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李雪琴最近參加了一檔助農直播,也就是通過直播的方式幫助農民朋友們銷售農產品,打造地域特色,帶動農村發展。在第一次的直播中,李雪琴在2分鐘內獲得李佳琦5次連贊,網友們打趣道,直播一哥看向雪琴的眼神除了讚賞外還有擔憂,這姐怕不是來搶飯碗的吧......
我們先來看看這五次豎起大拇指的稱讚,都是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吧?
第一次:李雪琴在賣一款板慄,原價57.6可以買6袋,直播價格滿50減30,說到這李雪琴cue一起直播的小夥伴,也是讓小夥伴有更多說話的機會,但是小夥伴明顯是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問懵了,一直在重複滿50減30是多少,愣是沒答上來,雪琴看到這立馬接話就是27.6買6袋,補救及時給個贊;
第二次,在介紹到配料表的時候,李雪琴主動說到,這個配料表只有兩個字就是板慄,沒有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劑,細節到位,佳琦給個贊。
第三次,在介紹產品來源時,說到這是貧困縣的助農產品,又提到這次綜藝的目的,主動讓大家關注,一箭雙鵰,佳琦又給了個贊。
第四次:再上購買連結時,反覆重複優惠力度,原價57.6快6袋,現在27.6就能買6袋,還把價格平均到了每袋,4.6一袋,既能讓剛進直播的朋友get到價格信息,又能讓消費者再次對優惠價格有了更深的印象,佳琦點個讚後又連續鼓掌,旁邊的小夥伴也都看呆了;第五次,是提醒有對板慄過敏的朋友,不要硬吃,從安全角度上提醒消費者,佳琦給了第5個贊。
直播的戰績也是沒話說,剛一上架,就被秒空了,旁邊的小夥伴投來的目光都是崇拜、加羨慕,網友清一色的的全是讚嘆三連:不愧是北大學霸,思維 就是不一樣;這就是學霸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吧;這遊刃有餘、幹啥啥行的自信,是知識給的啊!
其實,如果你從仔細看下,你會發現李雪琴做事情總能成功,是贏在了做事的思維上,這話怎麼說呢?關注我,來看學霸的做事思維。
第一: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確定不能做什麼。
在做直播前,李佳琦要對主播進行面試,他給的考題是一份產品文案宣傳,這裡面哪些話是不能說的?李雪琴從頭到尾,把不能說的、模糊的點都找到了,讓面試官連連稱讚太專業;還有就是在選品的時候,直播團選中了一個農產品,但是沒有相關資質,李雪琴也想賣這款產品,但是還是忍痛拒絕了。
這兩件事都在說明李雪琴做事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先明確不能做什麼,她自己也說一件事她首先看到的是這件事的壞處是什麼,然後反過來思考,再去採取行動。這也是巴菲特合伙人芒格的做事思維模型,先想不能做的什麼,把這個點排了,其他就好說了;
第二:尋找最可靠的、一手資源,節省時間又不會出錯
直播選品,讓從15個選品中選擇5個直播賣貨,晚上1點多給到的產品,當天下午4點多就得直播,他們還沒有睡覺,所以準備時間是很倉促的,我們來看李雪琴是如何快速準確的選品的。晚上1點多回去以後,她看了李佳琦一個多月的直播清單,發現15個產品中 有3個產品李佳琦是賣過的,那這3款產品肯定在質量、資質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很快就把選品這一關給解決了。
第三:邏輯思維清晰,表達準確有層次
李雪琴在直播中的表現、表達都很有邏輯,但你看其他人都在慌亂中前言不搭後語,唯有李雪琴有重點、有層次、有論點的完成了整個產品介紹。
在產品介紹時,她首先用原價和折扣價進行了優惠力度的一個對比,體現了價格優勢;接著直接說到原材料的組成上,體現了綠色健康的優勢;再著又說到了活動的意義,是助農產品,幫助農民脫貧的,將這件事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然後提醒了下有過敏原的朋友不要吃,從安全的角度切入,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打破了信任的壁壘;最後再次回到價格優惠上,反覆提醒直播中最有優勢的地方,也是最重點的部分,引導消費者下單,有重點,有層次,而且論點充分,讓大家信服。
所以,整場直播,從選擇做這件事到選品、到準備再到上戰場,李雪琴都體現了超強的邏輯思維,做事情有重點,有層次,有條理,是個邏輯思維達人了。都說人與人的差距其實是思維的差距,那我們如何提高思維能力,做起事情更有條理,從而增加事情的成功率呢?關注我,學習高手們的做事思維。
第一:學會反向思考問題,先想好一定不能做什麼,哪怕這件事很有誘惑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他們兩創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每股達到33萬兩千多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就是230多萬一股,也就是說他們家股票一股就能買一套房子。他們兩投資有一個原則就是絕對不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即使他們的密友,微軟的當家比爾蓋茨極力推薦微軟股票,即使現在是網際網路的天下,他們不熟悉,就是不碰。
絕對不碰他們不熟悉的領域就是他們投資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一件事先想好一定不能做什麼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快速高效作出決定的同時,避免掉入大坑。
第二:習慣流程化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著名運營專家黃有璨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優秀的人拿到一個問題後,會先回歸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後再從流程中去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則更可能會直接拍腦袋給出解決方案。
這種流程化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事比較有邏輯、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就很清晰。《令人心動的offer》2正在熱播,但是第一季的雙學霸李浩源和何運晨深受大家的喜歡,他們兩做事情就習慣流程化思考。
在第六期"現場取證"課題中,李浩源與何運晨分在了同一戰隊,形成了強強聯手的組合。接到課題的同時,他們都沒有急於去現場取證。而是對於案件進行流程梳理,並進行策略分析。從第一步對接已知聯繫人,到第二步現場實地取證,並把對於課題的分析盡數羅列在看板上。
然後,對於羅列出來的策略再進行二度分析,刪去不必要的,添加重要的,一環扣一環,製成了一份可行性較高的實施方案。當然,最終的結果證明這種方法是全面簡單高效的。
這次考核中,可以明顯看出兩人在遇到問題時,都會預先計劃、設想,並在掌握現狀後,對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實施計劃以及方案,採用流程圖的方式將計劃進行羅列,直到最後進行實施。
那旁人看到,就會覺得他們邏輯思維縝密,條理清晰。但歸根結底是兩人腦中根深蒂固的流程化思維在進行主導,也就是他們習慣了遇到事情以一套流程去分析,這樣簡單高效,而且邏輯緊密,而我們要想做事高效、有邏輯,就是要建立一套自己思考問題的流程,並習慣運用,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型。
第三:藉助思維框架,訓練結構化思考、表達
那有小夥伴說我沒有自己的思考流程啊,我不會啊,那要怎麼辦,這個不用著急,我們可以藉助一些思維框架來幫我們。
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思維導圖,就能幫助我們很好的思考。其實很簡單,一張白紙就可以,在白紙的中間寫上你要做的事情,舉個例子吧比如最近銷售業績下滑厲害,你要分析出原因並做出決策,那A4紙中間的主題我們就寫上提高銷售業績,然後分支把你想到的與提高銷售業績有關的東西都寫上,剛一開始不用做限制,想到什麼寫什麼。
比如你可能想看看業績下滑的程度,把這一季度和上一季度的做個對比,對比結果寫上;你想了想,覺得還得分析下銷售業績下滑的原因,那我們再寫上,然後你想想班上有誰提高銷售業績了,你覺得她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寫上,要不問問人家有啥經驗,問完再寫上;那再想想有啥能想到的改進措施,或者說讓同事、領導指出你現在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是也是阻礙等等,把想到的,能寫上的都寫上,寫完以後,再把都是同類的放到一塊,你就發現原本很混亂的想法經過一整理就瞬間清晰很多。經常用思維導圖,會幫助你強化思考的邏輯,時間久了就會內化成你的思維習慣。
除了思維導圖,還有一些其他的思維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思考、表達,比如用mece分析法看清本質問題,再比如用SWOT方法幫助你如何找到 一份更好的工作,再比如5w2h方法幫助你建立更縝密的思維,等等,在利用思維框架訓練的前期確實是要刻意的、不習慣的,但是我們通過刻意練習的方法,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就會內化成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從而提高我們做事的成功率。
好了,這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提高邏輯思維的幾個方法,我是苑燕兒,關注我,學習更多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