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大家都玩的開心嗎?!在這樣春暖花開的日子,有沒有帶狗狗外出遊玩呢?可以在公園跑跑跳跳,對狗狗來說真是種愉快的享受。但是,您知道嗎?這個季節同時也是很多寄生蟲孵化、成長的季節。所以,當您帶您的寶貝狗狗外出健身時,可千萬要小心蟲蟲危機。下面我們會依據分布在狗狗身上的位置,簡單告訴各位各種蟲蟲的特徵。
小編在寵物醫院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形:
主人:醫生醫生!你快幫我家狗狗看看,牠長了好多黑色的腫瘤!怎麼會這樣!
醫生:腫瘤?什麼腫瘤?來,帶牠到診療臺上我看看。
此時的主人一臉緊張的幫我扶著狗狗,以免掉下桌子。
主人:你看,就是這些啊!今天幫狗狗洗澡時,突然發現的……您一定要幫我@#¥%@#¥……
仔細一看,發現她口中的小腫瘤只是小小的蜱蟲,也就是俗稱的草爬子,狗豆子。覺得好氣又好笑!
這位主人發現醫生突然不說話,臉上還掛著奇怪的笑容,也急了。
主人:醫生怎麼樣!很嚴重嗎?!
醫生:告訴您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主人:醫生!不要這樣啦!快說快說!
醫生:首先,恭喜您!狗狗身上的並不是腫瘤,但是壞消息是,感染了蜱蟲了呢!
主人:蜱蟲?什麼是蜱蟲?
醫生:嗯,這是一種寄生蟲,藉由接觸傳染,會吸狗狗的血,也會在叮咬過程中傳播疾病!
主人:天啊!那會不會咬我啊!咬到我會怎樣嗎?!
醫生:嗯,也會咬人,而且某些疾病就是藉由蜱蟲傳播的!
此時,發現汪星人的主人一臉驚疑,正在慢慢的縮手回去,又不好意思縮的太快,場面實在尷尬!
每次要解釋寄生在體表的寄生蟲時,常常覺得很累!因為,說的太學術,內容枯燥乏味,主人多半昏昏欲睡;說的太直白,又達不到教育的意義。這裡,我們是依照蟲蟲對人體危害的嚴重性來排列。排名越靠前,表示對於狗狗與人類的威脅越大。至於蟲蟲的體積,可以簡單的比喻為:
蜱蟲:米粒/芝麻(因品種差異)
跳蚤:細沙
疥蟎:體積太小,肉眼不可見
蠕型蟎:體積太小,肉眼不可見
華麗麗的分割線
以下內容及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請慎入!
他們是貓狗身上的寄生蟲,以吸食寄生動物的血液為食。牠是很多疾病的傳播媒介,其中包括原蟲、細菌、病毒及立克次體。
發現寵物被蜱蟲叮咬後,不要強行摘除,否則蜱蟲頭部會留在皮膚內,造成救治困難。如果在家裡,最好用食用油塗抹在傷口上,塗得厚一點,讓它窒息而亡。或者到鄰近的寵物醫院去,用麻醉藥塗在上面,讓蜱蟲麻醉,用手一碰就會掉下。應該戴手套操作,完成後也要清洗狗狗身上被叮咬的部位。
市面上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產品可以選擇,其中包含噴劑,滴劑和除蟲項圈。可以依據您的需要及狗狗的品種來選擇,可以請教寵物醫生並在其指導下使用。
很多民間療法:用柴油、硫磺……其實對於除去蜱蟲的效果並不好,這些藥物反而會被狗狗吸收,造成傷害。
昆蟲的一種,寄生在溫血動物身上吸血為生。沒有翅膀,卻有強而有力的彈簧腿。從前科學家們相信跳蚤是會從一個動物跳到另一個動物身上,但現在發現,大部分的跳蚤都只在現有的動物身上生活。常見的在狗狗身上的跳蚤有兩種:貓蚤和狗蚤,比較常見的是貓蚤。
狗狗身上可以使用長效的除蚤噴劑/滴劑或口服藥,使用前需祥讀說明書,因為有些是有年齡限制,有些則有品種限制,因為某些狗狗可能對藥物會出現中毒現象等等。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才安全。
疥蟎為高傳染性的皮膚寄生蟲,並且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蟲體會鑽入皮膚表皮造成劇癢。很多狗狗會對疥蟎的分泌物產生嚴重的過敏現象。
傳染途徑:接觸傳染,流浪犬或戶外活動的狗,常常是疥蟎的來源。
生命周期:卵孵化後變成幼蟲、成蟲,時間上約2個月,整個生活史都在皮內完成。
臨床症狀:動物出現劇癢的現象,肘關節、背部、腹部出現脫毛、紅腫。耳朵抓搔常會造成耳廓肥厚及出現鱗屑,狗狗的皮膚容易出現膿包、小傷口及結痂。長期感染下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人類的感染:長期與感染疥蟎的狗狗接觸也會被傳染此病。人們常在胸部、手部及腹部出現很癢的現象,通常當動物治療痊癒後也會跟著痊癒。
感染疥蟎狗狗的耳尖部位出現鱗屑及增厚
疥蟎會帶來非常劇烈的瘙癢感
蠕型蟎感染的真正原因,現在還是個謎。現階段的說法為基因遺傳或免疫系統障礙導致蟲體在體內大量的繁殖。一般來說,蠕型蟎的感染還分為局部型和全身型。局部型感染的狗狗常發生於幼年犬(3-6個月),而全身型的則沒有年紀之分,但常常與癌症、免疫系統障礙或是其他內科疾病的發生同時出現。
更多精彩內容,猛戳底部「閱讀原文」
添加公眾平臺請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