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健和「水餃皇后」
各位小可愛們對「灣仔碼頭」這品牌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它就是香港知名品牌「灣仔碼頭水餃」。
那麼這品牌的創始人大家又知道是誰嗎?她就是香港的一位創業傳奇人物,令牛叔敬佩的一位職業女性,已逝世的「臧健和」女士。
大家都知道灣仔碼頭,
那麼又知不知道創始人背後的故事呢?
今天就讓牛叔給大家講講。
生平的臧健和
臧健和女士於1945年出生在故鄉山東省日照市,2019年2月8日去世,享年73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也就是「灣仔碼頭」速凍食品品牌的創始人。
年輕的臧健和因家境貧窮而輟學,並做了護士,20歲的她在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泰籍的華僑醫生,並在同一年結婚,之後還生了兩個女兒。
離開家鄉後,一切與所想的不同
到了1974年時,丈夫說要回泰國繼承遺產,只能先讓三母女留在家鄉,也承諾會來接她們三母女,但過了幾年之後她這位丈夫卻杳無音信。
在1977年,臧健和決定去找他這位丈夫,辭退了護士的工作,並告別了在家鄉的母親,還帶著兩個不到十歲的女兒離開了家鄉,抱著美好的希望去找她的丈夫。
想不到到了泰國,臧健和就打破了她前往泰國之前所設想的美好,重男輕女的婆婆讓丈夫再娶妻生子。
由於臧健和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嚴,令她無法接受一夫多妻的現實,她只能捨去這位丈夫,並帶著兩個女兒離開。
之後的離開改變了「臧健和」的命運
之後的離開,母女三人輾轉到了香港,並租住在一間僅4平方米、沒有窗戶的小屋裡。
可說生活艱苦,母女三人的生活責任都壓在臧健和身上,由於初到香港的臧健和不會廣東話,使生存都成了問題,但為了養家活口,臧健和還是頂下去,因為三母女的命運都壓在她身上。
為了養家餬口,她找了很多份工作。白天要刷盤子、當清潔員,夜晚就做夜間護士等工作。
每天的休息時間只有3個小時,有工作時,母女三人還以為能過上好生活,但想不到好景不長,臧健和在刷盤子時被撞傷了腰,同時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之後再也無法找到工作。
於是社會福利有關部門都建議她享受 「公援金」。但當時的臧健和拒絕了這種建議,因為從母親的教育認為:「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
如果拿「公援金」的話,會使她自己失去鬥志,同時這樣也影響到孩子。
臧健和並不擅長做什麼,不過勝在還會包得一手好餃子。於是為了生存,在朋友的建議下,她自製了一輛小木車,以500元小成本創業。
併到灣仔碼頭以木推車擺攤賣起了自己家傳的北方餃子。
剛開始創業時,因為南北口味的差異,臧健和所做的水餃並不那麼好賣,但她很虛心,主動徵求客人的意見和建議。
臧健和以嚴謹和認真的態度做事,一再改良,最終做出了符合大眾口味的水餃。
她認為客人買她的水餃就要讓他們吃得開心、吃得衛生,這樣的話,客人才會再次回來買。也因此,每天都會有不少的回頭客。
不僅在碼頭上賣得好,也賣進了寫字樓、酒店等高檔場所。
憑著努力與堅持
贏得「水餃皇后」的稱號
在1982年,偶然的一次機會改變了她的事業和命運。
有一次表姐把臧健和做的餃子帶給一家日本公司的老闆吃,而那位老闆吃東西非常的挑剔。
想不到日本老闆吃了臧健和做的餃子就非常的讚賞,之後就認定臧健和的水餃會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產品,馬上就決定想跟臧健和合作。
當第一次見面時,日本人提出要參觀她的工廠,但小販一名的臧健和哪裡有工廠呢?
雖然日本人感到很失望,但誰知道第二天,對方還是要約臧健和出來談談。
當時的日本老闆答應提供設備,臧健和只需要提供手藝,但餃子的包裝就需要用日本的商標,臧健和聽到時就馬上拒絕。
因為這樣,朋友們和表姐說她: 「死腦筋、不會變通、一生做小販的命」。但臧健和認為,如果同意日本老闆那邊的要求,那麼當他們學會了我做的餃子,把我的餃子變成他們的餃子怎麼辦?
其實當時的臧健和挺有商業頭腦的,同時也怕萬一對方學會了,就把她踢出局怎麼辦?那她還能做什麼,這樣的話她和孩子們的生活保障就都沒了。
之後,日本人做出了讓步,同意用臧健和的包裝和商標。
臧健和提出在包裝方面同時也要附加通訊地產和聯繫電話,因為如果沒有這些的話,怎樣會能獲取客人的建議和意見呢?
餃子也要根據客人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改良,才會越做越好吃,如果與客人失去了聯繫,怎麼能提高質量和改變口味呢?
日本人聽了之後認為很有道理,並接受了這種要求。當到了談價格時,臧健和第一時間就報出12.5元(港幣)的批發價,這個價格引起眾人大笑。
日本老闆認為這個價格實在太高。當臧健和說出理由時,日本老闆才認為言之有理。臧健和認為她的水餃在碼頭上賣,就可以以簡單的包裝賣,甚至不包裝直接煮拿去賣。
但如果餃子進了日本公司的話,就一定要留下好的印象給顧客、還要改善工藝、改變包裝設計等。
所以要提高成本,提價就是合情合理的事。
之後的成功
就這樣,毫無商業經驗的臧健和在談判中徵服了日本商人,然後她的水餃品牌經過包裝之後在日本的超市上市,並取得很大的成功。
之後的合作,臧健和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工廠,鋪貨的渠道也增加了,在1985年正式在香港設廠。
隨著生意日漸興隆,有人提醒臧姑娘要給水餃取個名字,她就在木頭車「北京水餃」的上面加上「灣仔碼頭」,該品牌正式誕生。因此臧健和得到「水餃皇后」的稱號。
而另一個轉折點在1997年,臧健和將灣仔碼頭七成股份轉售給美國通用磨坊,在內地設廠,將銷售渠道拓寬到內地,成為了極為成功的品牌。
然後生意額越做越大,每年的營業收入高達於15億,之後還開發出不同產品,成功將「灣仔碼頭」發展成為50億的品牌。
在走投無路時,臧健和女士憑著會包水餃這一門手藝白手起家,並逆轉人生,通過嚴謹和認真的做事態度,對產品一再改良,打造出對得起良心的產品。
臧健和女士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卻在奮鬥中總結出生活最質樸的大智慧。
臧健和女士的成功是她在困難來臨時依舊積極樂觀、無論身處何種逆境,始終心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機會來臨時,她竭盡全力去抓住機遇,並逆轉人生。
牛叔認為
當人遇到絕望的時候,上天總會引出一條明路,只要不放棄就會有一絲的希望,正所謂 「天無絕人之路」。
臧健和女士和她的灣仔碼頭所擁有的成功和榮譽並不是一夜得來的,每份的成功背後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與堅持。
是這些人的堅持才讓我們看到並且享受到這樣好的食物,是這些偉人的努力才讓我們了解到這些企業背後承載的意義。
今天,臧健和女士的故事也值得
我們向她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