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馬雲又火了。
主演電影《功守道》,與王菲合唱主題曲《風清揚》。雙十一來臨之際,馬雲又開始刷屏。
應該說,馬雲一直很火。
他把自己打造成了超級IP。馬雲,其實是阿里的「一號公關」。
阿里很成功。反過來讓馬雲的一言一行都顯得更有說服力。
有人熱衷聽馬雲的演講,熱衷看馬雲的語錄。
之前也有讀者,在給我的留言中,希望用馬雲的經歷,為自己打打雞血。
但對栩先生的讀者,我卻想說一句:少聽聽馬雲說的話。
原因很簡單:馬雲實在「太能講了」。
「太能講了」,有兩層意思。
第一, 馬雲是個演說家。你很難判斷他有些時候是不是在「忽悠」。
我不否認,作為一個企業家,馬雲在談企業發展和未來趨勢的時候,確實有很多真知灼見。但還有很多時候,他的話,卻讓人很難判斷其價值。
比如,馬雲今年就說了:房子可能是8年後最便宜的東西。能信嗎?
我不知道馬雲對房地產到底有沒有做過深度思考。但我的看法是,任何普通人,都別參考馬雲說的這類話來做決策。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曾經提到過馬雲早年找雷軍融資的故事。
當年馬雲獲得的評價是這樣的:
「這人獐頭鼠目的,滿嘴跑火車,是不是做過傳銷?」
「說的項目這麼大,怎麼看都覺得是騙子。」
雷軍表示:我當然拒了。我又不傻……
很有意思的是,後來,馬雲見到了孫正義。據說只談了五六分鐘,孫正義就決定對阿里投資數千萬美元。
非常傳奇。
但這並不說明孫正義的眼光就比雷軍好。事實上,孫正義的投資生涯,有不少的失敗案例。
別信神話。其實誰都沒那個能力,在極短時間內判斷一個複雜項目是不是真的靠譜。
關鍵是:馬雲項目的金額可能遠少於雷軍和孫正義當時計劃對外投資資金的百分之一。雷軍不信馬雲,錯失了機會很正常。而孫正義,即使投失敗了,一分錢都拿不回來,也不會傷筋動骨。
而很多普通人的抗風險能力很弱。
當馬雲話裡的一些觀點——對房價的判斷、對工作的選擇等——可能與你的人生重要決策有關係時,別盲從他。多去找資料,自己分析判斷。
第二, 馬雲興趣很廣泛。他的很多話,咱們沒必要關注。
首先,馬雲也有很多知識盲點。
例如,馬雲當年去拜訪「氣功大師」王林,欣賞王林「神奇」的「空盆來蛇」表演。被網友質疑後,馬雲這樣為自己解釋:「對未知的探索,欣賞和好奇是我的愛好」。
其實,即使我這種文科生,也知道這種「神奇」表演純屬扯淡,談不上有什麼值得探索和好奇的。
但馬雲的這種表現,也很正常。任何人都有知識盲點。想想你身邊的人,別管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還是年輕的妹子小夥子,能在生活中始終相信理性的又有多少?
其次,退一步說,在這個例子中,即使馬雲是對的,他的「好奇」是想去發現表演中的操作秘密,這事兒也不值得關注。
因為,馬雲講的這類話,是閒話。當成娛樂新聞,掃過一眼也就夠了。
02.
不過,無論你對馬雲有沒有興趣,我倒是有另一個建議:可以多看看阿里正在做的事。
不是為了看熱鬧,不是隨人說短長。
理由也很簡單:了解了解網際網路對我們可能的影響。
網際網路確實正在帶來巨大改變。
而在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裡,阿里和騰訊已經「兩」騎絕塵。其中,阿里又以擅長戰略著稱,布局深遠。
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這個巨人的身影,其實都挺值得你關注的。
就說雙十一吧。
在前方衝鋒陷陣的是天貓淘寶。它們給零售業帶來的大變革不必多說。
在邊路助攻的有支付寶。它背後的螞蟻金服,早就是金融科技巨頭。
在中場保障的有菜鳥物流。負責大後方技術支撐的,還有阿里雲。
還有更多的子公司,它們都在極速地攪動著自己進入的行業。而且受影響的,遠不止商業領域。政務服務、交通治理、公共安全……阿里的觸角在全面展開。
說回開頭的電影《功守道》和歌曲《風清揚》。
聰明的你肯定不會以為,這只是馬雲在滿足自己的愛好。
電影《功守道》的背後,是成績不盡如人意的阿里影業。
歌曲《風清揚》的背後,則是被騰訊和網易甩在後面,拼命追趕的蝦米音樂。
它們非常期待,一個超級爆款的出現。
好了,話不多說。
我的本意,並不是想評價馬雲或阿里。我沒有這個能力和興趣。
我想說的是:與其整天關注馬雲的言行(其實很多是八卦);不如抽空看看阿里的發展。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一件很有意思,經常發生的事情是:
別人認為我們的娛樂是生意;我們卻以為人家的生意是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