在乎表面。
小品傳達了過度包裝,會讓真正好的東西失去原有的品質與魅力。但人們卻總是盯著外表的浮華,不在乎事物的本質是好是壞。
沒有人認真思考,包裝的重要性為什麼大於事物的本質,從一開始只是一味去追逐西式的風格,再追求西式的奢華。
再逐漸人也開始變了,當我們選擇朋友,伴侶,合作夥伴,都是在挑對方對自己的「包裝」。那些把自己「包裝」的越是高大上的,越能引起人們的尊重。
幾乎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大家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甚至有人在推崇這種包裝文化,讓人類從骨子裡變得虛偽。
沒有人在意你原本是什麼樣子的,大家只在意包裝過後的你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真的好麼?
為什麼所有人都活著這麼累?卻不敢於向自我反抗,甘願沉淪在這樣的漩渦裡。
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願意把真實的自己攤開,大家都習慣了偽裝,包裝自己雖然能讓自己得到周圍人的尊重,但越是這樣,自己的內心越是卑微。
因為,我們可以欺騙所有人,唯一欺騙不了的就是自己。
到底是誰?誰可以勇敢地撕掉自己的偽裝?
電視劇裡被演爛的情節,就是男女兩個主角,互相都在包裝自己。
極力在對方面前表現成對方喜歡的人,這樣的人只是自己認為的。
彼此根本不知道對方真實的是什麼樣子的,卻依然強撐著愛對方。
最終,彼此只是欺騙自己而已,認為最適合的人,在一起時卻不自然放鬆。
真正相愛的人,是不會過度「包裝」自己的,因為對方愛的就是最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偽裝習慣了,就以為自己真實就是這樣的,當被現實打臉時,
往往最痛的不是被打臉,而是意識到自己原來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
在這追求過度包裝的年代,每個人都想著去包裝自己,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的高大上。
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尊重自己,贏得了別人,卻輸了自己,何必呢?
奢華的包裝,看起來十分的高檔,確實能讓產品很有檔次的感覺。但過度追求這些,誰還在事物的本質上努力,去下功夫。
我們在擁有一件東西時,並不是只貪圖它的包裝,而是因為需要這件事物,才去想要擁有它。
只有真實的事物本質,才能真正滿足我們的需求,那些外表的華麗,只能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罷了。
從小我們就知道買櫝還珠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把真正最有價值的東西捨棄了,卻留下了表面看上去很浮華的東西。這個人很傻,所以我們笑他傻。
但事實上,很多人每天都在做著買櫝還珠的事情,我們太在意外表的包裝了,以至於我們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凡是豪華的包裝,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很有價值的東西。看東西看多了,自然看人的時候,也會是這種情況。
只有穿著一身高檔的名牌,就覺得這個人有素質,有品味,有內涵等等,太完美了。反而那些真正樸素,有內涵的人卻被人看不起。
有些事物,甘願冒著被世人輕視的風險,他們還是拿出自己的勇氣,撕掉包裝,讓本質回歸,讓品質盡現於人眼前。
在當前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背景下,它的新品把「櫝」去掉,直接以「珠」的方式展現出來。這就光良的勇氣。
這個品牌的白酒,全部採取糧食基酒,並在瓶身和裝外箱上,標註的一清二白,讓消費者看得放心,喝的明白。
與市場上流通的光瓶酒略顯「閃爍其詞」不同,光良酒不再依靠包裝來提升自己的品質,而是把真正的品質展現出來。
光良是以數據化和去包裝化切入自用酒市場的消費升級品牌,區別於傳統白酒品牌的厚重文化感。這個去包裝行為與25年前小品《如此包裝》傳達的理念正好呼應。
25年了,該有一個品牌帶領人們真正的思考,事物的本質不是包裝才會擁有高價值的。
上市不到3個月(截止2019春季糖酒會),銷量就突破100萬瓶。截止2019上半年,全國十餘省,200多家經銷商,每月出貨量穩定在50萬瓶以上。(僅線下)
由此看出,它獲得了許多大眾的認可,目前,光良年銷量已突破兩千萬瓶,招商300餘家迅速實現全國化,終端店鋪30餘萬家,主要為副食店及一線零售店等。
當一切事物回歸本質後,人們不再追求包裝帶來外表的浮華,人們只關注一切本質之後,所有人都會無比的快樂與輕鬆。
喊了25年的過度包裝,當下我們還仍須一起努力,讓事物回歸本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