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望舒
編輯/謝維平
面試的時候,是不是有一道題萬年不變,但是你永遠都不知道標準答案是什麼?
有經驗的打工人一定有共鳴,當面試官放下簡歷露出標誌性的假笑時,這個問題就腳步輕俏撲朔迷離地走來了。它可能是一場面試的開場白,也可能是結束語,可能只是面試官的例行公事,也可能影響重大,直接關係到面試結果。
這個問題就是——你為啥要來俺們這旮旯?
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和你面試同一崗位的人怎麼回答,那不妨來看看《令人心動的offer 第二季》中的實習生們是怎麼做的。
一檔真人秀的正常開場
面試呈現職場百態
第一類:緊張懵懂型——「我也不知道」
賀鑫磊本科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在人大讀法律碩士,學歷上妥妥的「五院四系」,大致滿足了紅圈所的學歷要求。而且這姑娘還考過了公務員——這年頭,公務員是真難考,考上的都是神人。
但這也成了她拿到這份律所offer的阻礙。肉眼可見的緊張、回答問題時眼神躲閃就算了,當合伙人問賀鑫磊「那你有沒有想好要做公務員還是做律師」的時候,她竟然不知道怎麼回答,直接卡在了當場。
這當然讓面試官非常失望,你來應聘律師崗位,卻還沒想好要不要做律師,就算只想找個實習作為過渡,也可以大大方方告訴面試官自己還會看情況考慮,體現自己的想法和主動性。怎麼也不能懵在現場,告訴面試官「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最後的結果自然沒有入選。
第二類:目標堅定型——「因為愛,所以愛」
這部分實習生最受面試官喜歡。
學歷往那一擺,細數一遍實習經歷,表明自己在某個專業領域有著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並且非常熱愛這個專業領域,有志於在目標崗位上幹出一番事業。
簡直無可挑剔。
說的就是因為閃瞎眼的簡歷上了熱搜的王驍。斯坦福留學,英語水平很高,面試過程面帶微笑、成熟自如,受到面試官的一致誇讚。更為亮眼的是,他在本科階段發現並培養了自己對國際法的熱愛,之後參與的項目都有規劃地專注於這個領域,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願意把中國的國際法律師比作航空母艦」,王驍這句話一出來,面試官史律師就篤定地說「這就是我們要的人」,可見在能力超群的基礎上,「熱愛」在面試中也是納入考量的一環。
第三類:直白坦誠型——「我數學不好」
丁輝是所有實習生中偏大齡的一個,大學本科畢業後做了銷售,因為覺得銷售工作不會帶給他進一步的突破,因此轉考法律研究生。提及一定要轉行的原因,丁輝坦誠極了,說最根本的原因是當時的女朋友覺得他不夠努力和優秀,他為了證明自己,才選擇從銷售圈子跳了出來。
問及為什麼選擇律師行業,丁輝更是坦誠得可怕。他毫不避諱地告訴面試官,首先因為律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評價高,第二因為跨考法律不用考數學,這樣直白的回答讓面試官都愣住了,在知道他為了這份offer選擇「背水一戰」從上一家律所裸辭之後,面試官直言「你這樣讓我們也很有壓力」。
對於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這種問題,大家聽得多的都是「因為熱愛」,「因為想要成為這樣的人」,但是坦白講,真正的原因其實是考慮到職業的社會地位和達成難度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但大家都傾向於將這樣的想法隱藏起來,像丁輝這樣這麼直接地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的確很少見。
而這樣的坦誠是否會獲得面試官的青睞或質疑,就非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上述類別僅供參考,選用哪種就是打工人們自己考量的問題了。
《令人心動的offer》是一檔「律政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第二季剛剛播出面試篇,就有網友吐槽,面試中的許多問題在真實的職場中根本不會出現,還有部分實習生的履歷根本走不到最後的面試關卡等等。
其實早在第一季,就有觀眾不滿於一些不符合職場現實的地方。
有人看到節目中實習生們接受當事人委託,說現實中的實習生不會有那麼多接觸當事人的機會,最多就是端茶倒水做筆錄。
有人看到節目中帶教律師安慰迷茫的實習生,給加班的實習生集體點外賣慰問、談心聊天,會說現實中的實習生不會收到任何安慰,不挨罵就算好的,時時事事挨罵才是常態。
那這就能證明這檔綜藝不好嗎?
其實找工作給offer,本質來說就是供求關係的平衡,公司需要哪個職位哪種技能,誰符合這個要求,誰就拿到offer,誰能力強誰就留下,不行就走人,很簡單的邏輯。
但綜藝不能這麼簡單粗暴地拍,它在儘量展現律師職場生活的同時,也要有法律常識的普及,以及價值觀的傳遞和展現。雖然有律政有職場,但這個節目說到底是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本就不可能真實地展現職場的全貌,如果真拍打工人「996」甚至「007」的工作日常,那就成了紀錄片,哪個觀眾想在工作了一天之後打開綜藝,看到的還是枯燥的工作呢。
在這樣的意義上,《offer》也算是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比如它給律師這個被披滿了高貴神秘色彩的職業祛魅,讓大家看到高材生在律所也是拿3000塊一個月的工資,帶教律師也是得加班加點工作的「打工人」。
比如它讓職場小白們看到了同齡人如何進行一份實習工作,優秀的人身上有哪些優秀的特質,職場中有哪些可能遇到的收穫和不可避免的苦累。
百度畫像顯示,《offer》第一季的觀看人群,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和其他觀察類真人秀比起來(比如《心動的信號》)觀看人群平均年齡最高時超過32歲),明顯更受初入職場和未入職場的年輕群體喜愛。
觀察類綜藝競爭激烈
避免同質化是難題
「展現」是觀察類真人秀共同的特點,展現素人或明星生活中某一部分的狀態,輔之以觀察團在第二現場的實時評論,大家一起來推理哪個實習生能拿到offer、哪一對素人能成功戀愛等等,這樣能做讓屏幕前的觀眾產生和明星觀察團一起觀察、一起討論的感覺,增加觀眾追綜的熱情。
除了展現職場生活的《offer》,各平臺這兩年還陸續推出了其他內容的觀察類綜藝,比如觀察素人戀愛與社交的《心動的信號》、《戀夢空間》等等。
為了增加話題度和曝光度,有些節目進一步替換掉「明星觀察素人」的模式,採用「明星觀察明星」或是「明星家人觀察明星」的方式,展開戀愛觀察或職場觀察。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明星職場觀察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還有最近芒果TV推出的《女兒們的戀愛3》,金晨和張繼科還因為在節目裡「把戀愛談成兄弟情」上了熱搜。
數小娛分析了幾檔不同類型的觀察類綜藝的市場情況,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相比於職場觀察類,戀愛觀察類綜藝更受市場青睞,可能觀眾們更喜歡看輕鬆向的甜甜的戀愛,對工作這類相對更加嚴肅緊張的話題則熱情有限。
而在職場觀察類綜藝中,觀察明星或是觀察素人對受眾的吸引力總體上差別不大,但素人觀察類相對來說有些後勁不足,這可能與節目後期內容較為同質、素人較難引起觀眾的興奮點有關。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offer》第二季,節目組正在做出更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進,試圖引起更多的關注度和話題度。
相比於第一季,第二季想傳達的內容明顯增多,除了展現職場生活,節目還在有意植入更多可供討論的職場話題。
面試這一集裡面體現出來的社會思考就包括:
考上公務員之後,還要不要嘗試律所工作?因為公務員代表了穩定和安逸,律所則是高壓和快節奏的代名詞。
女性要選擇這樣一份工作,是專注於家庭還是事業?這個話題就與現今比較熱門的女性主義相關。
非名校大齡實習生在面試中是否缺乏話語權?裸辭究竟是對是錯?究竟是為了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還是單純的什麼都做不長久?
這些話題都是目前年輕人求職和工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困擾的問題,而《令人心動的offer 2》就把這些問題融進實習生的經歷中,向觀眾展現面試的不易和技巧的同時,試圖帶給觀眾更多思考和討論的空間。
上一季被網友詬病的一個點還在於,觀察團的討論過於依賴專業律師,觀察過程稍顯乏味。而這一季觀察團請來「小撒」撒貝寧,和何老師「雙北合體」,加上第一季因為犀利的氣場廣受喜愛的徐律師,勢必能在第二現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第一集面試篇中,撒貝寧和徐律師就針對「像丁輝這樣的背水一戰在職場中受歡迎嗎」這個話題展開了爭論,場面可謂針尖對麥芒,在節目播出後迅速引發了一波討論。
剛剛開播,短短的一集信息量就如此之大,讓人直呼「人間真實」,下一集通過面試的實習生將正式進入職場,開啟「打怪升級」之路。
上一季實習生中網友們拉郎了一對「好運來CP」,節目結束後一對實習生官宣戀愛也引發了關注,雖然但是,作為一名看官,還是希望節目組在得知戀愛觀察更受歡迎的真相後,千萬不要刻意在職場綜藝植入感情線,一定堅持本心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