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吧,皿方罍!
劉克邦
「快來看,皿方罍現場直播!」我正安靜地在書房看書,夫人在客廳裡大聲呼喚起來。
聽到「皿方罍」三字,挑起了敏感的神經,我一躍而起,三步並成兩步,奔了過去。
螢屏上,湖南衛視中斷了正常的節目,正現場直播在大洋彼岸舉行的皿方罍器身交接儀式,「臺柱子」魏哲浩神情莊重地向全國乃至全球華人發布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皿方罍,就要回家了!」
商代晚期青銅皿方罍,器身通高63.6釐米,器蓋通高21.5釐米,造型雄渾,形體巨大,通體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其高超卓絕的鑄造技術,神採飛動的氣勢和令人傾倒的精美紋飾,舉世無雙,堪稱「罍中之王」。
1922年出土於湖南省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因歷史原因,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器身與器蓋分離,器蓋館藏湖南省博物館,器身經多人倒手,輾轉多地,流落國外。
2001年3月21日,皿方罍器身驚現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國內有實力的文物單位聯手籌集巨資,赴美競買,終因現場拍出天價,國內競買單位財力有限,眼睜睜地看著一法國收藏家以924.6萬美元把它捧走,成為新中國搶救和保護珍貴文物的一大憾事。
2014年3月,美國紐約曝出,皿方罍器身將再度在佳士得拍賣會拍賣。消息傳來,牽動了湖南省上下左右各方人士的心弦,紛紛呼籲一定要抓住這一機會,舉全省之力將本屬於我之國寶搶救回湘。
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無數愛國、愛心人士積極行動,四方奔走,齊力支持湖南收回國寶。
通過多方斡旋和反覆協商,終於取得談判成功,使這一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國寶級珍貴文物不再在拍賣市場拍賣,湖南以合適的價格洽購成功。
今天晚上10時(紐約時間上午10時),皿方罍器身交接儀式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進行。在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劉娜的主持和見證下,這一在異國他鄉流落了近百年的國寶正式移交給湖南代表。
交接以後,它將由國際專業保險公司於本月26日護送回湘,與長期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器蓋合為一體,永久保存於湖南省博物館。
三湘歡呼,四水沸騰!這是我們湖南人民的大喜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力量崛起、興旺的顯現!
我好高興,好激動!作為參與者之一,這裡面有我奉獻的微薄之力,我為此而感到榮幸和自豪!
錢!錢!錢!這是皿方罍器身回歸湖南的首要條件!談判成功了,對方允諾不進行拍賣,由湖南洽購,但面臨的緊迫問題是,洽購需要支付近兩個億的人民幣,且不容拖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否則,前功盡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湖南是一個窮省,湖南財政是「吃飯財政」,保機關運轉,保社會穩定,還有建設、生產、民生、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諸多重要緊迫的事情要做,需要成梱成梱的鈔票做保障。省財政平常都是捉襟見肘,攥緊口袋過日子,一下子哪來這麼多錢,去買這個「銅罐子」?
退一萬步說,就算財力許可,通過「省」與「擠」來籌集,但這樣一筆突如其來刻不容緩而年度預算又未曾列入的巨額支付,通過法定程序批准調整預算、增列支出,在時間上、操作上遠水救不了近火,解不了日前的燃眉之急啊!
難題擺在面前,火燒眉毛,急如星火,幾次開會,幾次研究,爭論之中,無果之下,領導把這個「燙手的山竽」拋給了我。
誰讓你是「財神爺」,你不管,誰管?個中苦衷,誰能理解!
如果我是《西遊記》裡的孫大聖,那就好了,我就可以隨意地拔一根身上的毫毛在頃刻之間變出好多好多的米米來;如果我是《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那也罷了,我就能夠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替天行道行俠仗義去向腰纏萬貫揮金如土的豪門貴族們強行募他幾大箱銀元銅板來。但這些都只是虛幻作家筆頭之下胡編亂造的神話,是幼稚少童天真浪漫不著邊際的臆想。天上是掉不下「餡餅」來的。
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差點成了傻子、呆子,甚至瘋子,一天到晩腦子裡、眼帘前儘是那個圓呼呼、黑漆漆,氣壯山河、頂天立地的「銅罐子」和一片片虛無縹緲、漫天飛舞的紅色「老人頭」。多少個床笫間的輾轉不眠,多少次飯桌上的餐飲不進。錢啊,你在哪裡?我似乎走進了高牆橫亙的死胡同。
車到山前必有路。終於,在一次朋友聚會中,有人不經意地提及某企業家慷慨資助貧困地區建學校的事情啟發了我,讓我眼前一亮,茅塞頓開,如茫茫夜海中遇見了星星閃爍和月亮高懸。是啊,湖南有那麼多工商企業,也不乏有社會責任感的CEO和企業家,何不找他們商量,請他們贊助,眾人拾柴,湊上這筆款子呢!
想到做到,馬上行動,召集幾個處的兄弟們,坐到一起,發揮他們了解情況的優勢,集思廣益,列出一大溜名單來:有企業單位,也有事業單位;有中央單位,也有省屬單位;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為了百分之百的把握,也為了在短時間行動有效,我們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幾經斟酌,反覆掂量,抹掉,添上,再抹掉,再添上……直到認為完全靠譜為止,把捐資名單敲定下來。
一紙請示遞到最高首長的案頭上,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宣傳部、國資委、工商聯、文化廳、財政廳一起發力,各司其責,分頭行動,找單位,發資料,費口舌,講道理,定數額,定時間,軟硬兼施,討價還價,不擇「手段」,竭盡全力,一個念頭就是趕快把款子湊齊。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較短時間內,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感動了上帝,挖出了「金元寶」,洽購皿方罍需要的款項足額落實到位。我這個「帳房先生」才算是鬆了一大口氣。
值得一提的是,在籌款中,木耳豆腐,黑白分明;滄浪之水,濯纓濯足。名單上列出的單位,有的識高遠,有的患得失;有的顯大度、有的裝糊塗。可謂心態不一,風尚各異。但公益事業,捐贈自願,不能強求。
我要感謝那些深明大義慷慨解囊的單位,我也體諒那些確有實際困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企業,但我也對那些極具經濟實力平日裡說大話唱高調關鍵時候躲躲閃閃退避三舍的「豪門大戶」疑惑不解,嗤之以鼻!
2014年6月12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賀的日子。皿方罍器身,終於即將回歸故土了!
它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既是獨特的,又是廣博的;既是物化的,又是精神的。
它將在湖湘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史冊上定格,也將在21萬多平方公裡的三湘四水乃至960多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大地上定格,還將在7200萬三湘兒女乃至13億炎黃子孫心坎上定格!
這時,一曲深情、舒緩、優美的旋律在耳邊響起: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地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歸來喲,
別再四處飄泊……
2014年6月12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