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女兒,24節氣歌你會背嗎?
她說,會!立刻就給背出來了。
我問女兒,你知道24節氣都什麼意思嗎?
她說知道,是和農業、吃有關吧。
一到節氣當天,朋友圈裡就開始猛刷屏。
基本都是一個套路:祝立冬快樂!祝大暑快樂!祝雨水快樂!
古時候,都很有講究,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過法,相當有儀式感。
到了今天,就剩下了冬至吃餃子、大寒吃餃子、立春吃餃子.。
24節氣儀式感的美食算是被餃子大軍佔領了。
喔喔,忘記了,還有湯圓,南方人逢節氣就吃湯圓。
這兩樣食品,讓24節氣顯得有些乏味了。
即便是24節氣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好像離我們的日常挺遠。
難道24節氣只能作為節氣歌放在教科書裡嗎?
24節氣是我認為標準中式生活。
我的祖輩還記得怎麼過這24節氣。
可是,我早就不知道24節氣的儀式感了。
怎麼能讓24節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讓節氣文化在我家不要斷代呢?
我決定立個Flag,在2019年24節氣做24道美食,讓儀式感「霸屏」。
今天,就在公號裡展示經過我和女兒的討論,綜合了全國各地的節氣美食,並結合我們自己的口味,進行了改良這24道節氣美食菜單。
第1道:立春春餅
在立春這一天要吃春天的新鮮蔬菜,有迎接新春彩頭。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黃瓜絲、白菜絲、火腿絲、豆芽絲、胡蘿蔔絲等,有個七、八樣。
這道菜最大的難點,就是製作春餅皮兒。
我在市場見過烙春餅皮兒,師傅手拿著彈而不粘的麵皮,在熱鍋上一粘,一個圓形的皮兒就成了。
看著手法是需要是需要練習很久的,我只能買春餅皮兒,在家自己準備菜碼了。
從擺盤上看有點像韓國宮廷菜九折板,買套擺盤的餐具,儀式感就很到位了。
第2道 雨水罐罐肉
雨水的習俗是女婿給丈人丈母娘送禮物,或者是出嫁的女兒給父母送禮物,表達孝敬之情。
禮物中間有一樣美食,就是罐罐肉。
據說是用沙鍋燉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
看菜譜,有點像就是家常吃的豬腳海帶黃豆湯嘛!
這道菜製作起來很簡單,我完全可以get掉。
還可以根據口味,調整鹹淡,配個漂亮的罐子做盛菜的容器。
第3道 驚蟄拌黃豆
驚蟄是萬物復甦的時刻,熱鬧的時候就要到了。
把黃豆、芝麻之類放在鍋裡翻炒,噼裡啪啦的響動,稱為「爆龍眼」。
求風調雨順,然後搶炒熟的黃豆吃掉,謂之「吃蟲」,意喻人畜無病,莊稼無害。
在城市中,乾果商店裡就要買炒黃豆的,可以買點回家吃。
我想還是買來生黃豆,炒熟後,加上生薑、蒜、豆瓣醬、生抽、醋等調料,醃製後食用。
能成為很不錯的一道下飯菜。
第4道 春分春湯
春分時節,中國很多地區,都會採摘野菜,配合著魚片製作成一道湯菜。所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春湯。
我看了網上菜譜中關於春湯中野菜的種類挺多的。
有灰灰菜、有野莧菜、有春菜等。
都是根據當地時令蔬菜,來決定湯裡放什麼野菜。
民俗中稱:春湯灌髒,洗滌肝腸。
春湯和時令養生息息相關,除了節氣,在日常也可以吃。
第5道 清明青團
清明節是24節氣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氣。
青團、艾粄、烏稔飯、暖菇包、饊子、子推饃、樸籽粿、芥菜飯、蒿子粑粑等,都是清明節的節氣美食。
哎!選起來了還挺難的。
為了讓女兒感受清明節的儀式感,我決定和她一起製作一次青團。
據說是很難做得很正宗,但是我們也要嘗試一下。
我已經找了一家艾草的供應商,到了時節就給我提供食材。
第6道 穀雨雨前茶葉蛋
傳說穀雨時節採摘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
穀雨茶是雨前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芽葉比較肥碩。
女兒不太喜歡喝茶,只能買雨前茶,和「笨雞蛋」一起製成茶葉蛋。
可以早餐吃,也可以郊遊時候帶上作為充飢的食物。
第7道 立夏五色飯
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在農村的五色飯就是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拌白粳米煮成的。
立夏的時候要配上莧菜黃魚羹一起吃,這一儀式叫吃「立夏飯」。
聚齊這五種豆類還是比較容易的,難的是做少了不划算,做多了吃不了浪費。
我決定還是多做點,分給街坊四鄰,也是很好促進良好關係的方法。
第8道 小滿苦菜煲湯
小滿的到來,也意味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的酷暑即將到來。
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苦味的蔬菜,可以清、解熱祛暑、消除疲勞,促進食慾和消化等。
北京常吃一種「苦芒菜」的苦菜,也叫「苣蕒菜」。
不是時常在菜市場都有賣的,還好和菜販都很熟悉,提前預定好苦菜,還可以提前送貨到家。
第9道 芒種酸梅湯
芒種煮青梅的民俗是這個節氣最受小朋友喜歡的。
酸酸甜甜的青梅汁,冰鎮以後很爽口。
青梅汁在北方發展成了酸梅湯,將烏梅和甘草、山楂、冰糖、桂花一起煮。
無論是常溫喝還是冰鎮喝,都十分合適。
食材也很好準備,在中藥鋪裡都有現成的銷售。
買回來,煮好後用漂亮的容器盛上,擺盤、拍照,發朋友圈,完美!
第10道 夏至涼麵
「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個時節,暑氣已經抵達城市,可以適當吃點涼麵了。
此時基本上全國的天氣都比較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
在北京,夏至的時候,麵館是最火爆的。
我們一家都是湖北人,愛吃涼麵。
我回荊州老家的時候,在街邊麵館裡「偷」學了做涼麵的方法和配方。
等待到了夏至,有能力端上一碗和胃口的涼麵。
第11道 小暑蓮藕排骨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哈哈哈哈哈!看到藕,我就要開心大笑啦!
做各種藕是我的優勢,生長在魚米之鄉的我,吃過各種藕烹製的食物。
做嘛!更是沒有問題,藕圓子、桂花糯米藕、炸藕夾都是我的拿手菜。
其中蓮藕排骨更是我們的家常菜,選在小暑這一天做,可以藉機給女兒講講小暑的節氣故事。
第12道 大暑燒仙草
最熱不過大暑,二十四節氣裡最熱的時節。
各地大暑的過法是五花八門,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臺灣大暑吃鳳梨、溫州吃煎青草豆腐、廣東大暑吃「仙草」.。
女兒在眾多美食中間,選了仙草。因為我們經常到「鮮芋仙」去點仙草、芋頭、紅豆煉乳等製成燒仙草。
民間有老話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熱飲冷飲我們都很愛喝,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能夠消暑解毒。
第13道 立秋蒜蒸茄脯
立秋有貼「秋膘」一說,因為在三伏天熱氣很重,我們的胃口也會較差,也會容易瘦。
等到了秋天,天氣涼快下來可以適度的增增肥。
在很多立秋的節氣食物中,我們選了茄子。
據說立秋前一天把茄脯等蔬菜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很好的養生效果。
而且茄子是我們一家人都愛吃的,基本上每周的食譜中都會有。
第14道 處暑百合鴨
處暑時節南方很多地區還是會非常熱,且容易出現「秋老虎」的天氣。
所以,要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比較合適。
在北京,稻香村「處暑百合鴨」最有名,是用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來調製老鴨。
個人覺得稻香村的百合鴨口味偏鹹,還是自己做的更口味。
在菜市場裡魚鋪的老闆是白洋澱的,可以提前預定白洋澱湖裡養出來的肥鴨,食材保證新鮮了,這道菜也有了著落。
第15道 白露帶魚飯
溫州的白露節氣美食,是我們喜歡的。
有滋補養生的「十樣白」,用烏雞加上四中帶白字的中藥煨湯,包括了白芍、白芨、白朮、白扁豆、白蓮、白茅根、白山藥、百合、白茯苓、白曬參等。
這麼複雜,我們沒有膽量挑戰。
就選了溫州人在白露一定要吃的帶魚飯,由於溫州的帶魚在白露前後產量最大,且非常肥美。
帶魚和飯一起蒸,蒸熟後,將魚肉抖到飯裡,經過攪拌,帶魚飯就好了。
不難,可以挑戰!
第16道 秋分芝士焗南瓜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秋分過天氣一天會比一天涼。
古語有云:秋天到,南瓜俏。
秋分時節是南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都愛吃時令的食物。
南瓜補中、益氣,對脾胃有好處,適合秋天應該好好養胃。
在南瓜美食中,我認為最簡單的好做的就是芝士焗南瓜。
南瓜蒸熟後放上芝士,放到烤箱中烤制10分鐘就可以吃了。
這道菜算是新創節氣菜了,古人都沒有吃過。
第17道 寒露大閘蟹
在南京等地區,有寒露習俗是吃螃蟹、收拾夏裝。
關於大閘蟹,是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正是雌蟹卵滿、黃膏豐腴,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吃螃蟹很簡單,洗乾淨後直接放到蒸鍋上蒸熟後即可。
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製作一碗有蘸料,有薑末、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等。
大閘蟹需要預定,可以直接到電商平臺上預定,一般7天內就能送達。
第18道 霜降牛腩蘿蔔湯
冬補不如霜降補,冬補過於滋膩。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會在這一天吃牛肉,早餐牛肉粉、午餐牛肉煲、晚餐涮牛肉。
而到了霜降這一節氣,正好是蘿蔔豐收的時刻。
蘿蔔又有民間小「人參」的美譽。
用蘿蔔和牛腩配上,組成一道美味有營養當季的菜。
這道菜得用玻璃碗盛上,拍照會更好看。
第19道 立冬肚包雞
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
是個進補的最佳時期,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有「立冬吃一雞,滋補一冬春」的說法。
所以我們決定按照南方的習俗做一道肚包雞。
肚包雞是客家地方的一道名菜,每次到廣東我都要點來吃。
脆脆的豬肚蘸上鹹鮮的醬油吃,再喝上一碗雞湯,很滋補,也很暖胃。
這道菜做起來有難度,要實現我還需要努力。
第20道 小雪涮羊肉
小雪節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導致天地閉塞不通,三候萬物失去生機而進入冬天。
這個節氣有南吃餈粑,北涮肉的講究。
我們住在北京,吃涮羊肉有天然的優勢。
內蒙古、紐西蘭的羊肉都能吃到。
而且火鍋店滿城都是。
這次我準備在家裡吃涮羊肉。
並且配上我新購置的銅爐火鍋,是插電的。
圍坐在一起涮,加上滿桌菜的擺盤,相當有儀式感了。
第21道 大雪東北亂燉
這個節氣在北方基本上都已經大雪紛飛了。
特別是北京,到了這個時節有零下10度左右。
天寒地凍,我們的味蕾就特別需要溫暖的食物來慰藉。
「秋吃果,冬吃根」,吃燉菜能夠將各種根菜匯集。
燉菜中火熱的就是東北亂燉,土豆、豆角、茄子、玉米、紅薯、山藥等,製作簡單,還可以隨意搭配。
第22道 冬至餃子
民俗中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可是我是一個不會包餃子的媽媽,冬至以及各種需要吃餃子的節日,我都是直接買灣仔碼頭水餃。
不會包餃子,主要是不會擀皮兒。
在我家少吃麵食,這套麵食的工具就沒有。
但是我決定在2019年的冬至,準備將包餃子的工具組織齊全,來一頓真真實實的餃子「盛宴」!
第23道 小寒煮自家菜飯
到了小寒,南方地區就愛煮菜飯吃
上海菜飯、福建菜飯、臺灣菜飯、南京菜飯等都很有名。
我們家很喜歡吃菜煮飯,特別是冬天冷的時候。
但是一般製作的很簡單,只有三、四中菜色,加上臘腸。
吃過很多地方的菜飯,都是很有地域特色。
都是拿時令菜加上醃肉、臘香腸等做為煮飯的配料。
這道菜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按照口味走ok了。
第24道 大寒消寒糕
大雪是一年內最冷的時節,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吃消寒糕是北京及周邊的大寒習俗,消寒糕其實就是年糕。
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煮年糕湯非常暖和,能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
女兒超級愛吃年糕,我們常去韓國餐廳吃海鮮年糕湯、芝士年糕。
我也學了不少年糕的做法,大寒這一天最應該吃的就是中國風味的年糕。
肯定會有人問我,有些食材不見得北京都買到,該怎麼辦呢?
我的辦法是:1、上淘寶;2、在微信中搜索你所要食材,就可以找到貨源或者是供貨商;3、找菜市場熟悉的攤主,他們可以幫忙從全國各地預定。
記住以下24節氣的時間,就不會錯過,好提前準備食材啦!
經過本人親測,推薦幾款24節氣好物,從十幾元的一百元不等,價格實惠,是和孩子一起分享時尚中式生活的好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二十四節氣錦色書籤套裝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時光本草日曆
手繪創意撕歷記事365養生24節氣
有禮有節節氣作業手帳手繪筆記本
記錄我們的24節氣生活
厚樸中國的時間24節氣書法字帖卡
可裝裱 獨家定製新年好禮
指間刺繡diy手工製作魯繡
24節氣材料包立體布藝絲帶繡花
謹田文具創意中國風和紙膠帶
二十四節氣 手撕無痕手帳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