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在玩《三國殺》的時候,最大的快樂無非是憑藉自己高端的操作取得遊戲勝利。但是想要獲勝,不單單要考慮武將的強度;如何規劃自己的手牌,調整出牌順序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怎樣使用有限的手牌打足輸出或者規避傷害,就必須要注意這些用牌的小細節。
如何妙用閃,這也是個經久不息的話題,主要的注意點是當自己手中僅存一閃時,面對敵方的第一張殺時,可以選擇不閃,防止其掏出AK酒殺自己。這一點在軍爭場中可能不明顯,但在鬥地主模式中絕對是非常實用的,因為"跋扈"的效果地主每回合能出兩張殺,農民留閃防酒殺還是很有成效的。
當手中有過拆和順手的情況下,應該先拆誘導出對手的無懈可擊,再進行順手,不過對手僅有兩張牌甚至更少時,可以優先考慮順手再拆,最後才打出傷害牌,確保命中率。但是當你頭頂樂不思蜀時,這時候就應該放手一搏,不要理會過拆和順手,應該把解樂放在第一位,不要妄動手中的無懈。
這也側面反映出一個細節,手握樂不思蜀時,應該先打傷目標再貼樂,最大程度地限制敵人。同樣的道理,在打出五穀豐登這種群體增益錦囊時,也得先打滿傷害再考慮釋放。
AOE傷害錦囊和單體傷害牌的次序也有講究,需要看實際情況而定,但一般來說都應先放AOE錦囊打出一輪傷害,再出單體傷害牌確保擊殺目標。再比如,如果手中丈八和連弩齊全,不應該是無腦上連弩出殺,優先裝上丈八把兩張無用牌當殺打出,隨後再上連弩才是最佳之選。
雖然想要打出優勢必須要大量用牌,但是有時候未嘗不可留一些關鍵牌進行下一波的蓄爆。比如對手裝備齊全時,這時候大可不必強行打傷害,可以隱忍幾波,待抽到過拆或者順手這類關鍵牌時便可一擊制敵。
由於要留住傷害牌,而這其中殺的概率又是最大的,因此優先保留紅色殺,這樣可以有效克制仁王盾的防黑殺效果。棄牌階段,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名的牌中儘量保留點數大的牌,可以有效防止一些拼點系武將依靠技能打出正面收益。
另外手殺菌這裡舉兩個實例,如果碰到界關羽先殺你然後再"義絕",還是乖乖地把保護費遞上,不然你會死得很慘。如果手中屯有一堆牌的劉琦向自己的隊友"問計",不要猶豫,他手中必然是有一把連弩,雙手呈上殺,然後靜靜地看其表演就行。
以上就是一些在《三國殺》遊戲中的用牌小技巧,基本上適用於各種對局,當然也需要隨機應變。一個完美的用牌順序,不僅能夠規避大量傷害,也能幫助你瞬間破防,一擊制敵。好了,各位喜歡玩《三國殺》的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用牌小技巧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補充哦,那我們下期再見啦,拜拜~