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市場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很多比較難懂的概念,而且,很多術語聽起來很相似,讓我們覺得很難區分,比如飄花和飄色,起膠和起瑩等。
翡翠的這些概念都聽起來很相似,但是意義卻大不相同,對翡翠價值的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讓自己對翡翠有更多的了解。
飄 花 和 飄 色
翡翠上和底色不同的顏色就是飄色,比如,一件白色底子的翡翠上出現部分綠色,綠色就是飄色,飄色給人的感覺是和翡翠的底色沒有距離的,基本上在同一個深度。
飄色翡翠上的顏色已經相互滲透融合,沒有明顯的界限,飄色的顏色很多,和底色不同的顏色就可以稱為飄色,春帶彩翡翠上的綠色就是飄色的一種。
飄花就不一樣了,翡翠的飄花是絲絲縷縷的,以綠色和藍色為主,而且飄花一般不會在翡翠的表面,它在翡翠的內部,而且感覺漂浮在翡翠裡面。
也就是說,飄色是翡翠上出現不同的顏色,但是飄花給人的感覺就是獨立在翡翠的內部,和翡翠的底子並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一般來說,飄花翡翠會比飄色翡翠更值錢,畢竟冰種翡翠和玻璃種翡翠等種水比較高的翡翠才能看見飄花,這種翡翠本身的價值就不低,出現飄花的話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了。
起 瑩 和 起 膠
翡翠起瑩其實是一種光學現象,指微粒晶體排列整齊有序而導致光進入後整體折射率明顯,是翡翠的礦物成分在高壓低溫變質作用下的產物。
光線進入翡翠後,翡翠會出現明暗不均的現象,這種現象會對人眼造成視覺上的反差,瑩光越強反差就越明顯,光線無法進入透明度低的翡翠,因此糯種翡翠和豆種翡翠一般是沒有瑩光的。
所謂的瑩光其實就是翡翠上的一種若隱若現、很柔和的白光,起瑩的翡翠並不多,一般只有種水特別高的翡翠才可能起瑩,但是並不是所有種水高的翡翠都會起瑩。
起膠的翡翠品質同樣很高,但是它不是一種光,當我們慢慢轉動起膠的翡翠時,翡翠的質地就好像流動的膠水一樣,非常亮麗,也就是說,起膠的翡翠就好像是沒有凝固的膠水一樣。
翡翠上面當然是沒有膠水的,起膠是翡翠的水頭比較充足帶來的視覺效果,起膠的翡翠同樣有很高的價值。
起 膠 和 注 膠
剛剛講到,起膠的翡翠品質都很高,十分討喜,但是注膠就比較招人嫌了,部分翡翠的品質比較低,瑕疵也比較多,不良商家就利用強酸強鹼洗去其內部的雜質。
洗完的翡翠內部可能有些坑,不良商家就給翡翠注膠,將坑填上,也就是說,注膠翡翠屬於B貨翡翠,不再是天然翡翠,對人體有害,完全不值得我們購買。
上 蠟 和 浸 蠟
翡翠原石本身是比較光滑的,但是經過人工雕刻後,其表面可能就會被磨花了,因此,雕刻完成後的翡翠都要進行拋光打磨,而且會上蠟。
上蠟後,翡翠的水分就不容易丟失了,這時蠟在翡翠的表面,對翡翠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屬於翡翠加工的正常工序,上蠟的翡翠當然屬於天然翡翠。
但是浸蠟就不一樣了,浸蠟是將翡翠直接扔進滾燙的石蠟中煮,讓石蠟融化進入翡翠的內部,這樣會改變翡翠的種水,提升翡翠的水頭和品質,浸蠟的翡翠屬於B貨。
以上的術語都是消費者比較容易混淆的,大家還聽過哪些難以理解的翡翠術語?在評論區告訴我們,我們會及時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