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在伊州區二堡鎮老噶克裡克村,有一位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劉宜濤,提起他,村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是他在戰場上經歷的那些艱難險阻卻無人知曉。
10月30日,記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劉宜濤的住處,見到了這位老兵。已是耄耋之年的劉宜濤眼神堅毅,精神抖擻,正和孫子劉飛虎聊天。
聽說記者的來意,劉宜濤讓孫子將其引進屋,開始緩緩地述說著當年的歲月,一旁的劉飛虎也搬了個凳子坐在旁邊認真傾聽,他說:「小時候就聽說過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在戰場上的經歷,從來沒聽爺爺說過,今天終於有機會聽一下當年的故事。」
劉宜濤出生在江蘇省徐州市,從小跟著奶奶一起長大。1951年,劉宜濤入伍,光榮的成為了一名抗美援朝志願軍。
當時正值1951年夏秋季防禦作戰期間,志願軍部隊一直在抵禦「聯合國軍」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猛烈突擊,劉宜濤和戰友們每天都要經受敵機空襲。在志願軍司令部的指示下,從1951年底開始,各部隊在防守的各要點上開始構築坑道工事。劉宜濤也度過了最難忘的7個月。
劉宜濤說:「當時我們白天躲在戰壕裡,晚上出來進行小部隊戰鬥,7個月沒有見過太陽,喝過開水。」
做為重機槍班的班長,劉宜濤總是衝鋒在前,一天,他剛出戰壕,一枚炮彈在不遠處爆炸,劉宜濤的頭被炸飛的石塊擊傷,他不顧疼痛,發出信號彈,並往戰壕方向跑,被隊友及時發現並救了他,直到今天,劉宜濤頭上的傷疤依然清晰可見。提起那次戰鬥,劉宜濤依然難以忘懷,他說:「我們共有3個班36個人,最後只活下來8個人。」
1954年,劉宜濤轉業到了江蘇省徐州市,5年後,劉宜濤在哈密支邊的弟弟給劉宜濤寫信,邀請他來新疆,於是,劉宜濤來到了哈密。
村裡人聽說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就讓他訓練公社的民兵,在戰場上軍人的精神也讓劉宜濤傳承了下來,他一絲不苟、嚴格認真的訓練民兵。
雖然後面的日子裡,劉宜濤在家務農種田,但是他依舊以部隊上的要求教育子女。
劉飛虎是劉宜濤的小孫子,剛剛當兵回來,除他之外,劉宜濤的大兒子和大孫子也都當過兵,一家人都傳承著軍人的精神。劉飛虎說:「爺爺對我們要求特別嚴格,從小就聽他的教誨,對軍人有著憧憬和嚮往,雖然我也是當過兵的人,但是比起爺爺參軍那時,條件優越太多了,我要繼承吃苦耐勞的精神,並繼續傳承下去。」
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是劉宜濤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這個經歷也深深地影響著劉宜濤和他的家人,劉宜濤說:「因為參加過這場戰爭,讓我對祖國更加充滿了熱愛和感激之情,我希望我的子孫們都能去當兵,報效祖國。希望我們的祖國可以更加富強。」
來源:哈密日報
文:記者 曹夢迪
編輯:張曉芳
微信號:HaMiFaBu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