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員:30年,為什麼是浦東?

2021-02-28 光明日報

時間的巧合總是暗含歷史的深意特殊之年舉辦的進博會剛剛落下帷幕,世界的目光從申城之西移至東邊的浦東,共同見證這個名字裡帶有「新」的地方、這片因改革開放而生既而興的熱土,開始再一次面向未來的進發。

在11月12日於上海舉行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寄望浦東「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總書記講話中有一以貫之對改革開放精神的堅持,一以貫之對「創新」和「人民」信念的堅守,字裡行間無不表達著共產黨人勇立潮頭、迎難而上的胸襟和氣魄。

30年時間,曾經的阡陌農田化身為璀璨新城,這塊佔全國面積1/8000的土地迸發出百倍於自身體量的能量。30年時間,曾經的「一張白紙」早已成為飄揚在長江入海口處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告訴世界中國堅持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也刺激著世界的想像——不止步的創新和不鬆勁兒的改革在中國將所孕育出怎樣的未來?

30年,浦東做對了什麼?為什麼是浦東?人們驚嘆於這裡發展的奇蹟,也從沒有停止過對這些問題的追問。如果說自誕生之日起就背負的國家使命和戰略任務,讓浦東將「站在地球儀旁思考」寫進自己的發展「原始碼」,那麼由此激發而出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則構成這裡勢能不斷升級的驅動力。已經被寫進骨子裡的開放與創新,深刻塑造了這裡的一切,不斷湧入的「新浦東人」以「創新者」的姿態,接續創新的事業與開放的探索,與同樣年輕的新城一同按下「快進鍵」,攜手翻越重重山巒。在中國第二波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中,引領改革者終被改革所成就。

在定格浦東發展的照片中,景深裡不僅有上海的天際線,還有長三角的風景線,還有整個中國不斷向上的發展曲線。世界透過浦東這個窗口,讀到中國「還在『場』上」的信號,讀出中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國人也正是通過浦東這片試驗田,不斷見識技術和制度創新的裂變效應,不斷更新對於發展與治理的理解,不斷上調對於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期待值。

因此,當時間列車行進至具有裡程碑意義的2020年,當聚光燈和麥克風對準浦東,人們所想要探求的絕不僅僅是如何從零開始打造一座現代化新城,絕不僅僅是如何以創新為驅動實現一座現代化城市的突圍和升級,還包括一個大國如何更深融入加速變化中的世界,這條有著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緣何成功。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始終敢闖敢試,始終敞開懷抱擁抱太平洋的浦東,從未讓人失望,這次也同樣。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論斷擲地有聲:「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浦東開發開放的30年乃至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都一再證明,從來沒有什麼天賜的運氣,機遇都是靠大膽探索和艱辛變革不斷積累的結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而立之年的浦東要有大局觀,在更大的歷史進程中謀劃自身發展,乘勢而上,深化改革,繼續做好開路先鋒、當好排頭兵,承擔好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抓住歷史機遇、開啟發展新局,要全力做強創新引擎,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築就改革創新新高地,塑造人民城市新典範。

黃浦江水蜿蜒向前,晝夜不息,連接歷史與未來,等待今人寫下新的故事和榮耀。

相關焦點

  • 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首發
    光明日報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顏維琦、牛夢笛)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10日在上海首發。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出席,共同啟動紀錄片首發活動。
  • 光明日報評論員:加強國際合作 築牢國境防線
    光明日報評論員  在3月1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清醒看到國內外疫情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特別是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
  • 「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活動周末「送課到校」
    周五周六兩天,第二屆「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體驗營活動繼續舉行。12月11日下午,廣州日報廣言團隊「送課到校」,向集體報名參加活動的學生們送上少年評論員系列課程,廣受好評;12日上午,近300名師生來到廣報中心回訪,並現場了解新聞採編流程,開展新聞評論實踐課,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 浦東為什麼牛?_新民眼_新民網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因為相信,所以反覆述說,那30年浦東的過去和現在。除了致敬改革開放,致敬偉大時代,致敬英雄豪傑,更是為了致敬美好未來,是為了讓前人事業在這一代人手中延續,進而超越前人,鑄就新的傳奇。 最近,有一個說法很流行:浦東是「最牛90後」。那麼問題來了,浦東究竟有多牛?浦東為什麼牛?怎麼繼續牛下去? 有多牛?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奔騰不息,一路向前,無數見證者、推動者、實踐者的奮鬥徵程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匯聚成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大江大河。30年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平地而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經濟日報評論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
    經濟日報評論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 2020年10月24日 11:19:17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評論員) 標籤: 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 我和浦東30年|俞國棟:情系世博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融媒體中心4月份刊發《榮威杯「我和浦東30年」徵文大賽啟事》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友們的熱烈響應與踴躍投稿。通過一篇篇文字,我們再次感受到浦東這片熱土上發生的滄桑巨變,觸摸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迸發出的激情和力量!即日起,小布將陸續刊登部分優秀作品。今天我們推出的是《情系世博》,一起來看。
  • 浦東的治癌「高富帥」 創新了「中國方案」 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第一財經:世界上有一些單純的質子醫院,也有重離子醫院,但為什麼質子重離子合在一起的技術,除了德國和日本之外,我們是僅有的第三家,把這兩個技術合在一起難嗎?為什麼會選擇在浦東落地?郭小毛:我們腫瘤的放射治療已經走過了100多年,質子治療的研究也走過了70年,但是重離子的研究只有20多年。
  • 沃爾沃:沃土上放飛自我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2019年,沃爾沃與浦東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將亞洲總部從新加坡遷至上海,藉助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走通了中國離岸貿易第一單,推動了離岸貿易在浦東的先行先試。第一財經:自2002年沃爾沃建築設備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有18年了。當時為什麼選擇了上海浦東?郭騰澤:我想在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明確地知道中國將如何發展,但我們之中有一些人已經來到中國,他們很有遠見。我來中國的時候,我們也在考慮亞洲的一些市場,其中包括印度,也包括當時的亞洲四小龍。
  • 浦東30年的四張面孔
    但要知道,1990年以前,浦東100多萬15歲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中小學裡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同時達標的僅有7所;衛生機構有50多個,沒有一所三甲醫院——對上海人來說,浦東就是鄉下。事實上,「浦東」在90年代之前還只是黃浦江東岸的一個泛指概念,佔上海整體的比重僅為8%。1992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浦東新區,浦東才正式成為一個行政概念。
  • 為什麼浦東大道要修十幾年?
    那張圖大概含義是這樣的:已經十幾年了,浦東大道居然還沒修好?上海人轉發多是表達自己的感慨,這條浦東大道見證了多少人的成長。而外地人則是哈哈哈一笑,萬萬沒想到,修建什麼東西都很快的上海,居然還有一條馬路能夠修十幾年的!而且竟然還沒修完?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浦東速度?
  • 玉溪日報評論員:抓落實一定要講究方法
    玉溪日報評論員:抓落實一定要講究方法 2020-11-04 15: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30年風雨洗禮:在浦東,看見中國
    30年,浦東書寫中國改革開放傳奇,世界一次次在這裡感受中國強勁脈搏。更開放,更創新,更現代,更精細。浦東徵程再啟。如果浦東是一扇窗,一千個人,看見一千個上海,一千種中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樸學謙看到的,是這裡金融業集群,又帶點「娘家」的溫暖。2020年3月,新冠疫情剛剛穩定,這家全球投行之首即在上海中心開業。
  • 30年·浦東故事丨踢正步,步測出第一張浦東地圖
    【導言】今年,我們迎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高聳雲天的「大廈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豔的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30年前,「老開發」從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抽調出來,第一批投身到浦東開發的各項工作中。   浦東,浦東!30年巨變,勇立潮頭!   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30年前,「老開發」從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抽調出來,第一批投身到浦東開發的各項工作中。30年巨變,勇立潮頭!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1996年,部分外資銀行在上海浦東率先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1999年,浦東國際機場建成投運。2002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的磁懸浮列車誕生在上海浦東。
  • 陳運文 挑戰人工智慧皇冠的「張江男」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2015年,陳運文從張江高科旗下的天之驕子孵化器內起步,帶領「張江男天團」創立達而觀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專注於利用語義理解和文本智能處理,創業初期即獲得首輪融資1000萬元。2016年4月,加入浦東軟體園的企業孵化培育平臺,在浦東張江這一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地上不斷耕耘,經過近5年的發展,達觀數據以強大的文本自動化處理能力蜚聲業內外,成為領域內的獨角獸。
  • 光明日報評論員:全國哀悼,為了更好地前行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從上午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慎終追遠,民歸德厚。
  • 央視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播出,開發開放親歷者講述變遷 30年...
    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上海首發。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用他們的故事,還原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輝煌歷程。步步丈量跟不上浦東腳步沈入群90歲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去浦東走一走、看一看。他這個曾經的軍人走正步,一步就是75釐米。1992年,浦東第一張地圖《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圖》誕生,其中的細節就是由他和幾位朋友用數不清的「正步」丈量出來的。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有感 | 劉黎:從浦西小囡變浦東人
    浦東開發開放30年有感 | 劉黎:從浦西小囡變浦東人 2020-11-24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