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成碩
《無心法師》系列IP已經成了唐人的救星。
2015年,改編自網絡小說作家尼羅同名小說的《無心法師》系列的《無心法師1》橫空出世,該劇豆瓣評分8.3分,在搜狐視頻創下了16.68億的播放記錄,驚豔了許多觀眾,一時間成為自製網劇的標杆,然而兩年後的《無心法師2》可謂高開低走,遭遇口碑滑鐵盧後最終豆瓣評分只餘6.1分。
相較之下,近日剛剛開播的《無心法師3》雖然拿下了豆瓣開分7.2(截至發稿,小幅度跌落至7.0)的「開門紅」,卻難免顯得有些中庸,既沒差到第二季的口碑暴跌,又沒好到能比肩第一季的驚豔,但這已經是唐人近期成績最好的一部劇集。
劇情方面,相比第二季的在原著上的「魔改」和第一季對原著的「神還原」,第三季乾脆選擇了講述原著中所沒有的原創故事,以系列前傳的形式來對IP進行詮釋。從目前的劇集走向來看,編劇既想借「前傳」的自由發揮空間而大展拳腳,又想通過第三季為前兩季填一些坑,同時還難以放下前作的包袱,可謂十分糾結。
這最終使得無論是原著粉絲、劇集粉絲還是新入坑的觀眾,看起來其實會覺得劇集有些莫名其妙的地方,甚至前幾集很容易「差評棄劇」,但如果因為劇情的整體流暢度和良心的服道化而看下來,整體上又找不到什麼理由去豆瓣給出一個低分評價,可謂是中規中矩。
包袱滿滿的同人劇
除了精良的服道化外,《無心法師3》像是一部官方高分同人。
「劇集開播當天,端坐在電腦前的我被開頭的盛唐背景整得猝不及防,說好的民國後是現代呢?我點開的真的是《無心法師》?
儘管男主角無心(韓東君飾)的出場,給出了肯定答案,但是更多疑問也隨之而來了,比如:無心竟然會法術?無心竟然不會例行失憶?無心活著竟然是為了找死?
WTF?!港真,如果不是劇情中各種和前作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甚至會直接覺得這是個平行時空……」
以上大概就是一位IP粉絲(對,就是本人)的真實觀看感受。的確,除了對人氣角色的保留和熟悉的主要演員外,在小說之外重新創作的故事背景和一些人物設定的調整,讓這部「前傳」實則成了同人。
事實上,劇中不難看出第一部的成功和第二部的滑鐵盧給唐人留下了許多「包袱」,而吸取經驗教訓後的唐人則在歸納前兩季的成功之處後,給出了一鍋同人「亂燉」:
由於對前兩作人氣角色「少女嶽綺羅」(陳瑤飾)無法割捨,於是《無心法師3》乾脆直接去探索嶽綺羅的前世今生,放棄了在原著後兩部中的「糟老頭子嶽綺羅」;
《無心法師2》陳瑤反串飾演男性角色的大受好評,那新作就乾脆中陳瑤直接同時分飾了女一和男二;
前兩部中炒CP和喜劇路線的帶來了不錯的口碑收益,於是第三部根本不見了前作的恐怖和陰森;
第二部一線到底敘事的失敗,又使得《無心法師3》在敘事上重新啟用了第一部的單元劇模式,每2-3集一個單元……
把所有粉絲喜歡的元素都結合起來,一股腦的給觀眾,的確是種不錯的思路,不論是磕CP的、愛看單元劇的,還是看反串的、愛嶽綺羅的,都有自己追劇的動力。
但弊端也隨之而來。過於凸顯人設和人物關係,使得單元劇中的故事單薄無趣,人物形象扁平,缺乏反轉和懸念,沒有像前一段同樣採用單元劇設定的網劇《蓬萊間》和《唐人街探案》那樣豐滿有故事的配角。
科考作弊、劇本代筆等案件雖然試圖影射現實,但唐朝的背景設定加上老套的案件故事設置,讓人像是在看低配版《少年包青天》,且全程劇情拖沓,完全靠感情主線支撐,不然恐怕全劇都是尿點。
感情戲方面也是相比前作有進步但無突破。
《無心法師1》的感情戲是系列巔峰。劇中反套路化的女性人物設定,使得該作在無心抓鬼驅邪的主線故事推進的過程中,很自然得捧出了無心與月牙(金晨飾)、張顯宗(張若昀)與嶽綺羅兩組人氣CP。至今在無心法師系列影視作品的彈幕中,還能看見那句經典臺詞「張顯宗,我牙疼」的刷屏。
然而,《無心法師3》雖然沒有像第二部那樣掏出來偶像劇中的傻白甜女主角蘇桃(李蘭迪飾),但是相較於把驅趕邪祟和主人公感情線完美結合,用驅趕邪祟的故事來推動劇情,並使得主人公間感情逐漸升溫的《無心法師1》,《無心法師3》中的驅趕邪祟更像是主人公們在談戀愛間歇沒事兒找事兒的消遣娛樂。女主角甚至把和無心出去抓鬼當成一種刺激的郊遊。
此外,女主人設方面對於嶽綺羅的過度依賴和消耗,也使得感情戲難以突破再續前緣的俗套戲碼,觀眾難免審美疲勞。簡而言之,《無心法師》過去的輝煌在成為觀眾追劇的理由的同時,也成為唐人的包袱,限制了劇集的突破。
唐人的糾結與困境
糾結,貫穿唐人影視在《無心法師》系列IP影視化的始終。
《無心法師》系列改編自網絡小說家同名小說,原著小說有四部,雖然主人公都是不老不死、在世間漂泊千百年、通過的驅妖謀生的無心,但其故事背景卻分別對應民國、抗日、文革和現代四個大時代。
2015年大受好評的《無心法師1》對應的是小說中的民國故事。
如今回望起來,第一季製作時候,網劇行業整體上還是一種起步階段,網劇和臺劇有種明顯的等級秩序,哪怕是在行業看來,網劇的未來都並不明朗。
由此看來,《無心法師》第一季顯然帶有試水的性質。這或許意味著在其爆紅之前,唐人並沒有考慮過會做續集,更沒有鄭重考慮過原著其他三部小說的改編難度。
要知道,對於一部精怪類影視劇而言,除了民國、抗日外的其他兩個大時代的背景無疑都是敏感的禁區。但是《無心法師1》火了以後,不趁熱拍第二部又顯然是一種浪費。
因此,唐人在短暫的糾結之後選擇在第二部中對於原著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最後,編劇直接將原著中的抗戰和文革兩段故事以及其中的角色雜糅在了一起,並最終選擇把故事背景放在了孤島時期的上海灘。
別的不說,原本小說中第三部,也就是文革時期的女主角蘇桃直接穿越到第二部中的抗戰時間,就足以使得部分原著黨直接炸了鍋。再加上第一部中兩組人氣CP的退場,真是想不高開低走都難。
等到如今的第三部,如果說繼續按照原著劇情,應該是現代了,但是現代拍精怪小說顯然不可能。可要是不拍第三部,那好好一個IP也就浪費了。
面對這種糾結,如果是前幾年的唐人,或許會選擇乾脆放棄IP或者繼續耐心打磨下劇本才是,可惜如今唐人已然等不了了,最終也就有了這個在主線故事之外重新創作的同人版前傳的誕生。
儘管糾結,但《無心法師3》對於如今的唐人意義非常。
三部《無心法師》網劇幾乎見證了唐人影視跌宕起伏的三個時期:從「唐人出品,必屬精品」到「近乎精品」,再到「精品難覓」。
第一部推出時的2015年,唐人正值巔峰,彼時憑藉「仙劍」、「軒轅劍」等古裝仙俠IP捧紅了胡歌、劉詩詩、古力娜扎、蔣勁夫等一眾明星的唐人堪稱古裝劇的扛鼎者,是一家與華策、山影、歡瑞,共同並列劇集影視公司之首的製作公司。彼時網劇《無心法師》的民國題材只是其在對旗下新人韓東君、陳瑤等進行推廣的一次「小成本」嘗試中無心所塑造出的又一精品而已。
然而,等到《無心法師2》2017年播出的時候,唐人已經在下坡的路上了。
2016年本來有望IPO的唐人,在成功掛牌新三板後不久就遭遇了證監會對影視娛樂行業併購重監管的加強,隨後便有媒體報導稱其當時的市場估值只達到13億元,與同時期的價值210億元的華策、估值127億元的歡瑞,以及40億元的山影,相差甚遠。
藝人方面,唐人早晨曾將自己旗下的藝人劃分為四代:《京港愛情線》等劇捧紅的李亞鵬、孫莉為第一代藝人;《仙劍奇俠傳》等劇捧紅的胡歌、袁弘、劉詩詩等為第二代藝人;古力娜扎、蔣勁夫等為第三代藝人;胡冰卿、小彩旗、陳瑤等為第四代藝人。
但隨著一、二代的離巢和單飛,唐人四代一脈輝煌的願景落空。一度被譽為「胡歌接班人」和「劉詩詩接班人」的韓東君、胡冰卿,至今未能躋身一線小生和小花行列。李蘭迪、小彩旗、陳瑤等四代新人又半紅不紅,難以像前輩那樣一己之力帶火一部劇集。比如,韓東君、李蘭迪合作的《無心法師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範圍關注,但絕對談不上出圈。
時至今日《無心法師3》播出的今日,唐人在業內的影響力和觀眾中的口碑早已大不如前。
儘管此前唐人已經陸續推出了《櫃中美人》《重返二十歲》《原來你還在這裡》《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夢回》等多部影視劇,但整體表現可以說差強人意,幾乎都沒能激起什麼火花。
如此環境之下,開門紅的《無心法師3》雖然在系列中是最中庸的一部,但是與目前的唐人而言,確是表現最為喜人的一部。在現實題材成為劇集市場主流的今天,挾IP影響力而來,服道化精良的《無心法師3》或許是唐人憑藉古裝題材翻盤的最後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