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類藥物不能突然停服,小心致命風險

2020-12-24 騰訊網

某些藥,療效相當顯著,但疾病治癒或穩定後不能突然停服,應逐步減量……否則,將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加重病情而死亡。

1心血管類藥物

抗心絞痛的藥物:如消心痛、心得安等,若隨意中斷,易導致心絞痛發作,甚者引起心肌梗塞。

抗心律失常藥:驟停抗心律失常藥奎尼丁、利卡多因,可導致嚴重心律失常,甚至誘發心房纖顫。

硝酸甘油類藥物:驟然停服,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

降壓藥:突然停用降壓藥甲基多巴,會造成血壓短期內重新上升,甚至超過治療前,出現頭痛、頭暈、眩暈、嘔吐、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危象,嚴重者可導致腦出血死亡。

2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長期用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會使患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皮質激素分泌功能受抑制。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大多數患者停藥後,在感染、創傷、手術等誘因下,會出現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發生頭昏、噁心、嘔吐、休克及低血糖昏迷等症狀。

停藥反跳:患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可致原發病復發或惡化。

腎上腺危象: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突然停藥後,少數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乏力、低血壓、休克等臨床症狀,需及時搶救。

3抗癲癇藥

如苯妥英鈉、阿普唑侖等,若驟然停藥,會導致癲癇頻繁發作,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所以癲癇病人服藥期間除非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必須立即停藥外,切勿突然中止治療。

即使需更換藥物,也應採用逐漸過渡的方法,先原用藥基礎上,加上新藥後,才將原用藥物逐漸減量至完全停用,停止治療須在半年~2年內,逐漸減量至完全停藥。

4鎮靜安眠藥物

長期服用安定、安寧、去甲羥安定、舒樂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寧、水合氯醛等藥物,驟然停藥,就會出現焦慮、興奮、震顫、肌肉抽搐、頭痛、胃腸功能失調、厭食、感知過敏、癲癇發作等症狀。

抗精神病藥

5抗精神病藥

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如氯丙嗪、舍曲林、復氟西汀等,突然停藥可能會出現焦慮、狂躁、抑鬱、失眠等精神症狀,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增加治療成本和家庭負擔。

6抗抑鬱藥物

長期服用抗抑鬱藥,如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突然停藥後,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眩暈、頭痛、肌肉痛、焦慮等症狀。

抑鬱症是一種有復發傾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充分,復發次數增多,會增加治療的難度,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

7降血糖藥物

如果在血糖控制正常後立即停用降血糖藥物,可使血糖濃度急劇上升,病情惡化。特別是平時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治療顯效後如突然停用胰島素,可發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8抗生素及抗結核類藥物

許多細菌感染病人在用抗生素後,發燒、乏力等感染症狀迅速消失,實際上細菌尚未徹底清除。如果這時患者以為藥到病除就擅自停藥,會導致病情反覆、惡化及細菌耐藥性產生。

抗結核藥物,目前採取短程督促強用藥9個月,甚至在症狀消失後還要繼續服用,以防復發。如果停藥過早,不僅復發,且會轉為晚期結核和全性播散性結核,給徹底治療帶來困難。

9抗B肝藥物

拉米夫定是強力抗HBV(B肝病毒)的藥物,服用期間HBV被強力抑制了,病情會大大好轉,但突然停藥,HBV立即就被「解放」了,可能很快造成肝損傷,甚至比原來還加重,患者的症狀又出現了,這就叫」拉米夫定停藥後肝炎」。

與此同時,患者的轉氨酶會上升,可能達到正常上限的3~10倍;出現黃疸,膽紅素超過正常值的2倍;B肝病毒DNA由陰轉陽,嚴重者還可能發生肝衰竭甚至死亡。

10長效避孕藥

長效避孕藥不可突然停藥,要想停藥時,應在月經周期第5日起服短效避孕藥,連續3個月,作為停用長效避孕藥的過渡。服藥後3~4小時內如果出現嘔吐,相當於漏服,應立刻按照所服藥品說明書上的要求來補救。

相關焦點

  • 有些藥不能馬上停服
    降血糖:如果突然中斷用藥,可使病人的血糖驟升,甚至出現酮症酸中毒昏迷。  抗癲癇藥:治療癲癇需要長期服藥,如果病人自認為病情已好轉,長期未發病便突然停藥,則可能導致癲癇頻繁發作,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  激素類藥: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如突然停藥,可使病情出現「反跳」現象,加重病情。  抗心絞痛藥:使用此類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時,起效後立即停藥,則可引起更為嚴重的心絞痛發作,甚至發生心肌梗死。
  • 酒+14種藥物,後果很嚴重!致命
    其實除了頭孢之外,還有一些藥物是絕對不能與酒同時服用的,大過年的千萬要記住啦! 那麼,在我們喝酒的時候,穀胱甘肽被消耗掉,乙醯氨基酚產生的代謝物由於缺少穀胱甘肽,會增加肝臟在處理代謝物時的壓力,從而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 第三類:鎮靜催眠類藥物
  • 處方阿片類藥物的使用與重度抑鬱、焦慮和壓力相關障礙的風險
    開給患者知情的處方需要對治療的風險和好處有全面的了解,雖然阿片類藥物緩解疼痛,但長期使用與許多不良反應相關,包括免疫抑制、自我獎懲機制失調和神經激素缺陷。觀察性研究也發現,阿片類藥物的使用與重度抑鬱症(MDD)和焦慮和壓力相關障礙(ASRD)高度共病。據估計,大約780萬成年精神障礙患者(主要是重度抑鬱症和ASRD)接受了每年近2億阿片類藥物處方的一半以上。
  • 他汀類藥物與自發性腦出血的關係
    他汀類做為降脂藥物,廣泛應用於腦血管病的一級、二級預防。近日,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對他汀類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數據進行了回顧。大量證據表明,他汀類藥物治療的獲益遠遠超過任何實際或感知風險。備註:SAMS,他汀相關的肌肉症狀;RCT,隨機對照試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獲益遠遠超過潛在的風險。
  • 小心!這10類藥正悄悄助你長胖
    來源標題:小心 這10類藥正悄悄助你長胖  許多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標明了一長串副作用,其中一些風險可能會讓人完全放棄服藥。這些說明書上標註的一個常見副作用就是體重增加。雖然這種影響本身並不危險,但多多少少會對健康造成損害。事實上,還有其他藥物可供選擇。
  • 除了頭孢,服這7類藥物飲酒也致死@所有人
    不過,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正在吃藥,那千萬要小心,有些藥在服用時不可以飲酒。每一年,因為吃藥期間喝酒而進醫院的事故屢有發生,情況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1)不少頭孢類藥物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用藥期間就別喝酒了。3)遵循說明書和醫囑,最好整個用藥期間都遠離酒精。
  • 服用他汀類藥物時,哪些水果不能吃?!
    服用他汀類藥物時,哪些水果不能吃?!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這類藥物口服後經肝臟代謝,有的代謝為活性物質,有的代謝為無活性產物。
  • 蓄意隱瞞成癮和致死風險!美藥企與監管部門「共謀」致阿片類藥物...
    蓄意隱瞞成癮和致死風險!美藥企與監管部門「共謀」致阿片類藥物濫用問題嚴重 原標題: 美國阿片類藥物濫用問題主要源於美國國內普遍存在濫用處方止痛藥的傳統,其背後是藥企、醫藥代表、醫生利益的完整鏈條,藥企大力兜售、醫師濫開處方、政府打擊不力等多種因素交織,最終造成阿片類藥物消費市場持續擴大
  • 會引起情緒障礙,增加自殺風險的七類常用藥物
    目前關於幹擾素引起精神不良反應的機制尚不清晰,臨床觀察認為幹擾素使用帶來的自殺風險多發生於用藥 12 周以後,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當十分注意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提防自殺傾向的出現。
  • 有一類人不能吃蜂蜜!常見食材的10 個禁忌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05 生的肉蛋水產,孕期不能吃沒有經過高溫煮熟,各種生的魚蛋奶等產品會增加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致命病菌及寄生蟲的感染風險,甚至可能導致流產,早產等問題。07 服用頭孢類藥物,不能飲酒頭孢類抗生素會和酒精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面部潮紅,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有生命危險。特別是年紀大的,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對酒精過敏的人,症狀可能會更猛烈。
  • 失眠使用思諾思藥物?小心使用不當成癮
    小張服藥後起初感覺非常好,很快入睡,2個月後發現原來的半顆藥物不能再解決睡眠問題,由於學習緊張沒有時間就診,小張就自作主張加大了劑量,2年內將劑量從原來的半顆逐漸增加到每天30餘顆,斷續使用,基本能保證夜間正常睡眠,白天無明顯睏倦,但長期以來感記憶力減退,對學習造成明顯的影響,自己一旦嘗試減少用量就會出現噁心、失眠、焦慮。
  • 自行停藥有風險,這些藥不能說停就停!
    其實,對於某些特殊的藥物,即使治療效果已經達到,也不能驟然停藥,否則可能釀成大禍!今天,安安就給大家介紹那些不能說停就停的藥物!在長期服用心血管治療藥物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部分藥品不可以驟然停藥,否則會釀成大禍,這些藥品包括:抗高血壓藥: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在人群中頗為常見。為了平穩地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內,預防併發症的出現,服藥過程中不可突然停藥,也不能隨意增量、減量,否則可能導致血壓忽高忽低,容易產生腦血管意外。
  • 他汀類藥物臨床應用十問十答
    他汀類藥物,即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國內現有他汀類藥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種類多,臨床應用廣,不同他汀類藥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臨床使用中常見問題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用藥?
  • 藥物混合致死,致命的用藥混搭你不可不知
    正如每個人都知道生病要吃藥一樣,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某些藥物是不能混合服用的,一些食物搭配食用也是會導致食物中毒的。接下來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生活中總有許多朋友混合兩種不同的藥物服用。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致命的習慣。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藥物性質。擅自使用藥物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究竟哪些藥不能搭配在一起使用呢?
  • 降低膽固醇de他汀類藥物de選擇
    可使用de他汀類藥物de類型下列為幾種他汀類藥物,包括:高強度他汀類藥物阿託伐他汀(立普妥)瑞舒伐他汀(Crestor)風險與副作用儘管大多數人受益於他汀類藥物,但其仍有副作用。最嚴重的副作用發生於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或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群。當機體適應藥物以後,副作用隨即消失。
  • 醫生:這些藥物聯用要小心
    對此,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運超,在揭開柚子類水果與藥物關係的同時,也教大家防範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致命陷阱」。除了「食藥組合」這些藥物聯用也可能致命相比於柚子+降脂藥出現的不良反應組合,在生活中,人們更為熟悉的常識是服用頭孢類抗生素期間不能飲酒,容易產生雙硫侖反應。陳運超補充說,「藿香正氣水裡面含有40-50%的乙醇,如果使用頭孢類抗生素聯用藿香正氣水,同樣可能出現危險。」
  • [資訊] 正向思考抖S逆向思考抖M的「停服手遊」角色擬人
    Oh~No!真是沒見過這么正向思考抖S逆向思考抖M的遊戲了,一開篇就告訴你看到的角色都是人家遊戲停運裡面的角色,然後讓你在幫助這些「停服」的角色重生!吔,人家的題目就叫《終幕彼女》,也就是「謝幕的她」。試想一下,突然有天你最愛的遊戲宣布將要停服了,意味著你要對著的遊戲裡面那些花了日日夜夜肝不停的角色說再見了。喵喵喵?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怎麼突然覺得還挺帶感了呢???
  • 洛非西定:治療阿片類藥物戒斷的一種選擇「臨床必備」
    阿片類藥物使用障礙(OUD)和阿片類藥物過量致死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隨著芬太尼等合成阿片類藥物的出現,這一情況更加嚴重。 將OUD患者納入藥物濫用治療項目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因為病人不想經歷戒斷。對戒斷的恐懼導致許多人拒絕適當的幹預。
  • 哺乳期的媽媽哪些藥物不能吃?
    哺乳期,媽媽們為了寶寶那口奶真的是「用心良苦」,可是也免不了感冒或者有其他的不適,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藥物來幫忙,但如果稍不注意,母乳就有可能受到藥物的影響,那麼哺乳期用藥有哪些講究呢?
  • 「天使」還是「魔鬼」:洋地黃類藥物,你用對了嗎?
    此外,全球多個國家的心衰診療指南及我國心衰指南均給予了洋地黃類藥物一定的推薦。2013 ACC/AHA指南推薦,地高辛可降低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Ⅱa,B)。2016 ESC指南推薦,進行規範藥物治療後仍有症狀的HFrEF患者可考慮應用地高辛,以降低全因死亡或心衰住院風險(Ⅱ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