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三和書院廣州班施永海、盧澤陽、李嘉芸、李積美、陳綺倩、袁星茹、韓家浩、張海、曹鳳威
圖片攝影:袁星茹等
文字整理:潘偉波
拍攝時間:戊戌年,穀雨
記錄順序:拍攝地點(海拔高度)
參考本草:蕭步丹《嶺南採藥錄》、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蕭氏為民國中醫,行醫於嶺南數十年,熟知嶺南本草,本文多引蕭氏條文,蕭氏無記載則引用吳氏條文;吳氏為清朝植物學家,其書《植物名實圖考》治學嚴謹,畫工精細,本文畫圖多引吳氏畫圖。
-
野芋(別名:老芋、石芋、麻芋子)
蕭步丹按:尖葉者良。治癰疽腫毒大瘡。切片火焙熱貼之。冷又換熱者。數次立馬效果。感暑發熱。切塊擦胸前及背。夫人赤白帶下。切細和米炒。加糖煮食。立愈。有消暑之用。若將芋根之皮削去。切成薄片用瓦釜幹炒片時。再加米三指搓。水煎服。可治感冒暑氣。凡感暑覺頭痛身倦。將芋根用涇紙封好。煨熱之。以擦頭額及腰脊前後新手彎腳彎。可令人邊身順適。二三月葉芋有花。花後結實如米。取其實曬乾。如有小腸氣證。每服六七粒即效。
筆者按:芋的種類繁多,此為野芋,形似食用芋頭、觀賞植物滴水觀音(海芋),較食用芋頭大,其根莖有毒,根莖一般多外用,嶺南隨處可見。其因為此草藥過於常見,沒有專門去拍,只在能從其他草藥的裁剪過來,所以圖不是很完整。
-
醡漿草(別名:斑鳩草、酸味草、三葉酸)
蕭步丹按:叢生布地,葉柄頗長,一柄三葉,一葉兩片,至夜則閉合,垂於下面,翌朝又展開,四月開小黃花,花瓣五片,結小角長一二分,熟則裂開,彈出小種子,莖葉皆有酸液,冬亦不凋,味酸澀,性寒,殺蟲止痛,散熱消腫,理跌打,散淤血,酒煎服,又能幹水止癢,解蛇毒,搗傅之。
筆者按:醡漿草,即平時所說的三葉草,鮮有四葉者,遇其四葉者萬中無一,故稱其好運,亦得名「幸運草」。
-
白花鬼針草(別名金盞銀盤,肚痛草,節節草)
蕭步丹按:梗方,葉對生,花邊白中黃,除熱痰,治積滯肚痛,金盞銀盤,以其花形名之,肚痛草,以功用名之。
筆者按:白花鬼針草,性微寒味苦,其花凋謝後,花瓣掉落,只剩其刺,易不知覺中粘人衣服,似鬼之針,故名。白花鬼針草與鬼針草相似,為其鬼針草變種草藥。
-
薴麻
吳其濬按:薴麻,《別錄》下品。薴根味甘,食之甜美。野薴極繁,芟除為難,不任績。山薴稍勁,花作長穗翹出,稍異。
筆者按:薴麻,多以其根入藥,為薴麻根,性寒味甘平,主熱病大渴,下血,癰腫。商賈多以其葉制麻布、麻繩出賣,我國分布極廣,南北均有分布。
-
畫圖暫無
蒲桃(別名:水蒲桃、香果、響鼓、風鼓、鈴鐺果)
蕭氏、吳氏未收錄。
筆者按:蒲桃,常綠喬木,此為蒲桃花,尚未結果,其果入藥,亦可食。蒲桃果性平,味甘澀。多用於暖胃健脾,溫肺,活血,主腹瀉、痢疾。其花、果有獨特香味,可做醬果,故有香果之名。其果似鈴鐺,故又名鈴鐺果。
-
天門冬
吳其濬按:天門冬,《本經》上品。《爾雅》:薔蘼。《注》:一名滿冬。《本草》云:今本草無滿冬之名,有大小二種,曰顛棘。曰浣草,皆一類葉。《救荒本草》:根可煮食。今多人入蜜煎。湖南俚醫用以拔疔毒,隱其名曰白羅杉。
筆者按:天門冬,性大寒,味苦甘平,保定肺氣,冷而能補,利小便,益氣力。天冬食之甘美而忌鯉魚,同食中毒,浮萍解之。其果實圓綠,天冬多以其根入藥。
-
火炭母
蕭步丹按:莖質柔似細蓼。色赤。葉端尖。近梗形方。夏日開白花。秋結實。如椒。色青黑。味甘可食。味甘酸。性平。有毒。用葉皮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
筆者按:火炭母,農村、山野多見,其葉子中有「V」形狀為其特徵,「V」字樣初生多為白色,後漸變黑。
-
畫圖暫無
少花龍葵
蕭氏、吳氏未收錄。
筆者按:少花龍葵,其性、狀皆與龍葵相似,而非本草系列收錄的龍葵。少花龍葵性微寒,味平、甘、略酸。葉、果可當蔬菜食用,清涼散熱。其生果色綠,味酸澀,熟則色黑紫,味平微甘,其味微似小番茄。
-
龍眼樹皮、龍眼
蕭步丹按:洗疳瘡,殺蟲,其薳之向東紅色者,味甘香,性溫,作茶飲,明目,用水蒸,加冰片少許,捈眼弦溼爛即可,其核捈狐臭,燻腦漏,療疝氣,傅瘡癬,又止金瘡初學,其實之殼,敷湯泡傷。
筆者按:為水果龍眼及其樹皮,其花期在3-4月,果期7-8月,其果實曬乾後藥食兩用,味甚甘美,歸脾湯用之,其樹皮可煮湯治皮膚病。
-
蛇莓(蛇蛋果、地錦)
吳其濬按:蛇莓,《別錄》下品。多生原野中。南安人以莖葉搗敷疔瘡,隱其名為疔瘡藥,試之神效。自淮而南,微之蛇蛋果,江漢間或謂之地錦。
筆者按:蛇莓,性寒味甘、酸,主熱毒、蛇毒、瘡瘍。蛇莓其果實紅豔,微似草莓,飛禽、螻蟻好食之,相傳蛇亦食之。未知真偽,解其毒乎?
-
畫圖:暫無
半邊旗
蕭氏、吳氏無收錄
筆者按:半邊旗,性涼,味苦辛。多用止血,生肌,解毒,消腫,其葉子如旗幟,而葉子只有半邊是為特徵。
-
青葙(別名:草決明,野雞冠花、狗尾花)
吳其濬:青箱子,《本經》下品。即野雞冠,有赤白各種。葉可作茹,勝於家雞冠葉。一名草決明,鄉人皆知以治目疾。
筆者按:此為莧科植物青葙,《本經》中青葙一別名草決明,其花淡紫或淡粉,美麗似雞冠,性微寒,味苦,善清肝熱及眼疾,多以其子(青葙入藥)。青葙非豆科植物決明子,二者同名異物,今人多混淆。
-
畫圖:暫無
千裡香(別名:滿山香,九裡香)
蕭步丹按:葉圓如指大,其藤甚香,味辛,性溫,n止痛,消腫毒,通關竅,止瘡癢,去皮膚之風毒,剪水洗,殺疥蟲。
筆者按:我國南部山野時可見,廣東城鎮路邊亦多見栽種,其果色朱紅,可供觀賞,其花色白,味芳香,故名千裡香。城市中人有誤以為枸杞,為誤認。
-
積雪草(老公根葉)
蕭步丹按:味辛甘,性溫,治白濁,散涇熱毒,治小腸氣發,用沸水泡過,姜醋拌食。煎水洗疳瘡。
吳其濬按:積雪草,《本經》中品。《唐本草》注以為即地錢草,今江西、湖南陰溼地極多。圓如五銖錢,引蔓鋪地。與《本草衍義》《庚辛玉冊》所述極肖。或謂以數枚煎水,清晨服之,能祛百病者,此蓋陽強氣壯,藉此清寒之品,以除浮熱,故有功效,虛寒者恐不宜爾。又一種相識而有鋸齒,名破銅錢,辛烈如胡荽,不可服。
筆者按:此藥在《嶺南採藥錄》中名老公根葉,此草藥較為常見,而吳氏所言大抵無誤,唯言積雪草無鋸齒,吳氏所言與實物有出入,仔細看的話,積雪草亦有少許鋸齒。吳氏右圖所畫之藥為天胡荽。
-
鴨蹠草(竹節菜、藍花草、藍花水竹草)
吳其濬:鴨蹠草,《本草拾遺》始著錄。《救荒本草》謂之竹節菜,一名翠蝴蝶,又名笪竹。葉可食。今皆稱為淡竹,無竹處亦用之。
筆者按:鴨蹠草性寒,味甘淡。多用清熱、利小便。其用與淡竹葉有相似之處。其花為藍色,故有藍花草之名。
-
畫圖暫無
野牡丹
蕭氏、吳氏均未收錄
筆者按:野牡丹,性涼味酸澀,多用於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其花與紫紅色牡丹微似,與地菍花極似,而地菍花、蕊較小,葉短小而圓。
-
畫圖暫無
金紐扣(別名:天文草,散血草,小銅錘)
筆者按:以其形命名,似衣著之紐扣,涼,苦,有小毒,解毒、祛風除溼、止咳平喘多用。路人偶有認為菊花或蟛蜞菊,為誤。
-
有部分草藥圖片不完整,或特徵不明顯,故先不發,廣州鳳凰山仍有許多土地未來得及探索,有更多藥材去發現,下次待續。公眾號未能及時回復,有疑問或有事的可加個人微信號。三和書院第三屆招生預報名,點擊閱讀原文可報名加入三和書院。
-
微信公眾號:潘偉波醫道
個人微信:潘偉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