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每一次星夜的納新面試中,當問到申請者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的時候,「當初為什麼要成立星夜」一定是提問率最高的問題。這個在兩年間「做了不少事情、惹了不少麻煩、越來越看不懂」的組織竟然做到了讓申請者用寶貴的反向提問機會問如此「終極」的問題。
以至於在每一次星夜的迎新全體大會上,我們都要專門利用時間向新成員介紹「我們生從何來」,直接結果就是有些經歷多次會議的老成員可能談到星夜的種種要比學生時代被老師檢查背課文還流利順暢。
我認為,最初創立星夜,就是因為「終究意難平」。曾經被美麗中國「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的願景所感染,城市教育資源的富足,一定程度上是國家犧牲了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來保障的,城市的學生的確是城鄉教育差距的受益者,這其中有父母輩的勤勞與努力,也有政策及地域的因素,不管怎樣,所以如果能號召城市學生,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儘量幫助一下教育資源稀缺地區的學生,或許也能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價值,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夠做一些有助於城鄉教育公平的事情。
(二)
2014年清明節,三百多名天津各校中學生在南京路街頭募捐募到近三萬元,緊接著,從合作學校募集到各類圖書六千多冊,這是我第一次組織與負責這樣大規模的公益活動,儘管現在看來有些幼稚,但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說,不依靠家長自己辦活動,還是有些容易飄飄然了。
社會之所以是熔爐與學校,就是在於它可能會以巨大的力量推動你成事,也可能會用巨大的反作用力來教會你社會是複雜且殘酷的。「有關部門」的頤指氣使、「眼紅者」的打壓與封殺、「合作者」的鳥盡弓藏、「旁觀者」的評頭論足、「參與者」的道德綁架都讓一件本意很純粹的事情變得複雜。當然這不是使人「意難平」的根本原因,拋開這些複雜的因素不談,當我們把善款通過合作方捐出的時候,問題來了,應該給我們的捐贈圖片反饋和完善的財務報告,沒有收到。甚至需要費很大的勁,才知道他們用這些錢做了什麼,除了一面錦旗之外,再無其他後續。圖書還好,至少通過一些反饋,讓我們知道圖書沒有被閒置,但具體被捐到了哪所學校,也是要一通好找。
頓時覺得,這場活動很對不起來捐贈的人,很對不起那位掏空了自己錢包把所有現金都塞進捐款箱的外國小哥,也很對不起那位默默塞給我們一塊錢的拾荒老人,更對不起每一位捐贈錢或書給我們的路人和學生。儘管他們不一定在意自己捐的錢物被用於何處,儘管我們知道錢物還是會被用到正途,但作為組織者,這樣不甚透明的活動實在是讓人感到滿腔熱血撲了空,還被當成了傻子。
我想,中學生的身份使我們被認為是幼稚的:只需要告訴中學生做什麼就好了,不需要重視中學生的想法。也因此,即便我們組織了這樣的活動,最後也沒有被合作方所重視,甚至連最基本的保持透明都不必要。中學生難道一定是幼稚的嗎,中學生參與公益難道只能做苦力嗎,終究意難平。於是,成立一個全新的、完全透明的、對得起每一個支持我們的人的,致力於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公益組織,這樣一個理想就在腦海中產生了。
(三)
曾想過將這個組織落地在大學,然而大學中浮躁的氣氛實在不宜將理想變為現實,很多人在做事情之前,首先想的都是這件事對自己的利益,也很難一直堅持做一件看起來沒什麼利益的事情。我們或許可以用利益來驅使人們一起工作,但卻不能接受人們因為利益而褻瀆公益,畢竟如果想用心做公益,情懷與理想遠比利益來得重要。
中學生相比大學生,少了一絲浮躁,多了一絲情懷與衝勁兒。大學生太自由,這樣也就意味著有很多選擇,不一定要專注於做一件事,投入的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在大學即便有夥伴,合作一陣之後,因為考研、出國、工作等等諸多原因,便要離開。而在中學,真正對它有興趣的人,即便高中只能參與兩年,可到了大學,還會有更多機會繼續參與,甚至將來到了天南海北的他們,還能將我們的組織,或者我們的精神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相比於飽受質疑的公益機構,人們會願意相信中學生做公益的初衷要更加純粹,但會懷疑中學生的能力,如果能通過保持透明與專業來提高項目的執行度,那麼既有人們對於中學生情懷的信任,又有令人信服的工作能力,或許能夠辦成一個有特色的,屬於中學生自己的公益組織,讓中學生能夠證明自己也能夠管理並運營一家優秀的社會公益組織。
帶著這樣的想法與憧憬,兩年前的今天,2016年2月21日,星夜誕生了。
(四)
初時的星夜,四五個人和一份PDF文件,可能叫「大忽悠計劃」或者「要飯計劃」更加切實一點,如果星夜的目標是滿天繁星,那麼那時候一定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陰天夜晚。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學校背景的學生公益組織,得不到廣泛的宣傳,學校不信任,學生不知情,更沒有企業願意贊助,甚至納新都沒什麼人報名。第一批成員的報名,與其說是被星夜本身所吸引,不如說是因為對組織者個人有了解所以才心甘情願被「忽悠」。
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將「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作為組織的工作要求,即使這對於一個所有東西都要從無到有設計的組織來說會很麻煩。在我們收到第一批近三千本來自一所中學籌集的圖書和來自贊助企業的三千元的時候。組織裡有人認為「反正也沒什麼人會在意透明度,大家都那樣」,想直接把書捐出去敷衍了事,被直接否決。
「如果我們走它們的老路,那麼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於是,在工作人員很少,精力不足,場地受限的多方挑戰下,組織開始對每一本書分類、錄入、編號、蓋章、裝箱並公示。烈日炎炎,幾個人想方設法把十幾箱書運到郵局寄出去,看到一張張郵寄回單,雖然累,但很充實。
同樣地,儘管我們初創之時,根本沒什麼資金,但組織也雷打不動地要求必須定期公開財報,把每一分錢的用途都公之於眾。在星夜官號的每條動態都只有幾個贊的時候,第一份財務報告發布狀態與第一份捐贈證明領取公示(五百多人的捐贈證明,我們全都認真地寫好並蓋章發放)都收到了數百個贊,這說明了人們對星夜的作為的認可。
除了從中學募捐圖書以外,我們還想讓農村小學的孩子們真的喜歡讀課外書。對此,我們把讀書心得比賽和物資發放結合到了一起。我們不認為直接對孩子發放物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樣粗暴的「給予」並不是一件尊重他們的事情。我們會以比賽的名義,讓孩子們去寫一些讀書心得,再請老師對心得進行評分,並為他們發放不同的獎品,但要保證每個參與的孩子都能至少拿到獎品。獎品基本與學習生活用品有關,我想,這樣至少能讓他們在得到東西的時候更有尊嚴。畢竟人們對他們的幫助都不能持久,他們仍然要面對城鄉差距,仍然要參加一次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他們的人生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改變,所以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努力的必要性,也要讓他們有一點小小的「競爭意識」,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或許就是,讓他們意識到,努力是有意義的,自己通過努力可以獲得與自己的努力相符的結果與回報。
隨著幫助的深入,我們的幫助也遠遠超過了一開始設想的僅僅是以圖書為核心的閱讀方面的幫助,看到學校只能用破舊的黑板貼上課,我們就想聯絡愛心企業去給他們更換黑板,看見學校缺少教具、體育器械,我們又要想盡辦法節約預算去擠出錢來儘量購買,看見學校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正常的供暖設備,還要東跑西跑為學校籌集購買電暖器。在選擇獎品的時候,也要絞盡腦汁去思考究竟哪些東西對他們意義更大。當真正投入於此的時候,你會發現,貧困小學真的是什麼都缺,什麼都想幫。
而為了讓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我們分別在城市的學校和農村的小學做了問卷調研。為了讓問卷調研更有代表性,我們需要志願者拿著紙質版問捲走進學校的班級直接宣傳,收回的問卷也需要一份一份手工錄入到統計表,就依靠這樣的堅持收到了近千份樣本,由我們的志願者去做統計與分析,並發布了天津第一份由中學生為主完成的社會公益調研報告。這些數據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們的受眾群體的想法,才能夠讓參與者和支持者更加支持我們、信任我們。而農村小學的問卷,幾乎每個孩子都在「我的夢想」中提到了考上大學,然而將來他們有多少人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實在不敢想。
我們知道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去做第二課堂,都無法把它做成一項紮根當地的事業,所以我們確定了做第二課堂的幾個原則:其一,不影響正課教學;其二,講師不在課程中有絲毫優越感,講不能是用一種來自城裡人的「優越感」來試圖灌輸給他們什麼自認為「先進」的理念;其三,我們只會講一些他們以後肯定能接觸到的東西,並鼓勵他們這些東西他們以後都能接觸到,但需要努力學習,為他們留下念想,而不是給他們一些虛幻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其四,注重實踐、結合生活,杜絕單純的知識傳授,讓他們能通過實踐提高課堂參與度,讓我們的每一次課程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同時,我們的第二課堂純粹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學習,不是像一些人一樣為了「社會實踐」或學分等等的應付差事,我們堅持農村小學校長必須認可我們的理念並接受我們的教學計劃,學生自願參與不強制,不將這個行為在農村學生那裡稱為支教而稱為夏令營,我們想這樣或許能以身作則,將已經很浮躁的支教行為變得更加尊重農村學生一些,我們的行為也得到了農村小學的校長的認可,已經成為星夜的一項品牌項目。未來我們還計劃統籌設計一套精品傳統文化課程。
以上種種,只是星夜兩年來的一些片段,現如今,星夜有五大基本項目,每年善款流水數萬元,已經有了起色。組織成立至今,歷經四次納新,從第一次納新時的十幾個人報名,到如今上百人參加面試,每次納新的報名人數都要比上一次翻上一番,星夜也從一個四五人的小團隊變成有上百人的大組織,成員所屬學校也從開始時的兩三所變為如今的十餘所,儘管如今星夜已經變為一個大、中學生共同的組織,但星夜中的主力仍然是中學生。
但是中學生又怎樣,中學生也用中學生的作為,證明了即便是中學生,也可以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不輸於大學學生組織,而且,沒有大學中的無數選擇,中學生會更加投入於一件事情。儘管中學生在業務上需要長期的培養,但星夜願意用心去培養我們的每一個成員,而不是僅僅選幾個「好苗子」重點培養,我認為每一個我們的成員,只要願意做公益,都是平等的。星夜規劃了若干次,共計十幾萬字的培訓,現在已經完成了五萬多字,我也通過一次次工作看到了他們的成長,從僅僅抱著一腔熱血想做點事情的「小朋友」,逐漸成長為可以帶項目的「組長」,乃至組織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絲毫不輸一些大學生。即便他們未來不一定會長期在這裡參與活動,但只要能有幾個願意一直為公益付出的人,那麼星夜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五)
當然僅僅靠著出色的業務,不足以成就一個長期優秀的組織,也不會使星夜從眾多的學生組織中脫穎而出,時至今日,我們自信地認為星夜擁有著天津中學生公益組織中最完善的管理制度,這是星夜賴以維持的基礎。
我們有每年兩次精確到一分錢的財務報告,有完善的培訓與例會制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每一筆捐贈、每一次走訪都會有相應的公示報告,會為每一位通過我們捐贈財物的愛心人士發放正式的捐贈證明,為每一位參與星夜活動的志願者發放志願者證明。星夜所有的成員都有自己的檔案,記錄了參與的活動、獲得的評價及工時,每學年的年終會向成員發放紙質工作證明及鑑定。
我們通過扁平化管理,實行項目組制度,不設置許多「官職」,所有的工作都會變成一個個項目組,有具體的工作,便成立項目組,工作結束,項目組就結束,不會讓一層層的官僚主義蠶食組織的效率。我們會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每一次工作都採用自主報名的模式,不會強求每個人工作,項目組的管理職位也都是採用報名的方式,會給每一個人擔任不同職位的機會,也會讓他們有充分的試錯機會。
星夜還在去年8月進行了體制改革,理事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同時設置監事會進行監督,全部管理職務由所有正式成員民主普選產生。我們不能保證這種「輪番而治」的思路是否是最有效率的,但是我們能看得出來的是,這是最尊重每一個人的方案。讓我們和其他的組織能夠區分開來,能夠成為一個成員滿意度比較高的組織。
「我們工作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項目組成,這些項目的完成者都是一個又一個人。所以歸根到底,我們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我們的每一個人。因此,我們才要尊重每一個同學,和每一個人做朋友,只有大家喜歡這裡,覺得在這裡做事情很有意思也不用擔心什麼,覺得自己當初選擇這裡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才能充分投入進來,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日後的每一項工作。」
(六)
在星夜發展的兩年中,我們也不止一次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例如資金的短缺,來自學校、家庭與學生的不理解等等,更有人直接說星夜是為個別人「刷簡歷」而建立的東西,有的人甚至直接要求學生退出。每一次都足以將星夜擊垮,很幸運我們能夠挺了過來,能走到今天,既有星夜本身的因素,也有很大的運氣因素。我們要感謝這兩年幫助過我們的學校、企業、愛心人士,感謝一直支持我們的各位關注者,感謝星夜的各位成員們,是大家一起讓曾經的理想能夠落地為現實。
星夜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我們希望不僅僅把工作局限於天津市中學生對河北省貧困小學的援助。我們希望能把這種完全透明、尊重受助者的公益理念一直發展下去,而不是僅僅將這個組織維持一兩年。因此,星夜的內部建設以及成員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星夜的活動範圍、次數、形式還有待擴展,星夜的資金來源還有待豐富、星夜的知名度也有待提高、星夜需要謀求註冊成為正式社會組織……星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我很小的時候的一個寒冬,銀裝素裹,回家看到樓門口席地坐著一個髒兮兮的流浪老人,啃著一個同樣髒兮兮的冷饅頭,甚至帶著血絲,我看了有些害怕,但家裡人看到後立刻從家裡倒了一杯熱水給他,他很感謝地接下並喝起來。那時候家中條件也一般,而且也萍水相逢,自然談不上什麼大的幫助,但我深深烙印在心中的則是面對需要幫助的人,能施以舉手之勞的時候,不要冷眼旁觀。同樣是很小時候,與家人在外逛街時,看見一個雙臂截肢的年輕人在路邊用腳在地上努力地寫粉筆字,並一邊與圍觀的人在聊天,是一個家庭條件很差又沒有雙臂的學生輟學了,但他想考上大學,因此在路邊一邊寫字抄寫課文學習,一邊希望籌集一些錢財準備學費,家裡人看到後也讓我遞上了錢支持他,並告訴我為夢想而努力且雖然身殘但自食其力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時過境遷,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街邊的乞討者已經讓人難以分辨是真是假,截肢乞討甚至成了利用同情心的灰色產業,乞討者也開始嫌棄1元錢少了,「郭美美」們將慈善基金當成兒戲,甚至有的慈善基金竟是洗錢的工具,人們的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事件中變得小心翼翼。
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因為人們是同情弱小、守望相助的社會人,故要用透明與專業使人們「敢善」,使人們善心使然的行為能夠真正成為善舉;人性中也有惡的一面,因為人們是叢林法則、精緻利己的自然人,沒有監督的制度會產生尋租與腐敗,要用完善的制度來阻擋惡行。
星夜在做一個嘗試,希望用實幹精神來在理想主義的土壤上去耕種,希望用制度來為人們的善行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人們知道中學生、大學生也能夠在社會公益上有所作為。即便失敗了,我們也希望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改變城鄉教育差距的工作,能夠有積極的意義。兩周年,對於星夜來說,是出生階段的終點,亦是崛起階段的起點,為了解決最初的「意難平」,我們選了一條「路難行」的途徑,但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我們一起開山修路,為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事業而奮鬥……
這是星夜的一段歷史,亦是星夜人的一縷情懷。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星夜青少年圖書計劃 理事會
理事長 劉梓豪
2018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