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了不少優秀的男性喜劇演員,許氏三兄弟、周星馳、張衛健 、黃百鳴、吳孟達和麥嘉等,但是,最讓我忘不了的,還有一個,那就是黃子華了。
如果問問現在的年輕人:你們喜歡黃子華嗎?或許絕大多數人都會反問,這個人是誰啊?
黃子華現在就像TVB港劇,已經成為一種小眾文化。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他的,可能連名字都覺得很陌生。
9月5日,一代男神黃子華,六十大壽。
黃子華,這幾乎等同於「棟篤笑」的三個字,在粵語區很多人心目中,比眾多香港天王巨星的名字更有分量。他嬉笑怒罵鬼馬得意數十年,江湖人封「子華神」。
有人說,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欠子華神一張入場券。
前者不再上銀幕,後者不再現舞臺。
18年7月,紅館座無虛席。黃子華深深一鞠躬,側首忍淚,宣布退休,金盆啷口(漱口)。
「各位,我做完啦。」咬唇哽咽。
一個人,一支麥,兩小時,沒道具、沒配樂,單憑一把嘴。他細數跑龍套不為人知的辛酸悽楚,他將自己這六年來傷疤狠狠撕開,有血有肉。
真亦假時假亦真,滿紙辛酸淚,為博君一笑。
1990年到2018年,28年間黃子華狂開24場個人棟篤笑,從300人小劇院做到上千人的體育場,再到上萬人的紅館。
香港作家黃碧雲曾評價黃子華:一個殘酷的笑話演員。因為觀眾聽過他的棟篤笑之後,先是意會地大笑,然後沉靜下來回想一下,就會想哭了。
世界很荒謬,黃子華其實是一個活得很通透的人,他對於生活的思考,比其他人都認真和深刻,所以才有那些很棒的作品,出了很多經典的語句。
他笑過度化妝:
卸了妝我還認得你,叫化妝。
卸了妝我不認得你,叫喬裝。
曾有人說過:在香港,周星馳的電影,黃子華的棟篤笑。都是一個「清醒」的時代代表。
從1990年的《娛樂圈血肉史》,到2018年的《金盆啷口》,28年17部「棟篤笑」,於香港人而言,那是總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起菜」的「笑話盛宴」;於許多廣東人而言,那是我們認識和思考香港社會的一面跨越時代的 「哈哈鏡」。
終於「金盆啷口」,走下紅館四面臺的「子華神」,卻陷入更深的社會情緒漩渦。我們也只有在他的棟篤笑裡,懷念那個曾經的香港。
粉絲親切地稱作「子華神」,像追「天王巨星」演唱會一樣去聽他講笑話。林夕為《子華說》填詞,開頭一句便借用粉絲對他「子華神」的愛稱:
「神救贖人世,靠笑穴。」(古巨基-《子華說》)
苦中作樂,才是人間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