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遺忘武漢的獨居老人

2021-01-21 真實故事計劃

武漢封城後,獨居老人群體的生活面臨極大風險。一群年輕人組織起來,為社區扶助不完整或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無償提供送菜支援。一個多月時間,志願者們走近1500位獨居老人的世界,鞏固他們的日常生活。

以下是「尋找獨居老人」志願行動發起人周維(化名)的口述:

我們是為這次疫情臨時組建的志願者小組,只有十幾個人。2月中旬以前,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上,其次是為非肺炎患者做線上義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到了獨居老人的需求。

當時我們遇到了危重症或突發腦梗的老年患者,他們的身體狀況非常不好,一些慢性病老人還面臨斷藥風險。「家裡的老人沒有菜吃。」「老人沒有藥了怎麼辦呀?」這樣的求助信息,夾雜在數千條微博私信中。

2月10日晚上,一位女士聯繫上我們。她的父母住在武漢南湖,父親患有帕金森和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已經斷藥很多天了,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母親不放心把父親一個人留在家裡,無法去醫院開藥。她在外地只能幹著急。

當時管控嚴格,個別小區無法出入,送藥的志願者每天晚上七點後,趁小區值班人員換班,才能偷摸跑出來,騎車到武漢三鎮送藥。當晚,志願者到省人民醫院急診科為老人購藥,但醫生說白天在門診才能開藥。第二天,志願者一早去門診排隊,買齊了藥立馬給老人送過去。後來,那位女士告訴我們,父親晚上終於可以睡著了。

大部分子女很關心老人,卻因為距離無能為力,我們也遇到過直接撒手不管的情況。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時,一位老太太疑似感染,兒子把她送到了醫院。醫院床位不夠,他給老人留了床被子和一些吃的,就離開了。回家後,瘋狂地給志願者打電話,讓志願者幫忙看著,挺讓人寒心的。

除了這些危急的情況,我們遇到的獨居老人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行動不便,大多不會使用手機網購。一旦缺菜、缺藥,只能硬撐,或時不時靠鄰居接濟一下。所以只要我們看到關於老人的求助信息,經核實後就會幫忙。

湖北省「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命令下達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逐漸被收治,我們才騰出專門的時間為獨居老人送菜、送藥。2月21日,我發了一條微博:大家如果在武漢家裡有獨居老人或者殘疾人等不方便購菜的,可以聯繫社區送菜上門,如果社區不給送的,可以反饋給我,我們來和社區溝通。

我們需要把提供幫助的聲音傳遞出去,我發現單憑我們的力量是不夠的。正好我認識A2N(Anti-2019-nCoV的縮寫)疫情志願組的負責人,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線上志願者,主要工作內容是科普和闢謠。我們決定發揮各自的優勢,A2N整合線上資源,收集獨居老人的信息。而我們和社區打交道比較多,可以進一步核實和線下送菜。

2月26號,A2N的4位志願者正式參與進來,在各個渠道發布「尋找無法取菜的獨居老人(僅限武漢)」的海報。截至3月5日,A2N在各個渠道收到了近1500條求助信息,其中大部分來自老人的家屬。

圖|尋找獨居老人的海報

核實信息時,我們會詢問是否嘗試過網購、外賣跑腿。如果老人腿腳不方便,無法下樓取菜,那麼是否向社區尋求過幫助。在社區人手不夠的情況下,我們才會開始線下的幫扶。像查漏補缺一樣,這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最終實際需要我們上門送菜的老人,大概只有數十位。

每天晚上,我們會提前規劃好第二天要去送菜的地方,和賣菜的老闆打好招呼,讓他給我們留菜,最好是存放時間久的大白菜、蘿蔔等蔬菜。每家老人的配額大概是200元,要是需要買油,就貴一點。

從一線志願者的反饋中,我看到了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態。老人們雖然缺菜,但是整體上精神狀態都還不錯,非常樂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A2N志願者小魚跟進的謝奶奶。

2月28日傍晚,77歲的謝奶奶通過我們的海報,加上了小魚的微信。謝奶奶發來的第一句話是:「感謝你的付出和辛苦。」

謝奶奶沒有子女,老伴去世後,她獨居了15年。一個人生活,她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平時喜歡在家練毛筆字、做衣服。

由於買不到口罩,武漢封城後,謝奶奶再沒有下過樓,過年前買的菜早就吃完了。於是一小碗南瓜粥,就著一碟腐乳和酸豆角,每天像這樣吃兩頓。謝奶奶說她飯量小,「有點兒就能活。」

疫情發生前,謝奶奶和鄰居吃飯,特意穿上了大紅色的棉襖,坐在沙發上拍了一張照片。後來,她在照片上寫了一行字:「老實待在家裡就是給社會做貢獻」。她告訴小魚,不是害怕自己怎麼樣了,而是萬一感染了病毒,不知道要麻煩多少人。

謝奶奶還擔心自己打擾了志願者,不斷強調:如果方便,就幫她帶點菜,她一個人吃一點便宜菜就夠了,要是忙就不用管她。

我們記錄下謝奶奶的情況後,第二天幫她叫了外賣跑腿。在等待外賣小哥的期間,小魚陪著謝奶奶說話,她告訴小魚,從來沒有人這樣及時回復她消息:「你願意與老太太聊天,不嫌棄,你真好!」

謝奶奶戴著僅剩的一個口罩取到菜後,小魚囑咐她換衣服,用酒精消毒裝菜的袋子,口罩不要再用了。這些細小的關心,讓謝奶奶感慨,曾經那些她幫過的人,還抵不過特殊時期偶然遇到的陌生人。

最近幾天,謝奶奶還給小魚發語音唱歌,小魚和謝奶奶分享照片,約好了疫情過去後去看望她。其實獨居老人缺的不是菜,而是來自情感上的關心。心理上缺少依靠,這才是他們的真實困境。

3月6日,之前幫助過的一個老奶奶給我打來電話,說還需要幾種藥物。我當時聽不清,怕買錯了,於是拜託醫生朋友聯繫奶奶。醫生朋友溝通過後,發現奶奶不缺藥和菜,卻一直聯繫我們。我們轉而為奶奶尋找到了專業的心理醫生。

我們這個小團隊,可能是所有志願者組織中,最沒有計劃和條理的。我們沒有定目標,說要幫助多少人。有1個人求助,就幫1個。有1000個人求助,我們就幫1000個。需求增加了,我們再去擴充人手。

我們的初衷是切實幫助處於邊緣的獨居老人,可還是聽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一開始,只要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們都會儘量滿足。現在,由於只有2個志願者有小區通行證,難免有照顧不周的地方。2月29日,有個老人打電話質問我們,為什麼她需要的東西還不給送過去,說看電視上,想要水果志願者就給送水果,我們怎麼不滿足她的需求,是不是在騙她。

之前,我在微博上收集統計求助者的信息,主要是失獨老人、在疫情期間失去父母的孩子、生活不便的殘疾人士。有人評論,「你們憑什麼收集別人信息,誰給你們授權了?你們就是拿別人信息去騙人的。」也有人說,你的微博好歹去認證一下。為了讓大家更相信我們一點,我真的去給微博加V了。

我當時挺氣憤的,很擔心有些人本來想求援,看到這些話會放棄求助。我的朋友安慰我:「因為如果一個人真的遇到了絕境,身份證號碼都可以給你,如果命都沒有了,個人隱私一點意義都沒有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會想盡各種辦法抓住救命稻草。」

我們給老人去送菜送藥,都是不收錢的。志願者沒有民政部門批准,不具備募捐資格。前期我們團隊的費用基本由我一個人來承擔,除了給老人買菜,還有其他項目(比如為病患家屬捐贈防護物品),已經花了幾萬。最近,我通過微博付費問答的方式提供法律諮詢,用知識合法換來的收入,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

根據我們的核實與在一線的觀察,目前總的來看,真正無菜可吃的老人比例是非常小的,大多數情況還是屬於信息閉塞。或許還有一些獨居老人被遺漏了,我們會繼續尋找,哪怕像大海撈針一樣。

這段時間,我見到了很多因疫情去世的人,想站出來幫助一下大家,也算是給自己找到一絲慰藉吧。

相關焦點

  • 在武漢,我們自發為獨居老人買菜送菜
    」獨居老人。武漢封閉社區以來,買菜做飯成了許多獨居老人面臨的難題。他們不會用手機團購,兒女也不在身邊。26歲的武漢人小魚(化名)和志願者在社交媒體上發起「尋找武漢市內無法取菜的獨居老人」活動,貼出上述海報。3月5日,小魚告訴澎湃新聞,活動發起後至3月5 日凌晨,他們的微信上一共通過了1434位好友申請,除去無效信息,大概有四分之三屬於老人或家屬求助。
  • 關愛獨居老人 做好消防宣傳
    乾燥的秋冬季是火災的高發期,而多數獨居老人年紀較大、消防安全意識不強,自防自救能力差,是火災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居家日常防火更是舉足輕重,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答問這樣聽來,確實是非常駭人聽聞,您能不能給聽眾朋友們說幾起典型案例?
  • 意定監護: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困境
    因此,獨居老人在訂立意定監護協議時,應結合多種方式處理獨居老人的人身以及財產事務,以保障獨居老人的老年生活質量。  同時設立醫療預囑充分保障獨居老人的意思自治權2018年3月,瓊瑤在網絡上公開發表的信件引起社會關注。瓊瑤在信中表示,如其今後快要離世時不要將其送進加護病房,也不要在身上插入各種維持生命的管子。瓊瑤的信件其實就是其訂立的醫療預囑。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老人似乎被數字時代遺忘。因為沒有一臺智慧型手機,他們無法展示健康碼,被醫院、景區拒之門外。雨雪天,儘管他們向計程車招手,卻因為沒有從打車App端下單,沒有司機願意停下車載客。老人與技術之間的隔閡開始融冰。不久前,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這一舉措上了熱搜,消解了很多老人被時代遺忘的焦慮感。
  • 請多關愛獨居老人
    【獨居老人,攜帶現金出門,卻被小偷盯上】也算是一樁奇聞逸事了吧?畢竟,這種事情在近年來越來越少看見它們出現在大眾視線裡。就像某種瀕臨滅絕的物種一樣,已經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當我們一邊很放心大膽的出門,一邊在高談闊論說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有「偷雞摸狗」的糗事出現時。
  • 獨居老人的「契約家人」
    城市化讓年輕人遠離了自己的家鄉和父母,於是留守獨居,成為許多老人的現狀。左鄰右舍串門時,總能聽到他誇耀自己的孩子,只有電力人知道,孩子不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一遇上事兒,他們的心裡有多麼無助。獨闖搶修班獨居老人一般不開車,他們習慣用腳走。特別是住在供電所附近的,有事會直接跑到搶修班。「現在打電話動不動要選1、2、3,我也打不清楚,你們單位在這裡,總不會跑的。」這天,家住市區大橋路的楊阿姨跑來暨陽供電所,偏偏隊員都出去搶修了,值守的宣利民立刻給老人泡上一杯茶。
  • 株洲獨居老人享「消防安全關愛計劃」
    「老人家,不要在房間內臥床吸菸,離開烤火爐時記得關掉開關。」11月14日,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志願者來到蘆淞區楊柳衝社區,為83歲的何蘭中老人宣講消防知識、贈送消防器材,並對其家庭進行火災隱患排查,幫助置換電器設備。
  • 誰來照料城市的獨居老人
    據統計,2015年末我國空巢和獨居老人已經接近1億人,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隨著年齡增加,獨居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逐漸衰退,如何解決獨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議題。本文將城市獨居老人定義為:生活在大城市城區、年齡在70周歲及以上、晚上單獨居住的老年人。
  • 五華區眠山社區關愛社區獨居老人,讓老人們「空巢」不「空心」
    在防疫的關鍵期,孤寡老人,獨居老人比普通人更需要照料與幫扶。2月12日起,五華區眠山社區黨員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對轄區內獨居、行動不便老人上門進行走訪,為老人們送去了蔬菜和防疫用品,並詢問老人近期身體狀況。 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獨居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機,對網上的防疫資訊和防疫物品購買資訊不太了解。
  • 獨居老人水錶預警值得推廣
    其中之一,便是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之後,居委會幹部接報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針對獨居老人的這一貼心服務,受到了廣泛好評。  當前,我國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快。老年人年老體弱多病,需要人照顧,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空巢老人或獨居老人面臨照料問題。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尤其是年歲非常大的獨居老人,在家裡如果出現了意外,安全如何保障? 昨天,因為已經有兩天沒有看到結對幫助的獨居老人,社區志願者李春便前往居委會,查詢老人家中的用水情況。儘管沒有預警信息,但出於安全考慮,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李春一起,還是決定去老人那兒看看。
  • 【調查】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金平區暖陽婚姻家庭諮詢中心的志願者們就已率先行動起來,他們在汕頭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資助下,來到金平區金廈街道梅翠社區,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項目。在每一位老人家中,志願者耐心地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詢問老人的生活需求。老人的鄰居說,志願者的到來讓大家都感受到溫暖。
  • 獨居老人如何實現老有所養
    獨居老人如何實現老有所養時間:2020-12-18 14:44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家住上海寶山區的一位八旬老人,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將家中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水果攤主的新聞引發關注。據了解,老人因妻子兒子相繼離世,所以一直獨居。
  • 96戶獨居老人率先用上智能水錶,24小時「零用水」自動向網格員簡訊...
    25日上午,礄口區長豐社區網格員方春芳來到鄰裡中心小區5棟的獨居老人華美榮家,看到剛出院的老人已能正常行走,又查看了老人家門口新裝的智能水錶讀數正常,這才放心離開。上月中旬,長豐社區為華美榮等96戶獨居老人免費安裝了一款NB智能水錶,該水錶除了能自動抄讀數據上傳後臺,還有「報警」功能,只要用戶24小時內用水量不足0.001立方米,負責聯繫老人的社區網格員就會收到預警簡訊。社區黨委書記黃萍介紹,智能水錶投用一個多月來,所轄的豐華園小區有6位老人家中的水錶曾報警。
  • 求助報警鈴安到獨居老人床邊
    本報訊 記者莫小松 2月16日下午,當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屏山大道北四巷的82歲獨居老人陳阿婆親手按動床邊的「求助報警鈴」並清晰聽到屋外傳來陣陣清脆的鈴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除了「智能讀水錶儀」之外,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這3樣智能設備,也一起進了街道1200戶獨居老人的家裡。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
  • 大雪紛飛送溫暖 社區心系獨居老人(圖)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 莉報導:12月14日,珠山區昌江街道再勝弄社區計生協、民政辦冒著凜冽的寒風,走訪慰問轄區內獨居老人。走訪慰問轄區內獨居老人(劉莉 攝)走訪慰問轄區內獨居老人(劉莉 攝)  志願者們帶著蔬菜、麵條、魚等新鮮蔬菜走訪轄區內的獨居老人,與她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叮囑老人雨雪天氣,
  • 「幸福門鈴」守護獨居老人居家安全
    據介紹,這是社區專門為轄區獨居老人安裝的電子門鈴,讓老人的生活安全有保障。「冬季是用火用電高峰,也是火災事故的頻發期。老年人的忘性大,特別是獨居老人,安全問題是第一位的。」獅子山社區黨委書記李靜說,老年人的忘性比較大,出門時或是忘了斷火斷電,或是沒帶鑰匙,有家人陪伴的還好,可對於獨居老人而言,就可能會給自己造成大麻煩。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並及時通知社區、志願者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
  • 獨居老人離世,遺產如何解決
    獨居老人離世,遺產如何解決剛看到標題,大家一定以為當然是給兒子了。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父親死後財產由兒子繼承,這是理所應當的。對此種觀點我不認同,具體分析如下:一、老人獨居期間,誰來奉養這個是決定遺產如何分配問題的關鍵。老人身體健康之時不會有此疑問。因為此時,孩子剛剛成家立業,會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